《醫述》~ 卷六·雜證匯參 (6)
卷六·雜證匯參 (6)
1. 衄血
經義
陽絡傷,血外溢,血外溢則衄血。○脾移熱於肝,則為驚衄。(《素問》)
哲言
師曰:尺脈浮,目睛暈黃,衄未止;暈黃去,目睛慧了,知衄今止。○從春至夏衄者,太陽;從秋至冬衄者,陽明。(《金匱》)
血從鼻出者,謂之鼻衄;從汗孔出者,謂之肌衄;從齒齦出者,謂之齒衄;從舌出者,謂之舌衄;從委中出者,謂之膕衄。(《醫學入門》)
吐血出於胃,吐行濁道;衄血出於經,衄行清道。喉與咽二者不同也。蓋經者走經之血,走而不守,隨氣而行。火性急速,故隨經直犯清道而出於鼻。其不出於鼻者,則夾火凌金,滲入肺竅而出於咽,為咳咯也。胃者守營之血,守而不走,存於胃中。胃氣有傷,不能攝血,故令人嘔吐,從喉而出於口也。(《趙氏醫貫》)
白話文:
陽絡受傷,血液就會流出體外,血液流出體外就會造成鼻出血。脾臟的熱氣移到肝臟,就會造成驚嚇引起的鼻出血。
老師說:尺脈浮,眼睛發黃,鼻出血還沒止住;眼睛發黃消失,變得明亮,就知道鼻出血現在已經止住了。從春天到夏天鼻出血,屬於太陽經;從秋天到冬天鼻出血,屬於陽明經。
從鼻子流血的,稱為鼻衄;從汗毛孔流血的,稱為肌衄;從牙齦流血的,稱為齒衄;從舌頭流血的,稱為舌衄;從委中穴流血的,稱為膕衄。
吐血是由於胃部出血,吐血是走濁氣通道;鼻出血是由於經脈出血,鼻出血是走清氣通道。喉嚨和咽喉是不同的。因為經脈是走經絡的血液,走而不停留,隨著氣血流動。火氣迅速,所以會沿著經絡直犯清氣通道,從鼻子流出來。如果不從鼻子流出來,就會夾雜著火氣凌犯金氣,滲入肺竅,從咽喉流出來,成為咳嗽咳痰。胃是守衛營衛的血液,守而不走,存在於胃中。胃氣受損,就不能攝住血液,就會讓人嘔吐,從喉嚨流出來。
衄血一證,諸家但謂其出於肺,蓋以鼻為肺之竅也。不知鼻為手足陽明之正經,而手足太陽亦皆至鼻,故仲景曰:太陽病,脈浮緊,發熱身無汗,自衄者愈。此太陽之衄也。《原病式》曰:陽熱怫鬱於足陽明,而上熱則血妄行而為衄。此陽明之衄也。若以愚見,則凡鼻衄之血,必自山根以上、精明之次而來,而精明一穴,乃手足太陽、足陽明、陰陽蹺五脈之會,此諸經皆能為衄也。
然行於脊背者,無如足太陽為最;行於胸腹者,無如足陽明為最;而尤有最者,則又惟衝脈為十二經之血海。沖之上俞,出足太陽之大杼;沖之下俞,會足陽明之氣街。故太陽陽明之至,而衝脈無不至矣;衝脈之至,則十二經無不至矣。所以衄之微者,不過一經之近,而衄之甚者,則通身形色盡脫,豈特手太陰一經而病至如是耶?(張景岳)
白話文:
鼻子流血這個症狀,許多醫家都認為是由於肺部引起的,因為鼻子是肺部的開口。但他們不知道鼻子是手足陽明經脈的正經,手足太陽經脈也都經過鼻子,所以張仲景說:「太陽病,脈浮緊,發熱身無汗,自鼻出血者會痊癒。」這就是太陽經引起的鼻出血。 《原病式》書中說:「陽熱鬱積在足陽明經脈,向上熱就會導致血液妄行,而引起鼻出血。」這是陽明經引起的鼻出血。 依我個人的見解,凡是鼻出血,血液必定是從山根以上、精明穴附近流出來的。而精明穴是手足太陽、足陽明、陰陽蹺脈五條經脈的交匯點,這幾條經脈都能引起鼻出血。
然而,流經脊背的經脈,以足太陽經脈最為重要;流經胸腹的經脈,以足陽明經脈最為重要;而最重要的經脈,則是衝脈,它是十二經脈的血液匯集處。衝脈的上端與足太陽經脈的大杼穴相連,下端與足陽明經脈的氣街穴相連。所以,足太陽經和足陽明經脈能到達的地方,衝脈也都能到達;衝脈能到達的地方,十二經脈也都能到達。因此,鼻出血輕微的,只是單一經脈受影響;鼻出血嚴重的,則會導致全身氣血都耗損,怎麼可能只是手太陰經脈受影響就嚴重到這種程度呢?
耳衄者,有肝腎二經之殊。不腫不疼者,為少陰之虛;暴出疼腫者,為厥陰之火也。眼衄亦屬厥陰,以卒視無所見者,為實火;常流血淚者,乃風熱也。有諸竅血齊湧出者,多緣跌撲驟傷,或服毒藥所致。若因肝腎疲極,五臟內崩而致者,多不可治。舌衄,乃手厥陰心包之火旺,以舌尖破碎者為虛火,脹大滿口者,夾龍雷之勢上侮心主也。
涎中見血為唾衄,足太陰經氣不約也。汗孔出血為肌衄,足陽明經氣不固也。(《張氏醫通》)
補編
衄家不可發汗,汗出額上陷,脈緊急,直視不能眴,不得眠。(《金匱》)
衄之為患,總由乎火。外因六淫之變化,內因五志之掀騰,氣血錯亂,陰陽相乘,天人交感之處,虛實攸分矣。若風寒壅盛於經,陽氣鬱而迫營者,宜參麻黃、桂枝證之大意;若風溫、暑熱怫鬱,而動血外溢者,當用辛涼清潤等劑;若火邪極甚而載血上泛者,藥有苦寒、鹹寒之分。此外因主治法也。
白話文:
鼻子流血,可能是肝經或腎經的問題。如果沒有腫脹或疼痛,是少陰虛;如果突然流血,又腫又痛,則是厥陰火。眼睛流血也屬於厥陰,突然看不見東西是實火,經常流血和眼淚則是風熱。從各種孔洞流血,大多是跌倒撞傷或服毒藥造成的。如果因為肝腎虛弱,五臟內部崩潰而導致流血,就很难治癒了。舌頭流血,是手厥陰心包火盛,舌尖破裂是虛火,舌頭腫脹塞滿口腔,是心火上炎。
口水裡有血叫做唾衄,是足太陰經氣不固造成的。汗孔流血叫做肌衄,是足陽明經氣不固造成的。
鼻子流血的人不能發汗,因為流汗會讓額頭凹陷,脈搏急促,眼睛直視無法眨動,而且失眠。
鼻子流血的原因都是火。外因是六淫變化,內因是五志激蕩,氣血失調,陰陽失衡。鼻子流血的原因很多,有虛有實。如果風寒阻滯經絡,陽氣鬱結而迫使血液外溢,就應該用麻黃、桂枝等藥物。如果風溫、暑熱鬱結而導致血液外溢,就應該用辛涼清潤的藥物。如果火邪太盛而導致血液上涌,就應該用苦寒、鹹寒的藥物。此外,還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。
至於煩冗曲運,耗及木火之營,肝臟厥陽化火風而上灼者,甘鹹柔婉,理所必需;多勞過欲,病及天一之真,陽浮引陰血而冒上竅者,滋潛厚味,法從峻補。血脫則挽回元氣,格陽則導火歸原。因酒,用和陽消毒之劑;因努力,用培中益下之方。此內因主治法也。(《臨證指南》)
肺開竅於鼻,能為衄血。然肺經多氣少血,惟衝任二脈為血之海,附於陽明;陽明之經,上交鼻額,又為多血少氣之鄉。所以火起衝任,血流陽明,此衄血又屬胃經也。大抵勞傷元氣,陰虛火動,逆於肺而衄者,宜涼血益氣;逆於胃而衄者,宜清胃生脈。如六脈弦細而澀,面色枯白不澤者,此脫血大虛而挾寒,宜甘溫補血;如六脈洪大而虛,面赤心動善驚者,此心火上炎而血溢,宜甘寒涼血。有下虛上盛而衄者,當辛溫以補命門;有上焦積熱而衄者,當寒涼以清心肺。
白話文:
對於過度勞累、消耗肝臟陽氣而導致火熱上炎的人,應該用甘甜、鹹味、柔順的藥物來調理,這是理所當然的。對於勞累过度、損傷精氣,陽氣浮動而引發陰血上涌的人,則需要滋補潛藏、味道厚重的藥物來治療,方法是峻補。血氣虧損就需要挽回元氣,陽氣上浮就需要引導火氣回歸本位。如果是因為飲酒,就用溫和陽氣、消毒的藥物;如果是因為過度勞累,就用滋養脾胃、補益下焦的藥方。這些是針對內因的治療方法。
鼻子是肺的竅道,因此肺能引起鼻出血。但肺經氣多血少,只有衝脈和任脈是血海,附屬於陽明經。陽明經向上通往鼻子和額頭,也是血多氣少的部位。所以,火熱之氣如果從衝任二脈出發,血液就會流向陽明經,因此鼻出血也屬於胃經的病症。總之,如果是因為勞損元氣、陰虛火旺,逆上衝擊肺部而引起鼻出血的,應該用涼血益氣的藥物;如果是逆上衝擊胃部而引起鼻出血的,應該用清胃生津的藥物。如果脈象弦細而澀、面色枯白無光澤,這是失血過多導致虛寒,應該用甘溫的藥物補血;如果脈象洪大而虛、面紅心慌易驚,這是心火上炎導致血液溢出,應該用甘寒的藥物涼血。如果下焦虛弱而上焦充實導致鼻出血,應該用辛溫的藥物補益命門;如果上焦積熱導致鼻出血,應該用寒涼的藥物清心肺。
衄後眩暈者,用十全大補湯;衄流不止者,用百草霜,或人中白、胎髮灰、山梔末,再以韭根、蔥白搗如棗核塞鼻中,或用濕紙搭頂門,或用大蒜搗貼足心,皆法之驗而可試者。(《證治匯補》)
衄血雖多由於火,而惟陰虛者為尤多,正以勞損傷陰,則水不制火,最能動衝任陰分之血。但察其脈之滑實有力,及素無傷損者,當作火治;若脈來洪大無力,或弦或芤,或細數無神,而素多酒色內傷者,此皆陰虛之證,當專以補陰為主。若有微火者,自當兼清以治其標;若雖見虛熱,而無真確陽證,則但用甘平之劑溫養真陰,務令陰氣完固,乃可拔本塞源,永無後患。○衄血有格陽證者,以陰虧於下,而陽浮於上。
白話文:
鼻子流血後頭昏眼花,可以用十全大補湯;鼻子流血不止,可以用百草霜,或人中白、胎髮灰、山梔末,再用韭根、蔥白搗碎成棗核大小塞鼻孔,或者用濕紙搭在頭頂,或者用大蒜搗碎貼在腳心,這些都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嘗試。
雖然鼻子流血大多是由於體內有火,但陰虛的人最容易發生。因為過度勞累損傷了陰氣,水無法克制火,就會容易衝擊任脈和陰分的血。但如果脈象滑實有力,而且平常沒有受過傷,就應該以清熱降火為主;如果脈象洪大無力,或者弦細或虛,或者細數無神,而且平常經常喝酒傷身,這就是陰虛的表現,應該以補陰為主。如果有輕微的火熱,就應該兼顧清熱以治標;如果雖然有虛熱,但沒有確切的陽證,就只用甘平的藥物滋養真陰,務必讓陰氣恢復強壯,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,永遠不會再有後患。鼻子流血有格陽證的人,是因為陰氣不足導致下焦虛寒,而陽氣浮於上焦。
但察其六脈細微,全無熱證,或脈見浮虛豁大,上熱下寒,而衄不止者,治宜益火之原,古有八味湯,余有鎮陰煎,其效尤捷。此證不惟內傷有之,即傷寒亦有之,然必素多斫喪,損及真陰者,乃見此證。○血從齒縫牙齦中出者,名為齒衄,此手足陽明二經及足少陰之病。蓋手陽明入下齒中,足陽明入上齒中,又腎主骨,齒者骨之所終也。
此雖皆為齒病,然血出於經,則惟陽明為最,故凡陽明火盛,則為口臭,為牙根腐爛腫痛,或血出如湧而齒不動搖。必其人素好肥甘辛熱之物,或善飲胃強者,多有此證,宜內服抽薪飲、清胃飲、清胃散,外以冰玉散敷之;陽明實熱,便閉不通而齒衄不止者,宜調胃承氣湯下之。
白話文:
如果病人脈象細微,沒有發熱的症狀,或者脈象浮虛寬大,上半身發熱下半身冰冷,而且流鼻血止不住,就應該用滋補腎陰的藥方。古時候有八味湯,我也有鎮陰煎,效果都很迅速。這種情況不只內傷會出現,傷寒也會出現,但必須是原本就虧損過度,損傷了腎陰的人才會出現這樣的症狀。如果血從牙縫牙齦中流出來,叫做齒衄,這是手足陽明經和足少陰經的病症。因為手陽明經通入下齒,足陽明經通入上齒,而腎臟主骨,牙齒是骨頭的末端。
雖然都是牙齒方面的疾病,但出血是由經絡引起的,陽明經最容易出現這種情況。因此,陽明經火盛就會導致口臭,牙根腐爛腫痛,或者血流不止但牙齒不鬆動。經常吃肥膩辛辣的食物,或者善於飲酒胃腸強健的人,容易出現這種情況,應該服用抽薪飲、清胃飲、清胃散,並用冰玉散外敷;如果陽明經實熱,大便不通暢而且流鼻血止不住,就應該服用調胃承氣湯通便。
腎水不足,口不臭,牙不痛,但齒搖不堅,或微痛不甚,而牙縫時多出血者,此腎陰不固,虛火偶動而然,但宜壯腎,以六味丸、左歸丸主之;或陽虛於下,而虛火上浮者,宜八味丸主之。陰虛有火而病為齒衄者,其證或多燥渴,或見消瘦,或小水短澀而熱,或六脈浮大而豁,此雖陽明有餘,而亦少陰不足,宜玉女煎主之,然必便實乃可用之。若便滑或脈細惡寒,則亦有格陽而然者,當以前吐血條中格陽法治之。
○舌上無故出血如縷者,以心脾腎之脈皆及於舌,諸經有火皆能令舌出血,用蒲黃炒末敷之,或炒槐花末糝之,或冰玉散敷之,甚者須用湯劑以清三陰之火。(張景岳)
白話文:
腎臟的水分不足,嘴巴不會臭,牙齒也不痛,但是牙齒搖晃不穩,或者輕微疼痛,而且牙縫經常流血,這是腎陰不足,虛火偶爾升起而導致的。應該補腎,可以用六味丸、左歸丸治療;或者陽氣不足在下,虛火上升,可以用八味丸治療。陰虛有火,導致牙齒流血,這種情況患者可能經常感到口渴,或者消瘦,或者小便短少而灼熱,或者脈象浮大而滑,雖然是陽明有餘,但也屬於少陰不足,可以用玉女煎治療,但必須是便秘才能使用。如果大便稀薄或者脈象細小而怕冷,可能是格陽所致,應該按照吐血條中格陽的方法治療。
舌頭上無緣無故地流血像線一樣,因為心、脾、腎的經脈都通往舌頭,各種經絡有火都能導致舌頭流血,可以用蒲黃炒成粉末敷在舌頭上,或者炒槐花末撒在舌頭上,或者用冰玉散敷在舌頭上,嚴重的需要用湯劑來清三陰之火。(張景岳)
毛竅出血,名曰肌衄,乃陽氣怫鬱於內,不能敷揚於外,以致陰血上乘陽分,留淫腠理,不得歸經,故從毛竅而出。治宜開鬱清氣涼血。若相火內動而乘陰分,以致血熱沸騰,治宜滋陰降火。前人主乎肺熱,以肺主皮毛故也。(《馮氏錦囊》)
乳脹流血名乳衄,起初流血,續出黃水,黑逍遙散治之。(許宣治)
選案
侄女十歲,因齒動搖,以苧麻摘之,血出不止,以小盆盛之,一日夜積十一盆,用末藥止其處,少頃,復從口中吐出,身亦不倦,亦事之稀覯也。可見人身之血,不可測量。診脈洪大有力。以三制將軍末二錢,用枳殼湯少加童便調下,夜半去黑糞數塊,其血頓止。後見一男子,齒根出血盈盆,一月一發,百治不效,每發則昏昧。
白話文:
毛孔出血,稱為肌衄,是因為陽氣鬱結在體內,無法散發到體外,導致陰血上升到陽氣所在的部位,停留在毛細血管中,無法回到經絡,所以從毛孔流出。治療應該疏通鬱結、清熱降氣、涼血。如果內火旺盛,侵犯陰分,導致血液過熱沸騰,則應該滋陰降火。古人認為治療肌衄要注重肺熱,因為肺主皮毛。
乳房腫脹出血稱為乳衄,一開始流血,之後會流出黃水,可以用黑逍遙散治療。
我的侄女十歲,因為牙齒鬆動,用苧麻綁住它,結果血流不止,用小盆盛著,一天一夜就積了十一盆血。用藥粉止住傷口後,一會兒血又從口中吐出來,但她一點也不疲倦,這真是罕見的情況。由此可見,人體的血液是不可測量的。診脈洪大有力,我給她用三制將軍末兩錢,用枳殼湯加少許童便調服,半夜排出黑糞數塊,血就止住了。後來我遇到一個男子,牙根出血滿盆,每月一次,治療了一百次都沒有效果,每次出血都會昏迷。
知其人好飲,投以前劑而安。又一老嫗患此,一發五七日,每日血出約有升余。投以前劑亦安。但所下皆有黑糞,是知此疾多由陽明熱盛所致。緣衝任二脈,皆附陽明,陽明多氣多血,故發如潮湧。急則治標,故投以釜底抽薪之法,應手而愈。要知腎虛血出者,其血必點滴,齒則攸攸而疼,必不如此之暴甚。
有餘不足,最要詳察。(孫一奎)
一少年患傷寒,七日,忽爾鼻衄,以為將解之兆,自辰至申,所衄鬥余,鼻息、脈息俱已將脫,身冷如冰,目視俱直,而猶涓涓不絕,呼吸垂危。其父母號呼求救。余急投鎮陰煎,一劑衄止身溫,漸次調理而愈。自後凡治此證,無不應響。(張景岳)
白話文:
認識到病人愛喝酒,就用以前的藥方治療,病人便好了。還有一位老婦人患了同樣的病,發作了五七天,每天流血約有一升多。用以前的藥方治療也好了。不過她排出的大便都是黑色的,由此可知這種病大多是陽明熱盛引起的。因為衝任二脈都依附於陽明經,而陽明經氣血充盈,所以發病時如同潮水般湧現。急症要治標,因此用釜底抽薪的方法,馬上就治好了。要知道腎虛出血的人,流的血一定是一點一點的,牙齒也會隱隱作痛,絕不會像這樣嚴重。
有餘不足,最要仔細觀察。(孫一奎)
一個少年患了傷寒,到了第七天,突然流鼻血,以為是快要痊癒的徵兆,從早上到下午,流了斗余的鼻血,呼吸和脈搏都快要停止了,身體冰冷如冰,眼睛直直地看著前方,卻仍然不斷地流鼻血,呼吸奄奄一息。他的父母哭喊著求救。我趕緊用鎮陰煎,一劑藥就止住了鼻血,身體也暖和起來,慢慢調理之後就痊癒了。此後凡是遇到這種病症,都藥到病除。(張景岳)
江蕃仲耳中出血,涓涓不止,醫以八味湯加黑鉛墜之,更甚,復與二劑蒲黃止澀之品,氣促將危。予謂:胃為腎關,腎炎血當走胃,乃不從胃而從耳者,因心包之火引之而然也。心包引腎火而出於耳,諸經所過之地,其血盡隨之上泛。桂、附淆亂經隧,止澀斬犯氣機,死期迫矣。改用滋腎清心之劑,兩服而瘥。是知耳亦通於心耳。(程華仲)
一婦年四十,久不乳,忽內熱頭昏,兩乳作脹,以手捻出鮮血,醫用逍遙、歸脾,脹甚,血出愈多。診脈弦大,此肝熱也。余用生地、丹皮、白芍、青皮、澤蘭、車前、山梔、麥芽,三劑平,四劑愈。(許宣治)
白話文:
江蕃仲耳朵出血不止,醫生用八味湯加黑鉛治療,反而更嚴重,又用蒲黃止血,結果氣喘吁吁,危在旦夕。我說:胃是腎的關口,腎臟有炎症時血液應該流向胃,但為何不從胃流而是從耳朵流出呢?是因為心包火引發所致。心包引發腎火,從耳朵流出,經過的經絡,血液都跟著上涌。桂枝、附子會擾亂經絡,止血又違背氣機,命不久矣。我改用滋腎清心藥方,兩劑便痊癒了。由此可知,耳朵也和心臟相通。
一位四十歲的婦女,長期不來月經,突然內熱頭昏,雙乳脹痛,用手擠出鮮血,醫生用逍遙散、歸脾湯治療,脹痛加劇,出血更多。診脈弦大,這是肝火旺盛。我用生地、丹皮、白芍、青皮、澤蘭、車前子、山梔、麥芽,三劑症状平息,四劑痊癒。
附方
治鼻衄法,用手指掐太谿穴,其血即止。穴在足里踝動脈陷處。○又法用麻線一條,兩頭各拴五兩重錫一塊,掛在頸後,兩頭垂與臍平,少頃血即止。
白話文:
治療鼻出血的方法,可以使用手指按壓太溪穴,這樣就可以讓出血停止。太溪穴位於腳裡踝骨動脈的凹陷處。另一種方法是使用一條麻線,兩端分別綁上各五兩重的錫塊,掛在頸後,兩端垂至肚臍水平,稍等片刻,出血就會停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