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九·雜證匯參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·雜證匯參 (14)

1.

要知先瀉後痢而難愈者,因其脾土先壞,而積滯方壅也,豈脾傳腎之謂耶?先痢後瀉之易愈者,以其積滯已盡,而脾尚虛也,豈腎傳脾之謂耶?蓋腎但能藏精,不能藏飲食,若痢屬腎,則飲食皆藏腎矣,豈理也哉!蓋久痢者腎必虛,未有初痢而腎即虛者。(《證治準繩》)

瘧後痢

世有瘧後痢者,亦有痢後瘧者。夫既為瘧後,發泄已盡,必無暑熱之毒,復為痢疾,此是元氣下陷,脾氣不能升舉,似痢非痢也。既為痢後,下多則亡陰,氣又隨痢散,陰陽兩虛,陽虛則惡寒,陰虛則發熱,故寒熱交戰,似瘧非瘧也。皆當以虛論,俱用補中益氣湯加溫補藥,其病自愈。(《趙氏醫貫》)

蟯蟲痢

蟯蟲痢,得於胃弱脾虛,濕熱鬱遏化蟲從穀道中出而癢。治宜烏梅丸、黃連犀角散;蟲盡,再用六君子湯加黃連、烏梅調補脾胃,兼清濕熱。若一味攻蟲,愈攻愈劇,漫無止期。(《張氏醫通》)

敗證

下痢純血者,死;如塵腐色者,死;如屋漏水者,死;如魚腦、如豬肝者,半死半生;氣短呃逆者,死;唇若塗朱者,死;大孔如竹筒者,死;身熱脈弦者,半生半死;直腸自下者,死;久痢忽大下結糞者,死。小兒出痘,痢者死;婦人新產,痢者亦死。(《證治匯補》)

身熱不止,口噤不食者死;久痢脈代結,反驟能食者,名曰除中,必死。(《張氏醫通》)

痢疾,渴而思酒不治;嘔甚作噦不治;嘔出長蟲亦不治。(許宣治)

脈候

諸痢疾,脈流連細小者生,浮數洪大者死。(《仁齋直指》)

初痢,身熱脈浮者,可解表;身熱脈沉者,可攻下。久痢,身熱脈虛者,正虛可治;身熱脈大者,邪盛難醫。(《證治匯補》)

選案

朱孔陽,年二十五歲,夏月奔走日中,暑濕合內郁之火,致成痢疾,晝夜一、二百次,但飲水而不進食,痛甚,肛如火烙,躁擾無奈,診脈弦緊勁急,不為指撓。謂曰:此證一團毒火,蘊結腸胃之內,其勢如焚,若二、三日外,腸胃朽腐矣。以大黃四兩,黃連、甘草各二兩煎服,人事稍安;少頃仍前躁擾,一晝夜服至二十餘碗。

次日脈勢稍柔,但用急法,不用急藥,改用生地、麥冬各四兩研汁,花粉、丹皮、赤芍、甘草各一兩,煎成和汁,大碗咽之。以其來勢暴烈,一身津液從之奔竭,若待痢止,然後生津養血,則枯槁一時難回。今脈勢既減,火邪俱退,不治痢而痢自止,豈可泥潤滯之藥而不用乎?○葉茂卿幼男,病痢噤口,發熱十餘日,噦聲不斷,診其關脈上湧而無根。謂曰:此非噤口,乃胃氣將絕也。

噤口痢者,虛熱在胃,壅遏不宣,故覺其飽而不思食,治宜補虛清熱兩法。此因苦寒藥傷,不能容食,惟有溫補一法。以理中湯連投二劑,不一時,痢下十餘行。茂卿恐藥不對證,余曰:吾意在先救胃氣之絕,原不治痢,即治痢,人之大小腸盤疊腹中甚遠,雖神丹不能遽變其糞,今藉藥方催之速下,正為美事,焉可疑之?仍與前藥連服兩日,人事大轉,思食不噦,痢勢亦減,四日後止便糟粕,以補中益氣湯調理而安。

白話文:

要知道,先拉肚子後得痢疾而且難以治好的,是因為脾臟的機能先被破壞,導致積滯堵塞。這難道是脾臟的病傳到腎臟嗎?先得痢疾後拉肚子比較容易好的,是因為積滯已經排空,而脾臟只是虛弱而已。這難道是腎臟的病傳到脾臟嗎?腎臟只能儲藏精氣,不能儲藏飲食。如果痢疾是屬於腎臟的病,那飲食豈不都儲藏在腎臟了?這是不合道理的。通常久病痢疾的人腎臟一定虛弱,但很少有剛得痢疾腎臟就虛弱的情況。

瘧疾後的痢疾

世上有人得瘧疾後發生痢疾,也有人得痢疾後發生瘧疾。如果是瘧疾之後,身體內的邪氣已經發散殆盡,應該沒有暑熱的毒邪,又發生痢疾,這是因為元氣下陷,脾氣無法上升,這種痢疾看似痢疾卻不是真正的痢疾。如果是痢疾之後,排泄過多會耗損陰液,氣也隨著痢疾散失,導致陰陽兩虛。陽虛會怕冷,陰虛會發熱,所以出現寒熱交替的現象,看似瘧疾卻不是真正的瘧疾。這些都應該以虛證來論治,都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溫補的藥物,病自然會好。

蟯蟲引起的痢疾

蟯蟲引起的痢疾,是因為胃弱脾虛,濕熱鬱積導致生蟲,蟲從腸道排出會引起搔癢。治療應該用烏梅丸、黃連犀角散;蟲排盡後,再用六君子湯加上黃連、烏梅來調養脾胃,同時清除濕熱。如果只是單純殺蟲,會越殺越嚴重,沒有停止的時候。

敗壞的徵象

下痢排出純血,會死亡;如果排出像灰塵腐敗的顏色,會死亡;如果排出像屋簷漏水一樣的液體,會死亡;如果排出像魚腦或豬肝一樣的東西,會半死半生;氣短、打嗝的,會死亡;嘴唇像塗了朱砂一樣紅的,會死亡;肛門張開像竹筒一樣大的,會死亡;身體發熱、脈搏弦急的,會半生半死;直腸脫垂出來的,會死亡;久痢突然排出大量堅硬的糞便,會死亡。小兒長痘痘時得痢疾,會死亡;婦女剛生產完得痢疾,也會死亡。

身體發熱不止,嘴巴緊閉、不能進食的會死亡;久病痢疾脈搏微弱、時斷時續,卻突然能吃東西的,叫做「除中」,必定死亡。

痢疾,如果口渴想喝酒就無法醫治;嘔吐得很厲害、打嗝不止的無法醫治;嘔吐出長蟲的也無法醫治。

脈象

各種痢疾,脈象細小、連綿不絕的,是好的徵兆;脈象浮大、洪大的,會死亡。

剛得痢疾,身體發熱、脈象浮的,可以用解表的藥物治療;身體發熱、脈象沉的,可以用攻下的藥物治療。久病痢疾,身體發熱、脈象虛的,是正氣虛弱,可以治療;身體發熱、脈象大的,是邪氣旺盛,難以醫治。

案例選錄

朱孔陽,二十五歲,夏天在大太陽下奔走,暑濕和體內鬱積的火氣結合,導致痢疾,一天到晚腹瀉一兩百次,只喝水不吃飯,肚子痛到極點,肛門像被火燒一樣,躁動不安。診斷他的脈象是弦緊、強勁有力,按壓不下去。認為這是體內積聚了大量的毒火,如果兩三天後,腸胃就會腐爛壞死。用大黃四兩,黃連、甘草各二兩煎服,病情稍微穩定;過一會兒又像之前一樣躁動,一天一夜喝了二十多碗藥。

第二天脈象稍為緩和,但採用緩和的方法,不用猛烈的藥物,改用生地、麥冬各四兩磨成汁,花粉、丹皮、赤芍、甘草各一兩,煎好後和藥汁一起大口喝下。因為病情來勢凶猛,全身的津液都隨著奔流殆盡,如果等痢疾停止後才來生津養血,那身體的枯槁難以恢復。現在脈象已經減弱,火邪也消退,不治療痢疾,痢疾自然會好。難道還要拘泥於使用滋潤停滯的藥物嗎?

葉茂卿的小兒子,得痢疾嘴巴緊閉不能吃東西,發熱十幾天,打嗝不止,診斷他的關脈向上湧動且沒有根。認為這不是嘴巴緊閉,而是胃氣將要耗盡。

這種嘴巴緊閉的痢疾,是因為虛熱在胃,阻塞不通,所以感覺飽脹不想吃東西,治療應該用補虛清熱兩種方法。現在是因為苦寒藥物傷了脾胃,不能容納食物,只能用溫補的方法。用理中湯連服兩劑,不一會兒,拉了十幾次肚子。葉茂卿擔心藥不對症,我說:「我的用意是先救回將要耗盡的胃氣,原本不是要治療痢疾,即使要治療痢疾,人的大小腸盤繞在腹中,距離很遠,即使是神丹妙藥也不能立刻改變糞便,現在藉由藥力快速排出,正是好事,怎麼能懷疑呢?」仍然給他服用之前的藥物,連服兩天,病情好轉,想吃東西也不再打嗝,痢疾的情況也減少,四天後排出的糞便像糟粕,用補中益氣湯調理就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