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九·雜證匯參 (8)
卷九·雜證匯參 (8)
1. 痢
○下痢色黑有三:黑而焦色者,熱極反見水化也;黑而有光如漆者,瘀血也;黑如塵腐者,乃死證耳。(《證治匯補》)
或言下痢白為寒者,誤也。若果為寒,則不能消穀,何由反化為膿?此穀肉果菜,熱甚則自然腐化為水;食入腹中,熱甚則自然腐化為膿也。下痢赤白,俗言寒熱相兼,其說尤誤。豈知水火、陰陽、寒熱猶權衡也,一高則一下,一盛則一衰,豈能寒熱俱甚於腸胃之間,而同為痢乎?如瘡瘍而出白膿者,豈可以白為寒歟?大法下迫窘痛,後重裡急,小便赤澀,皆屬於熱。而下痢白者,必多有之,然則為熱明矣。
○或以下痢色青為寒者,亦誤也。傷寒少陰病,下痢色純青者,熱在裡也。小兒急驚,熱甚,利色多青。痢色黃者脾熱也;紅者心火之色也。赤者,熱之甚也;黑者,由火熱亢極反兼水化故也。(《原病式》)
痢白不可盡歸於熱,亦有因於寒者,形如凍膠、鼻涕,此緣多啖生冷,脾胃受傷,非薑、桂辛熱溫之不可。又有痢久氣虛,始熱末寒,或過服冷藥,以致脾胃虛寒者,亦宜溫之。(《醫學統旨》)
下痢五色,即膿垢之屬,無非血氣所化。但白者其來淺,附近之脂膏也;赤者其來深,由脂膏而切膚絡也。下純血者,多以血為熱迫,故隨溢隨下,此其最深者也。若紫紅紫白者,則離位稍久,色因以變,或未及脈絡,此其稍淺者也;若紅白相兼者,此又其淺深皆及者也。
大都純血鮮紅者多熱證,以火性急速而下也;紫紅紫白者少熱證,以陰凝血敗而然也;純白者無熱證,以臟寒氣薄而然也。有無紅而亦因熱者,此暴注下迫之類也;有紅紫雖多而不可言熱者,此陰絡受傷之類也。若辨黃黑二色,則凡深黃而穢臭者,此有熱證,亦有寒證。若淺黃色淡不甚臭,而或兼腥餿氣者,此即不化之類,皆寒證也。
黑而濃厚大臭者,多有火證;若青黑而腥薄者,此肝腎腐敗之色也。雖五色之辨,大約如此,然痢之見血者,無非陰絡受傷,即或寒或熱,但傷絡脈無不見血,不可以見血必認為熱,當以脈色、形氣、病因兼而察之,庶不致誤。(張景岳)
小便
凡瀉痢之證,小水必多不利,或多黃赤,此其寒熱虛實,不可不察。凡因於熱者,必其熱赤之甚,或多澀痛,或見鮮血;然必上下皆有熱證,方是真熱,此宜清涼治之。若非真熱,則或以中寒而逼陽於下者有之;或以亡陽而水虧色變者有之;或以下焦陽氣不暖而水無以化者有之;或以妄用滲利而逼干汁者亦有之。但察其三焦無火,則雖黃雖澀,總皆亡陰亡液,不得通以熱論,速當培補真陰,乃為良法。
(張景岳)
腹痛
凡瀉痢腹痛,有實熱者,有虛寒者。實熱者,或因食積,或因火邪。但食積之痛,必多脹滿堅硬,或痛而拒按,此必有所停滯。微者宜行其滯,甚者宜瀉而逐之。○火邪之痛,必有內熱等證,方宜清利。然邪實於中者,必多氣逆,故凡治痛之法,無論是火是食,皆當以行氣為先。
白話文:
痢疾
腹瀉排出黑便,有三種情況:黑而焦色,是熱到極點,反而呈現水狀;黑而有光澤像漆,是體內有瘀血;黑如腐敗灰塵,則是危險的死亡徵兆。
有人說腹瀉排出白便就是寒症,這是錯的。如果真的是寒症,就無法消化食物,怎麼會反而化成膿呢?這些食物、肉類、蔬菜,遇到高熱就會自然腐爛成水;吃進肚子後,遇到高熱也會自然腐爛成膿。腹瀉排出紅白相間的糞便,俗話說是寒熱交雜,這種說法更是錯誤。要知道水火、陰陽、寒熱就像天平一樣,一方高另一方就低,一方盛另一方就衰,怎麼可能寒熱同時在腸胃裡都很嚴重,然後一起造成痢疾呢?就像瘡瘍流出白膿一樣,難道能因為它是白色就說是寒症嗎?通常腹瀉時會有肛門急迫疼痛、裡急後重(想排便卻排不出來)、小便赤澀等症狀,這些都是屬於熱症。而腹瀉排出白便的情況,必然有很多,這樣看來,腹瀉是熱症就很明顯了。
有人認為腹瀉排出青色糞便就是寒症,這也是錯誤的。傷寒病的少陰病階段,腹瀉排出純青色的糞便,是體內有熱。小兒急驚風時,熱盛,腹瀉排出的大多是青色。腹瀉排出黃色糞便,是脾臟有熱;紅色,是心火的顏色。赤色,是熱到極點;黑色,是火熱極度亢盛,反而兼有水化的緣故。
腹瀉排出白色糞便,不能完全歸咎於熱症,也有因為寒症引起的,形狀像凍膠或鼻涕,這是因為吃了太多生冷的食物,導致脾胃受傷,必須用薑、桂等辛熱的藥材溫補。另外,也有腹瀉日久,導致氣虛,初期發熱,後期轉寒,或是過度服用寒涼藥物,以致脾胃虛寒的情況,也應該用溫補的方式治療。
腹瀉排出五種顏色的糞便,其實都是膿垢的類別,都是血氣所化生的。其中,白色糞便,是因為病變較淺,來自附近的脂肪;紅色糞便,是因為病變較深,由脂肪深入到皮膚的脈絡。腹瀉排出純血的,多半是因為熱迫使血液溢出而下,這是最深層的情況。如果是紫紅或紫白的顏色,則是血液離開原來的位置比較久了,顏色因此改變,或是還沒有到達脈絡,情況就比較淺。如果是紅白相間的顏色,則是深淺層都有波及。
大致來說,純血鮮紅的,多半是熱症,因為火的特性是快速而下;紫紅或紫白的,熱症較少,是因為陰氣凝結,血液腐敗而產生;純白的,沒有熱症,是因為臟腑虛寒,氣血不足。有些沒有紅色卻也是熱症,這是屬於突然腹瀉的類型;有些紅色或紫色很多,卻不能說是熱症,這是因為陰絡受損的類型。至於分辨黃色和黑色兩種顏色,如果深黃且有惡臭,多半是有熱症,但也可能有寒症。如果淺黃色且氣味不重,或者帶有腥臭味,則屬於消化不良,都是寒症。
黑色且濃稠、有惡臭的,多半有火症;如果青黑且稀薄有腥味,這是肝腎腐敗的顏色。雖然糞便顏色有五種之分,大致是如此,但是腹瀉見血的,都是陰絡受損,即使有寒或熱的狀況,只要傷及絡脈,就都會見血,不能因為看到血就一定認為是熱症,應該要結合脈象、氣色、病因等一起觀察,才不會誤判。
小便
通常腹瀉痢疾時,小便大多會不利,或是小便黃赤,這些寒熱虛實的狀況,必須仔細觀察。凡是因為熱引起的,小便必定會很紅赤,甚至會澀痛,或是出現鮮血;而且必須上下都有熱症,才是真正的熱症,這種情況應該用清涼的藥物來治療。如果不是真正的熱症,那麼可能是因為體內寒氣逼迫陽氣下行;或是因為陽氣衰亡,導致水分虧損,使小便顏色改變;或是因為下焦陽氣不足,無法將水分化為小便;或是因為妄用滲濕利尿的藥物,導致體液被逼乾。只要觀察三焦沒有火熱,即使小便黃澀,都是因為陰液不足,不能當作熱症來處理,應該立即用補益真陰的方法治療,才是良策。
腹痛
腹瀉痢疾引起的腹痛,有實熱和虛寒之分。實熱性的腹痛,可能是因為飲食積滯,或是因為火邪。因為飲食積滯造成的腹痛,多半會脹滿堅硬,或是疼痛且拒絕按壓,這必定是體內有東西堵塞。輕微的應該疏通積滯,嚴重的應該用瀉下法排除。因為火邪造成的腹痛,必定有體內發熱的症狀,才應該用清熱利濕的方法治療。邪氣停留在體內,多半會引起氣機逆亂,所以治療腹痛的方法,不論是火熱或飲食積滯引起的,都應該先用行氣的方法來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