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八·雜證匯參 (43)
卷八·雜證匯參 (43)
1. 痧脹
亦不似中寒暍暑,本虛不勝寒暑之暴也。又與霍亂相似,但霍亂是客邪與水穀之氣相併,此則正氣暴逆不能與邪相抗也。又與關格相似,但關格是上下不通,病純屬裡,此則兼有斑痧表證也。大略與臭毒相類,然臭毒所觸穢氣,此則觸冒惡毒,較之尤劇。初起昏憒不省,脈多沉匿不顯,或渾渾不清,勿以腹痛足冷而與溫藥。
倘蕎麥一時難得,或服之不應,即宜理氣為先,如香蘇散加薄荷、荊芥,辛涼透表。次則辟邪為要,梔豉湯加牛蒡、生甘草解毒和中。表熱勢甚,清熱為急,黃芩湯加連翹、木通分利陰陽。如見煩擾腹脹,脈來數疾,急投涼膈散,則毒從下奪。若熱劇神昏,雖合三黃,多不可救。
若煩渴引飲遺尿,速清陽明,白虎湯加蔥、豉,使毒從表化。若斑點深赤,毒在血分者,濃煎茺蔚,少投生蜜,放溫恣服,取效最捷,以其專下惡血也。或加萊菔汁者,取其散血之功也。以上諸法,惟未經誤藥,庶可挽回一、二。若病家疑信未真,慎毋輕治,變生反掌,取咎未便。
且有誤認傷寒而與發散,周身焮紫如雲而死者;亦有誤認麻疹與檉柳櫻桃核湯,咽痛失音而死者,以其卒犯惡毒異氣,無以脈診,故辨治尤難。近世多用火淬砭刺,須知因感惡毒異氣而致者,此屬外因,火淬為當。因觸臭毒穢氣而致者,屬不內外因,非砭刺不足以奪其勢。然刺之無血,不可救也。
(《張氏醫通》)
脈候
凡證類太陽寒熱,其脈或長或短,時大時小,忽有忽無,如祟脈者,即為痧證。(《痧證集要》)
痧證之脈,與他證不同。如傷寒、傷風,自有傷寒、傷風之脈;若兼痧證,其脈必變,病必凶暴。○痧毒阻抑經絡,故其脈多沉伏,與陰證脈相似,一服溫補藥,立刻變幻。余嘗見有沉微或伏之脈,一似直中三陰,設外證稍有不合,即取痧筋驗之,有則為痧,無為陰證,施治用藥,庶乎不失。俟放痧服藥後,經絡通而不阻,按其脈便不復如前矣。
○痧毒沖激於經絡血肉之分,其脈亦有洪數或沉緊,或大而無倫,或洪實有力,種種不一。若脈證不合,便當審其痧筋有無,有則候其放後,再診脈之何如,以斷病之寒熱虛實。○痧證脈微細者生,實大急數者重,洪大無倫者凶。一部無脈者輕,一手無脈者重,兩手無脈者死。
六脈無根,諸怪脈見,放痧服藥不應者死。(《痧脹玉衡》)
選案
予荊人於初寒時,中陰寒痧毒,嘔惡,胸腹攪痛,勢不可當。用鹽湯探吐,痛不為減,連吐數次,氣愈升,痛愈劇,上塞喉嗌,聲不能出,水不可入,危在頃刻。因憶先年曾得刮痧法,擇一瓷碗,別用熱湯入香油一、二匙,將碗口蘸油湯內,令其暖滑,覆執其碗於病者背心,輕輕向下刮之,以漸加重,碗干而寒,再浸再刮。
白話文:
這種病症不像一般的中寒或中暑,是因為身體虛弱,無法承受寒暑的突然侵襲。它又跟霍亂相似,但霍亂是外來的邪氣與水穀之氣混合,而這種病則是正氣突然逆亂,無法抵抗邪氣。它也與關格相似,但關格是上下不通,病在身體內部,而這種病則兼有斑疹和痧的表證。它大致與臭毒相似,但臭毒是接觸到污穢之氣,而這種病則是接觸到更強烈的惡毒之氣,情況更為嚴重。初期會昏迷不醒,脈象大多沉伏不明顯,或模糊不清,不要因為腹痛和手腳冰冷就使用溫熱的藥物。
如果一時難以取得蕎麥,或者服用後沒有效果,就應該先以理氣為主,使用香蘇散加上薄荷、荊芥,用辛涼的藥物來疏通表邪。接著要用祛邪的方法,用梔子豉湯加上牛蒡、生甘草來解毒和調和脾胃。如果表熱嚴重,就要趕快清熱,使用黃芩湯加上連翹、木通來分利陰陽。如果出現煩躁不安、腹脹、脈搏加快的症狀,要趕快使用涼膈散,讓毒素從大便排出。如果熱勢太盛,導致神智昏迷,即使使用三黃瀉心湯,也大多難以挽救。
如果出現煩渴、喜歡喝水、小便失禁的情況,要趕快清除陽明經的熱邪,使用白虎湯加上蔥、豆豉,使毒素從體表排出。如果斑點顏色深紅,說明毒素在血液中,要濃煎茺蔚子,加入少量蜂蜜,放溫後大量服用,效果最快,因為它可以專門去除體內的惡血。也可以加入萊菔汁,利用它散血的功效。以上這些方法,只有在沒有用錯藥的情況下,才有希望挽回一二。如果病家對病情還不相信,就不要輕易治療,因為病情變化很快,容易導致過錯。
曾經有誤認為是傷寒而使用發散藥,導致全身出現紫紅色斑塊而死的;也有誤認為是麻疹而使用檉柳櫻桃核湯,導致咽喉疼痛失聲而死的,因為這種病是突然感染惡毒異氣,難以通過脈象診斷,所以診斷治療更加困難。現在很多人使用火淬和砭刺的方法,要知道這種病是因為感受惡毒異氣所致,屬於外因,使用火淬是合適的。而因為接觸臭毒穢氣所致的,屬於不內不外因,不用砭刺就無法去除邪氣。但是,如果刺血後沒有血出來,就無法救治了。
(《張氏醫通》)
脈象
凡是症狀類似太陽表證的寒熱,它的脈象可能時長時短,時大時小,忽有忽無,像鬼祟的脈象,就是痧證。(《痧證集要》)
痧證的脈象,與其他病症不同。例如傷寒、傷風,有其各自的脈象;如果同時有痧證,脈象必定會改變,病情也會很凶險。痧毒阻礙經絡,所以脈象大多沉伏,與陰證的脈象相似,一旦服用溫補藥,病情立刻就會惡化。我曾經見過有沉微或伏的脈象,很像直中三陰的病症,如果外部症狀稍有不符,就要檢查是否有痧筋,如果有就是痧證,沒有就是陰證,這樣用藥治療就不會出錯了。等到放痧服藥後,經絡暢通不被阻礙,再按脈,就不會像之前那樣了。
痧毒衝擊經絡血肉之間,它的脈象也可能有洪數或沉緊,或脈象巨大而沒有規律,或洪實有力,各種情況都有。如果脈象與症狀不符,就要仔細檢查是否有痧筋,有的話,要等放痧後再診斷脈象如何,來判斷病情的寒熱虛實。痧證脈象細微的,病情較輕;脈象洪大、急數的,病情較重;脈象洪大而沒有規律的,病情凶險。一個部位摸不到脈的,病情較輕;一手摸不到脈的,病情較重;兩手都摸不到脈的,就會死亡。
六脈都沒有根,出現各種奇怪的脈象,放痧服藥都沒有效果的,就會死亡。(《痧脹玉衡》)
案例選擇
我老家的一個人在剛入冬時,感染了陰寒痧毒,出現嘔吐、噁心、胸腹絞痛,痛苦難當。用鹽水催吐,疼痛沒有減輕,連續嘔吐數次,氣更上逆,疼痛加劇,上衝到喉嚨,聲音都發不出來,水也喝不進去,情況危急。我回想起之前曾學過刮痧的方法,就選擇一個瓷碗,另外用熱水倒入一兩湯匙香油,將碗口蘸上油水,讓它溫潤滑順,將碗覆蓋在患者的背心,輕輕向下刮,逐漸加重力道,碗乾冷了,就再蘸水再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