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八·雜證匯參 (3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·雜證匯參 (37)

1.

胃脘久痛變黃,乃脾胃大虧,若非內蓄瘀血,即中挾痰飲。虛熱者救脾陰為急,虛寒者救胃陽為先。(《會心錄》)

黃胖

黃疸與黃胖不同。黃疸,眼目皆黃,無腫狀;黃胖多腫,其色黃中帶白,眼目如故,或洋洋少神。雖病根都於脾,然黃疸則由脾經濕熱蒸鬱而成;黃胖則濕熱未甚,多由蟲疳與食積所致。其證必吐黃水,毛髮皆直,或好食生米、茶葉、土炭為異。○有種力作之人,勞苦過傷成黃胖病,俗名脫力黃,好食易飢,怠惰無力,治宜棗礬丸。(《見聞錄》)

疳黃,俗名黃胖。夫黃疸,暴病也,疳黃,宿病也。至有久不愈者,雖治有棗礬丸,然只可施於力作壯實之人,若膏粱柔脆,未可輕試。(《張氏醫通》)

脈候

脈沉,渴欲飲水,小便不利者皆發黃。脈洪大,大便利而渴者死。脈微小,小便利,不渴者生。凡黃家候其寸口,近掌無脈,口鼻氣冷,並不可治。凡年壯氣實,脈滑便堅者易愈。年衰氣弱,脈虛澀而便利者難痊。(《張氏醫通》)

選案

一人患脾虛腹脹,勞苦夜發潮熱,忽渾身面目俱黃,用清利藥,夜熱更甚,脈堅勁,洪大搏指,乃革脈也,是外有餘而內不足,不可作尋常疸證治。蓋黃者脾之本色,素患脾虛,當健脾輔正,況小便多,尤非濕熱之證可比。方用人參、扁豆、山藥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、煨姜,因其夜熱,加當歸、丹皮,平昔服術不安,故不用術。初劑熱輕神安,各證俱減。

續復大熱,加人參去半夏,服之熱退而腹脹不消,此脾虛也。必須用術,又恐增脹,當補其母,則能運行三焦,熟腐五穀,且行參、術之力。遂加桂、附,覺口有津液,飲食知味,腹軟大半,調理而起。(吳天士)

女勞疸,其原屬於腎水虧虛,水虛則土燥,故見此枯黑之色,惟宜壯水,水滋則土不燥。虞天民云:女勞疸當作虛勞治。一人患此候,以六味湯加歸、芍、秦艽、苡仁、麥冬,百劑而愈。

孫瞿士疸證,醫用五苓、茵陳不效;改用溫中,病勢危篤。予謂兩目先黃,肝木鬱也;額黑,腎水枯也;腰腹重痛,皆肝腎虛極之候。以六味湯加柴胡、當歸,四劑知,十劑已。(程華仲)

一人病疸,額黑而便白糞,醫用八味丸補火生土,不應而歿。予思額屬南方離火,今見黑色,腎水克心火之徵,究由土虛不能制水,致水邪上溢於心經之部。矢白屬金,金為秋,秋主殺故死。按此證,乃己土衰弱,若能補心之陽,庶乎可救。(方星岩)

備方

黃胖藥,紅棗四兩、皂礬二兩、鍋焦三兩、荷葉二兩、灰面十二兩。灰麵炒黃,紅棗煮熟去皮核,取肉,鍋焦煮爛,皂礬、荷葉煎汁搗丸,每服三錢。

白話文:

[疸]

胃部長期疼痛導致皮膚發黃,這是脾胃嚴重虧虛的表現,如果不是體內有瘀血積聚,就是夾雜著痰濕。屬於虛熱的,當務之急是滋養脾陰;屬於虛寒的,首先要溫補胃陽。(《會心錄》)

黃胖

黃疸和黃胖不一樣。黃疸是眼睛和皮膚都發黃,但沒有腫脹;黃胖則多有腫脹,皮膚黃中帶白,眼睛顏色正常,或者精神稍差。雖然病根都在脾,但黃疸是由於脾經濕熱鬱積而形成;黃胖則濕熱不嚴重,多是由於蟲積、疳病或飲食積滯造成。這種病症一定會吐黃水,頭髮直立,或者有喜歡吃生米、茶葉、土炭等奇怪的嗜好。還有一種是從事體力勞動的人,因為過度勞累導致黃胖病,俗稱脫力黃,會覺得容易餓、食量大,但又疲憊無力,治療宜用棗礬丸。(《見聞錄》)

疳黃,俗稱黃胖。黃疸是突然發生的病,疳黃則是長期積累的病。有些病久治不癒的,即使使用棗礬丸,也只適合體力勞動、身體強壯的人,對於那些嬌生慣養、體質虛弱的人,不能輕易嘗試。(《張氏醫通》)

脈候

脈象沉,口渴想喝水,小便不暢的,都會發黃。脈象洪大,大便通暢卻口渴的,會死亡。脈象微弱細小,小便通暢,不口渴的,會存活。凡是患有黃疸的病人,摸他的寸口脈,如果接近手掌的地方摸不到脈,口鼻氣息冰冷,都是無法治療的。凡是年輕力壯、氣血充足、脈象滑利、大便堅硬的,容易治癒;年老體衰、氣血虛弱、脈象虛澀、大便通暢的,難以痊癒。(《張氏醫通》)

選案

有一個人患有脾虛腹脹,勞累過度,晚上會發潮熱,突然全身皮膚和面部都變黃,使用清熱利濕的藥物治療,夜間發熱反而更嚴重,脈象堅硬有力,跳動強勁,這是革脈,屬於外實內虛,不能當作一般的黃疸來治療。皮膚發黃是脾的本色,他本來就患有脾虛,應當健脾扶正,而且小便多,更不是濕熱引起的黃疸。處方使用人參、扁豆、山藥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、煨薑,因為他晚上發熱,加上當歸、丹皮。平時吃白朮會不舒服,所以不用白朮。第一劑藥後,熱度減輕,精神好轉,各種症狀都減輕了。

後來再次發高熱,就將處方中的半夏去掉,吃了藥後熱退了,但腹脹沒有消除,這是脾虛的表現。必須使用白朮,但又擔心會加重腹脹,應該補脾的根源,才能運行三焦、消化食物,並能幫助人參、白朮發揮藥效。於是加上桂枝、附子,病人覺得口中有津液,吃飯有味道,腹脹也減輕了大半,經過調理就康復了。(吳天士)

婦女因為勞累過度而得的黃疸,它的根本原因是腎水虧虛,腎水不足會導致脾土乾燥,所以皮膚會呈現枯黑的顏色,應該滋補腎水,腎水充足了,脾土就不會乾燥。虞天民說:婦女因勞累而得的黃疸,應當按照虛勞來治療。有一個人患此病,用六味地黃湯加當歸、白芍、秦艽、薏仁、麥冬,服用一百多劑藥就痊癒了。

孫瞿士患黃疸,醫生用五苓散、茵陳蒿湯等藥效果不好;改用溫中藥,病情反而更加危急。我認為他的眼睛先發黃,是肝氣鬱結;額頭發黑,是腎水枯竭;腰腹疼痛沉重,都是肝腎極度虛弱的表現。用六味地黃湯加柴胡、當歸,吃了四劑藥就有所好轉,十劑藥就痊癒了。(程華仲)

有一個人患黃疸,額頭發黑,大便呈白色,醫生用八味地黃丸來補火生土,沒有效果就去世了。我認為額頭屬南方離火,現在呈現黑色,是腎水剋制心火的表現,仔細研究病因,是由於脾土虛弱,不能制約腎水,導致腎水上溢到心經部位。大便白色屬金,金代表秋天,秋天主肅殺,所以病人會死。按照這個病症來看,是脾土衰弱導致的,如果能夠補心陽,或許可以挽救。(方星岩)

備方

治療黃胖的藥方:紅棗四兩、皂礬二兩、鍋巴三兩、荷葉二兩、麵粉十二兩。麵粉炒黃,紅棗煮熟去皮核,取肉,鍋巴煮爛,皂礬、荷葉煎汁,將這些藥材搗成丸,每次服用三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