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八·雜證匯參 (3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·雜證匯參 (34)

1.

(《景岳全書》)

下之太過生黃,脈沉細遲無力,次第用藥,至茵陳附子湯而效。(《己任編》)

勞役形體,飲食失節,中州變寒生黃,只宜理中、建中足矣,不必用茵陳。(王好古)

谷疸

谷疸之為病,寒熱不食,食即頭眩,心胸不安,久久發黃為谷疸,茵陳蒿湯主之。○陽明病,脈遲者,食難用飽,飽則發煩,頭眩,小便必難,此欲作谷疸;雖下之,腹滿如故,所以然者,脈遲故也。(《金匱》)

問:仲景云,谷疸下之,腹滿如故,何不立一治法?余曰:必用和法,先和其中,後乃下之。何以知之?仲景云:脈遲尚未可攻,味一尚字,其當攻之旨躍然。《金匱》又云:諸黃,腹痛而嘔者,用小柴胡湯。觀此,仍是治傷寒邪高痛下之法,是以知之耳。陳無擇治谷疸,用穀芽枳實小柴胡湯,差識此意,但半消、半和、半下三法並用,漫無先後,較諸仲景之絲絲必貫,相去遠矣。(喻嘉言)

酒疸

心中懊憹而熱,不能食,時欲吐,名曰酒疸。○夫病酒黃疸,必小便不利,其候心中熱,足下熱,是其證。○酒黃疸者,或無熱,靜言了了,腹滿欲吐,鼻燥。其脈浮者,先吐之;沉弦者,先下之。○酒疸心中熱,欲吐者,吐之愈。○酒黃疸,心中懊憹或熱痛,梔子大黃湯主之。

○酒疸下之,久久為黑疸,目青面黑,心中如啖蒜齏狀,大便正黑,皮膚爪之不仁,其脈浮弱,雖黑微黃,故知之。(《金匱》)

《金匱》治酒疸,用或吐、或下之法,言雖錯出,義實一貫。蓋酒之積熱入於膀胱,則氣不化,小便不利。積於上焦,則心中熱。積於下焦,則足下熱。其無心中足下熱者,則清言了了,而神不昏,但見腹滿欲吐鼻燥三證,可知其膈上與腹中,陰陽交病,須分先後治之。當辨脈之浮沉,以定吐下之先後。

脈浮,病在膈上,陽分居多,先吐上焦,而後治其中滿。脈沉弦,病在腹中,陰分居多,先下其中滿,而後治其上焦。若但心中熱欲嘔,則病全在上焦,吐之即愈。其酒熱內結,心神昏亂而作懊憹,及痛楚者,則不可不下。但下法劫病,不可久用,久久下之,必脾肺之陽盡傷,不能統領其陰血,其血日趨於敗而變黑耳。仲景於一酒疸,臚列先後次第,以盡其治,精詳若此。

○酒疸之黑,與女勞疸之黑,殊不相同,女勞疸之黑,為腎氣所發;酒疸之黑,乃營血腐敗之色。營者水穀之精氣,為濕熱所瘀而不行,其光華之色轉為晦黯,心胸嘈雜如啖蒜齏,其芳甘之味變為酸辣,乃至肌膚不仁,大便正黑,脈見浮弱,皆肺金治節之氣不行而血瘀也。必復肺中清肅之氣,乃可驅營中瘀濁之血,較女勞疸之難治,特一間耳。

方書但用白朮湯理脾氣解酒熱,抑何庸陋之甚耶!(喻嘉言)

白話文:

黃疸

過度使用瀉藥會導致黃疸,這時脈象會變得沉細、遲緩無力。治療時要按部就班用藥,用茵陳附子湯才會有效。

如果是因為過度勞累、飲食不規律導致脾胃虛寒引起的黃疸,只需要用理中湯或建中湯調理即可,不需要使用茵陳。

穀疸

穀疸這種病,會出現怕冷怕熱、不想吃東西的情況,吃了東西就會頭暈、胸悶不適。如果久而久之出現黃疸,那就是穀疸,可以用茵陳蒿湯治療。

陽明病,如果脈象遲緩,代表消化功能差,吃多了會煩躁、頭暈、小便困難,這就是快要得穀疸的徵兆。即使用了瀉藥,腹脹的情況還是會和原來一樣,這是因為脈象遲緩導致的。

有人問:張仲景說,穀疸用瀉藥,腹脹的情況還是和原來一樣,為什麼不直接給出治療方法?我認為:一定要用調和的方法,先調理好腸胃,才能用瀉藥。怎麼知道呢?張仲景說:「脈遲尚未可攻」,一個「尚」字,就說明了應當使用瀉藥的時機。 《金匱要略》又說:各種黃疸,如果伴有腹痛和嘔吐,可以用小柴胡湯。從這裡可以看出,仍然是治療感冒邪氣高盛,導致疼痛下行的病症。陳無擇治療穀疸,用穀芽、枳實、小柴胡湯,算是明白了這個道理,但是他把消、和、下三種方法並用,沒有先後順序,與張仲景環環相扣的治療方法相比,還是差很遠。

酒疸

心中煩悶發熱,吃不下東西,時常想吐,這種情況稱為酒疸。得酒疸的人,一定小便不暢,症狀是心中發熱,腳底發熱。有時酒疸患者可能沒有發熱,只是安靜地說話很清楚,腹脹想吐,鼻子乾燥。如果脈象浮,就要先催吐;脈象沉弦,就要先用瀉藥。酒疸如果心中發熱、想吐,催吐就能好。酒疸,如果心中煩悶或發熱疼痛,可以用梔子大黃湯治療。

酒疸如果用了瀉藥,久而久之會變成黑疸,眼睛發青、臉色發黑,心中像吃了蒜泥一樣難受,大便呈現黑色,皮膚麻木不仁,脈象浮而無力。雖然是黑色,但稍微帶點黃色,所以才知道是黑疸。

《金匱要略》治療酒疸,採用催吐或瀉下的方法,雖然說法不一,但道理是一致的。因為酒的熱邪積聚在膀胱,就會導致氣化不利,小便不暢;積聚在上焦,就會心中發熱;積聚在下焦,就會腳底發熱。如果沒有心中和腳底發熱的症狀,只是說話清楚、神智清醒,但有腹脹、想吐、鼻子乾燥三種症狀,就說明病邪在膈上和腹中,陰陽交病,必須區分先後順序治療。要根據脈象的浮沉,來決定催吐還是瀉下的先後。

脈象浮,病在膈上,陽邪較多,要先催吐上焦的邪氣,然後再治療腹脹。脈象沉弦,病在腹中,陰邪較多,要先用瀉藥治療腹脹,然後再治療上焦的病邪。如果只是心中發熱、想吐,說明病邪完全在上焦,催吐就能好。如果酒熱內結,導致心神昏亂、煩悶疼痛,就必須用瀉藥。但是瀉藥傷正氣,不能長期使用,長期使用會導致脾肺的陽氣受損,無法統攝陰血,血液就會逐漸敗壞,變成黑色。張仲景對於酒疸的治療,詳細闡述了先後順序,非常精確。

酒疸引起的黑色,和婦女因過勞引起的黑色,是不一樣的。婦女因過勞引起的黑色,是由腎氣所發;酒疸引起的黑色,是營血腐敗的顏色。營血是水穀的精氣,因為濕熱瘀滯而運行不暢,它原有的光澤轉為暗淡,心胸嘈雜像吃了蒜泥一樣難受,原本的甘甜味道變成酸辣味,甚至出現皮膚麻木、大便黑色、脈象浮弱等症狀,都是因為肺金的清肅功能失常,導致血瘀。必須恢復肺的清肅之氣,才能驅除營血中的瘀濁之血。這比婦女因過勞引起的黃疸難治,只是稍微好一點點。

有些醫書只用白朮湯來調理脾氣、解除酒熱,實在是太過於粗淺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