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八·雜證匯參 (31)
卷八·雜證匯參 (31)
1. 積聚
以上種種,皆積聚之類。(沈金鰲)
白馬尿治鱉瘕。○杏仁消狗肉積。○胡黃連消果子積。○糯米消杏積。○麝香治水果積。○穿山甲破血積。○山楂肉治血積。○聖齏即牛倒草,治牛肉積。(《見聞錄》)
脈候
寸口脈沉而橫,曰脅下有積,腹中有橫積痛。(《素問》)
諸積大法,脈來細而附骨者乃積也。寸口,積在胸中。微出寸口,積在喉中。關上,積在臍旁。上關上,積在心下。微下關,積在少腹。尺中,積在氣衝。脈出左,積在左。脈出右,積在右。脈兩出,積在中央。各以其部處之。(《金匱》)
駛緊浮牢,小而沉實,或結或伏,為聚為積。強實者生,沉小者死。(《脈訣》)
選案
一男子患一奇證,將一年矣。每夜交二更時,即有一股氣,從小肚衝至臍上,漸至胸前。久又漸抵咽喉,腹內有物跳動,即不能睡,直至五更方平,捫之無形,日間如常,醫皆不知何病。予診兩關尺脈俱沉弦,謂曰:此奔豚證耳。每至二更而起者,二更乃亥時,亥屬豬,豚即豬也,故至其時則陰氣感動。
五更陽氣回,則陰氣潛伏,豚性本陰柔,然有時而奔,此氣伏於腎臟至陰之中,毫無形影,突然上衝,不可架御,當以純陽之藥御之。方用肉桂為君,余則胡盧巴、茯苓、澤瀉、熟地、山萸、附子,夜服一劑。其氣只衝至臍,加重肉桂,數服全愈。(吳天士)
附方
治食瘕方,海蜇頭二斤、荸薺二斤、燒酒二斤。共入砂鍋,隔湯煮,至蜇化酒干,取荸薺陰乾,空心吃五個。
治痞塊方,松香二兩、阿魏二錢、皮硝五錢、蓖麻子一兩。共搗成膏,照痞形大小,攤於布上,貼時加麝香五釐,痞消則膏自落。
白話文:
以上所說的種種情況,都屬於積聚這類疾病。(沈金鰲說的)
白馬的尿可以治療像鱉殼一樣的腹部腫塊。杏仁可以消除吃狗肉造成的積滯。胡黃連可以消除吃水果造成的積滯。糯米可以消除吃杏子造成的積滯。麝香可以治療吃水果造成的積滯。穿山甲可以破除體內的血塊積聚。山楂肉可以治療血塊積聚。聖轤菜,也就是牛倒草,可以治療吃牛肉造成的積滯。(《見聞錄》記載)
脈象判斷
寸口脈沉而又橫向移動,表示脅下有積聚,腹中有橫向的積痛。(《素問》記載)
各種積聚的診斷原則,脈象細微且貼著骨頭的,就是積聚。寸口部位出現這種脈象,表示積聚在胸中。脈象稍微超出寸口,表示積聚在喉嚨。關脈部位出現這種脈象,表示積聚在肚臍旁邊。關脈上方出現這種脈象,表示積聚在心下。關脈下方稍微出現這種脈象,表示積聚在小腹。尺脈部位出現這種脈象,表示積聚在氣衝穴位置。脈象偏左,積聚就在左邊。脈象偏右,積聚就在右邊。脈象左右都出現,積聚就在身體中央。可以根據脈象出現的部位,判斷積聚的位置。(《金匱要略》記載)
脈象快速、緊張、浮而有力,或小而沉實,或者時有結脈、伏脈,都可能是聚或積。脈象強勁有力的,表示病情還能治癒;脈象沉小無力的,表示病情危險。(《脈訣》記載)
醫案選例
有一個男子得了一種奇怪的病,已經一年了。每天晚上二更時分,就有一股氣從小肚子衝到肚臍上方,然後逐漸到胸前。久而久之,氣又到了咽喉,腹內有東西跳動,導致無法入睡,直到五更時分才平靜下來。用手觸摸又沒有形狀,白天就和正常人一樣。醫生們都不知道是什麼病。我診斷他的兩關和尺脈都是沉弦的,就說:「這是奔豚病啊。每到二更時分就發作,因為二更對應亥時,亥屬豬,豚就是豬,所以到了這個時間,陰氣就開始活動。」
五更時陽氣恢復,陰氣就潛伏下來。豚的本性屬陰,但有時會奔衝。這股氣潛伏在腎臟的陰氣之中,沒有任何形狀,突然向上衝,無法控制。應當用純陽的藥物來抑制它。我開的方子以肉桂為主藥,再配伍胡盧巴、茯苓、澤瀉、熟地、山萸、附子,讓他晚上服藥一劑。結果那股氣只衝到肚臍就停住了。我就加重肉桂的用量,服了幾劑藥就痊癒了。(吳天士醫案)
附錄藥方
治療食積形成的腫塊,用海蜇頭二斤、荸薺二斤、燒酒二斤。一起放入砂鍋中,隔水蒸煮,直到海蜇煮化、酒蒸乾,取出荸薺陰乾,空腹吃五個。
治療痞塊的藥方,用松香二兩、阿魏二錢、皮硝五錢、蓖麻子一兩。一起搗成膏狀,根據痞塊的大小,攤在布上,貼敷時加入麝香五釐。等痞塊消退,藥膏自然脫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