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八·雜證匯參 (2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·雜證匯參 (26)

1. 痞滿

經義

陰氣盛於上,則下虛,下虛則脹滿。○陰受之則入五臟,入五臟則䐜滿閉塞。○臟寒生滿病。○備化之紀,其病痞。○卑監之紀,其病留滿痞塞。○敦阜之化,其病脹滿。(《素問》)

哲言

病者腹滿,按之不痛為虛,痛者為實。(《金匱》)

痞與否同,不通泰也。由陰伏陽蓄氣血不運而成,與脹滿有別,惟內覺痞悶,而外無脹急之形也。有中氣久虛,不能運化精微而為痞者;有過服消克,不能輸化飲食而為痞者;有濕熱痰氣,上逆陽位而為痞者。(朱丹溪)

凡胸中滿心下滿者,皆氣也。腹中滿者,或燥矢,或宿食也。少腹滿者,或溺;或血停蓄也。清陽出上竅,故上滿者為氣而非物;濁陰出下竅,故下滿者為物而非氣也。(《醫方集解》)

上焦如霧,霧不散則為喘滿,此出而不納也。中焦如漚,漚不利則為留飲,久為中滿,此上不能納而下不能出也。下焦如瀆,瀆不利則為腫滿,此上能納而下不能出也。(王好古)

胃口之上為心下,居陽部而受氣最清,所云上焦如霧者是也。清處何由凝濁而見痞滿?知有所填也。冷則生氣,寒則冱血,為痰為食,所填不一。俱宜溫以豁之,先使上焦開發,陽氣得伸,然後導除其下。(程郊倩)

補編

腹滿不減,減不足言,當下之。○腹滿時減,復如故,此為寒,當與溫藥。(《金匱》)

按此篇無治虛寒腹滿之方,當與溫藥之下,當有宜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主之十四字,必是脫簡。閱《傷寒·太陰篇》自知,當補之。(《醫宗金鑑》)

虛痞不食,大便利;實痞能食,大便閉。虛痞以芍藥、陳皮和之;實痞以厚朴、枳實消之。(《證治匯補》)

天地不交而成否,此脾之清氣不升而下溜,胃之濁氣不降而上逆,當用補中益氣湯加苓、澤。蓋升、柴從九地之下而升其清氣,苓、澤從九天之上而降其濁氣,即所以交否而為泰矣。○邪氣作痞,宜用疏劑。若氣不順逆上為痞,此乃虛痞,愈疏而痞愈作,宜於補劑中微兼疏通,不可過用辛香。

古人治瀉後膈痞,用理中丸,即此意也。○舉世治中滿痞脹,不問虛實,咸禁甘草。殊不知古人所謂中滿勿食甘者,指實滿而言。若自覺滿而外無腹脹之形者,當以甘治之。(朱丹溪)

時至秋初,陽氣下墜,因夏間之濕熱尚在胸中,致有痞滿不寬之證,用不換金正氣散以去濕。濕去則金清,金清則降下之令復,譬如主人久不在家,家中為汙穢所塞,掃除汙穢以俟主回之意。(《慎柔五書》)

古方治痞,用芩、連、枳實之苦以泄之;厚朴、薑、夏之辛以散之;參、術之甘以補之;苓、瀉之淡以滲之。痞同濕治,惟宜上下分消,果有內實,庶可略與消導。世治痞塞,喜行利藥,以求速效,雖暫時通快,痞若再作,危殆滋甚。○痞滿之病,人皆知氣之不運也。獨東垣以血病言之,謂下多亡陰而損其血,此前人所未論及。

白話文:

[痞滿]

經義

如果陰氣在身體上部過多,下部就會虛弱,下部虛弱會導致脹滿。陰氣如果影響到五臟,就會造成腹部脹滿,甚至閉塞。臟腑寒冷也會引發脹滿疾病。在備化之紀,疾病表現為痞滿。在卑監之紀,疾病會出現滯留、痞滿、堵塞。敦阜的變化,疾病表現為脹滿。(《素問》)

哲言

病人腹部脹滿,如果按壓不痛表示是虛證,按壓痛表示是實證。(《金匱》)

痞和否同屬不通暢的情況。是由陰氣鬱結、陽氣阻滯、氣血運行不暢所致,與脹滿不同,只是感覺內部痞悶,外表看來並無脹大的現象。有中氣長期虛弱,無法正常運化精微物質而導致痞滿;有過度服用消食藥物,無法正常消化飲食而產生痞滿;有濕熱痰氣,上沖陽位而引起痞滿。(朱丹溪)

凡是胸部或心下脹滿,都是氣滯所致。腹部脹滿,可能是因為便祕或是食物積累。小腹部脹滿,可能尿瀦留或血液瘀積。清陽之氣通過上部孔道,所以上部脹滿是氣滯,而不是實物堵塞;濁陰之氣通過下部孔道,所以下部脹滿是實物堵塞,而不是氣滯。(《醫方集解》)

上焦如同霧氣,霧氣不散會導致喘滿,這是氣出而不能納的表現。中焦如同醞釀,醞釀不順會形成積水,時間久了會造成中焦脹滿,這是上不能納入而下不能排出的情況。下焦如同河流,水流不暢會導致腫滿,這是上能納入而下不能排出的情況。(王好古)

胃口上方是心下,位於陽部,受到的氣最清潔,也就是所謂的上焦如霧。清潔的地方怎麼會有污濁,導致痞滿呢?這表明有東西堵住了。寒冷會導致氣滯,寒涼會導致血凝,可能是痰液或食物堵塞。這些情況都需要溫熱的方法來疏通,首先讓上焦開通,陽氣得到伸展,然後再清除下部的堵塞。(程郊倩)

補編

腹部脹滿不會減少,或者減少一點點,應該使用下法治療。腹部脹滿時好時壞,恢復原狀,這是寒證,應該使用溫熱藥物。(《金匱》)

根據本篇沒有提到治療虛寒腹脹的方子,在應使用溫熱藥物的下方,應該有十四個字:「應該使用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作為主要治療方法」,一定是遺漏了。查看《傷寒·太陰篇》可以知道,應該補充進去。(《醫宗金鑑》)

虛證痞滿,無法進食,大便通暢;實證痞滿,能夠進食,大便閉塞。虛證痞滿可以用芍藥、陳皮調和;實證痞滿可以用厚朴、枳實消除。(《證治匯補》)

天地不交會形成否卦,這代表脾臟的清氣不能上升而向下流動,胃部的濁氣不能下降而向上反流,應該使用補中益氣湯加上茯苓、澤瀉。升麻、柴胡從下往上提升清氣,茯苓、澤瀉從上往下排出濁氣,這樣就能轉變否卦成為泰卦,從不通變為通暢。(朱丹溪)

邪氣造成的痞滿,應該使用疏解的藥物。如果氣不順暢導致痞滿,這是虛證痞滿,使用疏解藥物會加重痞滿,應該在補益藥物中加入少量疏通藥物,不要過度使用辛辣香料。

古人治療瀉後膈痞,使用理中丸,就是這個意思。全世界治療中焦痞脹,不分虛實,都禁止使用甘草。但是不知道古人所謂的中焦滿不要食用甘味,是指實證滿而言。如果自己感覺滿,但外表看不出腹部脹大的形狀,應該用甘味藥物來治療。(朱丹溪)

進入秋季初期,陽氣下降,因為夏季的濕熱還殘留在胸中,導致有痞滿不舒的症狀,可以使用不換金正氣散來去除濕氣。濕氣去除,金氣就會清澈,金氣清澈,下降的命令就會恢復,就像主人長期不在家,家中被汙垢堵塞,掃除汙垢等待主人回家的意思一樣。(《慎柔五書》)

古方治療痞滿,使用黃芩、黃連、枳實等苦味藥物來排泄;厚朴、薑、夏等辛味藥物來散開;人參、白朮等甘味藥物來補益;茯苓、澤瀉等淡味藥物來滲透。痞滿和濕氣一起治療,只有上下分開消散,如果真的有內實,可以稍微使用消導藥物。世界上的醫生治療痞滿,喜歡使用利尿藥物,追求快速效果,雖然短暫舒暢,但如果痞滿再次發生,危險會更加嚴重。(劉宗厚)

痞滿的疾病,人們都知道是氣滯不暢所致。但是東垣卻從血液疾病的角度來講,認為下焦失去陰氣,損傷血液,這是前人未曾討論過的。

世界上使用氣藥治療痞滿無效的人,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。(劉宗厚)

有的患者下焦虛弱到極點,上焦痞滿,如果補充下焦的虛弱,上焦痞滿會更嚴重;如果攻擊上焦的痞滿,下焦的虛弱會更劇烈。不如疏浚中焦,同時大力補充下焦,使用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黃耆等藥物,加上陳皮、厚朴、香砂等一兩種藥物來控制。不可以單獨攻擊,不可以單獨補充,不可以先攻擊後補充,只有應該同時攻擊和補充,長期努力,才能達到萬全的效果。(羅赤誠)

丹參能夠去除瘀血,促進新血生成,是治療痞滿的重要藥物。(《見聞錄》)

如果治療疾病時傷害到胸中的正氣,導致痞塞、疼痛,這是醫生的錯誤。從古至今的通病,受限於不瞭解,現在特別寫下來作為戒律,不能在暗中犯罪。(《醫門法律》)

脈候

脹滿的脈象弦硬,表示脾臟受到肝臟的抑制。脈象洪大、數量多表示熱脹,脈象遲緩、虛弱表示陰寒。脈象浮動表示虛證脹滿,脈象緊繃表示中焦實證。脈象浮動表示可以治療,脈象虛弱表示病情危急。(《脈訣舉要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