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一·醫學溯源 (2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·醫學溯源 (29)

1. 運氣

《天元紀大論》等篇,以年歲之支幹分管六氣,蓋已失先聖之旨矣。年歲之支幹,天下皆同,且通四時不變也。天氣之溫、暑、寒、涼,民之虛、實、衰、旺,東西南北之殊方,春夏秋冬之異候,豈有皆同之理!此其妄誕,蓋不待深論而可知也。近世傷寒鈐法,則以得病日之干支為主,其源亦出於此,決不可用。

蓋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之氣,各主一時,當時則為主氣,為司天;非其時而有其氣,則為客氣。與時正相反者,則為在泉。為其氣伏於黃泉之下,而不見也。治法用熱遠熱,用寒遠寒,所謂必先歲氣,毋伐天和也。春時木氣司天,則四方皆溫;夏時火氣司天,則四方皆熱;夏秋之交,土氣司天,則四方皆濕;秋則皆涼,冬則皆寒。民病往往因之。

此則理之易見者也。其有氣與時相反者,則所謂客氣者也。故治療之法,亦有假者反之之說。觀此則運氣之說,思過半矣。(何柏齋)

五運六氣者,虛位也。歲有是氣至則算,無是氣至則不算。既無其氣,焉得有其藥乎?無益於治療,有誤乎來學,如指算法之稀奇,謂事物之實有,豈不誤哉!其云必先歲氣者,謂此年忽多淫雨,民病多濕,藥用二術,苦以燥之;佐以風藥,風能勝濕。此即必先歲氣之謂也。

其云毋伐天和者,即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,春夏禁用麻、桂,秋冬禁用芩、連。此即毋伐天和之謂。然尚有舍時從證之時也。謂不明五運六氣,檢遍方書何濟者,正指後人不明運氣之所以,而誤於方冊所載,依而用之,動輒成過。則雖檢遍方書,亦何益哉!故仲景、元化、越人、叔和並未嘗載有是說,信其為天運氣數之法,而非醫家治療之書也。況傳流既久,天地人物氣化轉薄,亦難同年而語矣。

故宜知之者,以明天氣歲氣立法之常也。不可執之者,以處天氣歲氣法外之變也。天有寒、暄、早、晚不同,人有盛、衰、時、刻迥別。豈可以干支司歲一定之數,以定無窮之變哉!(繆仲淳)

尹彥成問曰:五運六氣,是邪?非邪?曰:大撓作甲子,隸首作數,志歲月日時遠近耳。故以當年為甲子歲,冬至為甲子月,朔為甲子日夜半為甲子時。配以五行,位以五方,皆人所為。天地、五行,寒、暑、風、雨,倉卒而變,人嬰斯氣,疾作於身,氣難預期,疾難預定,推驗多舛,拯救易誤,俞扁弗議,淳華未稽,吾未見其是也。

曰:《素問》之書,成於黃岐,運氣之宗,起於《素問》,將古聖哲妄邪?曰:尼父刪經,三墳猶廢,黃岐之醫籍,後世之託名於聖哲也。曰:然則諸書不足信邪?曰:由漢而上,有說無方;由漢而下,有方無說。說不乖理,方不違義,雖出後學,亦是良師。固知君子之言,不求貧朽;然於武成之策,亦取二三。

白話文:

運氣

古代醫家以年歲的干支來推算六氣,這已經違背了先賢的本意。因為年歲的干支,天下都一樣,而且一年四季都不變。然而,天气的溫暖、暑熱、寒冷、涼爽,以及人們的虛弱、強盛、衰老、旺盛,東西南北的不同地域,春夏秋冬不同的氣候變化,怎麼可能都一樣呢?這種說法荒謬無稽,根本不需要深入討論就能明白。近世一些傷寒治療方法,也以得病當日的干支為主,其根源也出於此,絕對不可使用。

其實,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種氣,各自主宰一時,當其為主的時間,就稱為主氣,稱為司天之氣;非其時間而出現的氣,則稱為客氣。與當時節氣完全相反的氣,則稱為在泉之氣,因為其氣潛伏於地底,看不見。治療方法要用熱遠離熱,用寒遠離寒,這叫做必須遵循歲時之氣,不要違背天地之和。春天木氣司天,則四方皆溫;夏天火氣司天,則四方皆熱;夏秋之交,土氣司天,則四方皆濕;秋天則皆涼,冬天則皆寒。人們的疾病往往由此而起。

這是很容易理解的道理。如果氣與季節相反,那就是客氣。因此,治療方法也有反其道而行的說法。從這一點來看,對運氣說的理解,已經超過一半了。(何柏齋)

五運六氣,是虛位,是推測之說。如果當年有這種氣,則計算在內;如果沒有這種氣,則不計算。既然沒有這種氣,又怎麼會有對應的藥物呢?它對治療沒有益處,反而會誤導學習者,如同把計算方法的奇特之處,當作是事物真實存在一樣,豈不是錯誤嗎!所謂「必先歲氣」,是指如果某一年雨水過多,百姓多患濕病,就要用燥濕的藥物,再佐以風藥,因為風能勝濕,這就是「必先歲氣」的意思。

所謂「毋伐天和」,是指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;春夏禁用麻黃、桂枝,秋冬禁用黃芩、黃連。這就是「毋伐天和」的意思。然而,也還有捨棄時令而遵循病證的時候。那些說不明白五運六氣,就遍查醫書也無濟於事的人,正是指那些不明白運氣的道理,而誤信醫書記載,照搬套用,結果常常出錯。即使遍查醫書,又有何益呢!所以,張仲景、王叔和等醫家,都沒有記載這種說法,可見這是一種推測天運氣數的方法,而非醫家治療的書籍。況且,這種學說流傳已久,天地、人、物的氣化也日漸衰微,已經難以與古代相提並論了。

所以,懂得運用它的人,應該明白它是根據天氣、歲氣而制定的常規療法;而不應該拘泥於它,而忽略了天氣、歲氣之外的變化。天有寒暖早晚的不同,人有盛衰時刻的迥異,怎麼可以用干支來推算一成不變的歲時之數,來決定無窮的變化呢?(繆仲淳)

尹彥成問道:五運六氣是正確的嗎?還是錯誤的?答道:大撓制定了甲子紀年法,隸首制定了數術,只是用來記載年月日時的遠近而已。因此,把當年當作甲子年,冬至當作甲子月,朔日當作甲子日,半夜當作甲子時。配以五行,定位五方,都是人為的。天地、五行、寒暑風雨,變化莫測,人體受其影響而生病,氣候難以預測,疾病難以預定,推測往往失準,治療也容易出錯,俞跗、扁鵲都沒有談論這個,淳于意也沒有記載,我沒有見到它有什麼正確的地方。

問:《素問》成書於黃帝時期,運氣學說的源頭也來自《素問》,難道古代聖賢是錯誤的嗎?答:孔子刪改經書,《三墳》都已失傳,《素問》的醫學典籍,是後世托名於聖賢的。問:那麼,這些書都不值得相信嗎?答:從漢代以前,有理論而無具體的治療方法;從漢代以後,有治療方法而無詳細的理論說明。理論不違背道理,方法不違背義理,即使是後學所作,也是好的老師。所以,君子言論,不應以貧賤而輕視;但對於《武成》的謀略,也要取其一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