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八·雜證匯參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·雜證匯參 (12)

1. 腫脹

水不生肝,木鬱不達,兩脅不和而脹矣。陰火灼金,肺氣膹郁,喘咳壅塞而脹矣。不特此也,又有濕熱在脾胃而脹,水飲在中脘而脹,瘀血在中焦,及蟲積在腸胃而脹,氣滯食阻在陽明而脹,大小便不通在少腹而脹。外風無脹病,而脹病亦不一。大抵腫有形而脹無形,脹者腫之漸,內傷居多;腫者脹之劇,外感無與。

內傷有脹而亦有腫,外感有腫而卻無脹。醫家務以外腫內脹,確認親切,則腫自腫,而脹自脹,不有了然胸中者乎!(《會心錄》)

腫脹病在氣分者,因氣之滯。如氣血之逆,飲食之逆,寒熱風濕之逆,氣虛不能運化之逆,但治節有不行者,悉由氣分,皆能作脹。凡氣分之病,其色蒼,其內堅,其脹或連胸脅,其痛或及臟腑,或倏而浮腫者,陽性急速也。或自上及下者,陽本乎上也。或通身盡腫者,氣無不至也。

有隨按而起者,如按氣囊也。然此雖皆氣分,而氣病各有不同,有氣熱而脹者,曰諸脹腹大,皆屬於熱也;有氣寒而脹者,曰胃中寒則䐜脹,曰臟寒生滿病也;有氣濕而脹者,曰諸濕腫滿,皆屬於脾也;有氣虛而脹者,元氣虛也,曰足太陰虛則鼓脹也;有氣實而脹者,邪氣實也,曰腎氣實則脹;曰脾氣實則腹脹;曰胃氣實則脹也,凡此雖皆脹病,而治之之要,則全在察其虛實。大都陽證多熱,熱證多實;陰證多寒,寒證多虛。

先脹於內,而後及於外者多實,先腫於外,而漸及於內,或外雖腫而內不脹者多虛。小便紅赤,大便秘結者多實;小便清白,大便稀溏者多虛。脈滑有力者多實,弦浮微細者多虛。形色紅黃,氣息粗長者多實;形容憔悴,聲音短促者多虛。年青少壯,氣道壅塞者多實;中衰積勞,神疲氣怯者多虛。

虛實之治,反如冰炭,若誤用之,必致害矣。○病在水分者,以陰勝於陽。而肌膚皆腫,此與氣證,本有不同。凡水之為病,其色明潤,其皮光薄,其腫不速,每自下而上,按肉如泥,腫有分界。蓋陰本於下,而浸漬有漸,皆水病之證也。觀《水脹篇》言寒氣之脹,按其腹窅而不起;水腫之病,按其腹隨手而起,如囊裹水之狀。

然以愚見及察之證驗,則若與此論相反。蓋凡是水證,必按之窅而不起,此其水在肉中,如糟如泥,按而散之,猝不能聚,未必如水囊之比。凡隨按隨起者,亦惟虛無之氣,其速乃然,故辨當若此也。凡欲辨水氣之異者,在欲辨其陰陽耳。若病在氣分,則陽證陰證皆有之;若病在水分,則多為陰證。

何也?蓋水之與氣,雖為同類,但陽旺則氣化,而水即為精,陽衰則氣不化,而精即為水。故凡病水者,本即身中之血氣,但其為邪為正,總在化與不化耳。水不能化,因氣之虛,豈非陰中無陽乎?此水腫之病,所以多屬陽虛也。然水主於腎,氣主於肺,水漬於下,而氣竭於上,所以下為腫滿,上為喘急,標本俱病,危斯極矣。此當速救本原,庶保萬一,倘以虛喘為實邪,而猶然泄肺,無不敗矣。

白話文:

水無法滋養肝臟,肝氣鬱結無法疏通,導致兩脅不協調而產生腹脹。陰火向上灼傷肺金,造成肺氣壅塞,出現喘咳和腹脹。不僅如此,還有濕熱積聚在脾胃而引起腹脹,水飲停留在中脘而引起腹脹,瘀血積在中焦、寄生蟲積聚在腸胃,以及氣滯、食積在陽明經脈、大小便不通暢在下腹部等,都會導致腹脹。外來的風邪不會引起腹脹,而腹脹的病因也各不相同。總的來說,腫是有形的,而脹是無形的,脹是腫的初期階段,多為內傷引起;腫是脹的嚴重階段,與外感沒有關係。

內傷會導致腹脹,也可能導致腫,外感可能會導致腫,但卻不會導致脹。醫生應該區分外腫和內脹,仔細辨別,才能讓腫和脹各自歸類,這樣才能明確病因。(出自《會心錄》)

腫脹病在氣分的,是因為氣的運行不暢。例如氣血逆亂,飲食逆行,寒熱風濕侵襲導致的氣機不暢,或者氣虛無力運化而導致的氣機不暢,只要氣的運行不順暢,都會導致腹脹。凡是氣分的疾病,其顏色多為蒼白,內部堅硬,腹脹可能連及胸脅,疼痛可能牽涉到內臟,或者突然出現浮腫,這是因為陽氣的特性是急速的。或者腫脹由上而下蔓延,是因為陽氣本來就源於上方。或者全身都腫脹,說明氣無處不到。

有的腫脹,按壓後會立即彈起,如同按壓氣囊一樣。雖然這些都屬於氣分病,但氣病各有不同:有因氣熱而導致的腹脹,說「各種腹脹都是屬於熱證」;有因氣寒而導致的腹脹,說「胃中寒冷則腹脹」,說「臟腑虛寒會產生腹脹病」;有因氣濕而導致的腹脹,說「各種濕氣引起的腫脹,都是屬於脾的病變」;有因氣虛而導致的腹脹,是因為元氣虛弱,說「足太陰經虛弱會導致鼓脹」;有因氣實而導致的腹脹,是因為邪氣盛實,說「腎氣實則會腹脹」,說「脾氣實則會腹脹」,說「胃氣實則會腹脹」。這些都是腹脹的病症,但治療的關鍵在於辨別虛實。一般來說,陽證多為熱證,熱證多為實證;陰證多為寒證,寒證多為虛證。

先從內部開始腹脹,然後才發展到外部腫脹的多為實證;先從外部開始腫脹,然後漸漸發展到內部,或者外部腫脹而內部不脹的多為虛證。小便顏色紅赤,大便秘結的多為實證;小便清澈,大便稀溏的多為虛證。脈象滑實有力的多為實證,脈象弦浮細弱的多為虛證。臉色紅黃,呼吸粗長的多為實證;形容憔悴,聲音短促的多為虛證。年輕力壯,氣機阻塞的多為實證;中年衰弱,積勞成疾,精神疲憊,氣息虛弱的多為虛證。

虛證和實證的治療方法截然相反,如同冰炭不能相容,如果誤用,必定會造成傷害。病在水分的,是因為陰氣勝過陽氣,導致肌膚水腫,這與氣分病有本質的不同。凡是因水而引起的疾病,其顏色多為明亮潤澤,皮膚光亮而薄,腫脹發展不快,常常從下向上發展,按壓後如同按壓泥土,腫脹有明顯的界限。這是因為陰氣源於下方,逐漸浸漬蔓延,都是屬於水病的表現。可以參考《水脹篇》所說:寒氣引起的腹脹,按壓腹部會凹陷下去,並且不會彈起;水腫引起的疾病,按壓腹部會隨手彈起,如同按壓裝水的袋子。

但依我個人的見解和臨床經驗,則與上述理論相反。凡是水證,按壓後必定會凹陷下去,並且不會彈起,這是因為水存在於肌肉之中,如同泥漿一樣,按壓後會散開,無法迅速聚攏,並非像水囊那樣。凡是按壓後立即彈起的,都是虛無的氣體,速度很快,所以辨別的時候應該這樣區分。想要辨別水和氣的不同,關鍵在於辨別陰陽。如果病在氣分,那麼陽證和陰證都會存在;如果病在水分,那麼多為陰證。

為什麼呢?因為水和氣雖然屬於同一類物質,但是陽氣旺盛時,氣能夠化為精,陽氣衰弱時,氣就無法化為精,而是化為水。所以凡是水病,本質上都是身體中的氣血,只是它轉化為邪氣還是正氣,完全在於能否被轉化。水無法轉化,是因為氣虛,這難道不是陰中沒有陽氣嗎?這就是水腫疾病多屬於陽虛的原因。水主腎,氣主肺,水停留在下,氣耗竭在上,所以下方腫脹,上方喘急,標本皆病,非常危險。這時應當迅速救援根本,或許還能保住一線生機,如果把虛弱導致的喘息當作是實邪,而仍然用宣洩肺氣的方法來治療,必定會失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