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八·雜證匯參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·雜證匯參 (6)

1.

胎瘧

瘧疾一證,《內經》詳言之,先賢備述之。至於人生初次發瘧,名為胎瘧,古人未有發明。患者延纏難愈,或變虛咳,或變浮腫,體實之人亦成瘧母。蓋瘧乃暑邪伏於膜原之間,呆在少陽之界,不同傷寒、溫疫轉里之險。常發瘧者,數發之後,邪無所容,即從毛竅熟徑而出。

若胎瘧之作,隧道少疏通之機,毛竅非熟由之路,纏綿不已,正氣受虧,正愈虛邪愈陷。予悟此理,初發投小柴胡湯加減數劑,陰虛者用救陰補元之法,陽虛者用溫養元陽之法,俱重加人參,俾營衛氣盛,則膜原留連之邪,急走隧道,肌腠雖非熟徑,自有不能不出之勢矣。(汪蘊谷)

三日瘧

痎瘧者,老瘧也。以其隔三日一發,纏綿不去也。(婁全善)

或問胎瘧之故,既得聞命矣,乃三日瘧尤難愈於胎瘧,抑又何也?余曰:膜原之界限,宜分陰陽淺深之不同;營衛之氣血,亦分陰陽盛衰之各異。在膜原之淺者,陽盛於陰,陽盛則正強而邪弱,隨衛氣出入而瘧難久留。在膜原之深者,陰盛於陽,陰盛則邪勝而正弱,居營氣之間,而瘧多伏藏。

所以邪中淺者一日作,深者間日作,極深者間二日作。汪機云:三日一發者,非入臟也,由氣血盛衰而然,氣血強健,邪無容留矣。可見邪伏膜原之深界,離肌腠之路遠,宜陽分助氣之藥,加血藥引入陰分,方可挈起。如是則氣血日盛,邪不攻而自走也。此證初發,用補中益氣湯合桂枝湯,升其陷於陰經之邪。

久發腎陰虛者,用六味湯合生脈散,補其真水;腎陽虛者,用養營湯、八味湯,補其真火;脾胃虛者,用四君子湯,或六君子湯,補其脾土。總之,此證本於根原內空,衛陽不密,邪有隙而可乘,惟重加參、術煎湯,吞八味丸,久服自有神功。血虧者加當歸;氣弱者加黃耆;陰虛火盛者,二母湯吞六味丸,陰虛火盛而胃滯者,二母湯吞獨何丸,治法不外乎是。(汪蘊谷)

三日瘧,邪氣入深,原非旦夕能愈,若在霜降後,更難獲瘳。當久服扶正之藥,待春分陽氣發揚,方得全愈。若服劫劑,不惟瘧不能止,或勞或鼓,難免後憂。(《名醫類案》)

三陰瘧者,惟太陰瘧當用理中湯,然必加肉桂。若在少陰、厥陰,非八味地黃湯不效。(《趙氏醫貫》)

久瘧

久瘧,乃屬元氣虛寒。蓋氣虛則寒,血虛則熱,胃虛則惡寒,脾虛則發熱,陰火下流則寒熱交發,若誤投清脾、截瘧二飲,多致不起。○久瘧諸藥不效,以補中益氣湯加半夏,或用人參一兩、煨姜五錢,此不截之截,一服即愈。(薛立齋)

四明治久瘧不愈,以養營湯送八味丸,仍於湯中加熟附子,謂十劑必除。又云:久瘧以補中益氣湯不效者,八味丸有神應。此益火之原以消陰翳也。(《己任編》)

白話文:

瘧疾

胎瘧

關於瘧疾這種病,《黃帝內經》裡有詳細的論述,前代的醫家也都有充分的說明。但是,人生第一次發生的瘧疾,被稱為胎瘧,古人卻沒有明確地提出這個概念。這種病患者常常拖延很久都難以治癒,有的會變成虛弱的咳嗽,有的會變成全身浮腫,即使體質強壯的人也會因為瘧疾而形成瘧母(脾臟腫大)。瘧疾是因為暑邪潛伏在身體的膜原(身體內部的組織間隙)之間,停留在少陽經的範圍內,這與傷寒、溫疫這些疾病會侵入身體內部造成危險不同。通常反覆發作瘧疾的人,經過多次發作之後,邪氣沒有地方可以容身,就會從毛孔等熟路排出。

然而,如果是胎瘧,由於身體的通道沒有疏通的機會,毛孔也不是邪氣容易排出的路徑,因此病情會持續不斷,使得身體的正氣受到虧損,正氣越虛弱,邪氣就越深入。我領悟到這個道理,對於初次發作的胎瘧,使用小柴胡湯加減藥物,治療幾次就能見效。如果是陰虛的體質,就用滋陰補元的方法;如果是陽虛的體質,就用溫養元陽的方法,並且都要大量加入人參,使身體的營衛之氣旺盛起來,這樣滯留在膜原的邪氣,就會迅速從通道排出。即使肌膚腠理不是邪氣常走的途徑,也會因為身體的推動力而不得不排出。

三日瘧

痎瘧就是老瘧,因為它每隔三天發作一次,而且會持續不斷。

有人問,胎瘧的病因已經了解了,但是三日瘧似乎比胎瘧更難治癒,這是為什麼呢?我認為,膜原的界限應該區分陰陽的深淺不同;營衛的氣血也應該區分陰陽的盛衰差異。邪氣在膜原淺層的,陽氣往往勝過陰氣,陽氣旺盛則正氣強盛而邪氣虛弱,會隨著衛氣的出入而排出,瘧疾不容易久留。邪氣在膜原深層的,陰氣往往勝過陽氣,陰氣旺盛則邪氣強盛而正氣虛弱,邪氣停留在營氣之間,瘧疾容易潛伏起來。

所以邪氣侵入淺層的,一天就會發作一次;侵入深層的,會隔一天發作一次;侵入極深層的,會隔兩天發作一次。汪機說:三天發作一次的瘧疾,並不是邪氣侵入了內臟,而是因為氣血的盛衰導致的。氣血強健,邪氣就沒有容身之地。可見邪氣潛伏在膜原深處,距離肌膚毛孔的路徑遙遠,應該使用溫陽補氣的藥物,再加上引導藥物進入陰分,才能將邪氣提起。這樣氣血就會日漸旺盛,邪氣不用攻擊也會自行離開。這種病剛發作時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合桂枝湯,來提升陷在陰經的邪氣。

久病導致腎陰虛的,可以用六味地黃湯合生脈散,來補養腎的真陰;久病導致腎陽虛的,可以用養營湯、八味地黃丸,來補養腎的真陽;久病導致脾胃虛弱的,可以用四君子湯,或者六君子湯,來補養脾土。總之,這種病根本原因在於身體內部虛空,衛陽不密,邪氣才有空隙可以侵入。應該大量加入人參、白朮煎湯服用,並吞服八味地黃丸,長期服用自然會有神奇的功效。血虛的可以加入當歸;氣虛的可以加入黃耆;陰虛火旺的,可以用二母湯送服六味地黃丸;陰虛火旺並且腸胃功能停滯的,可以用二母湯送服獨活寄生丸,治療方法不外乎這些。

三日瘧,邪氣深入,原本就不是短時間能治好的,如果是在霜降之後,就更難痊癒。應該長期服用扶正的藥物,等到春分陽氣發揚的時候,才能完全康復。如果服用攻伐的藥物,不僅不能止住瘧疾,還會因為過度勞累或產生其他病症,留下後患。

三陰瘧(按:指瘧疾發作的時機與三陰經脈的特性相關)中,只有太陰瘧適合使用理中湯,但必須加入肉桂。如果是在少陰、厥陰經脈上的瘧疾,不用八味地黃丸就不會有效。

久瘧

久病不癒的瘧疾,屬於元氣虛寒的症狀。因為氣虛就會產生寒症,血虛就會產生熱症,胃虛就會怕冷,脾虛就會發熱,陰火下行就會出現寒熱交替發作的情況。如果誤用清脾、截瘧的藥物,大多會導致病情惡化。久病不癒的瘧疾,各種藥物都無效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入半夏,或者用人參一兩、煨薑五錢,這種不截斷瘧邪的治療方式,往往一服就能見效。

有人治療久病不癒的瘧疾,用養營湯送服八味地黃丸,並且在湯藥中加入熟附子,說服用十劑必定能痊癒。還有人說:久病不癒的瘧疾,用補中益氣湯無效的,用八味地黃丸就會有神奇的療效。這是因為補養火的來源,來消除陰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