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七·雜證匯參 (43)
卷七·雜證匯參 (43)
1. 郁
夫實土者守也,泄水者攻也,兼三治者,廣略而決勝也,雖俱為治水之法,然不審病之虛實、久近、淺深,雜焉而妄施之,其不傾踣者寡矣。且夫五郁之病,固有法以治之矣,然邪氣久客,正氣必損;今邪氣雖去,正氣豈能遽平?苟不平調正氣,使各安其位,復其常於治郁之餘,則猶未足以盡其妙。故又曰:然調其氣,苟調之而其氣猶或過而未服,則當益其所不勝以制之。
如木過者,當益金,金能制木,則木斯服矣。所不勝者,所畏者也。故曰:過者折之,以其畏也。夫制物者,物之所欲也;制於物者,物之所不欲也;順其欲則喜,逆其欲則惡。今逆之以所惡,故曰,所謂瀉之。王氏以咸瀉腎、酸瀉肝之類為說,未盡厥旨。(王安道)
《經》云:木鬱達之。釋者以達為宣吐;又云,用柴胡、川芎條達之。愚謂此不過隨文訓釋,而於達之之意,猶有未盡。夫木鬱即肝鬱也。《素問》云:治病必求其本。郁證之起,必有所因,求其所因而治之,則鬱自解;郁解,而達自在其中矣。矧木鬱之證,婦人居多,其情性偏執;肝病變幻多端,總宜從其性,適其宜,而致中和,即為達也。彼若吐若升,止可以言實,未可以言虛。
今人柔脆者恆多,豈可概施升吐哉?若火土金水四郁,古人註釋,雖於經義未悖,然亦止可以言實、言外因,未可以言虛、言內因也。蓋因郁致疾,不特外感六淫,而於情志為更多,治當求其所因,則鬱自解;郁解,則發、奪、泄、折,俱在其中矣。因者,病之本;本之為言,根也,源也。
(《吳醫匯講》)
木鬱宜達。若氣陷不舉者,發即達也;氣壅不開者,奪即達也;氣秘不行者,泄亦達也;氣亂不調者,折亦達也。火鬱當發。若元陽被抑,則達非發乎?臟腑留結,則奪非發乎?膚竅閉塞,則泄非發乎?津液不化,則折非發乎?且奪者,挽回之謂,大實,非大攻不足以蕩邪;大虛,非大補不足以奪命,是皆所謂奪也。折者,折中之謂,火實則陽亢陰虛,火虛則氣不化水,製作隨宜,是皆所謂折也。
○凡五氣之郁,則諸病皆有,此因病而鬱也。至若情志之郁,則總由乎心,此因鬱而病也。第自古言郁者,但知解鬱順氣,通作實邪論治,茲予辨其三證,庶可無誤。蓋一曰怒郁,二曰思郁,三曰憂鬱。如怒郁者,方其大怒氣逆之時,則實邪在肝,多見氣滿腹脹,所當平也。
及其怒後而逆氣已去,惟中氣受傷矣,既無脹滿疼痛等證,而或為倦怠,或為少食,此以木邪剋土,損在脾矣。是可不知培養而仍加消伐,則所伐者其誰乎?此怒郁之有先後,亦有虛實,所當辨治者如此。○又若思郁者,則惟曠女嫠婦,及燈窗困厄,積疑任怨者皆有之。思則氣結,結於心而傷於脾也。
白話文:
實土的意義在於固守,疏導水液的意義在於攻伐。如果同時採用三種治療方法,那就要廣泛地考慮,從大方向上決定治療策略。雖然這些都是治療水液問題的方法,但是如果不仔細辨別病情的虛實、病程的長短、病位的深淺,就盲目地混用這些方法,那很少有人能不因此病情加重。
五種鬱證的確有其治療方法,但是邪氣如果長期停留在體內,正氣必然會受損。即使現在邪氣已經去除,正氣又怎麼可能立刻恢復正常呢?如果不在治療鬱證之後,調理正氣,使其各歸其位,恢復正常功能,那就不能算是徹底治好疾病。所以說,如果調理氣的過程中有過度或效果不理想的情況,就應該用能剋制它的方法來制約它。
比如,木氣過旺,就應該用金氣來制約,因為金能剋制木,木氣就能被馴服。所謂的「不勝」,就是指被剋制、害怕的事物。所以說:「過盛的就要折損它,因為它會畏懼」。能夠制約其他事物的事物,是其他事物所需要的;被其他事物制約的,是其他事物所不喜歡的;順應事物喜好的,它就會高興;違逆事物喜好的,它就會厭惡。現在用它所厭惡的方法來處理,所以說是「瀉」。王氏認為用鹹味瀉腎,酸味瀉肝等等,這種說法並沒有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層含義。(王安道)
《黃帝內經》說:「木鬱就要疏達它」。解釋的人認為「達」就是宣散、吐出;又說要用柴胡、川芎等藥材來疏通氣機。我認為這種解釋只是根據字面意思來解釋,並沒有完全理解「達」的真正含義。所謂的「木鬱」就是肝氣鬱結。《素問》說:「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」。鬱證的產生,一定有它的原因,找到原因並針對原因治療,那鬱結自然就會解開;鬱結解開,「達」自然就在其中了。況且木鬱的病症,在婦女中較為常見,她們的情緒容易偏執;肝病的變化多端,總的來說,應該順應她的情緒,給予適當的治療,使之達到中和的狀態,這就是所謂的「達」。如果使用吐法或升法,只能說明是實證,不能說明是虛證。
現在體質虛弱的人很多,怎麼可以隨便使用升吐的方法呢?至於火鬱、土鬱、金鬱、水鬱這四種鬱證,古人的註解,雖然沒有違背經義,但也只能說明是實證、外因所致,不能說明是虛證、內因所致。因為導致鬱證的原因,不僅僅是外感六淫,更多的是因為情志因素。治療的時候,應該尋找其病因,那麼鬱結自然就能解開;鬱結解開了,發、奪、泄、折等治療方法自然就能恰當應用。所謂的「因」,就是疾病的根本;「本」的意思,就是根源。
(《吳醫匯講》)
木鬱適合用疏達的方法。如果氣陷下而不能上升,那麼「發」就是疏達;如果氣機壅滯不開,那麼「奪」就是疏達;如果氣機閉塞不通,那麼「泄」就是疏達;如果氣機紊亂失調,那麼「折」就是疏達。火鬱應該用「發」的方法。如果元陽被抑制,那麼疏達不就是「發」嗎?如果臟腑有留滯結聚,那麼「奪」不就是「發」嗎?如果皮膚毛孔閉塞,那麼「泄」不就是「發」嗎?如果津液不能正常化生,那麼「折」不就是「發」嗎?而且「奪」的意思是挽回,如果是大實證,不用強力的攻伐就不能夠清除邪氣;如果是大虛證,不用強力的補益就不能夠挽回生命,這些都是所謂的「奪」。所謂的「折」,意思是折中,火證屬實,就會導致陽氣亢盛而陰液虧虛,火證屬虛,就會導致氣化功能不足而水液無法生成,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適當的調整,這些都是所謂的「折」。
通常五氣鬱結,會導致各種疾病,這是因為疾病導致的鬱結。至於情志鬱結,則總是由於內心所致,這是因為鬱結而導致的疾病。從古至今,人們談論鬱證,只知道疏解鬱結、調理氣機,都把它當成實邪來治療。現在我來辨別鬱證的三種情況,希望可以避免錯誤。這三種情況是:一是怒鬱,二是思鬱,三是憂鬱。如果是怒鬱,當人發怒、氣機逆亂的時候,屬於實邪在肝,常見氣滿腹脹,這時候應該平息肝氣。
等到怒氣消退,逆氣也已經消除,只剩下中氣受損,沒有腹脹疼痛等症狀,可能會感到疲倦、食慾不佳,這是因為木邪克土,損傷了脾。這時候如果不知道培養脾氣,反而繼續用消伐的方法,那被損傷的會是誰呢?怒鬱有先後、虛實之分,應該這樣辨證施治。如果屬於思鬱,通常見於單身女子、寡婦,以及那些長期處於困境、積累疑慮、懷恨在心的人。思慮過度會導致氣機凝結,凝結在心,並損傷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