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七·雜證匯參 (17)
卷七·雜證匯參 (17)
1. 噎隔反胃
予嘗用啟隔散以開其關,佐以四君子湯,調理脾胃,挾郁者參用逍遙散。雖然,藥逍遙而人不逍遙,亦無益也。張雞峰云:此乃神思間病,法當內觀靜養。斯言深中病情,然其間有挾蟲、挾血、挾痰、挾食而為患者,又當按法兼治,不可忽也。(《醫學心悟》)
咽嗌閉塞,胸膈滿悶,似屬氣滯;然有服耗氣藥過多,中氣不運而致者,又當補氣。大便燥熱,結如羊矢,似屬血熱;然有服通利藥過多,血液衰竭而致者,又當補血。(劉宗厚)
噎隔,古方多以熱劑治之,殊不知隔噎之證,斷乎無寒。或謂隔噎因於氣鬱,故用辛熱以散之;不思氣鬱者,因氣虛而鬱,非實也。氣既因虛而鬱,郁久成熱,若再用辛熱耗氣,則是虛者益虛,熱者益熱,其何以為救治之道哉!(徐春甫)
此證之所以疑難者:方欲健脾理痰,恐燥劑妨於津液;方欲養血生津,恐潤劑礙於中州。審其陰傷火旺者,當以養血為亟;脾傷陰盛者,當以溫補為先。更有憂恚盤礴,火鬱閉結,神猶未衰,脈猶有力,當以倉公、河間之法下之,關扃自通。(《醫宗必讀》)
古人指噎隔為津液乾枯,故水液可行;乾物梗塞,為槁在上焦。愚竊疑之,若果津枯,何以食才下咽,涎隨上湧乎?故知膈咽之間,交通之氣不得降者,皆衝脈上行,逆氣所作也。惟氣逆故水液不能居潤下之常,隨氣而上逆耳。若用潤下之劑,豈不反益其逆乎?宜六君子湯加減為是。
○大抵噎隔之人,體肥痰逆者可治,枯癯津衰者,多不可治。○反胃初愈,切不可與粥飲。每日與獨參湯,少加炒陳米,不時煎服,旬日後方可小試稀糜。往往即食飯者,多致復病而危。(張路玉)
三陽結而服潤劑,如未吐涎則可;若涎湧而食不下,潤藥不能潤腸,反滋其液,是速其斃也。如欲服藥,究竟以六君為是。脾喜燥而惡濕,胃液不行,腸如何潤?○糞如羊矢者,為三陽結,治在腸。大便溏而食哽者,治在胃。(許宣治)
過飲熱酒,多成隔證,今人皆知,而所以然之理未達也。蓋隔有二種:一者上脘之艱於納;一者下脘之艱於出耳。然人之胃中,全是一團沖和之氣,所以上脘清陽居多,不覺其熱,下脘濁陰居多,不覺其寒。即時令大熱,而胃中之氣,不變為熱,時令大寒,而胃中之氣,不變為寒,氣惟沖和。
故但能容食,不能化食,必藉脾中之陽氣入胃,而運化之機始顯,此身中自然之造化也。曲糵之性,極能升騰,日飲沸酒不輟,勢必將下脘之氣,轉升於上、中二脘,而幽門之口,閉而不通者有之。且熱酒從喉而入,日將上脘泡灼,漸有腐熟之象,而生氣不存,窄隘有加,止能納水,不能納穀者有之。此其所以多成隔證也。
白話文:
我曾經用啟隔散來疏通關竅,並佐以四君子湯來調理脾胃,如果同時有情緒鬱悶的情況,就搭配使用逍遙散。雖然如此,藥物能讓人心情舒暢,但如果病人自己不放鬆,也是沒有用的。張雞峰說,這種病是心理上的問題,應該要靜心休養。這句話很能點出病情的關鍵,但其中也有因為夾雜蟲積、瘀血、痰液或食物積滯而導致的病例,這時就應該按照情況合併治療,不能忽略。
咽喉阻塞、胸口悶脹,看起來像是氣滯;但也有因為服用太多耗氣藥物,導致中氣不足而造成的,這時就應該補氣。大便乾硬,像羊糞一樣,看起來像是血熱;但也有因為服用太多通便藥物,導致血液衰竭而造成的,這時就應該補血。
噎膈這個病症,古時候的方子大多用熱性藥物治療,卻不知道噎膈絕對沒有寒症的。有人說噎膈是因為氣鬱,所以用辛熱藥來疏散;卻沒有想到氣鬱是因為氣虛而引起的,並不是真的有實熱。氣既然是因為虛而鬱,鬱久了就會化熱,如果再用辛熱藥來耗氣,那只會讓虛的更虛,熱的更熱,這樣怎麼能治好病呢?
這個病之所以難治,是因為:想要健脾化痰,又怕燥藥會傷到津液;想要養血生津,又怕滋潤藥會妨礙到脾胃的運化。要仔細觀察,如果是陰虛火旺,就應該以養血為首要;如果是脾虛陰盛,就應該以溫補為先。還有因為憂愁憤怒鬱結,導致火氣鬱積,如果精神還沒衰弱,脈搏還有力量,就應該用倉公、河間的方法來攻下,關竅自然就會疏通。
古人認為噎膈是因為津液乾枯,所以水液可以通行;乾硬的食物阻塞,是因為阻塞在上焦。我認為這有問題,如果真的是津液枯竭,為什麼食物才剛下嚥,口水就跟著湧上來呢?由此可知,膈和咽之間,應該往下走的氣無法下降,都是因為衝脈往上走,導致氣逆而造成的。正因為氣逆,所以水液無法停留潤澤,反而跟著逆氣向上湧。如果用潤下的藥物,豈不是反而加重氣逆嗎?應該用六君子湯加減來治療才是正確的。
總之,噎膈病人,身體肥胖、痰多氣逆的比較好治,身體瘦弱、津液衰竭的,大多難以治療。反胃剛好轉,千萬不可以喝粥。每天給予獨參湯,稍微加點炒過的陳米,不定時煎服,十天後才可以少量試喝稀粥。常常有剛好轉就吃米飯的,多半會導致復發而危險。
三陽經脈阻塞而服用潤澤的藥物,如果沒有吐口水還勉強可以;但如果口水湧出而且食物吃不下,潤藥不能潤腸,反而滋養液體,那就會加速死亡。如果想要服藥,終究還是以六君子湯為主。脾喜歡乾燥而討厭潮濕,胃液不能通行,腸道如何能潤澤?大便像羊糞,是因為三陽經脈阻塞,治療的重點在腸道。大便稀溏而食物難以下嚥,治療的重點在胃。
過量飲用熱酒,大多會形成噎膈,現在的人都知道,但卻不了解其中的道理。噎膈有兩種:一種是上脘難以納入食物;另一種是下脘難以排出食物。人的胃中,本來就是一團調和的氣,所以上脘的清陽之氣比較多,感覺不到熱;下脘的濁陰之氣比較多,感覺不到寒。即使天氣再熱,胃中的氣也不會變成熱;即使天氣再冷,胃中的氣也不會變成寒,氣的狀態只是調和而已。
所以如果只能容納食物,不能消化食物,就必須依靠脾中的陽氣進入胃中,才能顯現運化食物的功能,這是身體自然的造化。酒麴的特性,非常容易上升,每天不停地喝滾燙的酒,一定會把下脘的氣,轉而上升到上、中二脘,甚至導致幽門關閉而不通。而且熱酒從喉嚨進入,每天灼傷上脘,會逐漸出現腐爛的現象,導致生機消退,變得更加狹窄,只能容納水,不能容納食物。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會形成噎膈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