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一·醫學溯源 (23)
卷一·醫學溯源 (23)
1. 生克
經義
相火之下,水氣承之;水位之下,土氣承之,土位之下,風氣承之;風位之下,金氣承之;金位之下,火氣承之;君火之下,陰精承之。亢則害,承乃制也。○五臟受氣於其所生,傳之於其所勝,氣舍於其所生,死於其所不勝。病之且死,必先傳,行至其所不勝,病乃死。
肝受氣於心,傳之於脾,氣舍於腎,至肺而死;心受氣於脾,傳之於肺,氣舍於肝,至腎而死;脾受氣於肺,傳之於腎,氣舍於心,至肝而死;肺受氣於腎,傳之於肝,氣舍於脾,至心而死;腎受氣於肝,傳之於心,氣舍於肺,至脾而死。○木得金而伐,火得水而滅,土得木而達,金得火而缺,水得土而絕。
(《素問》)
《經言》:東方實,西方虛。瀉南方,補北方。何謂也?然: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當更相平。東方木也,西方金也。木欲實,金當平之;火欲實,水當平之;土欲實,木當平之;金欲實,火當平之;水欲實,土當平之。東方者,肝也,則知肝實。西方者,肺也,則知肺虛。
瀉南方火,補北方水。火者,木之子也。水者,木之母也。水勝火,子能令母實,母能令子虛。故瀉火補水,欲令金不得平木也。○《經》言:七傳者死,間臟者生。何謂也?然:七傳者,傳其所勝也。間臟者,傳其子也。何以言之?假令心病傳肺,肺傳肝,肝傳脾,脾傳腎,腎傳心。
一臟不再傷,故言七傳者死也。間臟者,傳其所生也。假令心病傳脾,脾傳肺,肺傳腎,腎傳肝,肝傳心。子母相傳,周而復始,如環無端,故言生也。(《難經》)
哲言
五行所以相害者,眾勝寡,故水勝火;精勝堅,故火勝金;剛勝柔,故金勝木;專勝散,故木勝土;實勝虛,故土勝水也。(《白虎通》)
生中有克,克中有生。生不全生,克不全克。生畏克,而不敢生;克畏生,而不敢克。(《石室秘錄》)
凡有所勝,必有所敗。有所敗,必有所復。母之敗也,子必救之。如水之太過,火受傷矣,火之子土,出而制焉;火之太過,金受傷矣,金之子水,出而制焉;金之太過,木受傷矣,木之子火,出而制焉;木之太過,土受傷矣,土之子金,出而制焉;土之太過,水受傷矣,水之子木,出而制焉。蓋造化之機,不可無生,亦不可無制。
無生則發育無由,無制則亢而為害。人知生之為生,不知生中有克;知克之為克,不知克中有用。知五之為五,不知五者之中,五五二十五,而復有互藏之妙焉。所謂生中有克者,如木以生火,火勝則木乃灰燼;火以生土,土勝則火為撲滅;土以生金,金勝則土無發生;金以生水,水勝則金為沉溺;水以生木,木勝則水為壅滯。此其所以相生者,實亦有所相殘也。
白話文:
[生克]
經義
在相火(指命門之火)的下方,有水氣承接著它;在水位之下,有土氣承接著它;在土位之下,有風氣(木氣)承接著它;在風位(木氣)之下,有金氣承接著它;在金位之下,有火氣承接著它;君火(指心火)的下方,有陰精承接著它。如果過於亢盛就會產生危害,而承接則可以起到制約的作用。
五臟從生它的臟腑接受氣,然後傳遞給它所能剋制的臟腑,氣會留在生它的臟腑,而死於它所不能剋制的臟腑。疾病在即將死亡時,一定會先按照這個傳遞順序進行傳變,當傳到它所不能剋制的臟腑時,這個病就會導致死亡。
肝臟從心臟接受氣,然後傳遞給脾臟,氣會留在腎臟,最後傳到肺臟而死;心臟從脾臟接受氣,然後傳遞給肺臟,氣會留在肝臟,最後傳到腎臟而死;脾臟從肺臟接受氣,然後傳遞給腎臟,氣會留在心臟,最後傳到肝臟而死;肺臟從腎臟接受氣,然後傳遞給肝臟,氣會留在脾臟,最後傳到心臟而死;腎臟從肝臟接受氣,然後傳遞給心臟,氣會留在肺臟,最後傳到脾臟而死。
木遇到金就會被砍伐,火遇到水就會被熄滅,土遇到木就會得到疏通,金遇到火就會產生缺損,水遇到土就會被阻絕。
《黃帝內經》說:東方是實的,西方是虛的。要瀉南方,補北方。這是什麼意思呢?這是因為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之間,應該相互保持平衡。東方屬木,西方屬金。木如果過於強盛,就應該用金來平衡它;火如果過於強盛,就應該用水來平衡它;土如果過於強盛,就應該用木來平衡它;金如果過於強盛,就應該用火來平衡它;水如果過於強盛,就應該用土來平衡它。東方代表肝臟,由此可知肝臟是強盛的;西方代表肺臟,由此可知肺臟是虛弱的。
瀉南方(火)的實,補北方(水)的虛。火是木的兒子,水是木的母親。水能夠剋制火,兒子強盛可以使母親強盛,母親強盛可以使兒子衰弱。因此,瀉火補水,是為了讓金無法去平衡木。
《難經》說:疾病傳變七個臟腑就會死亡,傳變隔一個臟腑就會存活。這是什麼意思呢?這是因為傳變七個臟腑是按照其所剋制的順序傳變。傳變隔一個臟腑,是按照其所生的順序傳變。舉例來說,如果心臟有病,傳給肺臟,肺臟傳給肝臟,肝臟傳給脾臟,脾臟傳給腎臟,腎臟又傳給心臟。一個臟腑不會再次受損,所以說傳變七個臟腑就會死亡。隔臟傳變,是按照其所生的順序傳變。舉例來說,如果心臟有病,傳給脾臟,脾臟傳給肺臟,肺臟傳給腎臟,腎臟傳給肝臟,肝臟又傳給心臟。按照母子相生的關係傳變,循環往復,沒有終止,所以說可以存活。
哲言
五行之所以會互相剋制,是因為強盛的可以勝過弱小的。所以水可以剋制火,精可以勝過堅硬的,所以火可以剋制金,剛強可以勝過柔弱的,所以金可以剋制木,專一可以勝過分散的,所以木可以剋制土,實在的可以勝過虛弱的,所以土可以剋制水。
在相生的關係中,也存在著相剋;在相剋的關係中,也存在著相生。相生不是完全的相生,相剋也不是完全的相剋。相生者懼怕相剋,所以不敢過度相生;相剋者懼怕相生,所以不敢過度相剋。
凡是有所勝出的,一定會有所衰敗;有所衰敗的,一定會有所恢復。母親衰敗了,兒子一定會來救助。比如水太過,火就會受傷,火的兒子是土,土就會出來制約水;火太過,金就會受傷,金的兒子是水,水就會出來制約火;金太過,木就會受傷,木的兒子是火,火就會出來制約金;木太過,土就會受傷,土的兒子是金,金就會出來制約木;土太過,水就會受傷,水的兒子是木,木就會出來制約土。大自然的運轉規律,不能沒有相生,也不能沒有相剋。
沒有相生,萬物就無法生長發育;沒有相剋,就會過於亢盛而產生危害。人們只知道相生是為了產生,卻不知道相生之中也存在著相剋;只知道相剋是為了克制,卻不知道相剋之中也存在著作用。只知道五行的概念是五種,卻不知道五行之中,五五相乘會變化出二十五種,而且還存在著相互隱藏的奧妙。所謂的相生之中存在相剋,例如木能生火,但是如果火太過強盛,木就會被燒成灰燼;火能生土,但是如果土太過強盛,火就會被撲滅;土能生金,但是如果金太過強盛,土就無法生長萬物;金能生水,但是如果水太過強盛,金就會沉入水中;水能生木,但是如果木太過強盛,水就會被阻塞。這就是它們之間相生的關係,其實也存在著相互損害的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