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六·雜證匯參 (4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·雜證匯參 (40)

1. 吐咳血

氣有餘便是火,血隨氣上,補水則火自降,順氣則血不逆。阿膠、牛膝、丹皮,補水之藥也;蘇子、橘紅、沉香,順氣之藥也。童便者,引血歸下竅,兼有行瘀之能;藕汁者,達血使無滯,而有止澀之力。(《原病式》)

吐血之後,當以胃藥收功。此語最好。予用參苓白朮散煎去頭渣,服二、三渣,或為丸藥,亦煎去頭渣,甚效。(周慎齋)

脈候

肺脈搏堅而長,當病唾血。○心脈微澀,為血溢。○秋脈不及,則令人喘,呼吸少氣而咳,上氣見血。(《素問》)

選案

張芝園性嗜生冷,復受寒邪,自用消散,忽然吐血,又用清涼,已瀕於危,診脈微遲,身涼面白,視其血,黑而臭。此胃氣不能傳化,陽虛陰走耳。用木香理中湯,霍然。○王周益失血,每歲一發,服理中湯頗效,近發服之無功。予謂:血證服理中,乃陽虛陰走,行濁道而出於胃者。

此乃腎陰失守,夾肝氣而衝於肺,肺不能納,故犯清道而咳逆並至也。與生地、丹皮、歸尾、山藥、茯苓、麥冬、五味、澤瀉,加柴胡少許,立安。(程華仲)

黃湛侯素有失血證,晨起陡暴一口,傾血一盆,喉間氣湧,神思飄蕩,壯熱如蒸,頸筋粗勁,診脈尺中甚亂。此犯房勞,自不用命也。驗血色如太陽之紅,謂曰:少陰之脈,系舌本。少陰者,腎也。今腎家之血洶湧而出,舌本已硬,無法可救,不得已用丸藥一服,鎮安元氣,若得氣轉丹田,尚可緩圖。因煎參湯,下黑錫丹三十粒,喉間汩汩有聲,漸下入腹,頃之,舌柔能言。

亟用潤下之劑以繼前藥,遂與阿膠一兩,溶化,分三次,半日服盡,身熱漸退,頸筋漸消,進粥與補腎藥,多加秋石而愈。(喻嘉言)

鮑獻書年二十餘,每晨洗面,口覺血腥,吐血三口,因延至午後洗面,其吐亦然,諸醫莫曉其故,診脈滑數,兩寸特甚。予曰:頭面諸陽之會,陰虛則陽亢,陽亢則血不循經,因洗扐而透下咽喉也。理宜滋陰涼血,則陰分不虛,陽分不亢,陰陽平和,血循經絡,喉血自無。

乃用四物湯加丹皮、紅花生血涼血為君,黃柏滋腎為臣,麥冬清肺為佐,荊芥、澤蘭清頭面為使,少加童便降火。服十劑血減半。或議去紅花、丹皮、童便,血吐如初,仍加前味服之而愈。(余午亭)

一人體素強,年近七旬,忽嘔血,脈弦強,與清熱平肝之劑,血遂止。一月後,胸中泛泛,又吐數口,服藥又止。一夕吐出肝一塊,重兩許,再吐如棋子大者五、六枚,遂困頓不食,數日而逝。○一婦久嗽咯血,內熱人困,病已數月,診脈弦數無力。余曰:此火盛灼金。夏令火旺,與瀉火保金之劑,守至秋金得令,再望生機。

所服人參、麥冬、丹皮、茯苓、紫菀、百合之類。一日,吐出肺兩塊,狀如熟豬肺,胸中隱痛,再用前藥不應而逝。(《怡堂散記》)

白話文:

吐咳血

氣太盛就會化成火,血會跟著氣往上衝。補養體內的水分,火自然就會消降;理順氣的運行,血就不會逆行。阿膠、牛膝、丹皮這些藥材,都是用來補充水分的;蘇子、橘紅、沉香,則是理順氣的藥材。童子尿可以引導血往下走,回到它應該去的地方,同時也有化解瘀血的功效;藕汁可以使血流通順暢,不會阻塞,並且有止血的效果。

吐血之後,應該用調理腸胃的藥來收尾,這個說法最好。我用參苓白朮散煎煮後去掉藥渣,喝兩三次,或者製成藥丸,也是煎煮後去掉藥渣再服用,效果很好。

脈象

如果肺脈搏動強勁而長,表示可能會咳血。心脈如果微弱且澀滯,表示有出血的情況。秋天的脈象如果不足,會導致人喘氣、呼吸困難、咳嗽,咳的時候還會帶血。

醫案選錄

張芝園喜歡吃生冷的食物,又受了寒邪侵襲,自己用藥消散,突然吐血,又用清涼的藥,導致情況危急。把脈發現脈象微弱而遲緩,身體冰涼,臉色蒼白,吐出來的血又黑又臭。這是胃氣虛弱,無法正常運化,陽氣虛衰,陰氣走失的緣故。用木香理中湯後,情況立刻好轉。王周益每年都會失血,每次都發作,服用理中湯效果不錯,但最近發作時吃卻沒有效果。我認為,血症服用理中湯,是屬於陽氣虛弱,陰氣從濁道(大小便)跑出來,從胃裡吐出來。

這種情況是腎陰虧損,加上肝氣上衝到肺部,肺無法承受,所以才從呼吸道咳血。用生地、丹皮、當歸尾、山藥、茯苓、麥冬、五味子、澤瀉,再加少許柴胡,情況立刻穩定下來。

黃湛侯本來就有失血的毛病,早上突然吐出一大盆血,喉嚨氣息湧動,意識模糊,身體發熱像在蒸一樣,脖子上的筋都浮起來。把脈發現尺脈很亂。這是因為他犯了房事過度,不愛惜身體。看他吐出來的血像太陽一樣紅,這表示是少陰經脈(腎經)的血,而舌頭與腎經相連。現在腎經的血洶湧而出,舌頭都硬了,已經無法救治。不得已用丸藥一服,鎮定元氣。如果能讓氣回到丹田,或許還有機會緩解。於是煎煮人參湯,送服黑錫丹三十粒,喉嚨裡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,藥物逐漸進入腹中,過了一會,舌頭變軟,可以說話了。

趕緊用滋潤通下的藥來接續之前的治療,用阿膠一兩,融化後分三次,半天內服完。身體發熱的情況逐漸消退,脖子上的筋也逐漸消下去。開始吃粥,並服用補腎的藥,再多加秋石(一種礦物藥),病就痊癒了。

鮑獻書二十多歲,每天早上洗臉時,嘴裡都會覺得有血腥味,吐出三口血。因此改成下午洗臉,吐血的情況依然一樣,很多醫生都不知道原因。把脈發現脈象滑數,兩寸(脈搏部位)尤其明顯。我說,頭面是諸陽匯聚的地方,陰虛就會導致陽氣過盛,陽氣過盛,血就不會按照正常的經絡運行,所以洗臉的時候,才會從咽喉滲出血來。應該要滋養陰氣,冷卻血熱,這樣陰氣才不會虛弱,陽氣才不會過盛,陰陽平和,血才會按照正常的經絡運行,喉嚨的出血自然就會消失。

因此用四物湯,加入丹皮、紅花來養血涼血,黃柏滋養腎陰,麥冬清肺熱,荊芥、澤蘭清頭面的熱,再加少許童子尿來降火。服用十劑後,出血減少了一半。有人建議去掉紅花、丹皮、童子尿,結果吐血又恢復原狀,還是要按照之前的藥方服用才治好。

有一個人身體一直很好,將近七十歲,突然嘔血,脈象弦而有力,服用清熱平肝的藥後,血止住了。一個月後,胸口不舒服,又吐了好幾口血,吃藥後又止住了。有一天晚上,吐出一塊像肝臟一樣的東西,大約二兩重,之後又吐出像棋子一樣大的東西五六塊,於是身體虛弱,吃不下飯,幾天後就去世了。一位婦女長期咳嗽咳血,體內發熱,身體虛弱,已經病了好幾個月,把脈發現脈象弦數而無力。我說,這是火太旺,灼傷了肺。夏天火氣旺盛,所以用瀉火保肺的藥,等到秋天金氣旺盛的時候,或許還有生機。

服用了人參、麥冬、丹皮、茯苓、紫菀、百合等藥。有一天,吐出兩塊像煮熟的豬肺一樣的東西,胸口隱隱作痛,再用之前的藥也沒有效果,就去世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