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六·雜證匯參 (2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·雜證匯參 (28)

1. 虛勞

血虛有火者,人皆知之,氣虛有火者,人都忽之。氣虛無火者,當溫補其氣;氣虛有火者,則補氣藥中須加清涼。血虛無火者,當補其血;血虛有火者,則滋陰藥中須加清火。《內經》云:陰虛生內熱。治當壯水之主以制陽光,非言虛寒可用溫補者。東垣云:虛火可補,參、耆之屬。

此言後天飲食勞倦,虛陽發熱之火,非言先天腎虛之火也。世人皆因錯解《內經》勞者溫之、形不足者溫之以氣,誤認溫字為熱,不知形不足者溫之以氣,但言溫潤和養以培元氣,非言用溫熱之藥;精不足者補之以味,但言用滋陰補其陰精,非言葷腥厚味也。(《證因脈治》)

凡虛勞病,多有發熱者,須辨其因之內外、脈之陰陽、時之早晚而定其治。若用通套退熱之藥,誅伐無過,乃至熱久血乾津竭,十死不救,醫之罪也。○凡虛勞病,多有奪血而無汗者,若認為陽實而責其汗,必動其血,是名下厥上竭,醫殺之也。○凡虛勞病,最防脾氣下溜。

若過用寒涼,致下利清穀者,醫之罪也。○凡治勞瘵發熱,乘其初成,胃氣尚可勝藥,急以峻劑加入人參,導血開囊,退熱行瘀,全生保命。所關甚大,遲則其人胃虛氣餒,羸瘠不堪,即醫良法妙,亦何為哉?此非醫罪,繩趨尺步,昧於行權,隱忍不言,欲圖僥倖,反為罪也。

○凡小兒五疳,即大人五勞,幼科知用五疳成方,而不知五勞曲折次第,初起者,治之可以得效,胃虛者,服之有死而已。蓋膽草、蘆薈、胡連,極苦大寒,兒不能勝耳。大方亦然,謂五臟有虛勞、實勞,恣用苦寒,罪莫逃也。○嘗富後貧,名曰脫營;嘗貴後賤,名曰失精。

脫營、失精,非病關格,即病虛勞,宜以漸治其氣之結、血之凝,乃至流動充滿,成功千日可也。醫不如此,用補用清,總不合法,身輕骨瘦,精神其能久居乎?此非醫罪,遷延貽誤薄乎云爾?(《醫門法律》)

脈候

夫男子平人,脈大為勞,極虛亦為勞。(《金匱》)

久病形肉俱脫,脈似和緩,亦多不治。《經》曰:形肉已脫,九候雖調猶死。(《馮氏錦囊》)

勞脈,或弦或大。大而無力為陽虛,弦而無力為陰虛。大者易治,血氣未衰,可斂而正也;弦者難治,氣血已耗,滋補殊難也。如脈細而數、濡而散者,皆不治。(《證治匯補》)

凡脈,細數腎虛,弦數肝虛,短數肺虛,散數心虛。此為病重之脈,有胃氣則生,無胃氣則死。(周慎齋)

虛損之脈,無論浮、沉、大、小,但漸緩則有生意。若弦甚者,病必甚;數甚者,病必危。若弦細而加緊數,百無一生。(張景岳)

勞瘵之脈,有力可治,無力難治。脈大有力,是有火也;細數無力,是無火也。有火,則元氣雖損,猶有根基,尚可措手;無火,則元氣頹敗,根基無存,雖工巧將何所施哉?(余傅山)

白話文:

虛勞

大家都知道血虛有火的情況,但常常忽略氣虛也有火的現象。氣虛無火,應該用溫補的方式來補氣;氣虛有火,則在補氣的藥方中要加入清涼的藥材。血虛無火,應該用補血的方式來補血;血虛有火,則在滋陰的藥方中要加入清火的藥材。《內經》說:陰虛會產生內熱。治療原則應該是加強滋養陰液來抑制陽熱,而不是說虛寒就可以用溫補的方法。東垣說:虛火是可以補的,可以用人參、黃耆等藥材。

這裡說的是因為後天飲食、勞累所導致的虛陽發熱,而不是先天腎虛所引起的火。世人常常誤解《內經》所說的「勞者溫之、形不足者溫之以氣」,誤以為「溫」就是指熱,卻不知道「形不足者溫之以氣」是指用溫潤的方式來調養、培養元氣,而不是用溫熱的藥物;「精不足者補之以味」是指用滋陰的藥物來補養陰精,而不是用葷腥厚膩的食物。

凡是虛勞的病,大多有發熱的情況,必須辨別其發熱的原因是來自內在還是外在、脈象是陰還是陽、發熱的時間是早還是晚,以此來決定治療方式。如果用通用的退熱藥,過度攻伐,最終會導致熱久、血枯、津液耗竭,那將是難以救治的,這是醫生的罪過。虛勞的病,大多有失血卻不出汗的現象,如果誤認為是陽熱過盛而強求發汗,必定會動血,這是「下竭上厥」的危急情況,醫生會因此害死病人。虛勞的病,最需要預防脾氣下陷。如果過度使用寒涼的藥物,導致下利清穀,這也是醫生的罪過。治療勞瘵發熱,應當在疾病初起、胃氣還能承受藥力的時候,趕緊用強力的藥方加入人參,導引血液、疏通血脈、退熱化瘀,才能保住性命。這關係重大,如果拖延,病人會因為胃氣虛弱、氣血衰敗而變得虛弱不堪,即使有高明的醫術也無力回天。這不是醫生的錯誤,而是因為墨守成規、不善於變通、明知不妥卻隱忍不說,想要僥倖成功,反而犯下錯誤。

小兒的五疳,就是大人的五勞,兒科醫生知道用治療五疳的成方,卻不知道五勞的複雜變化。在病症初期,治療還可以有效,如果胃氣虛弱,服用這些苦寒的藥物反而會致命。因為膽草、蘆薈、胡連等藥物極苦大寒,小孩子承受不住。治療大人的虛勞也是一樣,五臟有虛勞和實勞之分,如果隨意使用苦寒的藥物,也是難辭其咎。曾經富裕後來貧窮,叫做「脫營」;曾經尊貴後來卑賤,叫做「失精」。「脫營」、「失精」如果不是病情阻塞,就是虛勞的表現,應該用循序漸進的方式,治療氣機的鬱結和血瘀,慢慢使其流動充滿,大概需要千日才能成功。如果醫生不這樣做,無論是用補藥還是清熱藥,都不符合病情,病人最終只會身輕骨瘦,精神又怎麼能長久維持呢?這不是醫生的錯誤,而是因為拖延誤診,造成的遺憾吧?

脈象

男子平時脈象過大,是勞損的徵兆,脈象極度虛弱也是勞損的表現。久病之後,身體消瘦,脈象看似緩和,大多也是難以治癒。《內經》說:身體消瘦,即使脈象平和,也是死症。勞損的脈象,有時弦急,有時寬大。寬大而無力是陽虛,弦急而無力是陰虛。脈寬大比較容易治療,說明血氣還沒有衰敗,可以通過調養使其恢復正常;脈弦急比較難治療,說明氣血已經耗損,滋補很困難。如果脈象細而數、濡而散,都是難以治癒的。

一般來說,脈細而數是腎虛,弦而數是肝虛,短而數是肺虛,散而數是心虛。這些都是病情嚴重的脈象,如果還有胃氣就還有生機,沒有胃氣就難以存活。虛損的脈象,無論是浮、沉、大、小,只要逐漸緩和就有恢復的希望。如果脈弦急得厲害,病情一定嚴重;如果脈數得厲害,病情一定危險。如果脈象弦細又急數,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。勞瘵的脈象,有力可以治療,無力難以治療。脈象寬大而有力,是有火的表現;脈象細數而無力,是沒有火的表現。有火,說明元氣雖然受損,但還有根基,還可以治療;沒有火,說明元氣已經衰敗,根基已經不存在,即使有高明的醫術也無能為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