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六·雜證匯參 (1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·雜證匯參 (14)

1. 類中

此六難也。○用群隊之藥,以培陰護陽,其人即素有熱痰,陽出早已從陰而變寒,至此,無形之陰寒雖散,而有形之寒痰阻塞竅隧者,無由遽轉為熱,薑、附固可勿施,其牛黃、竹瀝一切寒涼,斷不可用。若因其素有熱痰,妄投寒劑,則陰復用事,陽即躁擾,必墮前功。此七難也。

○前用平補後,已示銷兵放馬,偃武崇文之意,茲後縱有頑痰留積經絡,但宜甘寒助氣開通,不宜辛辣助熱壅塞。蓋辛辣始先不得已而用其毒,陽既安堵,即宜休養其陰,何得喜功生事,轉生他患?此八難也。○凡治陰寒暴病,恣用清涼藥者,百無一活。醫殺之也。○凡治暴寒病,胸無真見,雖用辛熱,或以漸投,或行監製,時不待人,倏然而逝。

醫之罪也。○凡醫起一陰病,即可免一劫厄。其不能起人卒病,而求倖免劫厄,自不可得。世有藹藹吉人,其擇術當何如耶?(《醫門法律》)

薛氏治寒淫於內,神脫脈絕,藥不能下,炒鹽艾附子熨臍,以散寒回陽。又以口接氣,附子作餅,熱貼臍間,所謂蒸臍法。(《己任編》)

中暑

暑風者,夏月卒倒,不省人事者是也。有因火者,有因痰者。火,君相二火也;暑,天地二火也;痰者,人身之痰飲也。因暑氣鼓激其痰,塞礙心之竅隧,以致手足不知動掉而卒倒也。(張子和)

中暑卒倒如中風者,乃暑氣鼓激其痰,壅塞心包,腎水素虧,不勝時火燔灼也。其證喘喝而無痰聲。若中風,則必手足搐引,痰湧喉中,甚則聲如曳鋸。以此辨之,庶無差誤。(張路玉)

面垢悶倒,昏不知人,冷汗自出,手足微冷,或吐或瀉,或喘或渴,先以蘇合丸或來復丹研末,白湯灌下,或研蒜水灌之,皆取其通竅也。俟其稍蘇,更以香薷、扁豆、厚朴之屬煎服。

夏令受熱,神迷若驚,此為暑厥,熱邪閉塞竅隧所致。其邪入絡與中絡同法,牛黃丸、至寶丹,芳香利竅可效。醒後,清涼血分,如連翹、竹葉、元參、生地、二冬之屬。此證大忌風藥。初病暑熱傷氣,竹葉石膏湯,或清肺輕劑。大凡熱深厥深,四肢厥冷,但看面垢齒燥,二便不通,或瀉不爽,勿誤認為傷寒而用溫藥。(《臨證指南》)

中濕

風、寒、暑、濕,皆能中人,惟濕氣積久,留滯關節,非如風、寒、暑之暴也。其證關節重痛,浮腫喘滿,腹脹煩悶,昏不知人,其脈沉緩,或沉微細。治宜除濕。(《證治準繩》)

凡治中濕之候,即當固護其陽。若以風藥勝濕,是為操刃;即以溫藥理脾,亦為待斃。醫之罪也。(《醫門法律》)

中惡

中惡之證,因冒犯不正之氣,忽然手足逆冷,肌膚粟起,頭面青黑,精神不守,或錯言妄語,牙緊口噤,或頭旋暈倒,昏不知人。此是卒厥。客忤、飛屍、鬼擊、吊死問喪、入廟登塚,多有此病。先以蘇合香丸灌之,蘇後再以調氣散和平胃散與服。(《證治準繩》)

白話文:

類中

這有六個難點要注意。如果使用許多藥物來培養陰氣、保護陽氣,即使這個人原本有熱痰,陽氣散發後也會從陰虛轉變為寒冷。此時,無形的陰寒雖然消散了,但有形的寒痰阻塞了身體的孔道,無法馬上轉為熱證。所以,薑和附子可以不用,但牛黃、竹瀝等一切寒涼的藥物絕對不能使用。如果因為這個人原本有熱痰,就胡亂使用寒涼藥物,那麼陰氣會再次作用,陽氣就會躁動不安,必定會前功盡棄。這是第七個難點。

之前使用平和的補藥之後,已經表示要停止戰爭,修養生息的意思,現在即使有頑固的痰積留在經絡中,也應該用甘甜寒涼的藥物來幫助氣的流通,不宜使用辛辣溫熱的藥物來加重阻塞。因為辛辣的藥物一開始是不得已才使用它的毒性,當陽氣安定後,就應該休養陰氣,怎麼可以又想著建功立業,反而引發其他疾病呢?這是第八個難點。凡是治療陰寒引起的急病,如果隨意使用清涼藥物,幾乎沒有能活下來的。這是醫生殺了人。凡是治療急性的寒病,如果胸中沒有真知灼見,即使使用辛溫的藥物,或者慢慢投藥,或者用藥物加以監製,都因為時間不等人,病人很快就去世了。這是醫生的罪過。凡是醫生能治好一個陰虛的疾病,就可以避免一次劫難。如果不能治好病人突然發生的疾病,還想逃脫劫難,那是絕對不可能的。世上有許多品德高尚的人,他們在選擇醫術時應該怎麼做呢?(出自《醫門法律》)

薛氏治療寒邪侵入體內,導致元氣脫失、脈搏消失的情況,藥物也無法下嚥,就用炒過的鹽和艾葉、附子來熨燙肚臍,以驅散寒氣,恢復陽氣。又用口對口的方式來幫助呼吸,用附子製成藥餅,熱敷在肚臍上,這就是所謂的蒸臍法。(出自《己任編》)

中暑

暑風,指的是在夏天突然昏倒、不省人事的情況。有的原因是火熱引起的,有的原因是痰引起的。這裡的火,指的是君火和相火;暑,指的是天地間的熱氣;痰,指的是人體內的痰飲。因為暑氣激發了體內的痰,阻塞了心臟的孔竅,導致手腳不能動彈而昏倒。(出自張子和)

中暑突然昏倒的樣子就像中風一樣,是因為暑氣激發了痰,阻塞了心包,腎陰虧虛,無法承受時令火熱的灼燒。這種情況會喘氣卻沒有痰的聲音。如果是中風,則必定會手腳抽搐,喉嚨有痰,嚴重時發出的聲音就像拉鋸一樣。用這些來區分,就不會產生誤判了。(出自張路玉)

如果出現面色污穢、煩悶昏倒、意識不清、冷汗直流、手腳微微發冷、嘔吐或腹瀉、喘氣或口渴等症狀,應該先用蘇合丸或來復丹磨成粉末,用白開水送服,或者用蒜汁灌服,都是為了開通孔竅。等病人稍微清醒後,再用香薷、扁豆、厚朴等藥物煎服。

夏天感受熱邪,出現神情迷亂、好像受到驚嚇的情況,這是暑厥,是熱邪閉塞了身體的孔竅所導致的。這種情況和熱邪侵入絡脈的處理方法一樣,可以使用牛黃丸、至寶丹等芳香開竅的藥物來治療。清醒後,應該用連翹、竹葉、元參、生地、二冬等藥物來清涼血分。這種情況最忌諱使用祛風藥。剛開始發病時,是暑熱損傷了正氣,可以使用竹葉石膏湯,或者比較輕的清肺藥。一般來說,熱邪越深,厥證就越嚴重,四肢厥冷,但如果看到面色污穢、牙齒乾燥、大小便不通,或者腹瀉不暢快,就不要誤認為是傷寒而使用溫熱藥。(出自《臨證指南》)

中濕

風、寒、暑、濕,都能侵襲人體,但濕氣積累的時間比較久,會停留在關節,不像風、寒、暑一樣來得很快。這種情況的症狀是關節沉重疼痛、身體浮腫喘氣、腹脹煩悶、意識不清,脈象沉緩,或沉微細。治療應該以祛除濕氣為主。(出自《證治準繩》)

凡是治療中濕的情況,都應該注意保護陽氣。如果用祛風藥來祛濕,就像拿著刀去砍人一樣;如果用溫補脾胃的藥物來調理,也是等著死亡。這是醫生的罪過。(出自《醫門法律》)

中惡

中惡的症狀,是因為冒犯了不正之氣,突然出現手腳冰涼、皮膚起雞皮疙瘩、頭面青黑、精神恍惚、胡言亂語、牙關緊閉、暈眩昏倒、意識不清等情況。這是卒厥。像是遇到鬼怪、飛屍、鬼擊,或者吊死問喪、進入廟宇墳墓等情況,常常會出現這種疾病。應該先用蘇合香丸灌服,清醒後再用調氣散和平胃散服用。(出自《證治準繩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