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六·雜證匯參 (9)
卷六·雜證匯參 (9)
1. 中風
然此以五行方位之序言其理耳,豈曰西無木,東無金乎?且各經皆有左右,五臟皆有血氣,即如胃之大絡,乃出於左乳之下,則脾胃之氣亦出於左,又豈左非脾,右非肝,左必血病,右必痰氣乎?(張景岳)
按:半身不遂,與四肢不舉大有分別。四肢不舉者,有虛有實;半身不遂,悉作實邪。夫一人之身,豈有半邊虛而半邊不虛者乎?此證當與口眼喎斜同看,非外感六淫之邪,即內傷痰火死血。(《證因脈治》)
人之四肢,如木之枝幹也;人之氣血榮養,如木之漿水灌溉也。人有半身不遂而遷延不死者,如木之根本未壞,而一邊之枝幹先萎耳;人有形容肥壯,忽然倒僕即斃者,如木之根本已絕,枝葉雖榮,猶枯楊生華,遇風摧折矣。(《趙氏醫貫》)
卒僕、偏枯之證,雖有多因,未有不因真氣不周而病者,故黃耆為必用之君藥,防風為必用之臣藥。黃耆,助真氣者也;防風,載黃耆,助真氣以周於身者也,亦有治風之功焉。(戴復庵)
凡偏枯半身不遂之證,雖屬痰滯經絡,然其原大抵本於氣虛。蓋氣不運行,故痰因之而滯也。治宜重用參、耆大補為主,以行痰藥佐之,久服自效。常見此證服參、耆多者,遲以歲月,必然復舊,否則終身不痊。(汪雙泉)
口眼喎斜
口目喎斜者,多屬胃土,然有筋、脈之分焉。《經》云:足之陽明、手之太陽筋急,則口目為僻眥急,不能卒視,此胃土之筋為喎斜也。又云:胃足陽明之脈,挾口環唇,所生病者,口喎唇斜,此胃土之脈為喎斜也。(《證治準繩》)
口眼喎斜,有筋病,有脈病,且形骸之病,有拘處必有緩處,有緩處必有拘處,要見病在緩處與拘處,明白不得混也。而筋病在拘處,脈病在緩處,筋病則左以左治,右以右治;脈病則左以右治,右以左治,失之則千里矣。大都脈病之喎斜,人皆知之,筋病之喎斜,識者鮮矣。(盧不遠)
七竅,惟口目喎斜,而耳鼻獨無此病者,何也?蓋動則風生,靜則風息,天地之常理也。考之易象,有足相符者,震巽主動,坤艮主靜,動者皆屬木,靜者皆屬土。觀卦者,視之理也。視者,目之用也。目之上綱則眨,下綱則不眨,故觀卦上巽而下坤。頤卦者,養之理也。養者,口之用也。
口之下頷則嚼,上頷則不嚼,故頤卦上艮而下震。口目常動,故風生焉;耳鼻常靜,故風息焉。當思目雖斜,而目之眶眥未嘗斜;口雖喎,而口之輔車未嘗喎,此經之受病,非竅之受病明矣。(《儒門事親》)
肝木主風,脾濕為痰,風與痰之中人,原不分於左右,但過損精血,左半先虧,而右半飲食所生之痰,與皮毛所入之風,以漸積於空虛之府,而驟發始覺耳。風脈勁疾,痰脈軟滑。惟勁疾,故病則大筋短縮,即舌筋亦短而謇於言;小筋弛長,故從左而喎於右,從左喎右,即可知左畔之小筋弛而不張也。若左之筋張,則左喎矣。
白話文:
中風
這只是用五行方位來說明道理,難道說西方就沒有木,東方就沒有金嗎?而且每條經絡都有左右之分,五臟都有血氣運行,就好像胃的大絡脈,是從左乳下方發出的,那麼脾胃之氣也應該從左邊發出。難道左邊一定是脾,右邊一定是肝?左邊一定是血的病,右邊一定是痰氣嗎?
半身不遂和四肢不能動,有很大的區別。四肢不能動,有虛證也有實證;半身不遂,通常屬於實證。一個人身體,怎麼可能半邊虛弱半邊不虛弱呢?這個病症應該和口眼歪斜一起看待,不是外感風寒等邪氣,就是體內有痰火或瘀血。
人的四肢,就像樹木的枝幹;人體的氣血運行,就像樹木的水分灌溉。有人半身不遂但還能活很久,就像樹木的根本沒壞,只是一邊的枝幹先枯萎;有人看起來很肥壯,卻突然倒地猝死,就像樹木的根本已經斷絕,枝葉雖然茂盛,也只是枯木逢春,一遇到風就會被摧折。
突然倒地、半身不遂這些病症,雖然有很多原因,但沒有不是因為身體真氣不足而引起的。所以黃耆是必須使用的主要藥物,防風是必須使用的輔助藥物。黃耆是幫助真氣的,防風是帶著黃耆,幫助真氣運行全身的,也有治療風邪的作用。
凡是半身不遂的病症,雖然是因為痰阻滯了經絡,但它的根本原因多半是氣虛。因為氣虛不能運行,所以痰就因此而停滯。治療應該大量使用人參、黃耆等補氣的藥物為主,再用一些化痰的藥物來輔助,長期服用就會有效。常常看到這種病症服用人參、黃耆較多的人,經過一段時間,通常可以恢復健康,不然就會終身不能痊癒。
口眼歪斜
口眼歪斜,多半和胃有關,但有筋脈的不同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足陽明經和手太陽經的筋脈緊張,就會導致口眼歪斜、眼角緊縮,不能好好看東西,這是胃的筋脈導致的歪斜。又說:胃的足陽明脈,夾著嘴角環繞嘴唇,所產生的病症,就是口歪唇斜,這是胃的脈絡導致的歪斜。
口眼歪斜,有筋的問題,也有脈的問題,而且身體的病,有拘緊的地方,一定有鬆弛的地方,有鬆弛的地方一定有拘緊的地方。要知道病是在鬆弛的地方還是在拘緊的地方,明白不能混淆。筋病在拘緊的地方,脈病在鬆弛的地方。筋病,左邊病就用左邊的藥來治,右邊病就用右邊的藥來治;脈病,左邊病就要用右邊的藥來治,右邊病就要用左邊的藥來治,如果用錯了,就會差之千里。一般來說脈病的歪斜,大家都知道,而筋病的歪斜,就很少人知道。
七竅之中,只有口眼會歪斜,而耳朵鼻子不會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動就會產生風,靜就會風平息,這是天地的常理。用易經來分析,也有相符合的,震卦和巽卦代表動,坤卦和艮卦代表靜,動的都屬於木,靜的都屬於土。看卦象,也是這個道理。看,是眼睛的作用。眼睛看的時候,上眼皮會眨,下眼皮不會眨,所以觀卦上面是巽卦,下面是坤卦。養,是嘴巴的作用。嘴巴吃東西的時候,下巴會動,上巴不動,所以頤卦上面是艮卦,下面是震卦。口和眼睛經常動,所以產生風;耳朵和鼻子經常靜止,所以沒有風。要知道眼睛雖然斜了,但是眼眶並沒有斜;嘴巴雖然歪了,但是腮部並沒有歪,這說明是經絡生病,而不是孔竅生病。
肝屬木,主風;脾屬土,主濕生痰。風和痰侵入人體,本來不分左右,只是因為過度損耗精血,左邊先虛虧,而右邊是飲食產生的痰,以及從皮膚進入的風,慢慢積聚在空虛的部位,突然發作才會察覺。風的脈象是堅硬急促的,痰的脈象是柔軟滑溜的。因為脈象堅硬急促,所以生病時,大筋會短縮,舌頭的筋也會變短,說話就會不清楚;小筋會鬆弛伸長,所以從左邊歪向右邊,從左歪向右,就可以知道左邊的小筋是鬆弛的。如果左邊的筋是緊張的,就會向左歪斜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