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六·雜證匯參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·雜證匯參 (6)

1. 中風

設中屬外風,則當入《傷寒》一門,何必於傷寒之外而又立中風之條?風邪最輕,從無直中傷人之患,何中風疾發有頃刻垂絕之危?仲景《傷寒》,於中風證脈言之極詳,何未聞將中病同發明於傷寒中風之內?以此辨之,則向之所謂風為真風,謂證兼六經者,其何說之辭。

況《經》謂虛邪偏客身半,未嘗雲實;營衛衰則真氣去,明是云虛;其言微知可治,甚則不能言,不可治,從根本而驗生死。又何嘗言及外風與六經之形證耶?明張景岳直闢前人之誤,斷以非風之名,可謂發千古之未發。奈病家卒不知信,醫家卒不知從,旁人卒不知解,有令人讀是書而不禁三嘆者矣。

風自內生,屬東方之木氣,氣動便是火,火動便是風。分而言之,有三者之名,合而言之,則有一無二之別。且風亦不過氣之逆、火之熾耳,並非氣之外別有火,火之外別有風也。第此火發於腎,虛多而實少;此風根於氣,陰虧而陽弱。是以中證之發,大約精血內虧,元氣內敗者,為此證之旨。

虧在陰,則虛火無制;虧在陽,則真氣無根。若證之輕者,乃一半精氣未敗,尚可挽回於萬一,蘇後必半身不遂,《經》謂偏枯者此也。口眼喎斜者,筋無血養也;舌喑不能言者,脾腎元虧,不能上達舌本也;口流涎沫者,脾虧不能攝津,腎虧不能藏液也;口噤不開者,陽明之筋虛,火灼而勁急,真氣寒而拘攣也。

治法:五絕證見,用參附湯、參朮湯、大補丸煎之類,以救垂絕;偏中證見,用地黃飲子、八味、生脈湯之類,以扶余生。脾腎大虧,用六君子湯、四君子湯、歸脾湯之類,以回中焦之穀氣;肝血大虧,用人參養榮湯、歸芍地黃湯之類,以生肝木之汁。倘內有燥熱,風火相煽,亦令人暴厥。

蓋火之有餘,水之不足;陽之有餘,陰之不足。中年之後,始有是證;三旬以前,從無是患;形體豐肥,每遭此禍;質弱清癯,僅見此厄。不亦精血虧、真氣衰之明驗乎。(《會心錄》)

類中風者,乃真陰不守,水衰火盛,風從火出,離其故宮,飛揚飄越,卒然仆倒,其人兩腎腰胯及臍下必冰冷如鐵。蓋別病必他臟先病,窮到腎經,惟中風竟是腎經與命門無形之水火自病。當其發病之際,必有一股虛氣,從兩腎中間上夾脊,穿崑崙,過泥丸,直到命門。命門為三陰三陽聚處,此氣一衝,三陰三陽之氣突然而散,遂外不省人事,而在內臟腑之氣亦隨之而去,手撒、眼合、遺尿、聲齁、口開等證,相隨而來矣。○每驗小兒驚證、產後痙證、類中風證,悉屬火燥生風。

風從內出,非自外來,所謂風淫末疾也。醫家不知風從火出,雜用羌、防、辛、芷,劫風燥血,則火得風而轉烈,陰被燥而必亡。(《己任編》)

白話文:

如果把中風歸類為外來的風邪,那就應該歸到《傷寒論》的範疇,為什麼要在傷寒之外另立中風的條目呢?風邪是最輕微的,從來沒有直接傷人的情況,為什麼中風這種疾病發作時會有頃刻間危及生命的危險?張仲景在《傷寒論》中對中風證的脈象描述得非常詳細,為什麼沒有把中風病症和傷寒中的中風一起闡明呢?由此辨別,那麼之前所說的風是真正的外風,以及說中風證兼具六經病症的說法,又該如何解釋呢?

況且《黃帝內經》說的「虛邪偏客身半」,是說虛邪侵襲導致身體一半出現問題,並不是說實邪;營衛之氣衰弱則真氣離散,這明顯是說虛證;它說病輕微時可以治療,嚴重到不能說話就無法治療,這是從根本來判斷生死。又何曾說到外來的風邪與六經證候的關聯呢?明代的張景岳直接指出了前人的錯誤,斷定中風不是外風所致,可謂是道出了千古未發之見。可是病家最終不相信,醫生最終不遵循,旁人最終不理解,讓人讀到這本書時不禁嘆息三次。

風是從體內產生的,屬於東方木氣,木氣動就產生火,火動就產生風。分開來說,有三種不同的名稱,合起來說,其實是一體的。而且風也不過是氣逆亂、火過旺而已,並不是在氣之外還有火,在火之外還有風。只是這個火發於腎,虛證多而實證少;這個風根源於氣,陰液虧虛而陽氣虛弱。所以,中風發作,大體上是精血內虧、元氣內敗的人,這才是這個病症的重點。

陰液虧損,就會虛火失去控制;陽氣虧損,就會真氣沒有根基。如果病情較輕,那是因為一半的精氣還沒有敗壞,或許還能挽回,恢復後必定會半身不遂,這就是《內經》所說的偏枯。口眼歪斜,是筋脈失去血液濡養;舌頭僵硬不能說話,是脾腎元氣虧虛,無法上達到舌根;口流涎沫,是脾氣虧虛不能固攝津液,腎氣虧虛不能貯藏液體;口緊閉不開,是陽明經的筋脈虛弱,被火熱灼傷而緊張,真氣虛寒而拘攣。

治療方法:如果出現五絕的危急證候,用參附湯、參朮湯、大補丸等湯藥煎煮服用,以挽救垂危的生命;如果出現偏癱的證候,用地黃飲子、八味地黃丸、生脈飲等湯藥來扶助餘生。脾腎嚴重虧虛,用六君子湯、四君子湯、歸脾湯等湯藥,來恢復中焦的穀氣;肝血嚴重虧虛,用人參養榮湯、歸芍地黃湯等湯藥,來滋生肝木的汁液。如果體內有燥熱,風火互相煽動,也可能使人突然昏厥。

這是因為體內火有餘,而水不足;陽氣有餘,而陰氣不足。中年以後,才會出現這種病症;三十歲以前,從來沒有這種病患;體形肥胖的人,常常會遭受這種災禍;體質虛弱清瘦的人,很少會發生這種厄運。這不正是精血虧虛、真氣衰弱的明顯驗證嗎?

類似中風的病症,是真正的陰液不能固守,水液衰竭而火氣旺盛,風從火中產生,離開它原來的居所,飛揚飄動,突然倒地,這個人兩腎、腰胯以及肚臍下面一定會像冰鐵一樣冰冷。一般來說,別的病一定是其他臟腑先病,最終才會累及到腎經,只有中風是直接腎經和命門無形的水火自身出現病變。當它發病的時候,一定有一股虛氣,從兩腎的中間沿著脊椎向上,穿過昆侖穴,經過泥丸穴,到達命門穴。命門是三陰三陽經交會的地方,這股氣一衝,三陰三陽之氣突然散亂,於是人就會失去知覺,而內臟的氣機也隨之而去,出現手撒開、眼睛閉合、小便失禁、呼吸粗重、口張開等症狀。每次驗證小兒驚風、產後痙攣、類似中風的病症,都屬於火熱乾燥而生風。

風從體內產生,不是從體外進來的,這就是所謂的「風淫末疾」。醫生不知道風是從火中產生,胡亂使用羌活、防風、辛夷、白芷等藥物,劫掠風邪、燥烈血液,就會導致火得風而更加猛烈,陰液被燥熱耗損而必死無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