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五·雜證匯參 (4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·雜證匯參 (48)

1. 斑疹痧㾦

內傷發斑,形如蚊跡,多在手足,初起無頭痛、身熱等證,乃勞役過度,胃氣虛極,火遊於外,或他證汗、下後,中氣虛乏,邪無所歸,散於肌表。治宜大建中湯,不可妄施涼藥。○陰證發斑,點稀色淡,如蚊跡狀,不似陽斑之紅顯也。良由腎氣虛寒,陰盛於下,迫其無根之火浮游於上。

若誤作熱證而用清涼,危殆立至。治宜八味湯,陰火收藏,而斑自退。(《明醫指掌》)

蚊跡類斑,謬誤認作斑治,殺人甚速。辨法先紅後黃者,蚊跡也;先淡後紅者,斑也;蚊跡多見於手足;斑多見於胸腹。(朱丹溪)

斑無頭粒,如蚊跡、蚤痕,重者如錦紋;疹有頭粒,或見或隱。斑發於陽明,疹發於太陰。疹之所由,乃肺為熱灼,故紅點見於皮毛,與濕疹白色而無紅點者不同。蓋疹,感病也,時行也,四時不正之氣與膈間素有之火合而灼肺也。或君火、相火之所致,或寒、暖、暑、濕之氣合而為病。

其證寒熱嘔惡,目多眵痕,耳冷尻冷;其脈或沉而數,或伏而不起,發後始見洪數者是也。再論治法,斑為胃實,故見點便忌升提,急急清涼化毒。尤慮胃爛,爛則色變紫黑而危。疹為心包伏熱熏肺而出,故首尾但宜清涼解托,涼膈散去硝、黃是其主方,有表證加荊、防、前胡之屬。不用羌活者,因無太陽證也;兼骨節疼痛,始可加入。

脈大汗多,兼陽明證,可加葛根;往來寒熱,兼少陽證,可加柴胡。暑令合益元散,寒令合香蘇飲。火旺清之,用黃連、石膏必兼甘、桔;末後滋陰,甘、桔仍不可去。更有要語,但有一毫胸次未寬,便為疹毒未透;首尾無汗,鬚髮一身水泡,膈熱方清;虛者忌耆、術,可加人參。治疹之法如此,治斑之法,諸書詳盡,不必多贅。

(王協中)

斑為三焦無根之火,疹屬心脾濕熱之火,其上侵於肺則一也。○赤疹因熱氣乘之,稍涼則消;白疹因寒氣折之,稍暖則消。似白似赤,微黃隱於肌肉之間,四肢重著,此脾經風熱挾濕也,多因沐後感風與汗出解衣而得。(《醫學入門》)

疹有頭粒,或如粟米,或如蚊跡,或隨出隨沒,或沒而又出。又有紅點隱密於皮膚不透出者,為癮疹;顆粒顯透於皮膚者,為沙疹。證各不同,而初起必兼鼻塞流涕,聲重咳嗽,頭疼胸悶,發熱自汗;更有風邪壅肺,氣急鼻扇,咳不能臥。先用潤肺利邪之劑。後變潮熱而頭不疼,胸膈已快,惟咳嗽氣急如故,此因本氣素虛。

肺邪雖解,陰虛火旺,脈數大者,宜滋陰清肺,不可誤投參、耆酸斂。(《證治匯補》)

丹痧

丹痧一證,方書未有詳言,余究心是證之所由來,不外乎風、寒、溫、熱、時厲之氣而已。故解表清熱,各有所宜,治之得當,愈不移時,治失其宜,禍生反掌,無非宜散宜清之兩途。其證初起,凜凜惡寒,身熱不甚,並有壯熱仍兼憎寒者,斯時雖咽痛煩渴,先須解表透達,即或宜兼清散,總以散字為重。所謂火鬱發之也。

白話文:

斑疹痧㾦

內傷發斑:因為身體內部損傷而引起的斑,看起來像蚊子叮咬的痕跡,大多長在手腳上。剛開始的時候沒有頭痛、發燒等症狀,這是因為過度勞累、胃氣極度虛弱,導致虛火往外散發。或者是其他疾病在發汗、瀉下後,中氣虛弱,邪氣沒有歸宿,散在皮膚表面。治療上應該用大建中湯,不能亂用寒涼藥。

陰證發斑:陰虛引起的斑,斑點稀疏,顏色淺淡,像蚊子叮咬的樣子,不像陽證的斑那樣紅。主要是因為腎氣虛寒,陰氣在下過盛,把沒有根的虛火逼到上面。如果誤認為是熱證而用清涼藥,會有危險。應該用八味湯,讓陰火收斂,斑自然會消退。

蚊跡類斑:把蚊子咬的痕跡當作斑疹來治療是錯誤的,會很快致命。辨別的方法是:先出現紅色再變黃色的是蚊子咬的痕跡;先顏色淡再變紅的是斑疹。蚊子咬的痕跡大多在手腳上,斑疹大多在胸腹。

斑與疹的不同:斑沒有突起,像蚊子咬的痕跡或是跳蚤咬的痕跡,嚴重時像錦緞的花紋;疹有突起,有的明顯,有的不明顯。斑疹發於陽明經,疹發於太陰經。疹的發生是因為肺被熱灼傷,所以在皮膚上出現紅點,和濕疹白色沒有紅點的情況不同。疹是感受外邪引起的,是時行病,是四季不正的邪氣和體內原有的火合在一起灼傷肺部。或者是君火、相火引起的,也可能是寒、暖、暑、濕之氣合在一起發病。

疹的症狀:疹的症狀包括發冷發熱、噁心嘔吐、眼睛多有眼屎、耳朵和屁股發涼;脈象有時候是沉而數,有時候是微弱難以摸到,發病後才出現洪數的脈象。

治療方法:斑是胃實引起的,所以見到斑點就不能用升提的藥,要趕快用清熱解毒的藥,尤其要注意胃爛,爛了會變成紫黑色,很危險。疹是心包的伏熱熏蒸肺部而引起的,所以從頭到尾都應該用清涼解毒的藥,涼膈散去掉芒硝和黃連是主要方子,有表證可以加荊芥、防風、前胡等。不用羌活是因為沒有太陽證,如果兼有骨節疼痛就可以加入。脈大汗多,兼有陽明證,可以加葛根;時冷時熱,兼有少陽證,可以加柴胡。夏天可以配合益元散,冬天可以配合香蘇飲。火旺要清火,用黃連、石膏必須配合甘草、桔梗;後期要滋陰,甘草、桔梗仍然不能去掉。還有一個重點,只要有一絲胸悶不舒服,就是疹毒沒有透發出來;如果從頭到尾都沒出汗,而且頭髮和全身都出現水泡,表示胸膈有熱,才可以用清熱的藥;體虛的病人忌用黃耆、白朮,可以加人參。治療疹的方法就是這樣,治療斑的方法,很多書都有詳細記載,這裡就不多說了。

斑疹之火的不同:斑是三焦沒有根的虛火,疹是心脾濕熱之火,它們都會往上侵犯肺部。

赤疹與白疹:紅色的疹子是因為熱氣侵犯引起的,稍微涼快一點就會消退;白色的疹子是因為寒氣折傷引起的,稍微暖和一點就會消退。如果疹子顏色像白又像紅,微微發黃,隱藏在肌肉之間,四肢沉重,這是脾經風熱夾雜濕邪引起的,多是因為洗澡後感冒或者出汗後脫衣服引起的。

疹的種類:疹有突起,有的像小米,有的像蚊子咬的痕跡,有的時出時沒,有的沒了又出來。還有一些紅點隱藏在皮膚裡面,沒有透出來,是隱疹;顆粒明顯透出皮膚的,是沙疹。各種疹的症狀不同,但是剛開始的時候都會有鼻塞流鼻涕、聲音沙啞咳嗽、頭痛胸悶、發燒自汗等症狀;嚴重的會有風邪壅塞肺部,呼吸急促、鼻翼扇動、咳嗽難以躺臥的情況。一開始要用潤肺利邪的藥物,之後變成潮熱且頭不痛,胸部舒服,但是咳嗽氣喘依舊,這是因為本來體質就虛弱。肺部邪氣雖然解了,但是陰虛火旺,脈搏快而有力,應該滋陰清肺,不能亂用人參、黃耆等收斂的藥物。

丹痧

丹痧這個病,醫書上沒有詳細說明。我研究這個病的成因,不外乎是風、寒、溫、熱、時疫之氣。所以解表清熱的方法要根據情況來選擇,治療得當很快就好,治療不當會馬上惡化,總之不外乎疏散和清熱這兩條路。這個病剛開始的時候會發冷,發熱不嚴重,也有可能發高燒還會怕冷,這個時候雖然會有咽喉痛、口渴煩躁的症狀,但首先要解表透邪,可以同時清散,但總以疏散為主,就是所謂的「火鬱發之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