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五·雜證匯參 (3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·雜證匯參 (34)

1.

傷寒發斑,則病篤;瘟疫發斑,則病衰;傷寒不傳染;瘟疫傳染。各自不同。其所同者,其邪皆能傳胃,至是同歸於一,故皆用承氣輩導邪而出,始異而終同也。但傷寒之邪,自肌表一逕傳裡,如浮雲之過太虛,原無根蒂,有進無退,故下後即能脫然;瘟疫之邪,始則匿於膜原,根深蒂固,發時與營衛並交,客邪經由之處,營衛未有不被其傷者,因其傷故曰潰,然不潰則不傳,不傳則邪不出,邪不出則疾不瘳,故瘟疫下後,多有不能頓解者。又瘟邪每有表裡分傳者,一半向外傳,則邪留於肌肉;一半向內傳,則邪留於胃家。

邪留於胃,故里氣結滯;裡氣結滯,表氣因而不通,於是肌肉之邪不能即達於表。下後,裡氣一通,表氣亦順,向郁肌肉之邪方能盡發於表,或斑、或汗,然後脫然。雖曰終同,及細較之,而終又有不同者矣。○邪之著人,如飲酒然,凡人醉則脈必洪數,氣高身熱,面目俱赤,常也。

及言其變,各有不同,有醉後妄言妄動者;有雖沉醉而神思不亂者;有醉後應面赤而反白者;應委弱而反剛強者;應壯熱而反寒慄者;有易醉易醒者;有難醉難醒者;有呵欠嚏噴者;有頭眩眼花者。態度百出,總因其氣血虛實不同,臟腑稟賦各異,更兼過飲少飲。考其情狀,各自不同,至論其醉則一也。

但解其酒,諸態如失。人受邪氣,始則晝夜發熱,日晡益甚,頭疼身痛,舌上白苔,漸加煩渴,常也。及言其變,各自不同,或純發熱;或發熱而兼凜凜;或先惡寒而後發熱,後漸寒少熱多,以至純熱者;或晝夜發熱;或但潮熱,余時熱稍緩者;有從外解者;有從內傳者;有嘔吐噦者;有喘嗽者;有蛔厥者;有浮腫者;有黃苔、黑苔者;有口燥、舌裂、芒刺紫赤者;有鼻如煙煤者;有發黃、發斑及蓄血、吐衄、大小便血、汗血、嗽血、齒血者;有發頤疙瘩瘡者;有首尾能食者;有絕谷者;有潛消者;有無故反復者;有愈後飲食勝常者;有愈後退爪脫髮者。至論惡證種種,因其氣血虛實之殊,臟腑稟賦之異,更兼感重感輕。

考其證候,各自不同,至論受邪則一也。第逐其邪,諸證如失。○瘟邪為病,有從戰汗、自汗、盜汗、狂汗而解者;有自汗淋漓,熱渴反甚,終得戰汗方解者;有表以汗解,里有餘邪,不因他故,越三五日前證復發者;有無汗竟傳於胃者;有胃氣壅遏,必因下乃得戰汗而解者;有發黃因下而愈者;有發黃因下而斑出者;有竟從發斑而愈者;有里證急,雖有斑,非下不愈者;又或男子適逢淫欲,或向來下元空虛,邪熱乘虛陷於下焦,氣道不通,以致小便閉塞,少腹脹滿,每至夜發熱者;或原有他病,一隅之虧,邪乘所損而傳者。大抵邪行如水,窪處受之,傳變不常,因人而使。

白話文:

傷寒如果出現皮疹,病情就危急;瘟疫如果出現皮疹,病情反而會減輕。傷寒不會傳染,瘟疫則會傳染,這是它們各自不同的地方。它們相同的地方是,病邪都會侵入到胃,最後都歸於一處。所以都用承氣湯之類的藥物來引導病邪排出,開始不同,結果相同。但是,傷寒的病邪從皮膚表面直接進入體內,就像浮雲飄過天空,沒有根基,只會前進不會後退,所以服用瀉藥後就能痊癒。而瘟疫的病邪,開始是潛藏在身體的膜原(身體組織的間隙),根深蒂固。發作時,會與營衛之氣(身體的防禦系統)交織在一起,病邪經過的地方,營衛之氣沒有不被損傷的,因為損傷所以出現潰爛的現象。但是,不潰爛就不能傳播,不傳播病邪就無法排出,病邪不排出疾病就無法痊癒。所以,瘟疫在服用瀉藥後,常常不能立刻痊癒。而且,瘟疫的病邪常常會有表裡分別傳播的情況,一半向外傳播,病邪就留在肌肉中;一半向內傳播,病邪就留在胃裡。

病邪留在胃裡,就會導致內部的氣機阻塞;內部氣機阻塞,就會導致表面的氣機不通暢,於是肌肉中的病邪就不能順利到達表面。服用瀉藥後,內部氣機暢通,表面的氣機也順暢,之前鬱積在肌肉中的病邪才能全部發散到表面,或者以皮疹的形式、或者以汗液的形式排出,然後才能痊癒。雖然說最終結果相同,但是仔細比較起來,還是有不同的。病邪侵入人體,就像人喝酒一樣,一般來說,人喝醉了,脈搏一定會洪大而跳動快速,氣血上湧導致身體發熱,面部和眼睛都會發紅,這是常見的現象。

但是,如果說到具體的變化,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,有的人喝醉後會胡言亂語、胡作非為;有的人雖然喝醉了,但是神志還是很清醒;有的人喝醉後應該面色發紅反而發白;應該身體軟弱無力反而變得剛強;應該發熱反而發冷發抖;有的人容易醉也容易醒;有的人很難醉也很難醒;有的人會打哈欠和噴嚏;有的人會頭暈眼花。各種表現千奇百怪,總體上是因為各人氣血虛實不同、臟腑稟賦各異,再加上喝酒的量多量少。考察他們的情形,各有不同,但是論到喝醉,都是一樣的。

只要解了酒,各種醉態都會消失。人受到病邪侵襲,開始時會白天晚上都發熱,到了下午會更嚴重,頭痛身體痛,舌頭上會有白色的舌苔,逐漸會感到煩躁口渴,這是常見的現象。但是,如果說到具體的變化,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,有的只是單純的發熱;有的發熱時會兼帶畏寒的感覺;有的先感覺怕冷,然後才發熱,之後逐漸寒冷感減少,發熱增多,直到完全發熱;有的白天晚上都發熱;有的只是在固定時間發熱(潮熱),其他時間發熱會稍稍減緩;有的病邪從體表解除;有的病邪向體內傳播;有的會嘔吐、打嗝;有的會咳嗽、氣喘;有的會出現蛔蟲引起的疾病(蛔厥);有的會出現浮腫;有的舌苔是黃色的、黑色的;有的會口乾舌燥、舌頭皸裂、長出芒刺,顏色是紫色或者紅色;有的鼻孔像煙熏過一樣;有的會出現皮膚發黃、出皮疹以及體內蓄積血、吐血、流鼻血、大小便帶血、汗血、咳嗽帶血、牙齦出血;有的會出現腮腺腫大的疙瘩瘡;有的從頭到尾都能吃東西;有的會完全吃不下東西;有的會不知不覺的消瘦;有的會無緣無故的病情反覆;有的痊癒後食慾比平常更好;有的痊癒後會指甲脫落、頭髮脫落。如果說到各種危重病症,都是因為各人氣血虛實不同、臟腑稟賦各異,再加上感受病邪的程度輕重不同。

考察他們的證候,各有不同,但是論到受到病邪侵襲,都是一樣的。只要驅逐了病邪,各種病症都會消失。瘟疫這種疾病,有的會通過發戰汗(發抖出汗)、自汗(沒有活動也出汗)、盜汗(睡覺時出汗)、狂汗(大量出汗)而痊癒;有的會持續出汗不止,反而感到更加口渴,最後必須通過發戰汗才能痊癒;有的表面症狀雖然通過發汗解除了,但是體內還殘留病邪,沒有其他原因,過了三五天病情又會復發;有的沒有出汗,病邪直接傳入胃裡;有的因為胃部氣機堵塞,必須服用瀉藥才能通過發戰汗而痊癒;有的發黃是因為服用瀉藥才痊癒的;有的發黃是因為服用瀉藥而出現皮疹;有的直接通過出皮疹而痊癒;有的體內病症危急,即使出現皮疹,如果不用瀉藥也不能痊癒;還有的人,比如男子剛好在性生活之後,或者向來體質虛弱,邪熱趁著虛弱侵入下焦,導致氣道不通,小便不暢,小腹脹滿,常常在夜裡發熱;或者因為本身有其他疾病,身體某個部位有虧損,病邪就趁著虧損侵入。總的來說,病邪的運行就像水一樣,會流到低窪的地方,傳變的情況並不固定,會因為每個人的情況而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