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五·雜證匯參 (3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五·雜證匯參 (32)

1. 溫熱

喻嘉言《寓意草》言之甚詳,醫者宜究心焉。

養陰扶正,治溫熱病久正虛,餘邪未清,或病愈而神猶昏,神清而熱不退,虛煩盜汗,脈數無力,舌濁未淨等證,地黃、阿膠、人參、麥冬、五味、當歸、白芍、玉竹、茯神、丹皮、女貞,引加竹心葉、雞子黃。○神憒加鬱金、遠志、柏子仁;潮熱虛煩,加鱉甲、青蒿、料豆。

○正旺則邪自余。此方滋陰清補最穩。○溫熱病後,先宜滋陰,以津液受灼也。若早補陽,恐餘熱復熾,所謂爐煙雖熄,灰中有火也。若真元大虧,則不拘常法。

荷蜜飲,退熱如神。荷葉露一杯,蜜汁三匙,綠豆一兩。綠豆煎湯,入露蜜內,溫服。

白話文:

喻嘉言在《寓意草》中說得很詳細,醫生應該仔細研究。

用滋養陰液、扶助正氣的方法,來治療溫熱病持續較久,導致正氣虛弱,邪氣尚未完全清除,或者病癒後精神仍不清醒,精神清醒但熱仍不退,出現虛煩、盜汗、脈搏快而無力、舌苔不清等症狀。可以使用地黃、阿膠、人參、麥冬、五味子、當歸、白芍、玉竹、茯神、丹皮、女貞子等藥材,再加入竹心葉和雞子黃來引導藥效。如果精神昏亂,可以加入鬱金、遠志、柏子仁;如果出現潮熱、虛煩,可以加入鱉甲、青蒿、料豆。

當正氣強盛時,邪氣自然會消退。這個方子以滋養陰液、清熱補益為主,效果最為穩妥。溫熱病後,應該先滋養陰液,因為體內的津液容易被熱邪消耗。如果過早使用溫補陽氣的藥物,可能會導致殘留的熱邪再次出現,就像爐火熄滅後,灰燼中還可能殘留火星一樣。如果真的出現元氣大虧的情況,則不需要拘泥於這些常規方法。

荷蜜飲,退熱效果很好。使用一杯荷葉上的露水,三匙蜂蜜,一兩綠豆。將綠豆煮湯,加入露水和蜂蜜中,溫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