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五·雜證匯參 (2)
卷五·雜證匯參 (2)
1. 傷風
傷風一證,諸家皆與感冒四氣並中風條混治,惟陳無擇別立傷風一門,且依《傷寒》以太陽為始,分注六經,可謂詳晰。但風本外邪,諸方例用發表,然受病之源,亦有不同。若表虛受風,專用發表,必致汗多亡陽。若內挾痰熱,宜內外交治,亦不可專於解表。或曰:此雲表虛,與傷寒中風表虛同歟?曰:不同也。
彼以太陽中風,而於有汗無汗分虛實,實者加麻黃,虛者加葛根,俱解表也,此雲表虛者,當固衛氣而散風邪者也。(劉宗厚)
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。故治風者,不患無以驅之,而患無以御之;不畏風之不去,而畏風之復來。何則?發散太過,元府不閉故也。昧者不知托裡固表之法,遍試風藥以驅之,去者自去,來者自來,邪氣留連,終無解期矣。(柯韻伯)
傷風雖小病,然諺云不愈即成勞,蓋由乎金、水二臟不足,陽氣不能衛外也。《經》曰:傷於風者,上先受之。故必頭痛。仲景云:陽浮者熱自發,陰弱者汗自出。故必發熱、自汗。蓋風者天之陽,衛者人之陽,風傷於衛,以類相從也。治法當審內因、外因為的。外因有餘,秋冬辛溫,春夏辛涼,解肌表而從汗散;內因不足,固其衛氣,兼解風邪。
要知邪之所湊,其正必虛。倘徒事驅逐,則已受之邪,從此而去;未來之邪,何時而已耶?若既表散之後,病仍如故,此血氣不充,營衛失和,當調和營衛為主。勿謂小病輕忽,藥餌誤投,由淺入深,侵淫臟腑,變成勞瘵,莫可治療。(《馮氏錦囊》)
脈候
左寸關浮弦有力者,傷風也;右寸關洪滑有力者,傷暖也;右寸關濡弱無力者,兼虛也。(《證治匯補》)
選案
石開曉病傷風咳嗽,未嘗發熱,自覺急迫欲死,呼吸不續,面赤躁擾,脈大而空。謂曰:此證全似傷寒戴陽證,何傷風小恙亦有之?急用參、附等藥溫補下元,收回陽氣。不然,子丑時大汗脫陽而死矣。渠不以為然,及日落,陽不用事,慌亂不支,汗出如雨,忙服前藥,稍定;再劑汗止神安,嗽俱不作。詢其所由,云服麻黃藥四劑,遂爾躁急欲死。
然後知傷風亦有戴陽證,與傷寒無別。因其人平素下虛,是以真陽易於上越耳。(喻嘉言)
白話文:
傷風這個病症,很多醫家都把它和感冒、四季不正之氣侵襲以及中風等病症混在一起治療。只有陳無擇將傷風單獨列為一類,並且按照《傷寒論》的觀點,以太陽經為起始,將傷風的病症歸納到六經之中,可以說是非常詳細。但是,風邪本來就是外來的邪氣,一般治療都用發汗的方法來驅逐,然而,得病的原因也有不同。如果因為體表虛弱而受風,只用發汗的方法,必然會導致汗出過多而損耗陽氣。如果體內有痰熱,應該內外兼治,也不能只專注於發汗。有人問:這裡說的表虛,和傷寒、中風的表虛一樣嗎?答案是:不一樣。
傷寒、中風是因為太陽經受到風邪侵襲,會根據有沒有汗來區分虛實,實證就用麻黃,虛證就用葛根,都是用來發散表邪。而這裡說的表虛,應該是補固衛氣來驅散風邪。(劉宗厚)
邪氣之所以能侵入人體,必然是因為正氣虛弱。所以治療風邪,不用擔心沒有辦法驅除它,而是擔心沒有辦法防禦它;不是怕風邪不離開,而是怕風邪又再來。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過度發散會導致元氣外洩。愚昧的人不懂得用托裡固表的方法,到處嘗試發散風邪的藥物來驅逐它,能被驅除的自然會離開,不能被驅除的還是會再來,邪氣就會持續不斷,永遠沒有痊癒的時候。(柯韻伯)
傷風雖然是小病,但是俗話說,如果不好好治療就會變成勞病,這主要是因為肺、腎二臟虛弱,陽氣不能夠保衛體表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受到風邪侵襲,頭部會先受到影響,所以一定會頭痛。張仲景說:陽氣浮越就會發熱,陰氣虛弱就會出汗,所以一定會發熱、自汗。風是自然界的陽氣,衛氣是人體的陽氣,風邪侵犯衛氣,就像同類之間互相吸引一樣。治療方法應該仔細審查內因和外因。外因有餘,秋冬季節應該用辛溫的藥物,春夏季節應該用辛涼的藥物,解肌表而從汗散;內因不足,應該固護衛氣,同時驅散風邪。
要知道,邪氣之所以能夠侵犯人體,必然是因為正氣虛弱。如果只是一味地驅逐邪氣,那麼已經侵入的邪氣會被趕走,但是還沒有侵入的邪氣又該如何防禦呢?如果發散之後,病症還是沒有好轉,這是因為氣血不足,營衛失調,應該以調和營衛為主。不要因為是小病就輕忽它,如果用藥錯誤,就會由淺入深,侵犯臟腑,變成勞瘵,到那時候就無法治療了。(《馮氏錦囊》)
脈象
左手寸關部位的脈象浮弦且有力,是傷風;右手寸關部位的脈象洪滑且有力,是傷暖;右手寸關部位的脈象濡弱無力,是兼有虛症。(《證治匯補》)
案例
石開曉得了傷風咳嗽,沒有發熱,自己覺得非常緊急,好像要死了一樣,呼吸不暢,臉色發紅,焦躁不安,脈象大而空。有人說:這個病症完全像傷寒的戴陽證,為什麼傷風這個小病也會這樣?於是急忙用人參、附子等藥物溫補下元,收回陽氣。不然的話,到了子丑時就會大汗淋漓,陽氣脫失而死亡。他不相信,到了傍晚,陽氣不再發揮作用,就慌亂得無法支撐,汗出如雨,趕緊服用之前的藥,才稍微安定下來;再服用一次藥,汗就止住了,精神也安穩了,咳嗽也停止了。問他病因,他說服用了四劑麻黃的藥物,就變得如此焦躁,好像要死了一樣。
這才知道,傷風也會有戴陽證,和傷寒沒有區別。是因為這個人平時體質下虛,所以真陽容易上浮。(喻嘉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