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四·傷寒析疑 (4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·傷寒析疑 (46)

1. 問難

(張兼善)

少陰病,得之二三日,口燥咽乾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○少陰病,自利清水,色純青,心下必痛,口乾燥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○少陰病,六七日,腹脹不大便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

問:觀急字似不宜緩,其證不過口乾燥,而且病為少陰,少陰又不過二三日,非十餘日之大滿大實,有此神見,而便用承氣耶?答:少陰病,得之二三日,即口燥咽乾,其人腎水素竭可知。故宜急下以救腎水,少緩須臾,甕乾杯罄,救無及矣。所以陽明有急下三法以救津液,少陰有急下三法以救腎水。

皆動關性命,如救頭燃,何商量等待之有耶?此與大滿大實之條,天淵懸絕,所當辨之於早矣。(喻嘉言)

或問:承氣湯,陽明當下之證宜用,今少陰病亦用之,何也?蓋胃為水穀之海,主養四旁;四旁有病,皆能傳入。胃土燥則腎水乾,以二三日即口燥咽乾,是熱之深、傳之速也,故急下以全腎水。夫土實則水清,故自利清水而口乾燥,此胃土燥熱而然;下利色青。青,肝也,乃肝傳腎,緣腎之經脈從肺出絡心,注胸中,由是而心下痛,故急下以去胃熱,逐腎邪。其六七日腹脹不大便,以入腑之邪壅甚,胃土勝則腎水涸,故急下以逐胃熱,滋腎水。

蓋陽明與少陰皆有急下之條,證雖不同,其入腑之理則一也。(張兼善)

太陽病,欲解時,從巳至未上。○陽明病,欲解時,從申至戌上。○少陽病,欲解時,從寅至辰上。○太陰病,欲解時,從亥至醜上。○少陰病,欲解時,從子至寅上。○厥陰病,欲解時,從醜至卯上。

問:陽病從寅而解於戌,陰病從亥而解於寅,是陽得陽解、陰得陰解。而有曰陽病解於夜半,陰病解於日中,何也?答:陽得陽解、陰得陰解者,此從其經氣之旺也。如少陽旺於寅卯辰,太陽旺於巳午未,陽明旺於申酉戌,太陰旺於亥予醜,少陰旺於子醜寅,厥陰旺於醜寅卯是也。

各經皆從其旺,少陰獨從其生者,少陰腎中內藏真陽,子時一陽生,葭管飛灰,早已春回暘谷。丑時二陽,寅時三陽,陽進陰必退,陽長陰必消也。且天一生水,子水生地,即是旺地,故少陰欲解獨從之也。然三陽之解,從寅卯而始;三陰之解,從寅卯而終。寅為生人之首,卯為天地之門戶,亦陰陽如環之理也。

但三陽之旺時九,各不相襲;三陰之旺時五,逐位相連。可見陽行健,其道長,故不相及;陰行鈍,其道促,故皆相躡也。於此見仲景析義之精矣。至陽病解於夜半,陰病解於日中者,《內經》之旨,取陽見陰、陰見陽,兩相和協之義。先聖後聖,豈非一揆也哉!(喻嘉言)

白話文:

(張兼善)

少陰病,如果發病兩三天,出現口乾舌燥、咽喉乾燥的症狀,就要趕快用瀉下藥治療,適合使用大承氣湯。少陰病,如果出現腹瀉,拉出的都是清澈的水,顏色是純青色的,而且胸口一定會痛,同時口乾燥的,也要趕快用瀉下藥治療,適合使用大承氣湯。少陰病,如果發病六七天,出現肚子脹、大便不通的狀況,也要趕快用瀉下藥治療,適合使用大承氣湯。

問: 看到「急」這個字,好像不應該拖延,但這些症狀只是口乾燥而已,而且這個病是少陰病,少陰病也才發病兩三天,並不是像十幾天那種大便堵塞、肚子脹得很厲害的狀況,這樣就用大承氣湯,會不會太快了? 答: 少陰病,如果發病兩三天就出現口乾舌燥、咽喉乾燥的症狀,代表這個人的腎水已經嚴重不足。所以要趕快用瀉下藥來救腎水,如果稍微拖延一下,就像水缸乾了、杯子也空了一樣,到時候想救也來不及了。陽明病有三種急下法來救津液,少陰病也有三種急下法來救腎水。這都是關係到生死存亡的大事,就像頭上著火一樣,哪有時間可以慢慢考慮、等待呢?這和那種大便堵塞、肚子脹得很厲害的狀況,有天壤之別,應該要及早分辨清楚。

(喻嘉言)

有人問: 大承氣湯,通常是陽明病有這種適合瀉下的症狀才用的,現在少陰病也用它,這是為什麼呢?這是因為胃是儲存水穀的所在,主要負責滋養身體的各個部分;身體其他部位有病,都有可能傳入胃。胃土太乾燥,就會導致腎水不足。如果兩三天就出現口乾舌燥的狀況,代表熱邪已經很深、傳播速度很快,所以要趕快用瀉下藥來保全腎水。如果胃土實熱,水就會清澈,所以會腹瀉,拉出的都是清水,而且口乾燥,這是因為胃土燥熱所引起的;腹瀉的顏色是青色的,青色屬於肝,這是因為肝傳到了腎,因為腎的經脈從肺出來,連接到心,再注入胸中,所以會胸口痛,所以要趕快用瀉下藥來去除胃熱,驅逐腎邪。如果發病六七天,出現肚子脹、大便不通的狀況,是因為進入腸胃的邪氣太嚴重,胃土的熱邪太過,就會導致腎水枯竭,所以要趕快用瀉下藥來驅逐胃熱,滋養腎水。陽明病和少陰病都有急下這種療法,雖然症狀不同,但是邪氣進入腸胃的道理是一樣的。

(張兼善)

太陽病,想要痊癒的時候,會在巳時(上午9點到11點)到未時(下午1點到3點)之間。陽明病,想要痊癒的時候,會在申時(下午3點到5點)到戌時(晚上7點到9點)之間。少陽病,想要痊癒的時候,會在寅時(凌晨3點到5點)到辰時(上午7點到9點)之間。太陰病,想要痊癒的時候,會在亥時(晚上9點到11點)到丑時(凌晨1點到3點)之間。少陰病,想要痊癒的時候,會在子時(晚上11點到凌晨1點)到寅時(凌晨3點到5點)之間。厥陰病,想要痊癒的時候,會在丑時(凌晨1點到3點)到卯時(早上5點到7點)之間。

問: 陽病從寅時開始好轉,到戌時結束,陰病從亥時開始好轉,到寅時結束,這是陽病得到陽氣的幫助而痊癒,陰病得到陰氣的幫助而痊癒。但是又有人說陽病在半夜好轉,陰病在中午好轉,這是怎麼回事呢? 答: 陽病得到陽氣幫助而痊癒,陰病得到陰氣幫助而痊癒,這是依照經脈氣血最旺盛的時間來說的。像是少陽經在寅時、卯時、辰時最旺盛,太陽經在巳時、午時、未時最旺盛,陽明經在申時、酉時、戌時最旺盛,太陰經在亥時、子時、丑時最旺盛,少陰經在子時、丑時、寅時最旺盛,厥陰經在丑時、寅時、卯時最旺盛。每一條經脈都是在自己最旺盛的時間痊癒,只有少陰經比較特別,它是在開始產生陽氣的時候開始好轉,這是因為少陰腎中蘊藏著真陽,在子時,陽氣開始產生,就好像冬至時,陽氣開始回升,早就已經是春天來臨的徵兆了。丑時陽氣更加旺盛,寅時陽氣更加強大,陽氣增長,陰氣一定會消退。而且天一生水,子時屬水,是水開始產生的地方,也是腎經最旺盛的地方,所以少陰病想要痊癒的時候,會在子時這個時間開始。但是三條陽經開始好轉的時間,都是從寅時和卯時開始的;三條陰經好轉的時間,也是從寅時和卯時結束的。寅時是人體生命開始的時候,卯時是天地氣機出入的門戶,這也是陰陽循環的道理。但是三條陽經旺盛的時間有九個時辰,而且彼此不會互相影響;三條陰經旺盛的時間有五個時辰,而且是一個接著一個來。可見陽氣運行是剛健有力、路程很長,所以不會互相影響;陰氣運行比較遲緩、路程很短,所以會一個接著一個出現。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張仲景分析經絡的精闢之處。至於陽病在半夜好轉,陰病在中午好轉,這是《內經》的道理,是取陽中有陰,陰中有陽,陰陽相互協調的意義。古人和今人,道理都是一樣的。

(喻嘉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