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四·傷寒析疑 (41)
卷四·傷寒析疑 (41)
1. 問難
又問:子之說陽旦為桂枝加附子,非加黃芩,何所徵信乎?答曰:徵信於仲師之原文,一曰反與桂枝湯;又曰證象陽旦,按法治之而增劇;又曰病證象桂枝,因加附子參其間,增桂令汗出,附子溫經,亡陽故也。則知桂枝湯非別,乃陽旦之桂枝湯也。陽旦之桂枝非別,即因加附子參其間者也。
此所以從之無疑也。又問:子言桂枝陽旦湯,為加附子。桂枝之陰旦湯,將何所加乎?答曰:陰旦之名,亦喻注中所有,未暇詳考。別有徵信,何敢言之?闕疑可耳。(魏荔彤)
服桂枝湯,大汗出後,大煩渴不解,脈洪大者,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
言服桂枝,即服加附子參其間增桂令汗出之陽旦桂枝也。或問:子何以知此為加附子之陽旦湯?答曰:於大汗出後,大煩渴知之也。大汗出者,以附子參其間,增桂枝令汗出也;大煩渴者,即胃病津亡,譫語之輕者也。苟非加附子,但服桂枝,乃斂汗固表之藥,何以大汗出?內有芍藥收陰斂液,何至大煩渴乎?故知為陽旦之桂枝湯也。即前條仲師原文曰證象陽旦,又曰證象桂枝,可知言服桂枝即服陽旦之桂枝湯無疑也。
○或問:即如子言,然彼條救誤,用甘草乾薑湯,此條何忽用白虎加人參乎?答曰:以診別之,彼條脈浮,此條脈洪大,中陽強弱已不同矣。又以證別之,彼條自汗出,此條大汗出;彼條煩躁,此條大煩而渴;彼條雖咽乾而不能大飲水,此條渴欲得水以救焚;彼皆中虛陽浮,此皆中實熱盛,何可同日而語乎?(魏荔彤)
傷寒,脈浮、發熱、無汗,其表不解者,不可與白虎湯。渴欲飲水,無表證者,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○傷寒無大熱,口燥渴,心煩,背微惡寒者,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○傷寒病,若吐、若下後,七八日不解,熱結在裡,表裡俱熱,時時惡風、大渴、舌上乾燥而煩、欲飲水數升者,白虎加人參湯主之。
問:白虎湯,仲景以表不解者不可與,時時惡風,背上惡寒者,此有表也,以白虎湯主之何也?蓋石膏辛涼,解足陽明經熱,為舌燥煩渴之聖藥;且時時惡風者,時或惡而不常也;背上惡寒者,但覺微惡而不甚也;所以於盛熱燥渴而用,則無疑矣。若夫表證惡寒,常在背上,而不燥渴者,切不可誤用也。(吳綬)
傷寒,脈浮滑,此表有熱,里有寒,白虎湯主之。
問:傷寒,脈浮滑,此表有熱,里有寒,白虎湯主之。寒字誤耶?浮滑之脈,不應有寒也。答:脈滑為裡熱,浮滑則表亦熱,所以仲景白虎湯證又云,熱結在裡,表裡俱熱,可為互證矣。寒字勿泥,即謂外感之寒入里,而生其裡熱亦可。(喻嘉言)
本太陽病不解,轉入少陽者,脅下硬滿,乾嘔不能食,往來寒熱,尚未吐下,脈沉緊者,與小柴胡湯。太陽中風,下利嘔逆,表解者,乃可攻之。其人漐漐汗出,發作有時,頭痛,心下痞硬滿,引脅下痛,乾嘔短氣,汗出不惡寒,此表解里未和也,十棗湯主之。
白話文:
問難
有人問:你說陽旦湯是桂枝湯加附子,而不是加黃芩,有什麼根據可以相信呢?回答說:根據仲景的原文可以相信,一處說用桂枝湯相反的藥方;又一處說病症像陽旦湯,按這個方法治療反而加重病情;還有一處說病症像桂枝湯,因此加入附子在其中,增加桂枝的用量使發汗,附子用來溫暖經絡,這是因為病人體內陽氣虛脫的緣故。由此可知桂枝湯並不是另外一種,而是陽旦湯的桂枝湯。陽旦湯的桂枝也不是另外一種,就是因為加入了附子在其中的桂枝湯。
所以,我這樣認為是沒有疑問的。又有人問:你說桂枝陽旦湯是加附子,那桂枝陰旦湯要加什麼呢?回答說:陰旦這個名稱,也是註釋中提到的,還沒有時間詳細考證。另外還有可以相信的依據,我怎麼敢妄言呢?存疑就好。(魏荔彤)
服用桂枝湯,大量出汗後,感到非常煩躁口渴,脈搏洪大,要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。
這裡說的服用桂枝湯,就是指服用加入了附子,增加桂枝用量的陽旦桂枝湯。有人問:你怎麼知道這是加附子的陽旦湯呢?回答說:從大量出汗後,感到非常煩躁口渴就可以知道。大量出汗是因為加入了附子,增加桂枝用量導致出汗;感到非常煩躁口渴,就是胃病造成津液喪失,是輕微的胡言亂語。如果不是加入附子,只是服用桂枝,那是收斂汗液,固表止汗的藥,怎麼會大量出汗呢?桂枝湯裡有芍藥可以收斂陰液,怎麼會導致非常煩躁口渴呢?所以可知這是陽旦桂枝湯。也就是之前仲景原文說的病症像陽旦,又說病症像桂枝,可見這裡說的服用桂枝就是指服用陽旦桂枝湯,這點無疑。
有人問:即使像你說的這樣,但前一條救治錯誤,用甘草乾薑湯,這一條為什麼忽然用白虎加人參湯呢?回答說:這是因為診斷的不同,前一條脈搏是浮,這一條脈搏是洪大,體內陽氣的強弱已經不同了。再從病症來區分,前一條是自發性出汗,這一條是大量出汗;前一條是煩躁,這一條是非常煩躁口渴;前一條雖然咽喉乾燥,但不能大量飲水,這一條是口渴想要大量喝水來解渴;前一條是體內虛弱,陽氣浮散,這一條是體內實熱旺盛,怎麼可以相提並論呢?(魏荔彤)
傷寒,脈搏浮、發熱、沒有汗,這是表證未解,不能用白虎湯。口渴想喝水,沒有表證的,要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。傷寒沒有高熱,只是口乾口渴,心煩,背部稍微怕冷,要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。傷寒病,如果嘔吐或腹瀉後,七八天病情沒有好轉,熱邪結在體內,表裡都有熱,時常怕風,非常口渴,舌頭乾燥而且煩躁,想喝很多水,要用白虎加人參湯來治療。
有人問:白虎湯,仲景說表證未解的不能用,時常怕風,背部怕冷,這是有表證啊,為什麼還用白虎湯治療呢?這是因為石膏性味辛涼,可以解除足陽明經的熱邪,是治療舌燥煩渴的特效藥;而且時常怕風,是時而怕風並不是經常怕風;背部怕冷,只是感覺稍微怕冷,不是非常怕冷;所以對於體內熱盛,乾燥口渴的病症使用,是沒有疑問的。如果表證怕冷,常常在背部感到怕冷,而且沒有乾燥口渴的,絕對不能誤用。(吳綬)
傷寒,脈搏浮滑,這是表有熱,裡有寒,要用白虎湯來治療。
有人問:傷寒,脈搏浮滑,這是表有熱,裡有寒,用白虎湯治療。“寒”字是不是錯了?浮滑的脈搏,不應該有寒症啊。回答說:脈搏滑是裡熱,浮滑則是表也有熱,所以仲景說白虎湯證,還有熱結在裡,表裡都有熱,可以互相印證。不要拘泥於“寒”字,也可以理解為外感寒邪進入體內,產生了裡熱。(喻嘉言)
本來是太陽病沒有治好,轉變為少陽病,出現脅肋下脹滿,噁心想吐,吃不下東西,忽冷忽熱,還沒有嘔吐腹瀉,脈搏沉緊的,要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太陽中風,腹瀉嘔吐,表證解除的,才可以攻下。病人微微出汗,發作有時,頭痛,心下痞硬脹滿,牽引到脅肋下疼痛,噁心想吐,呼吸急促,出汗但不怕冷,這是表證解除但裡證沒有調和,要用十棗湯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