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四·傷寒析疑 (28)
卷四·傷寒析疑 (28)
1. 會通
太陽病,發汗後,大汗出,胃中干,煩躁不得眠,欲得飲水者,少與飲之,令胃氣和則愈。
如飲水數升而不解者,又當與人參白虎湯矣。(柯韻伯)
太陽病,中風,以火劫發汗,邪風被火熱,血氣流溢,失其常度,兩陽相熏灼,其身發黃。陽盛則欲衄,陰虛則小便難,陰陽俱虛竭,身體則枯燥。但頭汗出,劑頸而還,腹滿微喘,口乾咽爛,或不大便,久則譫語,甚者至噦,手足躁擾,捻衣摸床。小便利者,其人可治。
以上諸證,莫非邪火逆亂,真陰立亡之象。推求其原,一皆血氣流溢,失其常度,至於如此。邪風被火熱之害,可勝言哉!此際欲治風而火勢沸騰,欲治火而風勢壅遏,何從治之?唯利小便一法,如豬苓湯類,可以導濕滋干,清熱潤燥,使小便得利,則丙火得泄,而太陽之邪風,亦從膀胱為去路,尚可治也。倘利之而不利,火無從出,危矣。(《後條辨》)
太陽病,二日,反躁,反熨其背,而大汗出,火熱入胃,胃中水竭,躁煩,必發譫語,十餘日,振慄自下利者,此為欲解也。故其汗從腰以下不得汗,欲小便不得,反嘔,欲失溲,足下惡風;大便硬,小便當數,而反不數,及多大便已,頭卓然而痛,其人足心必熱,穀氣下流故也。
以上諸證,莫非陽強發厥,盡虛其下之象。推求其原。一皆火熱入胃,胃中水竭,至於如此。熨背之害,可勝言哉!此時欲治風而風已上解,欲治火而火無出路,何從治之?唯通大便一法,可以徹邪去遏,潤之、導之,及多大便已,然後下陷之陽邪,復上升而散,頭卓然而痛,久郁之陽氣,得下徹而通,其人足心必熱,以邪氣隨穀氣而出,無復壅遏,故曰穀氣下流也。
合而觀之,上條病源,在血氣流溢,失其常度,邪尚在經,故以利小便治之;此條病源,在火熱入胃,胃中水竭,邪已入腑,故以通大便去之。從來未經指出,必欲待小便自利,大便自多。豈有邪火熾甚之時,而能使小便自利,大便自多也哉!(《後條辨》)
此節勻作五段看:太陽病句,是言病證;反熨其背,至譫語,是誤治後變證;十餘日三句,是推原以後不治病,勢所必至,正見得一下可愈,意在言外,故其汗至反不數,是推原欲解不解,餘邪未散,正氣未復光景;及多至下流故也,是料定正氣稍復欲愈,病輕之狀。學者細認此篇見病勢治法,躍然目前,然此必強壯之人,故能經此種種危候。
文中不言脈理,意可想悟。倘遇素虛尺遲,安能保其生乎?(周禹載)
太陽病,以火熏之,不得汗,其人必躁;到經不解,必圊血,名為火邪。
此條名之曰為火邪,示禁也明且深矣。故喻氏治火邪,即治血之善方,洵為有得也矣。(魏荔彤)
白話文:
會通
太陽病,發汗後,如果大量出汗,導致胃裡乾燥,出現煩躁、無法入睡的情況,而且想喝水,可以稍微給他喝一點水,讓胃氣調和就能痊癒。
如果喝了幾升水都無法緩解,那就應該考慮使用人參白虎湯來治療。(柯韻伯的觀點)
太陽病,屬於中風的證型,如果用火烤的方式來強行發汗,邪風會被火熱之氣夾雜,導致血氣運行失常,兩股陽氣相互熏灼,身體就會發黃。陽氣過盛會導致鼻出血,陰液虧虛會導致小便困難,陰陽都虛弱耗竭,身體就會乾燥枯槁。只會有頭部出汗,汗水到脖子就停住,肚子脹滿、輕微喘氣,口乾、咽喉潰爛,或者大便不通暢,時間久了會胡言亂語,嚴重的話會出現呃逆,手腳煩躁不安,抓衣角、摸床。如果小便能順利排出,這個人還有得救。
以上這些症狀,無一不是邪火擾亂,真陰即將耗竭的表現。追究原因,都是血氣運行失常,才會導致這種情況。邪風被火熱侵襲的危害,真是難以言說!此時想治療風邪,火勢卻很旺盛;想治療火熱,風邪卻又阻礙氣機,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治療?只有利用小便的方法,像是豬苓湯這類的藥方,可以導引濕邪、滋養乾燥,清熱潤燥,讓小便順利排出,這樣體內的陽熱之氣就能得到疏泄,而太陽經的風邪也能從膀胱這個途徑排出,還能有治癒的希望。如果利小便沒效果,火熱無從排出,那就危險了。(《後條辨》的觀點)
太陽病,發病兩天,反而出現煩躁,又用熱物熨燙背部,導致大量出汗,火熱之氣侵入胃部,胃中的津液耗竭,出現煩躁不安,肯定會說胡話,十幾天後,出現身體發抖、下利的情況,這表示病邪將要消退。這種情況,汗液不會從腰部以下排出,小便排不出來,反而想嘔吐,控制不住小便,腳部怕風;大便乾燥,小便應該頻繁,反而不頻繁,以及多次大便後,頭部突然疼痛,這個人的腳心一定發熱,這是因為穀氣下行的緣故。
以上這些症狀,無一不是陽氣過盛導致虛脫的表現。追究原因,都是火熱之氣侵入胃部,胃中津液耗竭,才會導致這種情況。熨燙背部的危害,真是難以言說!此時想治療風邪,風邪已經往上走了;想治療火熱,火熱卻沒有出路,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治療?只有利用通大便的方法,可以徹底排除邪氣、疏通阻滯,用潤滑、導引的方式,等到多次大便之後,原本下陷的陽邪,就能夠重新上升而散開,頭部突然疼痛,是郁積很久的陽氣得以向下疏通,這個人的腳心發熱,是因為邪氣隨著穀氣排出,不再壅塞,所以說穀氣下流。
總結以上兩條,前一條的病因是血氣運行失常,邪氣還在經絡,所以用利小便的方法來治療;後一條的病因是火熱之氣侵入胃部,胃中津液耗竭,邪氣已經入臟腑,所以用通大便的方法來排除。一直以來,沒有人明確指出這一點,一定要等到小便自己通暢,大便自己增多。難道在邪火熾盛的時候,還能讓小便自己通暢,大便自己增多嗎?(《後條辨》的觀點)
這一段可以分成五個部分來看:第一句“太陽病”是說明疾病的症狀;從“反熨其背”到“譫語”,是說錯誤治療後導致的病情變化;“十餘日”三句,是說推究病因,如果不治療,病情必然會發展到這種地步,正說明如果方法對,一下就可以痊癒,意思在言外;“故其汗”到“反不數”,是說推究病因,想要痊癒卻沒有痊癒,殘留的邪氣沒有散去,正氣也沒有恢復的樣子;“及多”到“下流故也”,是說預料到正氣稍微恢復,病情減輕的狀態。學者仔細研究這篇文章,就能看到疾病的發展趨勢和治療方法,彷彿就在眼前。但這種情況必然發生在身體強壯的人身上,所以才能經歷這些種種危險的症狀。
文中沒有提到脈象,意思可以自己體會。如果遇到平時就體虛、脈搏遲緩的人,又怎麼能保證他活下來呢?(周禹載的觀點)
太陽病,如果用火烤來治療,導致不能發汗,這個人一定會煩躁;如果沒有及時解決,一定會出現小便帶血的情況,這就叫做火邪。
這條條文稱之為火邪,提示了深刻的禁忌。所以喻氏治療火邪,就是治療血證的好方法,確實很有道理。(魏荔彤的觀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