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四·傷寒析疑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四·傷寒析疑 (11)

1. 衍文

脈來緩,時一止復來者,名曰結。脈來數,時一止復來者,名曰促。陽盛則促,陰盛則結。此皆病脈。脈按之來緩,時一止復動者,名曰結。又脈來動而中止,更來小數,中有還者反動,名曰結陰也。

按:脈按之來緩,時一止復動至名曰結陰也數語,文義不順。且前論促結之脈已明,衍文也,當刪之。(《醫宗金鑑》)

師曰:病人脈微而澀者,此為醫所病也。大發其汗,又數大下之,其人亡血,病當惡寒,後乃發熱無休止時,夏月盛熱欲著復衣,冬月盛寒欲裸其身。所以然者,陽微則惡寒,陰弱則發熱。此醫發其汗,使陽氣微,又大下之,令陰氣弱。五月之時,陽氣在表,胃中虛冷,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,故欲著復衣。

十一月之時,陽氣在裡,胃中煩熱,以陰氣內弱,不能勝熱,故欲裸其身。又陰脈遲澀,故知血亡也。

按:又脈冷遲澀,故知血亡也二句,與上文義不屬。衍文也,當刪之。(《醫宗金鑑》)

寸口脈浮大,而醫下之,此為大逆。浮則無血,大則為寒,寒氣相搏,則為腸鳴。醫乃不知,而反飲冷水,令汗大出,水得寒氣,冷必相搏,其人必𩜺。

按:令汗大出四字,當是衍文,宜刪之。(《醫宗金鑑》)

脈浮而數,浮為風,數為虛。風為熱,虛為寒。風虛相搏,則灑淅惡寒也。

按:數為虛之虛字,應是熱字。風為熱,虛為寒二句,應是衍文。風虛相搏之虛字,亦應是熱字,當改之、刪之。(《醫宗金鑑》)

脈陰陽俱緊,主於吐利,其脈獨不解,緊去入安,此為欲解。若脈遲,至六七日不欲食,此為晚發,水停故也,為未解,食自可者,為欲解。

按:緊去入安之入字,當是人字。人安謂不吐利也,此為晚發、水停故也二句,與上下文義不屬,應是衍文,當改之、刪之。(《醫宗金鑑》)

寸口脈緩而遲,緩則陽氣長,其色鮮,其顏光,其聲商,毛髮長;遲則陰氣盛,骨髓生,血滿肌肉緊,鮮薄硬。陰陽相抱,營衛俱行,剛柔相得,名曰強也。

按:鮮薄硬三字不成句,應是衍文,當刪之。(《醫宗金鑑》)

發汗後,水藥不得入口為逆。若更發汗,必吐下不止。

按:必吐、下不止之下字,衍文也,當刪之。(《醫宗金鑑》)

太陽病,脈浮而動數。浮則為風,數則為熱,動則為痛,數則為虛。頭痛發熱,微盜汗出,而反惡寒者,表未解也。醫反下之,動數變遲,膈內拒痛,胃中空虛,客氣動膈,短氣煩躁,心中懊憹,陽氣內陷,心下因硬,則為結胸,大陷胸湯主之。若不結胸,但頭汗出,余處無汗,劑頸而還,小便不利,身必發黃也。

按:數則為虛句,衍文也,當刪之。(《醫宗金鑑》)

汗家重發汗,必恍惚心亂,小便已陰疼。與禹餘糧丸。

白話文:

脈搏跳動緩慢,但有時會突然停止一下又恢復跳動,這稱為「結脈」。脈搏跳動快速,但有時會突然停止一下又恢復跳動,這稱為「促脈」。陽氣旺盛就會出現促脈,陰氣旺盛就會出現結脈。這些都是病態的脈象。

按壓脈搏感覺跳動緩慢,但有時會突然停止一下又恢復跳動,這稱為「結脈」。另外,脈搏跳動時突然停止,然後重新跳動且速度稍快,中間會間歇性地重新跳動,這種脈象稱為「結陰脈」。

(註:上述提到「按壓脈搏感覺跳動緩慢,但有時會突然停止一下又恢復跳動,這稱為結陰脈」這句話,文意不順暢。而且之前已經說明過促脈和結脈的脈象,所以這段文字是多餘的,應該刪除。)

老師說:病人脈象微弱且澀滯,這是醫生治療上的問題造成的。如果過度發汗,又多次使用瀉下藥,導致病人失血,病情會出現怕冷,之後又發熱不止。夏天明明很熱卻想穿上衣服,冬天明明很冷卻想脫光衣服。之所以會這樣,是因為陽氣虛弱就會怕冷,陰氣虛弱就會發熱。這是因為醫生過度發汗,導致陽氣虛弱,又過度使用瀉下藥,導致陰氣虛弱。在五月的時候,陽氣在體表,胃裡虛弱發冷,因為陽氣內虛不能抵禦寒冷,所以會想穿衣服。

在十一月的時候,陽氣在體內,胃裡煩熱,因為陰氣內虛,不能抵抗熱,所以會想脫衣服。而且陰脈遲緩澀滯,所以知道是失血了。

(註:上述的「而且陰脈遲緩澀滯,所以知道是失血了」這句話,和上面的文意不相干,是多餘的文字,應該刪除。)

寸口的脈象浮大,醫生卻使用瀉下藥,這是大錯特錯。脈象浮代表沒有血,脈象大代表體內寒冷,寒氣互相搏擊,就會導致腸鳴。醫生卻不知道,反而讓病人喝冷水,導致汗液大量流出,水遇寒氣,寒氣互相搏擊,病人一定會抽搐。

(註:上述的「導致汗液大量流出」這四個字,應該是多餘的文字,應該刪除。)

脈象浮而數,浮代表風邪,數代表虛弱。風邪會導致發熱,虛弱則會導致發寒。風邪和虛弱互相搏擊,就會出現怕冷發抖的症狀。

(註:上述的「數代表虛弱」的虛字,應該是「熱」字。另外,「風邪會導致發熱,虛弱則會導致發寒」這兩句話是多餘的文字。而「風邪和虛弱互相搏擊」的虛字,也應該是「熱」字,應該修改並刪除。)

脈象陰陽都呈現緊張狀態,通常表示會出現嘔吐和腹瀉。如果這種緊張的脈象能夠緩解,並且轉為平和,這就代表病情將要好轉。如果脈象遲緩,過了六七天都不想吃飯,這表示病情晚發,是因為體內停滯了水液,這時病情尚未好轉。如果能自己吃東西,就表示病情將要好轉。

(註:「緊張的脈象能夠緩解,並且轉為平和」的「入」字,應該是「人」字。「人安」的意思就是不吐不瀉。而「這表示病情晚發,是因為體內停滯了水液」這兩句,與上下文意思不相關,應該是多餘的文字,應該修改並刪除。)

寸口的脈象緩慢且遲滯,脈象緩慢代表陽氣旺盛,會出現面色紅潤,容光煥發,說話聲音洪亮,毛髮生長茂盛等現象。脈象遲滯代表陰氣旺盛,骨髓生長,血液充足,肌肉緊實,皮膚鮮活、飽滿且堅硬。陰陽互相抱持,營衛正常運行,剛柔相濟,這種情況稱為身體強壯。

(註:「皮膚鮮活、飽滿且堅硬」這三個詞不成句,應該是多餘的文字,應該刪除。)

發汗後,如果水藥無法入口,這是病情逆轉的表現。如果再次發汗,一定會導致嘔吐腹瀉不止。

(註:上述的「一定會導致嘔吐腹瀉不止」的「下」字,是多餘的文字,應該刪除。)

得了太陽病,脈象是浮而動數。脈象浮代表風邪,脈象數代表發熱,脈象動代表疼痛,脈象數也代表虛弱。出現頭痛發熱,稍微盜汗,反而怕冷的情況,表示表證還沒解除。如果醫生反而使用瀉下藥,導致脈象從動數轉為遲緩,胸膈內疼痛拒按,胃中空虛,邪氣擾動胸膈,出現呼吸短促,煩躁不安,心煩意亂的情況,陽氣內陷,心下感到硬痛,這就是結胸,要用大陷胸湯來治療。如果不是結胸,只是頭部出汗,其他部位不出汗,汗水只到頸部就停止了,而且小便不利,身體一定會發黃。

(註:上述的「脈象數也代表虛弱」這句話,是多餘的文字,應該刪除。)

大量出汗的人,如果再次發汗,一定會出現精神恍惚,心神紊亂,小便已出來但陰部還是疼痛的情況。這時可以服用禹餘糧丸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