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三·傷寒提鉤 (3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·傷寒提鉤 (37)

1. 傷寒

寒熱往來

太陽之身寒,在未發熱時,如已發熱,雖惡寒而身不再寒。陽明之身寒,惡寒只在初得之一日至二日,則惡寒自罷,便發熱而反惡熱。惟少陽之寒熱,有往而復來之義,寒來便身寒惡寒而不惡熱,熱來便身熱惡熱而不惡寒,與太陽之如瘧,發熱惡寒而不惡熱,陽明之如瘧,潮熱惡熱而不惡寒者不相侔也。

然寒為欲去之寒,熱為新熾之熱,寒熱非實,故小柴胡湯只治熱而不治寒,預備其虛而不攻其實也。小柴胡為半表設,而其證皆屬於里,蓋表證既去其半,則病機偏於向里也。惟寒熱往來一證,尚為表邪未去,故獨以柴胡一味主之,其他悉用里藥。凡里證,屬陽者多實熱,屬陰者多虛寒,而少陽為半里,偏於陽,偏於熱,雖有虛有實,不盡屬於虛也。仲景深以裡虛為慮,故於半表未解時便用人參以固里。

(柯韻伯)

寒熱如瘧與往來寒熱,似是而實非。如瘧者,止作有時,正與邪爭則作,分則止;往來寒熱,則止作無時,或往或來,日三、五發或十數發,此其與瘧異也。(成無己)

目眩口苦

問曰:目眩、口苦,何以是半表半裡證?答曰:目者,肝之竅也。膽附於肝。今少陽膽病,故目眩。苦者,膽之汁也。熱泄膽汁,故口苦。凡目眩、口苦,俱是少陽半表半裡證,當和解之。(《傷寒五法》)

耳聾

傷寒耳聾有二證:其一未持脈時,令其咳而不咳者,此必耳聾無聞也。此為重發汗虛故也,治以黃耆建中湯。其一少陽中風而耳無聞,邪在半表半裡也,治以小柴胡湯。(《傷寒類證》)

脅滿痛

脅居一身之半,故脅為少陽之樞。岐伯曰:中於脅則下少陽。此指少陽自病。然太陽之邪欲轉屬少陽,少陽之邪欲歸迸陽明,皆從脅轉。如傷寒四、五日,身熱惡風,頭項強,脅下滿者,是太陽少陽並病,將轉屬少陽之機也;以小柴胡湯與之,所以斷太陽之來路。如陽明病,發潮熱,大便溏,小便自可,胸脅滿而不去者,是少陽陽明並病,此轉屬陽明之始也;以小柴胡湯與之,所以開陽明之出路。(柯韻伯)

嘔吐

問曰:,嘔吐何以是半表半裡證?答曰:邪將入里,裡氣上衝,邪正分爭,故嘔吐。《論》云:傷寒三日,三陽為盡,三陰當受邪,其人反能食而不嘔者,此為三陰不受邪也。由此觀之,是知嘔吐者,邪欲入陰之機。然猶在將入未入之間,故和解可愈也。亦有胃熱而嘔者,有胃寒而嘔者,有停飲而嘔者,有食積而嘔者。

病人口燥渴,嘔吐黃水者,胃熱也;嘔吐清涎沫,口鼻氣冷,手足厥冷者,胃寒也;渴飲水而復嘔,咳引脅下痛者,停飲也;嘔吐飲食,胸膈脹痛,吞酸噯腐者,食積也。以此為別。(程鍾齡)

盜汗

白話文:

寒熱往來

太陽病的身體發冷,在還沒發燒的時候會這樣,如果已經發燒了,雖然會怕冷,但身體不會再發冷。陽明病的身體發冷,怕冷只在剛開始得病的一到兩天,之後怕冷就會停止,轉為發燒而且反而怕熱。只有少陽病的寒熱,有來來回回的特性,冷來的時候身體會發冷怕冷但不怕熱,熱來的時候身體會發熱怕熱但不怕冷,這和太陽病像瘧疾一樣,發熱怕冷但不怕熱,以及陽明病像瘧疾一樣,發潮熱怕熱但不怕冷,是不一樣的。

但這種寒是快要消失的寒,熱是剛開始熾熱的熱,寒熱都不是實證,所以小柴胡湯只治療熱而不治療寒,是為了預防它虛弱而不是攻擊它強盛的一面。小柴胡湯的藥性在半表半裡,但這些症狀都屬於裡,因為表證已經好了一半,所以病勢偏向裡。只有寒熱往來這個症狀,還屬於表邪沒完全去除,所以單獨用柴胡這一味藥為主藥,其他都用治療裡證的藥。通常裡證,屬於陽的通常是實熱,屬於陰的通常是虛寒,而少陽病屬於半裡,偏向陽,偏向熱,雖然有虛有實,但不完全屬於虛證。張仲景很擔心裡虛的問題,所以在半表證還沒解除的時候就用人參來鞏固裡氣。

(柯韻伯的觀點)

像瘧疾一樣的寒熱和往來寒熱,看起來很像但其實不一樣。像瘧疾一樣的寒熱,只在固定時間發作,正氣和邪氣交戰時就會發作,分開時就停止;而往來寒熱,發作沒有固定時間,時而發冷時而發熱,一天發作三、五次甚至十幾次,這是它和瘧疾不同的地方。(成無己的觀點)

目眩口苦

有人問:為什麼目眩、口苦是半表半裡證?回答說:眼睛是肝的開竅。膽附在肝旁邊。現在是少陽膽病,所以會目眩。苦味是膽汁的味道。熱把膽汁洩出來,所以會口苦。凡是目眩、口苦,都是少陽半表半裡證,應該用和解的方法治療。(《傷寒五法》)

耳聾

傷寒引起的耳聾有兩種情況:第一種,還沒把脈的時候,叫病人咳嗽卻咳不出來,這種情況肯定是耳聾聽不見聲音。這是因為過度發汗導致虛弱的緣故,用黃耆建中湯治療。第二種,少陽中風導致耳朵聽不見,邪氣在半表半裡,用小柴胡湯治療。(《傷寒類證》)

脅滿痛

脅部在身體的中間位置,所以脅部是少陽的樞紐。岐伯說:邪氣侵犯脅部就會影響少陽。這是指少陽自己生病。但太陽的邪氣想要轉移到少陽,少陽的邪氣想要轉移到陽明,都會從脅部轉移。如果傷寒四、五天,身體發熱怕風,頭頸僵硬,脅下脹滿,這是太陽和少陽同時生病,將要轉屬少陽的徵兆;用小柴胡湯治療,目的是要斷絕太陽病轉屬少陽的路徑。如果陽明病,發潮熱,大便稀溏,小便正常,胸脅脹滿沒有消退,這是少陽和陽明同時生病,將要轉屬陽明的開始;用小柴胡湯治療,目的是要打開陽明病的路徑。(柯韻伯的觀點)

嘔吐

有人問:為什麼嘔吐是半表半裡證?回答說:邪氣將要進入裡,裡氣向上衝,正氣和邪氣交戰,所以會嘔吐。《論》中說:傷寒三天,三陽經的病都快結束了,三陰經應該受到邪氣侵襲,如果這個人反而可以吃東西但不嘔吐,這是三陰經沒有受到邪氣侵襲的緣故。從這裡看來,可以知道嘔吐,是邪氣想要進入陰經的徵兆。但還在將入未入之間,所以用和解的方法可以治好。也有因為胃熱而嘔吐的,也有因為胃寒而嘔吐的,也有因為停留在體內的痰飲而嘔吐的,也有因為食物積滯而嘔吐的。

病人覺得口乾舌燥,嘔吐黃水,這是胃熱;嘔吐清稀的口水,口鼻氣冷,手腳冰冷,這是胃寒;喝水後又吐出來,咳嗽時牽引到脅部疼痛,這是停飲;嘔吐吃下的食物,胸膈脹痛,吞酸打嗝,這是食積。用這些來區別。(程鍾齡的觀點)

盜汗 (原文沒有解釋,可能是獨立一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