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十六·方藥備考 (2)
卷十六·方藥備考 (2)
1. 內經方論
內者,性命之道;經者,載道之書。其書乃黃帝與岐伯、鬼臾區、伯高、少師、少俞、雷公六臣,講求而成。其方高簡奧妙,不易測識。今人罕能用之者。然既為古聖之神方,自不得不錄之於首。(《成方切用》)
澤術麋銜散
有病身熱解墮,汗出如浴,惡風少氣,病名酒風。治之以澤瀉、術各十分,麋銜五分,合以三指撮,為後飯。(《素問》)
酒風,即《風論》曰:飲酒中風,則為漏風。其傷在脾胃。病身熱懈惰,汗出如浴,惡風少氣。內因酒濕所傷,則邪留肌肉;外因風邪傷衛,則陽氣去,腠理疏,元府開,筋痿弱。是證之所由來也。麋銜祛在表之風;澤瀉滲在裡之濕;白朮助脾胃之氣以卻邪。合以三指撮者,是為散,欲其緩於中以去病也。
白話文:
人體的內部運作,是維持生命的根本之道;經書就像載運這條道路的文本。這些經書是黃帝與岐伯、鬼臾區、伯高、少師、少俞、雷公等六位大臣共同討論而成的。裡面的方劑精妙簡潔,奧妙難測,不是一般人能輕易理解和使用的。然而,既然是古聖賢人留下的神方,自然不能不將其列在首位。
澤術麋銜散可以治療酒風。酒風的症狀是身體發熱無力,出汗像沐浴一樣多,怕風氣短。這是因為喝酒傷了脾胃,導致酒濕之邪留在肌肉裡;又因為外感風寒,陽氣外散,腠理疏鬆,元氣外泄,筋骨無力。麋銜可以祛除表面的風邪;澤瀉可以滲透體內濕氣;白朮可以補脾胃之氣,驅除邪氣。將三味藥材用三指撮成粉末,服用後可以緩緩地去除疾病。
後飯者,即仲景云:服藥已,啜熱稀粥,以助藥力也。(《古方選注》)
蘭草湯
有病口甘者,病名脾癉。此肥美之所發也。肥者,令人內熱;甘者,令人中滿。其氣上溢,傳為消渴。治之以蘭,除陳氣也。(《素問》)
省頭草,花葉俱香,燥濕不變。脾癉是有餘之疾,必其人數食甘美而多肥,惟此清蔬,可除脾經陳久蘊蓄之熱。蓋其味辛性寒,主開結利竅,解熱止渴,故以一味單行,能使肥甘不化之氣,盪滌無餘,則其性之峻利可知。苟非肥美所發之癉,又非所宜也。(《古方選注》)
雞矢醴
有病心腹滿,旦食而不能暮食,病名鼓脹。治之奈何?治之以雞矢醴,一劑知,二劑已。(《素問》)
白話文:
飯後要喝熱稀粥,就像仲景所說:服藥後喝熱稀粥,可以幫助藥力發揮。
蘭草湯
如果病人感到口甜,就叫做脾癉。這種病是吃太多肥美食物引起的。肥膩的食物會讓人內熱,甘甜的食物會讓人腹脹。熱氣上升溢出,就會變成消渴病。用蘭草來治療,可以去除陳舊的氣。
省頭草的花葉都香,具有燥濕不變的特性。脾癉屬於有餘之疾,通常是因為病人吃太多甘美肥膩的食物所致。只有這種清淡的蔬菜,才能去除脾經長期積聚的熱。它的味道辛辣,性寒,可以開結利竅,解熱止渴,因此單獨使用一味藥就能將肥甘不化之氣盪滌乾淨,由此可見它的峻利之性。如果病不是因肥美食物引起的脾癉,就不適合用這種藥。
雞矢醴
如果病人感到心腹飽滿,早上吃飯但晚上吃不下,就叫做鼓脹。要怎麼治療呢?用雞矢醴治療,一劑就見效,兩劑就痊癒。
醴,甜酒也。少曲多米,釀之一宿而成者佳。雞無前陰,溺屎同竅,佐以桃仁、大黃微利,水濕從大便而出。清酒為熟谷之氣,達於皮毛,行於脈絡,下通水道。雞屎與醴同行,復能使水濕從小便而出,二便通利,腹脹潛消矣。(《古方選注》)
四烏鰂骨一藘茹丸
有病胸脅支滿,妨於食。病至則先聞臊腥臭,出清液,先唾血,四肢清,目眩,時時前後血,病名血枯。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,若醉入房,中氣竭及傷肝也。肝傷,故月事衰少不來也。治之以四烏鰂眉,一藘茹,丸以雀卵,大如小豆,以五丸為後飯,飲以鮑魚汁,利腸中。(《素問》)
白話文:
醴,指的是甜酒,製作時使用較少的曲和大量的米,醞釀一夜後效果最佳。雞沒有前部的生殖器,尿液和排泄物共用同一孔道,搭配桃仁和大黃可以輕微通便,讓水分通過大便排出。清酒具有熟谷的氣息,能滲透到皮膚和毛髮,流動在血管和脈絡中,並能向下通達水道。雞屎和甜酒一同作用,還能讓水分通過小便排出,兩種方式共同作用,使大小便變得順暢,腹部脹滿的症狀也會悄悄消失。
「四烏鰂骨一藘茹丸」
如果出現胸脅部感到阻塞,影響進食的情況。當病發時,會先聞到腥臭的味道,接著會分泌清水,並出現吐血現象,四肢冰涼,頭暈,時常出現前後出血,這種情況被稱為血枯。這通常是年輕時大量失血,或在醉酒後進行性行為,導致氣血耗盡及傷害了肝臟所導致的。肝受損,因此月經減少或停止來潮。治療方法是使用四烏鰂骨和藘茹,製成藥丸,大小類似小豆,每次服用五粒,隨餐後服用,並以鮑魚汁作為飲用水,以通暢腸胃。
烏鰂骨丸,皆血肉之品。蓋血枯氣去,苟非有情之物,焉能留戀氣血而使之生長?烏鰂魚骨,鹹溫下行,性澀去脫,久服令人有子,可知其固氣益精之功矣。藘茹鹹酸入肝,活血通經,疏氣行傷。丸以雀卵,壯陽益血。藥後即飯,復飲鮑魚汁,厭其藥性下行,利腸續絕。每用五丸者,《經》言脫血入房,肝傷由於中氣之竭,故欲其留頓中宮,仍從脾胃轉輸於下也。(《古方選注》)
生鐵落飲
有病怒狂者,生於陽也。陽氣者,暴折而難決。病名陽厥,奪其食則已。夫食入於陰,長氣於陽,使之服以生鐵落飲者,下氣疾也。(《素問》)
白話文:
烏賊骨丸,都是血肉類的食物。因為血氣枯竭,如果不是有生命的東西,怎麼能留住血氣,使它生長呢?烏賊魚骨,性溫鹹寒,向下運行,性澀止脫,長期服用能讓人生育,可見它固氣益精的功效。藘茹味鹹酸,入肝經,能活血通經,疏通氣血,治療外傷。用雀卵做丸,能壯陽益血。服藥後馬上吃飯,再喝鮑魚汁,可以壓制藥性向下運行,利於腸道,接續斷絕的經脈。每次服用五丸,古書上說,脫血入房,肝傷是由於中氣衰竭,所以希望藥物停留在中宮,再由脾胃輸送到下焦。
有病怒狂的人,病源在陽氣。陽氣暴烈,難以控制。這種病叫做陽厥,只要斷絕食物就能治癒。因為食物進入陰中,滋養陽氣,讓病人服用生鐵落飲,可以快速下降氣血。
厥陽怒狂,治之不以藥石者,《經》言:藥石發癲,芳草發狂。故以生鐵落,用水研浸為飲。蓋鐵之生者,氣寒味辛,其性直行而降,下氣疾速,用其捶出之花,遮得外走經絡,開結於木火之中,則狂怒自已。(《古方選注》)
熨藥方
黃帝曰:刺寒痹內熱奈何?伯高答曰:刺布衣者,以火淬之。刺大人者,以藥熨之。用醇酒二十斤,蜀椒一升,乾薑一斤,桂心一斤,凡四種,皆㕮咀漬酒中,用綿絮一斤,細白布四丈,並納酒中,置酒馬矢熅中,蓋封塗勿使泄。五日五夜,出布綿絮,曝絮之,干復漬,以盡其汁。
白話文:
人若出現陽氣暴烈、神志狂躁的症狀,不要用藥物治療,因為古籍記載:「藥物會讓人發癲,香草會讓人發狂。」應該用生鐵落,研磨成粉末,用水浸泡後飲用。因為生鐵性寒味辛,具有直行下行的特性,能快速下降氣機。用鐵鎚敲打生鐵產生的鐵花,可以直達經絡,疏通木火之氣,從而使狂躁的症狀自然消退。
至於治療寒痹內熱,黃帝問道:針灸治療寒痹內熱,對於平民百姓可以採用火淬針法,對於有地位的人則應該採用藥物熨貼法。方法是將二十斤醇酒、一升蜀椒、一斤乾薑、一斤桂心,四種藥材研磨成細末,浸泡在醇酒中。再用一斤綿絮、四丈細白布,也浸泡在醇酒中,放入馬糞堆中悶燒,蓋好封口,防止漏氣。五天五夜後,取出布和綿絮,晾曬乾燥後再次浸泡,直到藥汁浸盡。
每漬必晬其日,乃出於,並用滓與綿絮,復布為巾,長六、七尺,為六、七巾,用生桑炭炙巾,以熨寒痹所刺之處,令熱入至於病所。寒復炙巾以熨之,三十遍而止。汗出以巾拭身,亦三十遍而止。起步內中無見風,每刺必熨。如此,病已矣。(《靈樞》)
㕮咀者,謂碎之如大豆,然後煎之,取其清汁也。漬,浸也。馬矢熅中者,燃干馬屎而煨之也。塗,鹽泥封固也。晬,周日也。復布為巾者,如今之夾袋,所以盛貯綿絮藥滓也。滓,柤也。炙布以生桑炭者,桑能利關節,除風寒濕痹也。大人血氣清滑,故當於未刺之先,及既刺之後,但以藥熨,則經通汗出,而寒痹可除矣。
白話文:
每次浸泡藥物都必須計算時間,然後取出,並將藥渣和棉花一起包在布巾裡,布巾長六七尺,做成六七條,用生桑炭烤熱布巾,熨貼在患處,讓熱氣深入病灶。等到冷卻再用熱布巾熨貼,如此反覆三十次。出汗後用布巾擦拭身體,同樣三十次。起身後避免吹風,每次針灸後都要熨貼。這樣,病就好了。
刺後起步於密室中,欲其氣血行,而慎避風寒也。(《成方切用》)
豕膏
癰發於嗌中,名曰猛疽。猛疽不治,化為膿。膿不寫,塞咽,半日死。其化為膿者,寫則合豕膏冷食,三日已。(《靈樞》)
猛疽,言為害之急也。豕膏,即豬脂之煉淨者也。(《成方切用》)
薐翹草根湯
癰發於脅,名曰敗疵。敗疵者,女子之病也。灸之。其病大癰膿,治之。其中乃有生肉,大如赤小豆,銼薐蔥草根各一升,以水一斗六升,煮之竭,為取三升,則強飲厚衣,坐於釜上,令汗出至足,已。(《靈樞》)
薐,芰也。𧄍,連翹也。二草之根,俱能解毒。馬元臺曰:薐𧄍,即今之連翹。(《成方切用》)
白話文:
針灸後,患者要從密室中開始活動,目的是讓氣血流通,但要謹慎避開風寒。
喉嚨裡長癰,叫做猛疽。猛疽不治,就會化膿。膿不排出,就會堵塞咽喉,半日就會死亡。如果化膿了,就要用豬油冷食,三日即可痊癒。
猛疽,指的是病情急迫。豕膏,就是豬油經過提煉淨化後的產物。
脅肋部位長癰,叫做敗疵。敗疵是女子的病。可以用艾灸治療。如果病情嚴重,長出膿腫,就要治療。膿腫裡面會有生肉,大小如赤小豆,將芰蔥草根和連翹草根各取一升,用水一斗六升煮沸,直到剩下三升,強迫病人喝下,然後穿著厚衣服坐在鍋子上,讓汗水流到腳底,即可痊癒。
芰,就是芰荷。𧄍,就是連翹。兩種草的根,都能解毒。馬元臺說:芰𧄍,就是現在的連翹。
角發酒
邪客於手、足少陰、太陰、足陽明之絡,此五絡皆會於耳中,上絡左角。五絡俱竭,令人身脈皆動,而形無知也。其狀若屍,名曰屍厥。剃其左角之發方一寸燔治,飲以美酒一杯,不能飲者,灌之立已。(《靈樞》)
邪客於四臟一腑之絡,乃為屍厥者,以心腎為水火絡;肺脾為天地絡;胃為中土絡。此五絡皆會於耳中,上絡左角。若陰陽相離,不能交會,則身脈動而形無知,其狀如屍。當刺五絡之井,不已,先以竹管吹耳,以通五絡之會。再剃其左角之發,燔為血餘,入絡化淤,飲以美酒,使絡氣與衛氣相通,庶陽和厥醒。(《古方選注》)
白話文:
邪氣入侵手少陰、足少陰、太陰、足陽明經脈的絡脈,這五條絡脈都匯聚於耳中,向上連接左耳角。當五條絡脈都衰竭時,會導致全身脈絡跳動,但身體卻失去知覺,看起來像死人一樣,稱為屍厥。要治療屍厥,需要剃掉左耳角一寸長的頭髮,用火燒成灰,然後用美酒沖服,如果患者無法自行飲用,就必須灌下去,這樣就能馬上見效。
邪氣侵犯四臟六腑的絡脈,也會導致屍厥。心腎為水火絡,肺脾為天地絡,胃為中土絡,這五條絡脈都匯聚於耳中,向上連接左耳角。如果陰陽失調,無法相互交會,就會導致全身脈絡跳動,但身體失去知覺,看起來像死人一樣。治療方法是刺五絡的井穴,如果沒有效果,就先用竹管吹耳,使五條絡脈的交匯處通暢。然後剃掉左耳角的頭髮,用火燒成灰,讓灰燼進入絡脈,化解淤血,再用美酒灌服,使絡氣與衛氣相通,希望陽氣回升,使病人甦醒。
半夏秫米湯
厥氣客於五臟六腑,則衛氣獨衛其外,行於陽不得入於陰。行於陽則陽氣盛,陽氣盛則陽蹺陷。不得入於陰,陰虛故目不瞑。補其不足,瀉其有餘,調其虛實,以通其道,而去其邪。飲以半夏湯一劑,陰陽已調,其臥立至。(《靈樞》)
治奇經,古無藥石之方,止有針刺之法。今厥客於臟腑,衛氣獨行於陽,陽蹺氣盛,不得入於陰,陰虛故目不瞑。用秫半湯者,以藥石不能直入陽蹺,故治胃以泄衛氣也。半夏辛溫,入胃經氣分;秫,糯粟也,甘酸入胃經血分。千里水揚之萬遍,取其輕揚不助陰邪。炊以葦薪,武火也。
白話文:
當身體出現厥氣,停留在五臟六腑時,衛氣只能保護身體表面,無法進入陰分。衛氣停留陽分,就會導致陽氣過盛,陽蹺陷落。無法進入陰分,則會陰虛,導致目不瞑目。因此需要補其不足,瀉其有餘,調節虛實,通其經脈,去除邪氣。服用半夏秫米湯一劑,就能調節陰陽,讓患者可以正常臥立。
由於奇經的病症,古時候沒有藥物治療,只有針刺的方法。現在出現厥氣停留在臟腑,衛氣只能停留陽分,陽蹺氣盛,無法進入陰分,導致陰虛目不瞑目。使用半夏秫米湯,是因為藥物無法直接進入陽蹺,所以用治療胃的方法來泄掉衛氣。半夏辛溫,入胃經氣分;秫米是糯粟,甘酸入胃經血分。用葦薪武火煮湯,取其輕揚,不助長陰邪。
火沸入藥,仍徐炊令減,寓升降之法。升以半夏,從陽分通衛泄邪;降以秫米,入陰分通營補虛。陰陽通,臥立至。(《古方選注》)
馬膏生桑桂酒
季春痹,治之以馬膏。其急者,以白酒和桂以塗;其緩者,以桑鉤鉤之。即以生桑灰置之坎中,高下以坐等,以膏熨急頰,且飲美酒,啖美炙肉,不飲酒者自強也。為之三拊而已。(《靈樞》)
季春痹者,北地之真中風也。中於陽明之絡,卒口僻,急者目不合,熱則筋縱,目不開。以北地風高氣燥,非辛散祛風之藥可療,外用和陽潤燥塗熨之法,馬膏甘辛柔緩,以摩其急,潤其血脈,通其痹。筋弛縱,緩不勝收,故用桂之辛熱,酒之活絡,以塗其緩,和其營衛,通其血絡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煮沸後,再慢慢煨煮使其藥力減弱,這就是運用升降之法。半夏性溫升散,走陽氣,能通衛氣,驅散外邪;秫米性涼降補,走陰氣,能通營氣,滋補虛損。陰陽調和,則能從容自如,無論臥立都無礙。
春季末期發生痺病,可用馬膏治療。病情嚴重的,用白酒和桂皮塗抹;病情輕緩的,用桑枝鉤住患處,並將生桑灰置於坎中,以高度適宜的座位調整身體,用馬膏熨敷患處,同時飲美酒,食用美味的烤肉,不喝酒的人就必須強忍著。如此治療三遍即可。
春季末期的痺病,是北方地區的真中風,侵襲陽明經絡,導致口歪眼斜,病情嚴重的甚至眼不能閉合,發熱則筋脈鬆弛,眼睛張不開。北方地區風高氣燥,不能單用辛散祛風藥物治療,需採用外用溫陽潤燥的塗熨方法。馬膏甘辛柔潤,能緩和痺痛,滋潤血脈,通暢痺阻。筋脈鬆弛,緩慢無力,因此用辛熱的桂皮和活血的酒,塗抹患處,溫和營衛,疏通血絡。
以桑鉤鉤之,鉤其頰也。坎,頰間之坎陷也。生桑灰者,採活桑枝炒灰,取其性銳力足,通節竅,祛風痹。高下以坐等者,以桑灰置之坎中,務使高下厚薄相等,然後以膏熨急頰,令桑性入絡。調勻馬膏,舒筋潤痹。三拊者,輕手拊拍其三次也。飲以美酒,病在上者酒以行之。
啖美炙肉,助胃氣上升於絡也。(《古方選注》)
小金丹
辰砂二兩,雄黃一兩,雌黃一兩,紫金半兩,同入閤中。外固,了地一尺,築地實,不用爐,不須藥制,火煅七日,候冷,取出合子,埋藥地中,七日取出,順日研之三日,蜜丸,梧子大。每日望東吸日華氣一口,冰水下一丸,和氣咽之。服十粒,無疫干也。(《素問》)
白話文:
用桑樹枝的鉤子鉤住病人頰部,頰間凹陷處稱為坎。將活桑枝炒成灰,因為桑灰性銳力足,能通節竅,祛除風痹。將桑灰放置於坎中,務必使高低厚薄一致,再用膏藥敷貼患處,使桑灰的藥性滲入經絡。用馬膏調勻,可舒筋潤痹。輕輕拍打患處三次。喝美酒,如果病在上半身,美酒可以助藥力上升。
吃美味的炙肉,可以助胃氣上升,到達經絡。
辰砂二兩,雄黃一兩,雌黃一兩,紫金半兩,混合放入容器中,封口,在地上挖一個一尺深的坑,填實,不用爐,也不需要藥物處理,用火煅燒七天,待冷卻後取出容器,將藥物埋入地下,七天後取出,順着太陽方向研磨三天,做成蜜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天面向東方吸一口日華氣,用冰水送服一丸,和着氣息吞下。服用十粒,就能防止瘟疫。
以金箔同藥研之,易為細末,順日研之,謂左旋也。(徐靈胎)
按:此遺篇之言,乃出後人增附,法非由古,未足深信。(《成方切用》)
白話文:
使用金箔與藥物一起研磨,容易得到細末,順著日子研磨,稱為左旋(在這裡指的是藥物旋轉的方向)。這是徐靈胎的說法。
按照:這段遺留的手稿中的話,是後人添加的,方法並非來自古代,不夠值得深信。(出自《成方切用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