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述》~ 卷三·傷寒提鉤 (10)
卷三·傷寒提鉤 (10)
1. 傷寒
初非謂虛證,亦不宜補也。今人之患傷寒者,惟勞倦內傷、七情挾虛之類,十居七、八,傳誦傷寒無補者十有八、九,果能堪乎?其有尤甚者,則醫本無術,偏能惑人,但逢時病,則必曰寒邪未散,何可用補?若將邪氣補住,譬之關門趕賊。此言又不知出自何典?亂道異端。
又有一輩曰:若據此脈證,誠然虛矣,本當從補,但其邪氣未淨,姑俟清楚,方可用也。豈知正不能復,則邪必日深,焉能清楚?元陽不支,則變生呼吸,安可再遲?此不知死活之流也。
又有一輩曰:此本虛證,如何不補?用人參七、八分,以青、陳之類監製,自然無害,是徒知有補之名,無補之實,些須兒戲,何濟安危?而尚可以一消一補自掣其肘乎?此不知輕重之徒也。即或有出奇言補者,亦必見勢在垂危,然後曰快補快補。夫馬到臨崖,收韁已晚,補而無濟,必又曰傷寒用參者無不死。
是傷寒無補之說益堅,而眾人之惑益不可破,雖有儀、秦,不能辯也。夫傷寒之邪,自外而入,而病有淺深輕重之不同者,亦總由主氣之有強弱耳。故凡主強者,雖感亦輕,以邪氣不能深入也;主弱者,雖輕必重,以中虛不能自固也。此其一表一里,邪正相為勝負,正勝則生,邪勝則死。
倘以邪實正虛,而不知固本,將何以望其不敗乎?矧補以治虛,非以治實,何為補住寒邪?補以補中,非以補外,何為關門趕賊?即曰強寇登堂矣。凡主弱者,避之不暇,敢關門乎?既能關門,主尚強也,賊聞主強,必然退遁,不遁即被擒矣。謂之捉賊,有何不可?夫病情、人事,理則相同,未有正勝而邪不退者。
故主進一分,則賊退一步,謂之內托,謂之逐邪,又何不可?矧如仲景之小柴胡湯,以人參、柴胡並用;東垣之補中益氣湯,以參、朮、升、柴並用。蓋一以散邪,一以固本,此自逐中有固,固中有逐,又豈皆補住關門之謂乎?(《景岳全書》)
汗出不徹有三義
汗出不徹,其故有三:如邪在經絡筋骨,而汗出皮毛者,此邪深汗淺,衛解而營不解,一不徹也;或以十分之邪,而出五分之汗,此邪重汗輕,二不徹也;或寒邪方去,猶未清楚,遽起露風,而因虛復感,此新舊相踵,三不徹也。(《景岳全書》)
傷寒三表法
傷寒者,危病也。治傷寒者,難事也。所以難者,亦惟其理有不明,而不得其要耳。所謂要者,亦惟正、邪二者之辨而已。使知正氣之虛實,邪氣之淺深,則盡之矣。夫寒邪外感,由表而入者,亦必由表而出之。故凡患傷寒者,必須得汗而解。但正勝邪者,邪入必淺,此元氣之強也;邪勝正者,其感必深,此元氣之弱也。
邪有淺深,則表散有異;正有虛實,則攻補有異。此三表之法,不容不道也。何謂三表?蓋邪淺者,逐之於藩籬,散在皮毛也;漸深者,逐之於戶牖,散在經絡也;更深者,逐之於堂室,散在臟腑也。故淺而實者,宜直散直逐之,無難也;虛而深者,宜托散,但強其主,而邪無不散也。
白話文:
起初的傷寒病並不是虛證,也不應該用補藥。現在的人得了傷寒,大多是因為過度勞累、內傷、或情緒波動導致體內虛弱,這種情況占了七八成。但市面上卻流傳著傷寒不能用補藥的說法,這種說法占了八九成,真的適合嗎?更糟糕的是,有些醫生醫術不精,卻很會迷惑人,只要遇到時令病,就一定說是寒邪沒散,不能用補藥,好像用了補藥就會把邪氣困住,像關門抓賊一樣。這種說法不知道是從哪個典籍來的,簡直是胡言亂語。
還有一種人說:根據脈象和症狀,的確是虛弱了,應該用補藥,但現在邪氣還沒清乾淨,等清乾淨了再補。他們不知道,正氣不能恢復,邪氣就會越來越嚴重,怎麼可能清除得了?元氣不足,就會出現呼吸困難等危險情況,怎麼能再耽誤時間?這種人根本不知道生死關頭。
還有一種人說:這本來就是虛證,怎麼能不用補藥?用人參七八分,搭配一些青皮、陳皮之類的藥來制約,這樣自然就沒害處了。他們只是知道補藥的名字,卻不知道補藥的實質,這種小兒科的把戲,怎麼能解決生死危機?還想一邊用補藥一邊用瀉藥來互相牽制,這簡直是不知道輕重。就算有少數人敢用補藥,也一定是看到病人快不行了,才說要趕快補。這就好比馬都快跑到懸崖邊了才勒韁繩,已經太晚了,補了也沒用,最後一定會說,傷寒用了人參就沒活路。
這樣一來,傷寒不能用補藥的說法就更加堅定了,大眾的迷惑也更難以解開,即使有高明的醫生也難以辯解。傷寒這種邪氣,是從外侵入人體的,而病情的輕重深淺不同,也是因為人體正氣的強弱不同。所以,正氣強的人,即使感染了傷寒也比較輕,因為邪氣無法深入;正氣弱的人,即使感染輕微的傷寒也會很嚴重,因為體內虛弱無法抵抗。這就像一表一里,邪氣和正氣互相較量,正氣勝就生,邪氣勝就死。
如果明明是邪氣盛而正氣虛,卻不知道鞏固正氣,又怎麼能指望不失敗呢?況且,補藥是治療虛症的,不是治療實證的,怎麼會把寒邪困住?補藥是補充體內正氣的,不是補充體外的邪氣,怎麼會像關門抓賊?這就像強盜都已經進屋了,身體虛弱的人躲都來不及了,還敢關門嗎?如果能關門,說明身體還是強壯的,強盜知道主人強壯,自然就會逃跑,不逃跑就被抓了,說抓賊有什麼不對嗎?疾病的道理和人事一樣,正氣強盛,邪氣自然會退散。
所以說,正氣增強一分,邪氣就會退一步,這就叫做內托,也叫做驅邪,有什麼不可以?更何況,像張仲景的小柴胡湯,同時用人參和柴胡;李東垣的補中益氣湯,同時用人參、白朮、升麻、柴胡。這都是一邊散邪,一邊鞏固正氣,這是既有散邪,又有固本,哪裡是把邪氣關在門外的意思呢?(出自《景岳全書》)
汗出不透的三種原因
汗出不透徹,原因有三種:如果邪氣在經絡筋骨,汗卻從皮膚表面出來,這是邪氣深而汗出淺,衛氣解了但營氣沒解,這是第一種不透徹;或者是十分的邪氣,卻只出了五分汗,這是邪氣重而汗出輕,這是第二種不透徹;或者是寒邪剛剛要退去,還沒完全清除,就吹風受涼,因為身體虛弱又再次感染,這是新舊病症交替出現,這是第三種不透徹。(出自《景岳全書》)
傷寒的三種治療方法
傷寒是很危險的疾病,治療傷寒也是很困難的事情。之所以困難,是因為人們對病理不了解,沒有抓住重點。所謂的重點,就是辨別正氣和邪氣的虛實。如果知道正氣的強弱,邪氣的深淺,就全部掌握了。寒邪從外侵入人體,也一定要從體表排出。所以,凡是得了傷寒的人,一定要發汗才能痊癒。但正氣強勝邪氣的,邪氣進入就會比較淺,這是因為元氣強盛;邪氣強勝正氣的,感染就會比較深,這是因為元氣衰弱。
邪氣有深淺之分,所以發汗的方法也不同;正氣有虛實之分,所以用藥的攻補也不同。這就是治療傷寒的三種方法,必須要說明清楚。什麼是三種方法?就是說邪氣比較淺的,就應該在表皮疏散,像在籬笆外驅逐;邪氣漸漸深入的,就應該在經絡疏散,像在門窗處驅逐;邪氣更深入的,就應該在臟腑疏散,像在廳堂內驅逐。所以,邪氣淺而且身體強壯的,應該直接疏散驅逐,這並不困難;如果身體虛弱且邪氣深入的,應該用扶正散邪的方法,只要增強正氣,邪氣自然會散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