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一·醫學溯源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·醫學溯源 (4)

1. 稽古

《素問》、《本經》,議者以為戰國時書,加以補亡數篇,則顯然非《太素》中語。宜其以為非軒岐書也。(劉禹錫)

王安道曰:運氣七篇,與《素問》諸篇,自是兩書,作於二人之手,其立意各有所主,不可混言。王冰以為七篇參入《素問》之中,本非《素問》原文也。(《素問鈔》)

黃帝作《內經》,史冊載之,而其書不傳。不知何代明夫醫理者,托為君臣問答之辭,撰《素問》、《靈樞》二經傳於世?想亦聞陳言於古老,敷衍成之,雖文多敗闕,實萬古不磨之作。

窺其立言之旨,無非竊擬壁經,故多繁辭,然不逮拜手賡揚都俞吁咈之風遠矣!且是時始命大撓作甲子,其干支節序占候,豈符於今日?而旨酒溺生,禹始惡之,當其元酒味澹,人誰嗜以為漿,以致經滿絡虛肝浮膽橫耶?至於十二經配十二水名,彼時未經地平天成,何以江淮河濟,方隅畛域,竟與後世無岐?如此罅漏,不一而足。(《醫經原旨》)

《靈樞經》十二卷,是書論針灸之道,與《素問》通號《內經》,然至南宋史嵩始傳於世,最為晚出。或以為王冰所依託,然所言俞穴脈絡之曲折,醫者亦終莫能外。蓋其書雖偽,其法則古所傳也。(《四庫全書簡明目錄》)

方技之家,率多依託。但求其術之可用,無庸核其書之必真。《本草》稱神農,《素問》言黃帝,固不能一一確也。(《四庫全書總目》)

僦貸季,岐伯師也。(《醫學入門》)

上古之時,醫有俞跗,治病不以湯液、醴灑、鑱石、撟引、案杬、毒熨,一撥見病之應,因五臟之輸,乃割皮、解肌、訣脈、結筋、搦髓腦、揲荒、爪幕,湔浣腸胃,漱滌五臟,練精易形。(《史記》)

俞跗,黃帝臣。(《醫學入門》)

古有巫仿者,(《巢氏病源》作巫方)作《小兒顱囟經》,所佔壽夭,判疾病死生,世相傳授,始有小兒方焉。(《千金方》)

《顱囟經》二卷,不著撰人名氏,即宋志所謂師巫《顱囟經》也。原本久佚,今從《永樂大典》錄出,皆療治小兒之法。錢乙為幼科之聖,而宋史稱其學出於此經,則其術之精可知。宜其托之師巫也。(《四庫全書簡明目錄》)

長桑君,姓長桑名過,扁鵲師也。(《醫學入門》)

扁鵲者,勃海郡鄭人也。姓秦氏,名越人。少時為人舍長,舍客長桑君過,扁鵲獨奇之,常謹遇之。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。出入十餘年,乃呼扁鵲私坐,間與語曰:我有禁方,年老欲傳與公,公毋泄。扁鵲曰:敬諾。乃出其懷中藥予扁鵲,飲是以上池之水,三十日當知物矣。

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,忽然不見,殆非人也。扁鵲以其言,飲藥三十日,視見垣一方人。以此視病,盡見五臟癥結,特以診脈為名耳。扁鵲名聞天下,過邯鄲,聞貴婦人,即為帶下醫:過雒陽,聞周人愛老人,即為耳目痹醫;入咸陽,聞秦人愛小兒,即為小兒醫。隨俗為變。

白話文:

[稽古]

關於《素問》、《本經》的年代,有人認為是戰國時期的書籍,並認為其中添加了一些篇章,顯然不是《太素》中的內容,因此認為它們不是軒轅黃帝和岐伯所著。 (劉禹錫)

王安道說:《素問》的運氣七篇,與《素問》其他篇章是兩部不同的書,出自兩人之手,各自的立意不同,不能混為一談。王冰認為七篇是後人加入《素問》的,並非《素問》原本的內容。(《素問鈔》)

史書記載黃帝著有《內經》,但那本書已失傳。不知是哪個時代精通醫理的人,假托君臣問答的形式,編撰了《素問》、《靈樞》兩部經書流傳於世。我想大概是他們從古老的言論中聽聞,加以潤色而成,雖然文字有很多殘缺,卻是流傳千古的不朽之作。

觀察其立論的旨意,不過是效仿古籍,所以文字繁瑣冗長,然而遠不及古代那些精妙絕倫的醫學著作。而且,那個時代剛開始由大撓制定甲子紀年法,其干支節氣、占候方法,與現在是否相符呢?並且,當時人們沉溺於飲酒,大禹就厭惡這種情況,當時的酒味淡薄,又有誰會把它當作飲料呢?怎會導致經絡充盈、肝臟浮腫、膽囊移位呢?至於十二經脈與十二條河流的對應,當時地理尚未完全形成,怎麼會有江淮河濟,以及各個地區的劃分,竟然與後世沒有差別?像這樣的疏漏,不勝枚舉。(《醫經原旨》)

《靈樞經》十二卷,這本書論述針灸之法,與《素問》合稱《內經》,但直到南宋史嵩才傳世,是較晚出現的醫書。有人認為是王冰所偽託,然而書中關於俞穴、脈絡的精細描述,醫者也無法完全否定。所以,雖然這本書可能是偽作,但其法則卻是古代流傳下來的。(《四庫全書簡明目錄》)

醫術家,大多依託前人的著作。只要其醫術可用,不必過於考究其書的真實性。《本草經》稱神農氏,《素問》言黃帝,未必都能一一證實。(《四庫全書總目》)

僦貸季是岐伯的師父。(《醫學入門》)

上古時期,有一位醫生叫俞跗,治療疾病不用湯藥、酒、砭石、牽引、按摩、熱熨,只要用手一撥就能看出疾病的症狀,根據五臟的經絡,便施行割皮、解肌、切脈、接筋、按摩腦髓、清理腸胃、漱滌五臟、煉精易形等治療方法。(《史記》)

俞跗是黃帝的臣子。(《醫學入門》)

古代有巫仿(《巢氏病源》作巫方)編撰了《小兒顱囟經》,用來推測壽夭,判斷疾病生死,世世代代相傳,才有了小兒科的醫方。(《千金方》)

《顱囟經》二卷,不著撰寫人姓名,就是宋志所說的巫師所著的《顱囟經》。原本早已失傳,現在是從《永樂大典》中輯錄出來的,都是治療小兒的醫法。錢乙是小兒科的聖手,宋史記載他的醫術出自這部經書,則其醫術的精湛可見一斑。所以說它是巫師所作也是可以理解的。(《四庫全書簡明目錄》)

長桑君,姓長桑名過,是扁鵲的師父。(《醫學入門》)

扁鵲,勃海郡鄭縣人。姓秦,名越人。年輕時當過倉庫管理員,倉庫的客人長桑君經過,扁鵲對他很敬佩,一直恭敬地對待他。長桑君也看出扁鵲非凡人。過了十幾年,長桑君叫扁鵲私下見面,與他談話說:我有秘方,年老了想傳授給你,你不要洩露出去。扁鵲說:謹遵您的囑咐。於是長桑君拿出懷中的藥給扁鵲,讓他用上池的水服用,三十天就能通曉萬物了。

於是長桑君把所有的秘方都給了扁鵲,然後突然不見了,大概不是凡人。扁鵲按照他的話,服用藥物三十天,能看見牆那邊的人。以此來診治疾病,能看到五臟的病變,只是以診脈為名而已。扁鵲的名聲傳遍天下,經過邯鄲,聽說貴婦人有帶下病,就當帶下病醫生;經過洛陽,聽說周人愛護老人,就當耳目痹的醫生;進入咸陽,聽說秦人愛護小孩,就當小兒科醫生。他隨著當地情況而改變自己的行醫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