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三·傷寒提鉤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·傷寒提鉤 (7)

1. 傷寒

陰經分傳中

邪自陽經而入陰經,謂之傳經,可攻而已。凡言傳經者,言邪自外入內,為實為熱,不可用溫藥,誤投必動陰血,是實其實也。○邪不由陽經而徑入陰經,謂之直中,可溫而已。凡言直中者,言邪不從陽經而入,為虛為寒,不可用寒藥,誤投必致殺人,蓋虛其虛也。能明傳中,則理中、承氣,各當其用矣。(《傷寒五法》)

太陽經腑病

太陽者,膀胱也。太陽在表,邪未入腑,則小便如常,口亦不渴,但頭疼,發熱惡寒,脊項強,無汗,此邪在太陽之經,當發表之;邪傳入腑,外有表證,內見小便赤,口渴,名曰腑病,故用五苓散,以桂枝解經邪,以豬苓、茯苓去本腑之邪熱也。(《傷寒五法》)

陽明經腑病

陽明經病者,表病里和也;腑病者,里病表和也;經腑同病者,表裡俱病也。經病,見目痛鼻乾,無便閉、譫語、惡熱諸證,在經則不可下;腑病,見惡熱自汗,便結,無頭疼、惡風、惡寒諸證,入腑則不可汗。然則汗者,汗陽明之經,非汗陽明之腑;下者,下陽明之腑,非下陽明之經。故經腑病治不同,不可誤以經為腑,以腑為經也。(《傷寒五法》)

三陰熱病

三陽經,有陽證無陰證。三陰經,有陰證有虛證,人多知之;三陰經有陽證,則人不知也。夫熱邪既傳入陰經,則熱深厥亦深,身反無熱,脈反沉細。不知陽厥手足雖冷,猶能舉動,不比陰厥手足冷而不得動移也。陽證身雖不熱,口中必干,不比陰證之口中和也。陽證脈雖沉細,重按必細而數,不比陰證之脈沉細而遲也。

更有大分別者,三陰寒病,神志清爽;三陰熱病,神識昏迷。三陰寒病,口乾不能飲水;三陰熱病,口乾必然消水。三陰寒病,二便清利;三陰熱病,二便赤澀。一陰一陽,天壤各殊也。(《傷寒大白》)

表裡虛實

自汗為表虛,無汗為表實;下利為裡虛,便閉為裡實。此定論也。若虛中有實,實中有虛,則又不可以常理論矣。何者?傷風自汗為表虛,倘熱邪入腑,熏泄腠理而自汗者,實也。此表虛之中又有實也。傷寒無汗為表實,倘其人本虛而不能作汗者,虛也。此表實之中又有虛也。

下利為裡虛,倘傳經入腑而下利腸垢者,實也。此裡虛之中又有實也。便閉為裡實,倘津液內竭,及老弱久病而便閉者,虛也。此裡實之中又有虛也。若能審證確當,則可以萬全,自無虛實顛倒之患矣。

究而論之,麻黃為瀉,但能瀉表之實,不能瀉里之實;桂枝為補,但能補表之虛,不能補里之虛;承氣為瀉,但能瀉里之實,不能瀉表之實;薑、附為補,但能補里之虛,不能補表之虛;調胃為瀉,但能瀉中焦之實,不能瀉上、下焦之實;建中為補,但能補中焦之虛,不能補上、下焦之虛。此虛實用藥之不同也。

白話文:

傷寒

陰經傳變

病邪從陽經傳入陰經,這叫做「傳經」,這種情況可以用攻邪的方法治療。凡是說傳經的,都是指病邪從外侵入體內,屬於實證、熱證,不可以用溫熱的藥物,如果誤用,必定會擾動陰血,是讓實證更加嚴重。如果病邪不是從陽經傳入,而是直接侵入陰經,這叫做「直中」,這種情況可以用溫熱的藥物治療。凡是說直中的,都是指病邪不是從陽經傳入,而是直接侵入,屬於虛證、寒證,不可以用寒涼的藥物,如果誤用,會導致死亡,因為這會讓虛證更加虛弱。能夠明白傳經和直中的區別,那麼理中湯和承氣湯這些藥方就能正確使用了。

太陽經腑的病變

太陽經指的是膀胱。太陽經在體表,病邪還沒進入腑的時候,小便會正常,口也不會渴,只會頭痛、發燒、怕冷、脖子僵硬、沒有汗,這表示病邪在太陽經絡,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。如果病邪傳入腑,除了體表症狀,還會有小便發紅、口渴,這就叫做腑病,所以要用五苓散,用桂枝來解除經絡的邪氣,用豬苓、茯苓來去除腑的邪熱。

陽明經腑的病變

陽明經的病變,是體表有病,體內卻平和;陽明腑的病變,是體內有病,體表卻平和;經腑同時有病,就是體表體內都有病。經絡的病變,會出現眼睛痛、鼻子乾,沒有大便不通、胡言亂語、發熱這些症狀,這種情況屬於經絡的病變,不可以攻下。腑的病變,會出現發熱自汗、大便乾燥,沒有頭痛、怕風、怕冷這些症狀,這種情況屬於腑的病變,不可以發汗。所以發汗是治療陽明經的病變,不是治療陽明腑的病變;攻下是治療陽明腑的病變,不是治療陽明經的病變。因此,經和腑的病治療方法不同,不可以把經的病當作腑的病治療,也不可以把腑的病當作經的病治療。

三陰經的熱病

三陽經有陽證而沒有陰證。三陰經有陰證和虛證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;但是三陰經也有陽證,這就不為人所知了。當熱邪傳入陰經的時候,熱邪越深,厥逆也會越深,身體反而不發熱,脈反而會沉細。要知道陽厥手腳雖然冰冷,但還能活動,不像陰厥手腳冰冷而不能動。陽證雖然身體不熱,但口中一定會乾燥,不像陰證口中平和。陽證脈雖然沉細,但重按會發現脈細而且數,不像陰證脈沉細而且遲緩。

更重要的區別是,三陰寒病患者神志清醒;三陰熱病患者神志昏迷。三陰寒病患者口乾卻不能喝水;三陰熱病患者口乾一定會喝水。三陰寒病患者大小便清澈;三陰熱病患者大小便赤澀。這就是陰和陽之間天壤之別的區別。

表裡虛實

自汗是表虛,無汗是表實;下利是裡虛,便秘是裡實。這是固定的說法。如果虛中有實,實中有虛,就不能用常理來判斷了。為什麼呢?傷風感冒自汗是表虛,如果熱邪進入腑,熏蒸汗腺導致自汗,那就是實證了。這是表虛中又有實證。傷寒無汗是表實,如果病人本來就虛弱而不能出汗,那就是虛證了。這是表實中又有虛證。

下利是裡虛,如果傳經入腑而拉出腸垢,那就是實證了。這是裡虛中又有實證。便秘是裡實,如果體內津液耗竭,或是老年人、久病的人便秘,那就是虛證了。這是裡實中又有虛證。如果能夠仔細辨證,就可以萬無一失,不會有虛實顛倒的錯誤了。

深入研究,麻黃屬於瀉藥,只能瀉體表的實證,不能瀉體內的實證;桂枝屬於補藥,只能補體表的虛證,不能補體內的虛證;承氣湯屬於瀉藥,只能瀉體內的實證,不能瀉體表的實證;乾薑、附子屬於補藥,只能補體內的虛證,不能補體表的虛證;調胃承氣湯屬於瀉藥,只能瀉中焦的實證,不能瀉上焦和下焦的實證;建中湯屬於補藥,只能補中焦的虛證,不能補上焦和下焦的虛證。這就是虛證和實證用藥的不同之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