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杏軒

《醫述》~ 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·女科原旨 (3)

1. 帶下

經義

任脈為病,男子外結七疝,女子帶下瘕聚。(《難經》)

論證

婦人年五十,所病下利,數十日不止,幕即發熱,少腹裡急,腹滿,手掌煩熱,唇口乾燥,何也?師曰:此病屬帶下。何以故?曾經半產,瘀血在少腹不去。何以知之?其證唇口乾燥,故知之。當以溫經湯主之。(《金匱》)

按:所病下利之"利"字,當是"血"字,文義始屬,當改之。(《醫宗金鑑》)

帶下有五,多因經行產後,風入胞門,傳於臟腑所致。傷厥陰肝經,色如青泥;傷少陰心經,色如紅津;傷太陰肺經,形如白涕;傷太陰脾經,黃如爛瓜;傷少陰腎經,黑如衃血。(《婦人良方》)

白話文:

經義:

任脈出現問題時,男性可能會遇到睪丸周圍的疼痛(七疝),女性則可能出現帶下病(一種婦科疾病)以及腹部的癥塊。

論證:

婦女到了五十歲,如果經常有出血不止的情況,並且伴有發燒、小腹內有緊繃感、腹部膨脹、手掌發熱、嘴脣乾燥等症狀,這是怎麼回事呢?根據老師的說法,這可能是由於帶下病引起的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因為她曾有過胎兒未足月就流產的情況,導致在小腹有瘀血積聚。我們從她的嘴脣和口乾的症狀推斷出來。應使用溫經湯來治療。

按語:文中提到的「下利」,應理解為「出血」,這樣的文意才合理,應該更正。

帶下病分為五種,多見於經期或生產後,風邪進入子宮,影響到五臟六腑。它會影響到厥陰肝經,使分泌物呈青泥色;影響到少陰心經,使分泌物呈紅津色;影響到太陰肺經,使分泌物像白涕;影響到太陰脾經,使分泌物呈黃色,類似腐爛的瓜果;影響到少陰腎經,使分泌物呈黑紫色,類似凝固的血液。

沖、任、督三脈,同起而異行,一源而三歧,皆絡於帶脈,統於纂戶,循陰器,行廷孔、溺孔上端。因他經遺熱於帶脈之間,客熱抑鬱,血積不流,從金之化而為白,隨溲而下,是為白帶。多不痛,或有痛者。《經》曰:少腹冤熱而痛,溲出白液,冤者,屈滯也。病非本經,為他經冤鬱而成。

若芡實,不可曲分寒熱,止可分新舊而治之。譬如癰癤,始見赤血,次潰白膿,又豈為寒者哉?痢是熱傳大腸下廣腸,帶是熱傳小腸入脬經。二證皆可同濕熱治法。(張子和)

帶下由於任脈濕熱鬱甚,津液溢而為病。如以火鍊金,熱甚反兼水化,又如六月熱極,物反出液而濕潤,林木流津。故肝熱則出淚,心熱則出汗,脾熱則出涎,肺熱則出涕,腎熱則出唾,猶煎湯熱甚則沸溢。俗醫治帶,用辛熱藥,微者或令鬱結暫開,重者反加病劇,莫若以辛苦寒藥按法治之。(劉河間)

白話文:

沖脈、任脈、督脈這三條經脈,起點相同卻走向不同,從一個源頭分為三路,都連接到帶脈,統歸於纂戶穴,沿著生殖器走行,經過廷孔、溺孔上端。當其他經脈的熱邪留滯在帶脈之間,熱邪鬱結,血瘀不通,受到金氣的影響而變成白色,隨著小便排出,這就是白帶。大多數情況下不痛,也有一些人會感到疼痛。《經書》中記載:「少腹疼痛,小便排出白色液體,疼痛是因為氣血瘀滯。」這個病症並非本經脈的病變,而是其他經脈的鬱結所致。

治療白帶時,不能單純區分寒熱,只能根據發病時間長短來進行治療。就好像癰癤,一開始出現紅色的血,之後化膿排出白色的膿液,難道能說它是寒症嗎?痢疾是熱邪傳入大腸的下部廣腸,白帶是熱邪傳入小腸,然後進入膀胱經。這兩種病症都可以用清熱利濕的方法來治療。

白帶是由於任脈濕熱鬱結嚴重,津液外溢而引起的疾病。就如同用火煉金,熱度過高反而會伴隨水氣,又如同六月天氣炎熱,物體反而會分泌液體變得濕潤,樹木也會流出汁液。因此,肝熱則流淚,心熱則出汗,脾熱則流涎,肺熱則流涕,腎熱則流唾,就像燒水溫度過高,水會沸騰溢出一樣。民間醫生治療白帶,使用辛熱藥物,輕微的可能暫時解除鬱結,嚴重的反而會加重病情。最好的方法還是用辛苦寒藥,按照方法治療。

帶下者,營衛滯氣所成也。皆因喜怒憂思,產育房勞,傷其營衛,或挾有濕熱,使濁氣滲入膀胱,故穢白之物,如涕下流,面色無光,腰腿痠痛,精神短少。世俗徒知虛寒,不知濕熱,反用溫補,偏助心火,心火既盛,陰血漸爍。譬之豬膏,烹之則融,冷之則凝。濕淫不清,則為白帶。

若熱氣熏蒸,則為腥腐之氣。法當清上實下,理脾養血,而濕熱自解。(羅赤誠)

帶下者,由濕痰流注於帶脈而下濁液,故曰帶下。婦女多有之。赤者屬熱,兼虛兼火治之;白者屬濕,兼虛兼痰治之。年久不止,補脾腎兼升提治之。大抵瘦人多火,肥人多痰,最要分辨。白帶、白濁、白淫三種,三者相似,而迥然各別。白帶者,時常流出清冷稠黏,此下元虛損也;白濁者,隨小便而來,渾濁如泔,此胃中濁氣滲入膀胱也;白淫者,常在小便之後,來亦不多,此男精不攝,滑而自出也。(《臨證指南》)

白話文:

帶下症狀,是因為身體調節系統(營衛)運作受阻所致。這些症狀通常發生在情緒波動(如喜怒憂思)、生產、性行為過度(房勞),導致營衛失調,或者伴有濕熱的內毒,使混濁的體液滲入膀胱,造成黃色或白色異味的分泌物,臉色無光澤,腰部和腿部疼痛,精神不振。一般社會認為這種情況可能是虛弱或寒冷,但實際上也可能是由於濕熱,錯誤地使用溫暖滋補的方法反而加重心火,使得陰血逐漸耗盡。好比豬油,過熱會融化,遇冷則凝固。如果濕邪未能清除,就會產生白色帶下症狀。

若是由於熱氣蒸騰,則會產生腥臭的氣味。治療原則應當是清熱、強化下部器官、調理脾臟、滋養血液,這樣可以自然化解濕熱。

帶下症狀,指的是濕痰在帶脈(女性生殖器周圍的經絡)流動,導致下部混濁的分泌物。女性比較容易出現這種情況。紅色的帶下可能伴隨著熱和虛弱,以及火的問題,需要同時治療;白色的帶下可能伴隨著濕和痰,也需要同時治療。如果持續時間長且不停止,需要綜合調理脾臟和腎臟,並加上提升功能的治療。總體來說,瘦人比較容易出現火的問題,胖人比較容易出現痰的問題,這是最關鍵的區分。白色帶下、白色混濁、白色精液這三種情況,雖然外表相似,但實際上是完全不同的。白色帶下,是指時常流出清涼而粘稠的分泌物,這是因為下部元氣不足;白色混濁,是隨著尿液排出,混濁如同泔水,這是因為胃部的混濁氣體滲入膀胱;白色精液,則是在排尿後經常流出,量不多,這是因為男性精液不能收斂,滑動自行流出的情況。

帶由精竅而出,如男子夢遺之相同。而淫濁則在溺竅,乃濕熱由膀胱而下,不可不辨。○淫濁與帶下之不同者,蓋白帶出於胞宮,精之餘也;淫濁出於膀胱,水之濁也。雖膀胱與腎為表裡,故帶濁之源,無非皆出於陰分。然帶由脾腎之虛滑者多,淫濁由膀胱之濕熱者多。此其所以有辨也。(張景岳)

論治

女子下赤白而不甚稠,曰白淫,與男子白濁同系於相火,如龍雷之擾,而不澄清也。屬足少陰、太陰,治當清補。如有滑白稠黏者,謂之帶下,屬手厥陰、少陽。如男子自遺之精,原乎心包,系乎脊膂,絡淫帶脈,通於任脈,下抵湧泉,上至泥丸,治宜血肉之劑以培之。時人泥於常套,作流痰治,以牡蠣、龍骨、地榆之類澀之,和以四物,加以升提。

白話文:

原文中的「帶由精竅而出」、「淫濁則在溺竅」、「白帶出於胞宮,精之餘也」等語句,都指的是女性生殖系統的問題,尤其是白帶(一種正常生理現象)和異常分泌物(如異常白帶、精液或尿液分泌)。原文強調了需要區分正常與異常的分泌物,因為二者可能由不同的身體部位(如膀胱、胞宮等)引起。

原文中提到的「白淫」與「白濁」都是由相火(一種中醫理論中代表熱能的元素)過盛所導致,類似於現代醫學中的性慾過盛或前列腺問題。治療方法是清熱補養。而「帶下」則是由脾腎功能虛弱或膀胱濕熱所引起,通常需要滋補脾腎或清熱利濕的藥物進行治療。

對於男性而言,原文指出自發的精液(如夢遺)主要與心包和脊椎有關,並通過帶脈和任脈流通,影響到足部和頭部的特定穴位。治療方法是使用滋補血液和肌肉的藥物來補養這些部位。

原文最後提到,當時人們常按照固定的治療方法來處理這種情況,例如使用牡蠣、龍骨、地榆等收縮性的藥物,再配合四物湯(一種滋補藥物)以及升提藥物來調節。然而,這種做法可能並不符合每個人的實際情況,因此需要根據個體差異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治療。

殊不知根本損傷,以致腐敗而下。彼塞滯不清之物,則益加其滯,升提不正之氣,則愈增加其鬱。惟以六龍固本丸、十六味保元湯主之。證屬於虛,則當補養。其他稱濕、稱痰,俗謂臟冷。又云白屬氣,赤屬血。皆泛而不切之言。(吳梅坡)

婦人憂思鬱怒,損傷心脾,肝火時發,血不歸經,所以多患帶疾。蓋肝鬱則脾傷,脾傷則氣陷,是脾精不守,不能輸為營血,而下白滑之物,皆由肝木鬱於土中使然。法當開提肝氣,補助脾元。蓋以白帶多屬氣虛,故補氣健脾,為治法之要領也。若下如米泔而臭穢者,此濕熱勝也。

白話文:

殊不知根本受損,導致腐敗向下。那些阻塞不通的東西,會更加阻塞,升提不正常的氣,會更加鬱結。只有用六龍固本丸、十六味保元湯來治療。如果病情屬於虛弱,就要補充營養。其他稱作濕氣、稱作痰,俗稱臟腑冰冷。又說白色屬於氣,紅色屬於血。這些都是泛泛之談,並不精確。

婦女憂愁思慮、鬱悶生怒,會損傷心脾,肝火時常發作,血液不能回歸經脈,因此經常患有帶下病。因為肝鬱則脾傷,脾傷則氣陷,脾的精氣不能守住,不能輸送到全身成為營血,而向下流出白色滑膩的物質,都是因為肝木鬱結於脾土中所致。治療方法應該疏通提振肝氣,輔助脾臟元氣。因為白帶大多屬於氣虛,所以補氣健脾是治療的關鍵。如果帶下像米湯一樣,又臭又穢,這是濕熱過盛。

亦有脾胃氣虛,不能制水,而濕痰下墜者,宜二朮、黃柏、茯苓、車前為主,佐以升提。若下如雞子清者,此脾胃虛極也。色必不華,足脛必浮,腰腿必酸,宜五味子、八味丸,間用調脾養心,如歸脾之類。若陰虛有火者,宜六味丸加五味、菟絲、車前、黃柏。叔和云:崩中日久為白帶,漏下多時骨髓枯。

蓋言崩久氣血虛脫耳。此證雖有氣、血、寒、熱之分,總屬氣虛下陷之故。(繆仲淳)

白話文:

如果脾胃虛弱,無法控制水液,導致濕痰下墜,可以用白術、黃柏、茯苓、車前子等藥材,配合升提藥物。如果分泌物清稀如雞蛋,代表脾胃虛弱到了極點,面色必定不佳,腳踝浮腫,腰腿酸痛,可以用五味子、八味丸等藥物,並輔以調脾養心的藥物,例如歸脾湯。如果陰虛有熱,可以用六味丸加五味子、菟絲子、車前子、黃柏。叔和說:「崩漏長期不愈會導致白帶,長期漏下會導致骨髓枯竭。」總而言之,長期崩漏的原因是氣血虛弱下陷,雖然有氣虛、血虛、寒虛、熱虛的區別,但本質上都是氣虛下陷造成的。

人身帶脈,統攝一身無形之水。下焦腎氣虛損,帶脈漏下,白為氣虛,赤為有火,治當補腎為主。脾虛者,六君子湯加升麻;氣虛者,補中益氣湯;肝虛者,逍遙散兼六味丸。(趙養葵)

帶脈總束諸脈,如人束帶而前垂也。婦人多鬱怒傷肝,肝乘脾,土傷生濕,濕生熱,熱則流通,故滑濁之物滲入膀胱,從小便而出也。古人作濕寒治,用辛溫藥。丹溪作濕熱治,用苦寒藥。夫苦寒正治也,辛溫從治也。如濕熱怫鬱於內,腹痛帶下,非辛溫從治,能開散之乎?若少腹不痛,止下帶者,雖有濕熱,而氣不鬱結,則用苦寒治之為當也。(方約之)

白話文:

人體的帶脈負責統籌全身無形的津液。下焦腎氣虛弱,帶脈就會漏下,白色代表氣虛,紅色代表有火,治療應以補腎為主。脾虛的人,可以用六君子湯加上升麻;氣虛的人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;肝虛的人,可以用逍遙散加六味丸。

帶脈像束帶一樣,將全身各脈統括起來,垂向前方。婦女容易因鬱怒傷肝,肝氣克脾,脾土受損就會生濕,濕生熱,熱就會導致氣血流通不暢,滑濁之物就會滲入膀胱,從小便排出。古代人認為是濕寒導致,用辛溫藥物治療。丹溪認為是濕熱導致,用苦寒藥物治療。苦寒藥物是主治,辛溫藥物是輔助治療。如果濕熱鬱結在體內,引起腹痛帶下,就需要辛溫藥物來疏散。但如果小腹不痛,只是有帶下,即使有濕熱,但氣機沒有鬱結,就應該用苦寒藥物治療。

帶證,由外邪風冷濕熱、內傷瘀血濕痰,皆有餘之病。若東垣以血海將枯,津液復亡,是原其病在血虛也。仲淳以脾精不守,元氣下陷,是原其病在氣虛也。養葵更推原帶脈為病,下焦腎氣虛損所致,尤為探本之要。此吳梅坡以十六味保元湯、六龍固本丸治帶證,蓋有自來矣。(蕭慎齋)

婦人濁帶,其因有六:一心旌動搖,心火不靜而帶下者,當清火,宜硃砂安神丸、清心蓮子飲。若無邪火,但心虛而帶下者,宜秘元煎、人參丸、茯菟丸。一欲事過度,滑泄不固而帶下者,宜秘元煎、苓朮菟絲丸、濟生固精丸。一人事不暢,精道逆而為濁為帶者,初宜威喜丸,久宜固陰煎。

白話文:

女性白帶異常,原因眾多,可能是外在風寒濕熱侵襲,或是內在瘀血濕痰積聚,都是身體機能失衡的表現。東垣認為白帶過多是因為血虛,仲淳認為是因為氣虛,而養葵則認為是帶脈虛弱導致下焦腎氣不足,是病根所在。因此,吳梅坡用十六味保元湯和六龍固本丸治療白帶,都是有其道理的。

至於女性白帶的具體原因,可以分為六種:一是心火過旺,導致白帶異常,可用硃砂安神丸、清心蓮子飲清心降火;二是心虛導致白帶異常,可用秘元煎、人參丸、茯菟丸補益心氣;三是房事過度,導致白帶異常,可用秘元煎、苓朮菟絲丸、濟生固精丸固腎止帶;四是房事不順,導致白帶異常,初期可用威喜丸,久則用固陰煎調和陰陽。

一濕熱下流,而為濁帶,脈數,色赤,煩渴多熱者,宜保陰煎、加味逍遙散。若熱甚兼淋而赤者,宜龍膽瀉肝湯。一元氣虛而帶下者,宜壽脾煎、七福飲、十全大補湯。若陽氣虛寒,脈微澀,腹痛多寒者,宜加薑、附。一脾腎氣虛下陷而帶下者,宜歸脾湯、補中益氣湯。(張景岳)

選案

一婦經多帶下者,日輕夜重,泄瀉無時,擬屬下多亡陰,治用血藥,益甚,始悟此病,合陽生陰長之治。夫經多帶下,又兼泄瀉,皆由陽虛下陷。蓋日則陽旺,而得健運之職,故輕;夜則陰旺,而陽不得其職,故重。易以參、術助陽,服之而效。(繆仲淳)

白話文:

婦女經期常有白帶,白天輕微,晚上加重,而且經常腹瀉,這屬於下焦陰氣不足,如果使用補血藥物反而會加重病情。我認識到這類疾病應該用滋補陽氣來促進陰氣生長的治療方法。婦女經期白帶多,又伴有腹瀉,都是由於陽氣虛弱下陷導致的。白天陽氣旺盛,可以維持正常運作,所以白帶較輕;晚上陰氣旺盛,陽氣不足以發揮作用,所以白帶加重。可以用人參、白朮等藥物補益陽氣,服藥後效果顯著。

一女七歲下白,其母疑焉。夜臥因以帛墊身,始知其故。予曰:女子二七任脈通。今任脈未通,帶脈未成,何以得此?是必脾虛有濕而然。方用白朮、茯苓、山藥、苡仁、扁豆、芡實、白芍、甘草、陳皮為末,服之而止。嫁後一產而脫,體氣早虧之過也。(許宣治)

白話文:

有一個女孩七歲時出現白帶,她母親感到疑惑。晚上睡覺時,用布墊在女孩的身下,才發現是白帶。我說:「女子到了二十八歲,任脈才會通暢。現在她任脈還不通,帶脈也未成形,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?這一定是脾虛濕盛導致的。」於是,我開了以下藥方:白朮、茯苓、山藥、苡仁、扁豆、芡實、白芍、甘草、陳皮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服用後白帶就止住了。女孩婚後生了一個孩子,之後白帶就消失了。這是因為她體質虛弱,早年氣血虧損所致。(許宣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