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六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 (12)

1. 白虎證

小兒病此,如太歲在巳,白虎在辰方,余仿此。觸犯之,乍冷乍熱,啼叫不息。

主方,安息香(白豆蔻代),沉香,降真香,檀香,乳香,人參,茯神,酸棗仁,甘草(等分),麝香(少許)為末,每五分,金銀湯調下。

白話文:

孩子生病,就像太歲在巳方,白虎在辰方,其他情況也以此類推。觸犯了這些凶煞,孩子就會忽冷忽熱,不停哭鬧。

主方:安息香(白豆蔻代)、沉香、降真香、檀香、乳香、人參、茯神、酸棗仁、甘草(等分)、麝香(少許)研末,每次服用五分,用金銀湯調服。

2. 龜胸、龜背

胸高腫突,此肺家受邪,喘久所致,或乳母多受五辛者。背高傴僂,此為風寒入脊骨,或坐早而然,多成痼疾。間有灼艾收功者。

主方,百合,天門冬,杏仁,木通,桑皮,石膏,大黃(煨),甜葶藶(隔紙炒),上為末,蜜丸綠豆大。每服五丸,臨睡時白湯下。

又方,枳殼,防風,羌活,前胡,麻黃,當歸,大黃(煨。各一錢)

上為末,酒糊丸如黍米大,食後米湯送下。

白話文:

胸部高聳突起,這是肺部受到邪氣侵襲,長期喘咳導致的,也有可能是哺乳期的婦女過多食用辛辣食物造成的。背部高聳駝背,這是風寒侵入脊骨,或長期坐姿不良導致的,大多會變成頑固的疾病。有時用艾灸治療也能收到效果。

治療方法:百合、天門冬、杏仁、木通、桑皮、石膏、大黃(煨)、甜葶藶(隔紙炒),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五丸,睡前用白開水送服。

另外一種方法:枳殼、防風、羌活、前胡、麻黃、當歸、大黃(煨),各取一錢,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酒糊做成黍米大小的丸子,飯後用米湯送服。

3. 語遲

言乃心之聲。兒在胎時,母驚邪乘心,兒感母氣,心宮不守,舌本不通,故四、五歲不言。

主方,石菖蒲(九節者妙),人參,麥門冬,遠志,當歸,川芎(各三錢),乳香,硃砂(五錢),上為末,蜜丸麻子大,每十丸臨臥米湯下。

白話文:

說話是心聲的表現。孩子在娘胎裡時,如果母親受到驚嚇或邪氣入侵心神,孩子會受到母親氣息的影響,心臟失守,舌根不靈活,所以四五歲時才會說話。

方劑:石菖蒲(九節的最好)、人參、麥門冬、遠志、當歸、川芎(各三錢)、乳香、硃砂(五錢),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蜜丸成麻子大小,每次服用十丸,睡前用米湯送服。

4. 齒遲

齒乃骨之餘,骨乃腎之候。腎氣不足,骨痿少力,故齒遲生。

主方,川芎(五錢),當歸,白芍,生地黃,山藥,甘草(炙。各二錢),上為末,每服一錢,食前白湯調下,更調敷齒根。

白話文:

牙齒是骨頭的延伸,骨頭則反映了腎臟的狀況。腎氣不足,骨頭就會萎縮無力,因此牙齒生長緩慢。

處方:川芎五錢,當歸、白芍、生地黃、山藥、甘草(炙)各二錢,將藥材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錢,飯前用白開水送服,也可以將藥粉調和後敷在牙根上。

5. 行遲

周歲膝骨成乃行。不能行者,由父精母血虛弱,胎氣不強,骨髓軟弱。

主方,五加皮,川牛膝,宣木瓜(等分),上為末,每服一錢,入好酒調,空心,米湯送下。未效,服大補氣血、滋腎壯筋藥。

白話文:

孩子周歲時膝蓋骨骼才算長成,可以走路。如果孩子周歲了還不能走路,可能是因為父母精血虛弱,胎氣不足,導致骨髓軟弱。

可以用五加皮、川牛膝、木瓜等量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錢,用好酒調和,空腹服用,米湯送服。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服用補氣血、滋腎壯筋的藥物。

6. 鶴膝

稟受不足,故肌肉瘦薄,骨節呈露,狀如鶴膝,亦腎虛髓虧,日乾枯悴。

主方,熟地(四兩),山茱萸,山藥(各二兩),白茯苓,澤瀉(各一兩),丹皮(一兩),鹿茸(一對),川牛膝(二兩),上為末,蜜丸,空心,酒或白湯下。

白話文:

患者先天稟賦不足,因此肌肉瘦弱,骨骼突出,形狀像鶴的膝蓋,也顯示腎虛髓虧,日漸消瘦枯萎。

處方:熟地四兩、山茱萸、山藥各二兩、白茯苓、澤瀉各一兩、丹皮一兩、鹿茸一對、川牛膝二兩,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丸劑,空腹服用,可以用酒或白湯送服。

7. 赤遊丹毒

由乳母食酒、面、煎炙、熱毒,與夫烘衣兒穿。或發於手足,或發於頭面胸背,令兒躁悶,腹脹如火,痛不可言,入腹者死。周內不可頻浴,濕熱之氣鬱蒸不散而成。或片片如胭脂塗染,腫而壯熱,急用蜞針法得生。姑以法附後,極危篤始用,萬不可輕施。

主方,防風,荊芥,牛蒡子,犀角(另磨),梔子,木通,黃芩,連翹,玄參(各等分)甘草(減半),上加竹葉,水煎,空心服。熱極加大黃(少緩去之),加麥冬、天粉。

白話文:

如果奶媽飲食不節,吃了酒、麵食、煎烤的食物,或是體內有熱毒,再讓孩子穿烘烤過的衣服,就容易讓孩子發熱,熱氣可能從手腳、頭面、胸背等部位冒出來,導致孩子躁動不安、肚子脹痛如火燒,疼痛難忍,嚴重的話甚至會危及生命。孩子在發病期間,不要頻繁洗澡,以免濕熱之氣鬱積不散。如果皮膚出現紅斑,像是被胭脂塗染一樣,而且腫脹發熱,可以使用蜞針療法救治。但蜞針療法屬於非常危險的療法,只有在病情極度危急時才能使用,千萬不能輕易嘗試。

主方:防風、荊芥、牛蒡子、犀角(另磨)、梔子、木通、黃芩、連翹、玄參(各等分)、甘草(減半),再加上竹葉,用水煎煮,空腹服用。如果熱症嚴重,可以加入少量的大黃(服用後慢慢減量),並加入麥冬、天花粉。

敷方,大黃末二錢,綠豆粉、薑汁、薄荷汁,蜜調,塗患處。

又方,滑石、寒水石(等分)為末,水調塗。或用大黃(一錢),土硝(五分),敷。

蜞針法,先用濕紙搭毒上,看腫處一點先干即是正頂。以大筆管一個,安於頂上,以水蜞一條於管中,頻以冷水灌之,吮其膿血,其毒自散。如毒甚,可再用。若不去,十無一生。

血出不止:藕節泥塗之。又以瓷器打碎,鋒利去惡血亦妙。

又方,灶心土研細末,新汲水調塗,干再敷。

白話文:

敷方,將大黃粉末兩錢,綠豆粉、薑汁、薄荷汁混合,用蜂蜜調和,塗抹在患處。

另一個方法,將滑石、寒水石等量研磨成粉末,用水調和後塗抹。也可以用大黃一錢,硝石五分混合,敷在患處。

蜞針法,先用濕紙覆蓋在毒瘡上,觀察腫脹處哪個地方先乾燥,那就是毒瘡的中心。取一根粗大的筆管,放置在毒瘡中心,將一條水蜞放進筆管中,不斷用冷水灌入筆管,吸出膿血,毒瘡就會自行消散。如果毒性很嚴重,可以再次使用此方法。如果毒瘡無法消除,十個人中就沒有人能活下來。

血流不止時,可以用藕節泥塗抹患處。也可以用瓷器打碎,用鋒利的碎片刮除惡血,效果也很好。

另一個方法,將灶心土研磨成細粉,用新鮮的水調和後塗抹,乾燥後再敷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