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六 (10)
卷之六 (10)
1. 陰腫、疝氣
多因居處近於濕地,或坐於土石上,致感風寒濕氣,或內有濕熱。常坐冷處,寒濕凝結,內熱為外寒所束,濕熱相搏,為腫為痛。或啼叫怒氣,閉擊抑遏不散,聚於脬囊,加以水竇不行,即成是證。
主方,澤瀉,豬苓,白朮,茯苓,牡丹皮,防風(等分),官桂(少許),加生薑,水煎服。
又,防風、丹皮為末,調服。
又方,牡蠣研極細末,津唾調,或雞子清調,敷腫處。
白話文:
[陰腫、疝氣]
這通常是由於居住在潮濕的地方,或者坐在土或石頭上,導致身體感受到風、寒和濕氣,或者身體內部有濕熱的情況。長期坐在冰冷的地方,使得寒濕在體內凝結,體內的熱氣被外部的寒氣束縛,濕與熱在體內互相搏鬥,最終形成腫脹和疼痛。有的時候,因為情緒激動如哭泣或憤怒,這些情緒未能得到釋放,聚集在下腹部,加上排尿不順,就會形成這種病症。
主要的治療方式如下:澤瀉、豬苓、白朮、茯苓、牡丹皮、防風(這些藥材使用等量),官桂(只需要少量),再加上生薑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另一種治療方式是,將防風和牡丹皮磨成粉末,用水調和後服用。
還有另一種方法,將牡蠣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口水或雞蛋清調和,然後塗抹在腫脹的地方。
2. 盤腸氣
小兒腹痛,腰曲乾啼,額上有汗,口閉腳冷,上唇乾燥,是其候也。
主方,烏藥,當歸,芍藥,吳茱萸,陳皮,香附,茴香(等分),上加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
痛加玄胡索、乳香、木香(二末調服;)或用乳香、沒藥、木香為末,調服。
白話文:
【腸絞痛】
小孩腹部疼痛,彎腰哭鬧不止,額頭上冒汗,嘴巴緊閉,腳部冰冷,上嘴脣乾燥,這些都是腸絞痛的徵兆。
主要處方,使用烏藥、當歸、芍藥、吳茱萸、陳皮、香附、茴香(各取等量),再加上三片生薑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如果疼痛劇烈,可添加玄胡索、乳香、木香(兩種研成粉末後調和服用);或者使用乳香、沒藥、木香研成粉末,調和後服用。
3. 諸汗
兒氣血嫩弱,膚腠未密,衣衾太厚,臟腑生熱,心為熱邪所勝,津液不能內藏,蒸出肌體而為汗也。或傷冷熱,陰陽不和,津液外泄,或諸病後虛汗,宜養心氣、實腠理。如上至頭,下至項,謂六陽虛汗,不須治。
主方,黃耆,生地黃,當歸,酸棗仁(炒),牡蠣,茯神,甘草(炙),上加燈心,水煎;調水飛硃砂,臨睡服。
又方(治虛汗),人參、當歸、黃耆,水煎服。
又方(夜遍身汗),龍膽草為末,醋糊丸如桐子大,每七丸,米湯化下。
又方(虛汗),黃連、牡蠣、貝母(各一兩,末,)米粉半升,和勻絹囊盛,撲遍身汗出處。
又,蒲扇燒灰,撲。
又,浮麥煎,或黑豆煎飲。
白話文:
[關於各種汗症]
小孩因為氣血較弱,皮膚和肌肉的防護層尚未發育完整,如果穿著過多衣物,體內臟腑會產生過多熱氣。心臟受到這種熱邪影響,導致體內的津液無法儲存於體內,而是被蒸發出體表形成汗水。也可能因冷熱不適,造成陰陽失調,津液外泄,或是生病後體虛而出汗。對於這種情況,應注重滋養心氣,強化皮膚和肌肉的防護功能。如果汗水從頭部流到頸部,這稱為六陽虛汗,一般不需要特別治療。
主要的藥方如下:黃耆、生地黃、當歸、炒酸棗仁、牡蠣、茯神、炙甘草,以上材料加燈心,用水煎煮;最後加入研磨的硃砂,於睡前服用。
另一個治療虛汗的藥方:人參、當歸、黃耆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還有一個治療全身夜晚出汗的藥方:將龍膽草研磨成粉末,用醋和成糊狀,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七粒,用米湯送服。
另一個治療虛汗的藥方:黃連、牡蠣、貝母各一兩,磨成粉,加上半升米粉,混合均勻後裝入絹袋中,敷在出汗部位。
另外,可以將蒲扇燒成灰,敷在出汗的地方。
或者,也可以使用浮麥煎煮的湯,或黑豆煎煮的飲料。
4. 遺尿
由膀胱冷,不能約於水故也。尿床者,膀胱與腎俱冷。夜屬陰,故自出也。
主方,雞肫皮(炙),牡蠣,茯苓,肉桂,桑螵蛸,龍骨,上為末,每服二錢,空心,薑、棗湯調下。
又方,破故紙(炒香,)研為末,每服一錢,熱湯調下。
又方,益智仁、白茯苓(等分)為末,每服一錢,米湯調下。
又方,五倍子半生、半炒熟為末,米糊丸,每服一錢,白湯下。
白話文:
[尿牀]
這是由於膀胱功能弱,無法控制排尿所導致的。尿牀的情況,通常是因為膀胱和腎臟的功能都較弱。由於夜晚屬於陰性時間,因此會自然發生尿牀現象。
主要處方,將雞肫皮烤過,加上牡蠣、茯苓、肉桂、桑螵蛸、龍骨,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兩錢,空腹時用薑、棗煮的湯送服。
另一處方,將破故紙炒香後研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熱水送服。
另一處方,將益智仁和白茯苓按同等比例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米湯送服。
另一處方,將五倍子一半生、一半炒熟後磨成粉末,用米糊做成丸狀,每次服用一錢,用白開水送服。
5. 脫肛痔證
皆因久患瀉痢得之,大腸頭自糞門出。亦有因大腸熱而出者,宜用蔥湯蒸洗,令軟送上。或五倍子煎湯,入明礬熏洗而上。
主方,龍骨,訶子肉,赤石脂,粟殼(水潤去筋,醋炒。各二錢),沒石子(二個),上為末,每服一錢。空心,米湯調下。熱加芩、連。
又方,防風、荊芥煎湯洗,密陀僧、白礬、冰片為末,敷。
又方,蓖麻子研成膏,貼頂上,腸入即洗去。或苦參煎湯洗。
又方,腸頭作癢,即有蟲。以生艾、川楝根煎湯洗。
痔方,黃丹、滑石。
上為細末,水調,日上五次。托法見大人「脫肛」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脫肛痔的情況,大意如下:
所有這些狀況,多是由長期罹患腹瀉或痢疾導致,使得大腸的一部分從肛門突出。也有因為大腸過熱而造成的情況,這種時候,可以用蔥湯來蒸洗,讓突出的部分變軟後再小心推回。或者,可以使用五倍子煮成的湯,加入明礬進行燻洗,然後再小心推回。
主方是:龍骨、訶子肉、赤石脂、粟殼(用水浸濕,去掉筋絡,用醋炒過。每種藥材約二錢)、沒石子(兩個)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空腹時服用,用米湯送服。如果情況較熱,可以添加黃芩和黃連。
另一個方法是,用防風和荊芥煎成湯來清洗,然後將密陀僧、白礬、冰片磨成粉末敷在患處。
還有一個方法是,將蓖麻子研磨成膏狀,貼在頭頂,一旦腸子縮回就立即洗掉。或者,也可以用苦參煎成湯來清洗。
再一個方法是,如果突出部分感覺到癢,可能有寄生蟲。可以用生艾和川楝根煎成湯來清洗。
對於痔的治療,可以使用黃丹和滑石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,用水調合,一天上五次。具體的處理方式可參考成人「脫肛」的處理方法。
6. 五軟、五硬
良由父精不足,母血不充,生後筋骨痿弱,頭、項、手、足、身體軟弱,名五軟。有頭硬不能俯視,氣壅胸膈,手足心冷如石而硬,名五硬。又有肚大青筋而不寬,宜去積之藥治之。(瀉青丸能治五硬、五軟。)
主方,腳軟立不起,虎脛骨,生地黃,酸棗仁,茯苓,防風,川芎,牛膝,肉桂(等分),上為末,蜜丸麻子大,每二十丸酒下,或木瓜湯。
又方,(五軟不起),附子,南星
上為末,薑汁調敷膝脛。
又方,五加皮為細末,酒調下。仍以此末酒調,敷頭骨上。
白話文:
這些病症主要因為父母在生育時,父親的精氣不足,母親的血液不夠充沛,導致孩子出生後筋骨發育不良,出現頭部、頸部、手、腳、身體等五個部位軟弱無力的情況,這種症狀被稱為「五軟」。另一種情況是孩子頭部異常堅硬,無法低頭看下方,胸部有憋悶感,手腳冰冷且摸起來像石頭一樣硬,這種症狀則被稱為「五硬」。另外,還有一種肚子顯得很大,肚皮上青筋暴露但身體卻並不健壯的情況,這通常需要使用一些清腸去積的藥物來治療。
對於腳部軟弱,站立困難的情況,可以使用虎脛骨、生地黃、酸棗仁、茯苓、防風、川芎、牛膝和肉桂(各等份)研磨成粉,用蜂蜜製成大小如麻子的藥丸,每次服用二十粒,用酒送服,或者用木瓜湯送服。
另一個治療「五軟」,尤其是站立不起的處方,是使用附子和南星,將兩者研磨成粉,用薑汁調和後敷在膝蓋和小腿上。
此外,也可以使用五加皮研磨成細粉,用酒送服。同樣的,可以將這種粉末用酒調和後,敷在頭骨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