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六 (11)
卷之六 (11)
1. 陰腫、疝氣
多因居處近於濕地,或坐於土石上,致感風寒濕氣,或內有濕熱。常坐冷處,寒濕凝結,內熱為外寒所束,濕熱相搏,為腫為痛。或啼叫怒氣,閉擊抑遏不散,聚於脬囊,加以水竇不行,即成是證。
主方,澤瀉,豬苓,白朮,茯苓,牡丹皮,防風(等分),官桂(少許),加生薑,水煎服。
又,防風、丹皮為末,調服。
又方,牡蠣研極細末,津唾調,或雞子清調,敷腫處。
白話文:
通常是因為住家靠近濕地,或是長時間坐在土石上,導致感受風寒濕氣,或是體內有濕熱。經常坐在冰冷的地方,寒濕就會凝結,內熱被外寒阻擋,濕熱相互交戰,就造成腫痛。也可能是因為哭喊怒氣,氣機鬱結不通,聚集在膀胱,加上水液運行不暢,就會出現這種病症。
主要的治療方法是使用澤瀉、豬苓、白朮、茯苓、牡丹皮、防風(等量),加少許官桂和生薑,水煎服用。
另外,可以用防風和丹皮研成粉末,調服。
還有另一個方法是用牡蠣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唾液調和,或是用雞蛋清調和,敷在腫痛的地方。
2. 盤腸氣
小兒腹痛,腰曲乾啼,額上有汗,口閉腳冷,上唇乾燥,是其候也。
主方,烏藥,當歸,芍藥,吳茱萸,陳皮,香附,茴香(等分),上加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
痛加玄胡索、乳香、木香(二末調服;)或用乳香、沒藥、木香為末,調服。
白話文:
小孩子肚子痛,腰部彎曲哭鬧,額頭冒汗,嘴巴緊閉,腳冰冷,上嘴唇乾燥,就是這種情況。
治療方法:烏藥、當歸、芍藥、吳茱萸、陳皮、香附、茴香(等分),再加上生薑三片,水煎服用。
如果疼痛加劇,可以加入玄胡索、乳香、木香(研磨成粉末服用);或者用乳香、沒藥、木香研磨成粉末,調服。
3. 諸汗
兒氣血嫩弱,膚腠未密,衣衾太厚,臟腑生熱,心為熱邪所勝,津液不能內藏,蒸出肌體而為汗也。或傷冷熱,陰陽不和,津液外泄,或諸病後虛汗,宜養心氣、實腠理。如上至頭,下至項,謂六陽虛汗,不須治。
主方,黃耆,生地黃,當歸,酸棗仁(炒),牡蠣,茯神,甘草(炙),上加燈心,水煎;調水飛硃砂,臨睡服。
白話文:
小孩氣血虛弱,皮膚毛孔尚未緊密,穿衣過厚,容易導致臟腑生熱。心臟受到熱邪的影響,體內津液無法留住,從肌膚蒸發出來就成了汗。也有可能是因為受到寒熱侵襲,陰陽失衡,導致津液外泄,或是病後虛弱而引起的汗。這種情況需要養護心氣、增強抵抗力。如果汗從頭頂到脖子,屬於六陽虛汗,不用治療。
治療方法:黃耆、生地黃、當歸、酸棗仁(炒)、牡蠣、茯神、甘草(炙),再加上燈心,用水煎服。服用前將硃砂研磨成粉末,加入藥湯中,臨睡前服用。
又方(治虛汗),人參、當歸、黃耆,水煎服。
又方(夜遍身汗),龍膽草為末,醋糊丸如桐子大,每七丸,米湯化下。
又方(虛汗),黃連、牡蠣、貝母(各一兩,末,)米粉半升,和勻絹囊盛,撲遍身汗出處。
又,蒲扇燒灰,撲。
又,浮麥煎,或黑豆煎飲。
白話文:
另外一種方法(治療虛汗),人參、當歸、黃耆用水煎服。
另外一種方法(治療夜間全身出汗),龍膽草磨成粉末,用醋糊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七丸,用米湯送服。
另外一種方法(治療虛汗),黃連、牡蠣、貝母(各一兩,磨成粉末),米粉半升,混合均勻,用絹布袋盛裝,撲在全身出汗的地方。
此外,可以用蒲扇燒成灰,撲在出汗的地方。
另外,也可以用浮麥煎煮,或黑豆煎煮後飲用。
4. 遺尿
由膀胱冷,不能約於水故也。尿床者,膀胱與腎俱冷。夜屬陰,故自出也。
主方,雞肫皮(炙),牡蠣,茯苓,肉桂,桑螵蛸,龍骨,上為末,每服二錢,空心,薑、棗湯調下。
又方,破故紙(炒香,)研為末,每服一錢,熱湯調下。
又方,益智仁、白茯苓(等分)為末,每服一錢,米湯調下。
又方,五倍子半生、半炒熟為末,米糊丸,每服一錢,白湯下。
白話文:
膀胱寒涼,無法正常儲存水分,就會發生尿床。尿床的人,膀胱和腎臟都偏寒。夜晚屬陰,所以尿液容易自主流出。
治療方法:雞肫皮(炙)、牡蠣、茯苓、肉桂、桑螵蛸、龍骨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空腹用薑、棗湯調服。
另一個方法:破故紙(炒香)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熱湯調服。
另一個方法:益智仁、白茯苓等量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米湯調服。
另一個方法:五倍子半生半熟研磨成粉末,做成米糊丸,每次服用一錢,白湯服用。
5. 脫肛痔證
皆因久患瀉痢得之,大腸頭自糞門出。亦有因大腸熱而出者,宜用蔥湯蒸洗,令軟送上。或五倍子煎湯,入明礬熏洗而上。
主方,龍骨,訶子肉,赤石脂,粟殼(水潤去筋,醋炒。各二錢),沒石子(二個),上為末,每服一錢。空心,米湯調下。熱加芩、連。
又方,防風、荊芥煎湯洗,密陀僧、白礬、冰片為末,敷。
白話文:
這是因為長期患有瀉痢導致的,直腸脫出,也就是肛門往外突出。也可能是因為腸道熱氣導致的,可以用蔥湯蒸洗,讓它軟化回位。也可以用五倍子煎湯,加入明礬熏洗,使之回納。
主要的藥方是龍骨、訶子肉、赤石脂、粟殼(用水潤滑去除筋,用醋炒。各二錢),沒石子(兩個),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錢。空腹用米湯送服。如果發熱,可以加入黃芩和黃連。
另一個方子是防風、荊芥煎湯洗,密陀僧、白礬、冰片研磨成粉,敷於患處。
又方,蓖麻子研成膏,貼頂上,腸入即洗去。或苦參煎湯洗。
又方,腸頭作癢,即有蟲。以生艾、川楝根煎湯洗。
痔方,黃丹、滑石。
上為細末,水調,日上五次。托法見大人「脫肛」。
白話文:
又一方法,將蓖麻子研磨成膏狀,貼在額頭上,腸道有異物進入時就清洗掉。或者用苦參煎湯來清洗。
又一方法,如果腸頭出現癢感,那麼可能有寄生蟲。可以使用生艾葉和川棟子根煎湯來清洗。
對於痔瘡的治療方法,使用黃丹和滑石粉。以上材料混合研磨成細末,用水調和,每日敷於患處五次。此方法適用於處理「脫肛」的情況。
6. 五軟、五硬
良由父精不足,母血不充,生後筋骨痿弱,頭、項、手、足、身體軟弱,名五軟。有頭硬不能俯視,氣壅胸膈,手足心冷如石而硬,名五硬。又有肚大青筋而不寬,宜去積之藥治之。(瀉青丸能治五硬、五軟。)
主方,腳軟立不起,虎脛骨,生地黃,酸棗仁,茯苓,防風,川芎,牛膝,肉桂(等分),上為末,蜜丸麻子大,每二十丸酒下,或木瓜湯。
白話文:
孩子出生時身體軟弱無力,頭、脖子、手、腳都軟軟的,這是因為父母精血不足所導致,稱為五軟。另外,有些孩子頭部僵硬無法低頭,胸口氣悶,手腳心冰冷僵硬,稱為五硬。還有肚子硬實不鬆軟,可以用去積藥治療。瀉青丸可以治療五硬和五軟。
治療腳軟站不起來,可以用虎脛骨、生地黃、酸棗仁、茯苓、防風、川芎、牛膝、肉桂等藥材,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麻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酒或木瓜湯送服。
又方,(五軟不起),附子,南星
上為末,薑汁調敷膝脛。
又方,五加皮為細末,酒調下。仍以此末酒調,敷頭骨上。
白話文:
又一方法:針對「五軟不起」的情況,使用附子和南星。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粉末,然後用薑汁調和後敷於膝蓋和小腿。
另一方法:使用五加皮研磨成細末,用酒調和後服用。同時,將這種粉末與酒混合,敷於頭骨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