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三 (2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25)

1. 諸痔

(附:脫肛)

經曰:因而飽食,筋脈橫解,腸癖為痔。多由飽食用力,或恣厚味;醉飽房勞,熱毒蘊蓄;或強忍敗精及過服固精藥餌,停積歸注;或怒動肝火,火侮燥金,毒聚肛門;或脾胃濕熱,下迫大腸,不勝枚舉,更兼六淫七情而成。

痔有七種:肛邊肉珠,時出膿血,名牡痔;肛瘡腫突,如㿔出血,名牝痔;瘡血淋漓,痛而復癢,名脈痔;腫核脫肛,往來寒熱,名腸痔;始如腸風,清血時下,名血痔;並酷飲而成,名酒痔;憂怒則發,名氣痔也;破潰日久,膿血水出,名痔漏。欲調治,須斷房室,戒厚味、怒氣。

脈沉小實易治,洪大軟弱難治。

主方(諸痔),當歸,連翹,生地,芍藥,防風梢,荊芥,白芷,梔子,條芩,地榆(等分),甘草(減半)上加棗、烏梅各一枚,水煎空心服。

熱加連、柏;瀉加白朮;秘加大黃、麻仁;濕加蒼朮、豬苓、澤瀉。酒痔,葛根、枳殼、半夏。

秦艽蒼朮湯,諸痔,痔漏,大便秘澀大痛,一服安。

秦艽,桃仁(研),皂莢仁(燒,研),蒼朮(制。各一錢),防風(七分),黃柏(酒浸)歸尾,青皮(各五分),澤瀉,檳榔,大黃,木香(各三分)

上除桃、皂、檳、木另研外,水煎成。調入四末,煎一沸服,少時以乾物壓之。有膿,加白葵花(五朵,去萼心)。忌熱毒物。

羌活秦艽湯,痔漏下垂,不勝其癢。

羌活,秦艽,黃耆,防風(各八分),升麻,炙草,麻黃,柴胡(各五分),藁本(三分),細辛,紅花(各二分),水煎服

臟連丸,治諸痔及腸風下血。

黃連(川者,去須蘆,研末,六兩),槐角子末(二兩),獖豬大腸(去頭梢)

將連、槐末裝入半空,勿脹腸破,砂鍋水煮爛,待乾連臟搗。若濕,加炒黃米粉少許,丸如桐子大。每服百丸,空心白湯下。

蝟皮丸,諸痔漏下血,遠年近日皆效。

蝟皮(一個,火炙),槐角,防風,當歸,貫眾,枳殼,黃耆,枯礬,發灰(各一兩),豬懸蹄小甲(十個,炙)

上為末,蜜丸或醋糊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百丸,空心白湯送下。

收痔丸,理諸痔通用。或服槐榆丸,諸痔有效(方見血門)。

真阿膠,黃連,貫眾(各半兩),蝟皮(炙),蜂房(炒焦),蛇蛻(炙黃),皂角刺(炒),穿山甲(炙黃),當歸,川芎,槐花,發灰,豬後蹄垂甲(燒。各三錢半),皂莢(長尺)者,(醋炙,去弦)

為末,醋糊丸,桐子大,服如前。

黑丸子,年久痔漏累效。

百草霜,乾薑(炮。各一兩),木饅頭(生牆頭者,二兩),烏梅肉,白芷,敗棕,扁柏葉,油發(俱燒焦,研。各半兩),桂心(三錢)

上為末,醋糊丸桐子大,服如前。

敷痔:硼砂(一錢,透明),硃砂(水飛,五分),冰片(二分),研勻,熊膽調敷。豬膽亦可。

白話文:

諸痔(附:脫肛)

經典說:因為吃太飽,導致筋脈鬆弛,腸道產生問題,就會形成痔瘡。大多是因為吃太飽又用力,或是放縱吃油膩厚味的食物;酒醉後又行房事,導致體內積熱;或是強忍精液不射,或過度服用補腎藥,造成精液積聚下流;或是因為生氣,導致肝火旺盛,火氣損害肺金,毒素聚集在肛門;或是因為脾胃濕熱,向下壓迫大腸,原因實在太多了,加上外感六淫邪氣和內傷七情,就形成了痔瘡。

痔瘡有七種:肛門邊長出像肉珠的東西,時常流膿出血,稱為牡痔;肛門腫脹突起,像瘤一樣出血,稱為牝痔;瘡口血流不止,疼痛又癢,稱為脈痔;腫塊脫出肛門,時常發冷發熱,稱為腸痔;開始像腸風一樣,時常流出清血,稱為血痔;因為嗜酒而形成,稱為酒痔;因為憂愁憤怒而發作,稱為氣痔;瘡口破潰日久,流出膿血水,稱為痔漏。想要治療,必須戒絕房事,戒除油膩厚味,控制情緒,避免發怒。

脈象沉細有力,容易治療;脈象洪大軟弱,難以治療。

主要方劑(治療各種痔瘡),使用當歸、連翹、生地、芍藥、防風梢、荊芥、白芷、梔子、黃芩、地榆(等分),甘草(減半),再加上紅棗、烏梅各一顆,用水煎服,空腹服用。

熱症加黃連、黃柏;腹瀉加白朮;便秘加大黃、麻仁;濕症加蒼朮、豬苓、澤瀉。酒痔,加葛根、枳殼、半夏。

秦艽蒼朮湯,治療各種痔瘡、痔漏,大便秘結疼痛,服用一劑就能緩解。

使用秦艽、桃仁(研磨)、皂莢仁(燒過研磨)、蒼朮(炮製,各一錢)、防風(七分)、黃柏(酒浸)、當歸尾、青皮(各五分)、澤瀉、檳榔、大黃、木香(各三分)。

以上藥材,除了桃仁、皂莢仁、檳榔、木香另外研磨外,其他藥材用水煎煮,再加入研磨好的四味藥粉,煮沸後服用,不久後用乾的東西按壓肛門。如果化膿,加入白葵花(五朵,去除花萼和花心)。忌吃熱性有毒的食物。

羌活秦艽湯,治療痔漏下垂,瘙癢難耐。

使用羌活、秦艽、黃耆、防風(各八分)、升麻、炙甘草、麻黃、柴胡(各五分)、藁本(三分)、細辛、紅花(各二分),用水煎服。

臟連丸,治療各種痔瘡和腸風下血。

使用黃連(川產,去除鬚根,研磨成粉,六兩)、槐角子粉(二兩)、豬大腸(去除頭尾)。

將黃連粉和槐角子粉裝入豬大腸中,裝一半就好,不要太脹以免腸子破裂,放入砂鍋中加水煮爛,等乾燥後將腸子和藥一起搗成泥。如果太濕,加入少量炒黃米粉,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空腹用白開水送服。

蝟皮丸,治療各種痔瘡、痔漏下血,無論是多年舊疾或是新發的病症都有效。

使用蝟皮(一個,用火烤過)、槐角、防風、當歸、貫眾、枳殼、黃耆、枯礬、頭髮灰(各一兩)、豬懸蹄小甲(十個,烤過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,用蜂蜜或醋糊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空腹用白開水送服。

收痔丸,治療各種痔瘡通用。也可以服用槐榆丸,對各種痔瘡也有效(藥方在血門篇)。

使用真阿膠、黃連、貫眾(各半兩)、蝟皮(烤過)、蜂房(炒焦)、蛇蛻(烤黃)、皂角刺(炒過)、穿山甲(烤黃)、當歸、川芎、槐花、頭髮灰、豬後蹄垂甲(燒過,各三錢半)、皂莢(長一尺,用醋烤過,去除筋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,用醋糊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服用方法同上。

黑丸子,對多年痔漏有很好的療效。

使用百草霜、乾薑(炮製,各一兩)、木饅頭(生長在牆頭上的,二兩)、烏梅肉、白芷、敗棕、扁柏葉、油發(都燒焦,研磨,各半兩)、桂心(三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,用醋糊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服用方法同上。

外敷痔瘡:使用硼砂(一錢,透明)、硃砂(水飛過,五分)、冰片(二分),研磨均勻,用熊膽汁調和外敷。豬膽汁也可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