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六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 (8)

1. 牙疳

走馬牙疳者,多因氣虛受邪,及有宿滯不去,積濕成熱,氣蒸斷齒。或食甜、酸、咸、膩;或瘡疹餘毒不散,致牙焦黑爛。有潰穿腮頰傷人者,治宜內服主方蘆薈丸,外以敷藥細末,淡鹽湯絞口淨,敷。

主方(蘆薈丸),蘆薈,龍膽草,使君子(去殼),麥芽(炒),檳榔,黃連(酒炒),蕪荑(炒取仁),人參,木香(各二錢),胡黃連(五錢),上為末,豬膽汁調糊丸如黍米大,每服六十丸,空心米湯下。

白話文:

所謂走馬牙疳,通常是因為氣虛受邪,或有積食不去,濕氣積聚化熱,熱氣蒸灼導致牙齒脫落。也可能是食用過多甜、酸、鹹、膩的食物,或瘡疹後的毒素沒有消散,導致牙齒發黑腐爛。嚴重者甚至會潰穿腮頰,危及身體。治療上,宜內服蘆薈丸,外敷藥粉,先用淡鹽水漱口清潔後,再敷藥。

敷方,雞肫內黃皮(陰乾為末,二錢),白芷末(一錢),銅青(二分),麝香(四釐)敷患處。

又方,雞肫皮(燈上燒存性,研細),入黃柏末、枯礬、麝香少許,和勻,米泔攪,淨口敷之。

又,青黛,黃柏,五倍,枯礬(等分),上為末,米泔攪口,淨敷。

又,橡斗殼二個,盛鹽對合,炭火煅透,放地上冷,研細,入麝少許,米泔攪,淨敷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如下:

第一種方法:用雞肫內黃皮陰乾磨成粉末,取兩錢,加入白芷粉末一錢、銅青二分、麝香四釐,混合敷在患處。

第二種方法:將雞肫皮放在燈上燒至存性,研磨成粉末,加入黃柏粉末、枯礬、少許麝香,混合均勻,再用米泔水攪拌,塗抹在乾淨的患處。

第三種方法:將青黛、黃柏、五倍子、枯礬等量磨成粉末,用米泔水攪拌,塗抹在乾淨的患處。

第四種方法:將兩個橡斗殼裝滿鹽,合起來用炭火燒透,放涼後研磨成粉末,加入少許麝香,用米泔水攪拌,塗抹在乾淨的患處。

2. 脾胃

小兒臟腑怯弱,乳食過度,則脾胃受傷,疾病生焉。面黃肌瘦,肚大青筋,嘔吐瀉泄,腹痛積滯,皆所不免也。其脈關部弦數,治宜補脾益胃,消食化積。脾胃以消為補,在小兒尤宜用之,以助消導之力。

主方,白朮(一錢),茯苓(七分),陳皮(六分),山楂(一錢),神麯(五分),麥芽(炒,研,六分),上水煎服。或為末,蜜丸彈大,每服一丸,米湯化下。

白話文:

小孩的臟腑虛弱,如果奶水或食物吃太多,就會傷到脾胃,導致生病。常見症狀有臉色發黃、身材瘦弱、肚子鼓脹、經常嘔吐、腹瀉、肚子痛、積食等等。脈象通常在關部弦數。治療上應以補脾益胃、消食化積為主。對於小孩來說,脾胃以消食為補,因此更應該使用有助於消化的藥物。

方劑:白朮一錢、茯苓七分、陳皮六分、山楂一錢、神麴五分、麥芽(炒研)六分,用水煎服。或者研成粉末,用蜜丸做成彈丸大小,每次服用一丸,用米湯送服。

腹痛加木香、砂仁、厚朴。虛加人參、黃耆、甘草,去楂、曲、芽,少加陳皮。虛冷加乾薑(炮)瀉加豬苓、澤瀉,甚加肉果(麵煨)嘔加半夏、藿香。脹加香附、腹皮。積塊加三稜、蓬朮、檳榔。熱加黃連。濕加蒼朮。

白話文:

肚子痛的話,加木香、砂仁、厚朴;如果虛弱,加人參、黃耆、甘草,去掉麥芽、神曲、穀芽,少加點陳皮;如果虛寒,加乾薑(炮製);如果腹瀉,加豬苓、澤瀉,嚴重的話加肉果(麵煨);如果嘔吐,加半夏、藿香;如果脹氣,加香附、腹皮;如果有積塊,加三稜、蓬朮、檳榔;如果發熱,加黃連;如果濕氣重,加蒼朮。

3. 疳疾

小兒油膩生冷,乳食太過,則脾胃不能運行,疳疾之證成矣。或因缺乳,飲食太早而成。則腹大青筋,大便溏泄,小便白色,上熱口臭,發豎毛焦,四肢瘦怯。甚而項小腳弱,目澀白膜,耳鼻生瘡,尤有丁奚、哺露、無辜等疳,皆由微漸而起。治宜消積、除熱、理脾。

主方,胡黃連,川黃連,山楂,麥芽,神麯,三稜,蓬朮,青皮,陳皮,檳榔(各五錢),木香,蘆薈(二錢),使君子(五錢),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彈大。每服一丸,空心米湯化下。

白話文:

孩子如果吃太多油膩生冷的食物,或者乳食過量,就會導致脾胃消化不良,進而出現疳疾。也可能因為母乳不足,過早添加輔食所引起。症狀表現為肚子脹滿、大便稀溏、小便清白、口臭、頭髮豎立乾燥、四肢消瘦。嚴重者還會出現頭頸細小、腳軟無力、眼睛乾澀、眼白有膜、鼻子和耳朵長瘡。尤其像丁奚、哺露、無辜等疳疾,都是從輕微症狀逐漸發展而來的。治療應以消積化食、清熱解毒、健脾和胃為主。

熱退去胡連,瀉加肉果。服至病去七分即止,另以後方服。

白朮(二兩),白茯苓,懷山藥,山楂,神麯,麥芽(各一兩),黃連(五錢),龍膽草(五錢)

虛加人參(五錢)制服法同。

白話文:

退燒後就停服胡連,拉肚子就要加上肉果。服用到病好的七成時就停止,再用後面的藥方繼續服用。白朮二兩、白茯苓、懷山藥、山楂、神麴、麥芽各一兩,黃連、龍膽草各五錢。虛寒體質的人還要加上人參五錢,服用方法跟前面的相同。

4. 嘔吐

嘔者有聲,吐者有物。凡乳食不宜過飽,飽則傷胃。有感外邪而成者,熱吐則頭額溫,嘔黃涎,唇乾口渴,五心煩熱,小便赤色,多是得於暑月,其脈洪數。冷吐則清涎夾乳,小便清長,面色㿠白,得於冒寒;或乳母當風乳兒,飲之則冷氣入胃而作,其脈沉遲。有因痰吐,必夾痰涎;因食吐,必夾食。治宜隨證用藥。

主方,半夏,陳皮,茯苓,厚朴,藿香,蒼朮,山楂,麥芽,神麯,加生薑煎,入薑汁服。

白話文:

嘔吐有聲音,吐出來的有東西。吃奶或食物不要過飽,過飽會傷胃。如果因為外邪引起嘔吐,熱吐會伴隨頭額發熱,吐黃色口水,嘴唇乾燥口渴,五心煩熱,小便顏色偏紅,大多是夏季中暑造成的,脈象洪數。冷吐會吐出清涼的口水,夾雜奶水,小便清長,臉色蒼白,是受寒引起的;或是哺乳的母親被風吹到,乳汁被風吹冷,孩子喝了之後,冷氣進入胃中引起嘔吐,脈象沉遲。如果因為痰引起的嘔吐,就會夾雜痰液;如果因為食物引起的嘔吐,就會夾雜食物。治療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用藥。

常用的藥方是:半夏、陳皮、茯苓、厚朴、藿香、蒼朮、山楂、麥芽、神曲,加入生薑煎煮,用薑汁送服。

寒吐,木香、砂仁,甚加丁香、白蔻。熱吐,黃連(姜炒),乾葛、竹茹、枇杷葉。痰加南星、枳實。虛加人參、白朮。夏月,香薷、扁豆。

白話文:

寒性嘔吐,可用木香、砂仁,情況嚴重時可以加丁香、白蔻。熱性嘔吐,可用黃連(用薑炒過),乾葛、竹茹、枇杷葉。如果有痰,再加南星、枳實。如果體虛,則要加人參、白朮。夏季,可以用香薷、扁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