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六 (4)
卷之六 (4)
1. 眼閉
初生眼閉不開者,由產母食熱毒之物,致成斯疾。宜用熊膽少許,以水一滴浸化,點入眼中,一日七、八次。
主方,當歸,川芎,赤芍藥,生地黃,天粉,甘草(各一錢)上劑水煎服。或為細末,燈心湯調,抹兒口中。宜多服。
釀乳方,澤瀉,茵陳(各三錢),栝蔞根,豬苓,生地黃,甘草(各一錢)
上劑水煎,食後服。初用二服,且捏去宿乳。第三服兒吮。
白話文:
新生兒眼睛閉合無法睜開,是因產婦食用過於熱性或有毒的食物,導致此病。
治療方法:
- **點眼法:**取熊膽少許,用一滴水浸泡至溶化,每日點入患兒眼中七至八次。
內服方:
- 主方: 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生地黃、天粉、甘草各一錢,水煎服。或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燈心湯調和,塗抹於嬰兒口中,可多服用。
**釀乳方:**澤瀉、茵陳各三錢,栝蔞根、豬苓、生地黃、甘草各一錢。
注:
- 古文中所使用的藥材單位為錢,約為3.75克。
- 方劑中所列的藥材,現代醫學認為部分可能存在毒性,需謹慎使用。
- 現代醫學對於新生兒眼睛閉合無法睜開,有更明確的病因診斷和治療方案,建議同時尋求現代醫學的幫助。
2. 論形色
(附:手指脈紋八段錦,手指訣)
額屬心,色紅,主火盛,風熱煩躁;青主驚。
左臉屬肝,色赤,主身熱拘急,肝風;青主驚;黑,腹痛。
右臉屬肺,色赤,主身熱,氣粗壅嗽;白主咳嗽痰氣;青,風入肺。
鼻屬脾,色紅,肺熱極、衄血,內燥孔干,熱氣出;或濁涕痰嗽,內生風。白色清涕,外感傷風,或泄瀉。
下頦屬腎,色赤,主膀胱熱,小便不利。
顴色赤,積熱痰盛,身熱。
頰色赤,內熱夜啼。
印堂青,主驚;紅,火盛;黑,客忤、邪祟。
山根紫,傷乳食;青,驚;黑,危。
準頭黃,吐瀉;赤,熱;青,驚;紅紫,痰氣;黑,危。
白話文:
額頭反映心臟,顏色發紅表示火氣旺盛,容易感到煩躁不安,伴隨風熱症狀;青色則表示驚嚇。
左臉頰反映肝臟,顏色發紅表示身體發熱,感到拘束急躁,可能是肝風所致;青色則表示驚嚇;黑色則表示腹痛。
右臉頰反映肺臟,顏色發紅表示身體發熱,呼吸急促,咳嗽氣喘;白色則表示咳嗽痰多;青色則表示風邪入侵肺部。
鼻子反映脾臟,顏色發紅表示肺熱極度,容易鼻出血,鼻子乾燥,熱氣外散;或者鼻涕濁白,咳嗽痰多,體內生風。白色清鼻涕則表示外感風寒,或者腹瀉。
下巴反映腎臟,顏色發紅表示膀胱發熱,小便不利。
顴骨顏色發紅表示積熱痰盛,身體發熱。
臉頰顏色發紅表示內熱,晚上容易哭鬧。
印堂顏色發青表示驚嚇;紅色表示火氣旺盛;黑色表示受邪氣入侵,出現病症。
山根顏色發紫表示傷食;青色表示驚嚇;黑色表示危險。
鼻尖顏色發黃表示吐瀉;紅色表示發熱;青色表示驚嚇;紅紫色表示痰氣;黑色表示危險。
眉皺,痢疾;紅,夜啼、心煩躁熱。
眼黑睛黃,傷寒;白睛黃,濕積,赤,心熱;淡紅,心虛熱;青,肝熱。眼胞赤爛,脾臟濕熱;白睛黑,死。
人中黑,腹痛蟲動;點點黑,吐利。
口唇紅,乾燥、脾熱;赤裂,脾熱極;紫,風寒;白,虛弱。
承漿黃,吐;青,驚。
面淡白;噁心不食;青白,吐瀉,欲發驚風。面青唇白,吐乳胃冷;青黑,吐沫;不吐者蟲痛。黃,食積;亦主驚或天瘹。面青身熱發躁,多變痢疾;面青有汗,口內氣熱,必發瘹痛。面黃盜汗,面青有驚;青黑或時吐沫者,客忤、天瘹,啼哭凶。面紅赤色,傷寒發熱,身躁不安,心煩。
白話文:
眉頭皺起,可能是痢疾;眉頭發紅,可能是夜啼、心煩躁熱。
眼珠發黑泛黃,可能是傷寒;眼白泛黃,可能是濕積;眼白發紅,可能是心熱;眼白淡紅,可能是心虛熱;眼白發青,可能是肝熱。眼皮紅腫發爛,可能是脾臟濕熱;眼白發黑,可能是死兆。
人中發黑,可能是腹痛蟲動;人中出現黑色斑點,可能是吐瀉。
嘴唇發紅乾燥,可能是脾熱;嘴唇發紅裂開,可能是脾熱極度嚴重;嘴唇發紫,可能是風寒;嘴唇發白,可能是虛弱。
承漿穴發黃,可能是嘔吐;承漿穴發青,可能是驚嚇。
臉色蒼白,可能是噁心不想吃東西;臉色青白,可能是吐瀉,快要發驚風。臉色青白嘴唇蒼白,可能是吐奶胃寒;臉色青黑,可能是吐沫;如果不吐可能是蟲痛。臉色發黃,可能是食積;也可能是驚嚇或天瘹。臉色發青身體發熱煩躁,多半會得痢疾;臉色發青出汗,口氣熱,一定會發瘹痛。臉色發黃盜汗,臉色發青容易驚嚇;臉色青黑或偶爾吐沫,可能是客忤、天瘹,啼哭凶險。臉色發紅發赤,可能是傷寒發熱,身體煩躁不安,心煩意亂。
頭面青筋,欲作驚搐,或吐,肚痛。頭面大小青筋如綠繩透起者,急治;不爾,發驚搐。
太陽紅,血淋;青,驚;赤,傷寒。
風池紅,熱,多啼;黃,吐逆。
《金匱》青筋,驚。
舌紅、干,燥熱;白苔、黃苔熱甚;舌卷,驚;舌破裂有瘡,心火;赤腫,大便秘,小便不通,或熱瀉;舌黑如芒刺,陽毒熱極;久瀉痢,舌黑及傷寒等證,舌黑而濕滑者死。
耳微黃,驚。耳輪乾燥,睡中咬牙主疳、骨蒸熱。耳尖冷,耳後紅紋,麻痘;耳內膿、外有瘡,腎經積熱。
白話文:
頭上和臉上出現青筋,想要抽搐或嘔吐,肚子疼痛。頭面部的青筋像綠色的繩子一樣突出,要緊急治療;如果不治療,就會發作抽搐。
太陽穴發紅,是血淋病;發青,是驚恐;發赤,是傷寒。
風池穴發紅,是熱證,容易啼哭;發黃,會吐逆。
《金匱要略》中記載青筋出現,是驚恐的徵兆。
舌頭發紅乾燥,是燥熱;舌苔發白或發黃,熱證嚴重;舌頭捲曲,是驚恐;舌頭破裂有瘡,是心火;舌頭發紅腫脹,伴隨便秘、小便不通或熱瀉;舌頭發黑像芒刺一樣,是陽毒熱極;長期腹瀉或痢疾,舌頭發黑,以及傷寒等證,舌頭發黑且濕滑,就會死亡。
耳朵微微發黃,是驚恐的徵兆。耳朵輪廓乾燥,睡覺時咬牙,是疳積、骨蒸熱的表現。耳朵尖端冰冷,耳朵後面有紅色的紋路,是麻痘的徵兆;耳朵內有膿液,外邊有瘡,是腎經積熱。
3. 面部五臟色診圖
面青屬肝,病驚風。
面赤屬心,病熱盛。
面黃屬脾,病疳積。
面白屬肺,病虛寒。
面黑屬腎,病惡候。
四時面色順逆:春肝木青,夏心火赤,秋肺金白,冬腎水黑,各七十二日,四季月後各十八日。脾土,黃色為順,春白、夏黑、秋赤、冬黃,四季月青色為逆。
總論主病:赤,熱盛;面赤唇青,傷寒;青,驚風;白,吐瀉;黃,積、作瘧;黑,危候。
初生至半歲,,
虎口紋未成。
額上候寒熱,,
兼面色察病。
嬰幼初生至半周,額聞眉際候因由,醫家三指橫排定,頭左須將右手求。若是傷寒三指熱,食中熱嗽痰驚風,三指冷兮為吐瀉,中名熱積腹中躊。
白話文:
臉色青白代表肝臟有問題,容易驚風;臉色發紅代表心臟有熱症;臉色發黃代表脾臟有積食;臉色發白代表肺臟虛寒;臉色發黑代表腎臟功能衰退。
一年四季的正常臉色變化:春天肝氣旺盛,臉色偏青;夏天心火旺盛,臉色偏紅;秋天肺金旺盛,臉色偏白;冬天腎水旺盛,臉色偏黑,每種顏色持續七十二天,四季轉換時各持續十八天。脾臟屬土,黃色為正常,春白、夏黑、秋赤、冬黃為逆常。
總體來說,臉色發紅代表熱症,臉色發紅嘴唇發青代表傷寒,臉色發青代表驚風,臉色發白代表吐瀉,臉色發黃代表積食或瘧疾,臉色發黑代表病情危重。
嬰兒出生到半歲,虎口紋未完全形成,觀察額頭可以判斷寒熱,並結合臉色觀察病情。
嬰兒出生後到半周,通過觀察眉間可以判斷病因,醫生用三根手指橫排在額頭上,左手觸摸右側,右手觸摸左側,如果三根手指都發熱,代表傷寒;食指發熱代表咳嗽痰多或驚風;三根手指都發冷代表吐瀉;中指發熱代表積食。
初,風關紋見易治;,
中,氣關紋見病深;,
末,命關紋見病危。
三關紋直透難救。
紅,傷寒;淺紅,內熱吐瀉,紫,風熱;青,驚;白,疳;黃,脾積;青紫相半,驚積、風熱。青紫黑紋,亂者極重,純黑者不治。
白話文:
剛開始出現風關紋時,病症容易治療;中期出現氣關紋,病症較深;末期出現命關紋,病症危重。如果三關紋直透,則難以救治。
紅色代表傷寒,淺紅色代表內熱吐瀉,紫色代表風熱,青色代表驚恐,白色代表疳積,黃色代表脾積。青紫色相半則表示驚積、風熱。青紫黑色紋亂,則病症極重,純黑色的紋則不治。
4. 手指脈紋八段錦
魚刺形,主驚風、痰熱。
懸針形,主傷風、泄瀉、積熱。
水字形,主食積、咳嗽、驚疳。
乙字形,主疳病、驚風。
環形,主疳積、吐逆。
亂紋形,主蟲。
蟲形,主疳蟲、大腸穢積。
珠形,主死。
白話文:
魚刺形,主驚風、痰熱:這種形狀代表的病症主要與驚嚇和痰熱有關。
懸針形,主傷風、洩瀉、積熱:懸針形表示的疾病主要與感冒、腹瀉以及過度積熱有關。
水字形,主食積、咳嗽、驚疳:水字形的符號與食積、咳嗽以及驚癇(一種兒童神經系統疾病)相關。
乙字形,主疳病、驚風:乙字形的圖案代表的疾病與疳病(一種兒童營養不良引發的疾病)以及驚風(一種急性神經系統疾病)有關。
環形,主疳積、吐逆:環形符號與疳積(一種消化不良導致的疾病)以及嘔吐相關。
亂紋形,主蟲:這表明亂紋形與寄生蟲感染相關。
蟲形,主疳蟲、大腸穢積:蟲形的圖案與兒童的疳蟲(寄生蟲)病以及大腸內的穢積(積聚的廢物)相關。
珠形,主死:珠形的符號預示著死亡。
5. 手指訣
五指稍頭冷,驚來不可當。
若逢中指熱,必定是傷寒。
中指獨自冷,麻痘證相參。
男左女右手,分明仔細看。
白話文:
【五指稍頭冷,驚來不可當。】
若手指尖端感到寒冷,表示可能會有驚嚇或緊張的情緒。
【若逢中指熱,必定是傷寒。】
如果中指發熱,則有可能是得了傷寒這種疾病。
【中指獨自冷,麻痘證相參。】
若只有中指感到寒冷,可能表示有麻疹或其他相關症狀。
【男左女右手,分明仔細看。】
男性應注意左手,女性則應關注右手,仔細觀察身體的變化和異常。
6. 脈法
小兒三歲以上,醫用中指滾轉,按寸、關、尺三部,六、七至為常脈。增則為熱,減則為寒。浮,風邪;洪,熱盛;數,多驚;遲,為虛;浮洪為風熱;沉實為食積。浮緊無汗為傷寒;浮緩有汗為傷風。沉緊,腹痛;弦緊,氣急;緊促,痘疹;堅實,風癇;虛軟;慢驚;軟細,疳蟲;牢實,便秘;大芤,便血;大小不勻,惡候。二、三至為脫絕,十餘至為死脈。
白話文:
三歲以上的小孩,醫生可以用中指在手腕上滾動,按壓寸、關、尺三個部位,正常脈搏每分鐘跳動六到七次。脈搏跳動次數增加代表發熱,減少代表寒症。脈搏浮起則為風邪,脈搏洪大則為熱盛,脈搏跳動頻繁則多驚嚇,脈搏跳動緩慢則為虛弱。浮而洪大代表風熱,沉而實則為食積。脈搏浮起且緊繃,沒有汗水,代表傷寒;脈搏浮起且柔軟,有汗水,代表傷風。脈搏沉而緊,代表腹痛;脈搏弦而緊,代表氣急;脈搏緊促,代表痘疹;脈搏堅而實,代表風癇;脈搏虛弱柔軟,代表慢驚;脈搏柔軟細小,代表疳蟲;脈搏牢而實,代表便秘;脈搏大而虛,代表便血;脈搏大小不均,代表惡兆。每分鐘跳動兩到三次代表生命垂危,十次以上代表死亡。
7. 養子十法
背暖:經曰:背脊三椎下節之兩傍,是肺之俞也。若風寒傷之,致發熱咳嗽,痰喘、嘔等證。
肚暖:肚者,胃也。若冷則不能腐化穀食,致腸鳴、腹痛、泄瀉等證。
足暖:經曰:足為陽明胃經所司,況寒從地起。致傷寒發熱、冷積等證。
頭涼:經曰:頭者,六陽之會;首面者,五臟之精華。頭為髓之海,太熱則髓溢汗泄,致顱囟腫起,頭瘡眼疾。
心胸涼:心屬丙火,若外受客熱,內外俱熱。輕則口乾面紅;重則夜啼、驚跳。
精神未全:忽見非常之物、未識之人、雞犬牛馬等畜,及嬉戲叫喊,皆易成驚疾。宜服鎮心安神、補養之藥,病愈藥止。其牛黃、硃砂、金銀、冰、麝,毋得過用,致成冷疾。
白話文:
背部溫暖:經書上說,脊椎第三節往下兩邊,是肺部的俞穴。如果風寒入侵,就會導致發熱咳嗽、痰喘、嘔吐等症狀。
腹部溫暖:腹部是胃的所在。如果受寒,胃就不能正常消化食物,導致腸鳴、腹痛、腹瀉等症狀。
腳部溫暖:經書上說,腳是陽明胃經所管轄的部位,而且寒氣從地底上升。因此容易受寒,導致傷寒發熱、寒積等症狀。
頭部涼爽:經書上說,頭部是六陽經的匯集之處,臉部是五臟的精華所在。頭部是髓的海,如果太熱,就會導致髓液溢出汗泄,造成顱囟腫起、頭瘡眼疾。
心胸涼爽:心臟屬丙火,如果外受暑熱,內外就會都熱。輕則口乾面紅,重則夜啼、驚跳。
精神尚未完全恢復:突然看到不常見的東西、不認識的人、雞、狗、牛、馬等牲畜,以及嬉戲叫喊,都容易導致驚嚇疾病。應該服用鎮心安神、補養的藥物,病癒後就停止服藥。至於牛黃、硃砂、金銀、冰、麝香等藥物,不可過量使用,以免導致寒疾。
吐瀉慢驚;脾胃全固,氣血流暢,一身康健。小兒變蒸,誤作外邪,服發汗藥;或因食積,過用通泄;或冷熱不調,致傷脾胃,吐瀉淹延。脾土既虛,肝木乘之,故筋攣作搐。
嘔乳糞清:兒在胎時,母過取涼,冷氣入於胞胎。後因悲啼未定,便與乳食,使氣與食結,久而不散,致傷脾胃。輕則嘔泄,重則腹鳴氣逆,涎潮流溢,以致難治。
勿輕服鎮墜諸藥:水銀、輕粉、硃砂、珠珀,雖云下痰鎮心,毋得泛常輕用。凡小兒皆畏服藥。倘病源究未真確,藥不切中,勿服。
因浴致生丹毒:一周之內,肌膚脆嫩,腠理不密,洗之恐濕熱鬱蒸,變生赤遊丹毒。身發壯熱,毒入腹者死。有因浴,傷風咳嗽上氣,漸成篤疾,由此而始焉。
白話文:
小兒吐瀉並伴隨驚厥,這是因為脾胃虛弱,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。有些孩子發燒,誤以為是外邪入侵,就用發汗藥治療;也有可能是因為積食,過度使用通便瀉藥;或者飲食不當,損傷脾胃,導致吐瀉不止。脾土虛弱,肝木乘之,就會出現筋攣抽搐。
嬰兒嘔吐乳汁、大便清稀,可能是因為母親懷孕期間過度食用寒涼食物,導致寒氣進入胎兒體內。之後又因為啼哭不止,馬上餵食乳汁,造成氣食積聚,久久不散,損傷脾胃。輕則嘔吐腹瀉,重則腹鳴氣逆,口水流不停,難以治療。
不要輕易服用鎮墜藥物,比如水銀、輕粉、硃砂、珠珀,雖然它們可以化痰鎮心,但不能隨便使用。小兒體質弱,對藥物反應敏感。如果病因不明確,藥物不對症,就不要服用。
洗澡容易導致丹毒,因為嬰兒出生一周內,肌膚嬌嫩,毛孔不密,洗澡容易讓濕熱鬱結,形成丹毒。如果發燒,毒素入侵腹部,就會危及生命。有些孩子因為洗澡,受涼感冒咳嗽,逐漸發展成嚴重的疾病,都是從洗澡引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