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六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 (4)

1. 眼閉

初生眼閉不開者,由產母食熱毒之物,致成斯疾。宜用熊膽少許,以水一滴浸化,點入眼中,一日七、八次。

主方當歸川芎赤芍藥,生地黃,天粉,甘草(各一錢)上劑水煎服。或為細末,燈心湯調,抹兒口中。宜多服。

釀乳方澤瀉,茵陳(各三錢),栝蔞根,豬苓,生地黃,甘草(各一錢)

上劑水煎,食後服。初用二服,且捏去宿乳。第三服兒吮。

2. 論形色

(附:手指脈紋八段錦,手指訣)

額屬心,色紅,主火盛,風熱煩躁;青主驚。

左臉屬肝,色赤,主身熱拘急,肝風;青主驚;黑,腹痛。

右臉屬肺,色赤,主身熱,氣粗壅嗽;白主咳嗽痰氣;青,風入肺。

鼻屬脾,色紅,肺熱極、衄血,內燥孔干,熱氣出;或濁涕痰嗽,內生風。白色清涕,外感傷風,或泄瀉。

下頦屬腎,色赤,主膀胱熱,小便不利。

顴色赤,積熱痰盛,身熱。

頰色赤,內熱夜啼。

印堂青,主驚;紅,火盛;黑,客忤、邪祟。

山根紫,傷乳食;青,驚;黑,危。

準頭黃,吐瀉;赤,熱;青,驚;紅紫,痰氣;黑,危。

眉皺,痢疾;紅,夜啼、心煩躁熱。

眼黑睛黃,傷寒;白睛黃,濕積,赤,心熱;淡紅,心虛熱;青,肝熱。眼胞赤爛,脾臟濕熱;白睛黑,死。

人中黑,腹痛蟲動;點點黑,吐利。

口唇紅,乾燥、脾熱;赤裂,脾熱極;紫,風寒;白,虛弱。

承漿黃,吐;青,驚。

面淡白;噁心不食;青白,吐瀉,欲發驚風。面青唇白,吐乳胃冷;青黑,吐沫;不吐者蟲痛。黃,食積;亦主驚或天瘹。面青身熱發躁,多變痢疾;面青有汗,口內氣熱,必發瘹痛。面黃盜汗,面青有驚;青黑或時吐沫者,客忤、天瘹,啼哭凶。面紅赤色,傷寒發熱,身躁不安,心煩。

頭面青筋,欲作驚搐,或吐,肚痛。頭面大小青筋如綠繩透起者,急治;不爾,發驚搐。

太陽紅,血淋;青,驚;赤,傷寒。

風池紅,熱,多啼;黃,吐逆。

《金匱》青筋,驚。

舌紅、干,燥熱;白苔、黃苔熱甚;舌卷,驚;舌破裂有瘡,心火;赤腫,大便秘,小便不通,或熱瀉;舌黑如芒刺,陽毒熱極;久瀉痢,舌黑及傷寒等證,舌黑而濕滑者死。

耳微黃,驚。耳輪乾燥,睡中咬牙主疳、骨蒸熱。耳尖冷,耳後紅紋,麻痘;耳內膿、外有瘡,腎經積熱。

3. 面部五臟色診圖

面青屬肝,病驚風。

面赤屬心,病熱盛。

面黃屬脾,病疳積。

面白屬肺,病虛寒。

面黑屬腎,病惡候。

四時面色順逆:春肝木青,夏心火赤,秋肺金白,冬腎水黑,各七十二日,四季月後各十八日。脾土,黃色為順,春白、夏黑、秋赤、冬黃,四季月青色為逆。

總論主病:赤,熱盛;面赤唇青,傷寒;青,驚風;白,吐瀉;黃,積、作瘧;黑,危候。

初生至半歲,,

虎口紋未成。

額上候寒熱,,

兼面色察病。

嬰幼初生至半周,額聞眉際候因由,醫家三指橫排定,頭左須將右手求。若是傷寒三指熱,食中熱嗽痰驚風,三指冷兮為吐瀉,中名熱積腹中躊。

初,風關紋見易治;,

中,氣關紋見病深;,

末,命關紋見病危。

三關紋直透難救。

紅,傷寒;淺紅,內熱吐瀉,紫,風熱;青,驚;白,疳;黃,脾積;青紫相半,驚積、風熱。青紫黑紋,亂者極重,純黑者不治。

4. 手指脈紋八段錦

魚刺形,主驚風、痰熱。

懸針形,主傷風、泄瀉、積熱。

水字形,主食積、咳嗽、驚疳。

乙字形,主疳病、驚風。

環形,主疳積、吐逆。

亂紋形,主蟲。

蟲形,主疳蟲、大腸穢積。

珠形,主死。

5. 手指訣

五指稍頭冷,驚來不可當。

若逢中指熱,必定是傷寒。

中指獨自冷,麻痘證相參。

男左女右手,分明仔細看。

6. 脈法

小兒三歲以上,醫用中指滾轉,按寸、關、尺三部,六、七至為常脈。增則為熱,減則為寒。浮,風邪;洪,熱盛;數,多驚;遲,為虛;浮洪為風熱;沉實為食積。浮緊無汗為傷寒;浮緩有汗為傷風。沉緊,腹痛;弦緊,氣急;緊促,痘疹;堅實,風癇;虛軟;慢驚;軟細,疳蟲;牢實,便秘;大芤,便血;大小不勻,惡候。二、三至為脫絕,十餘至為死脈。

7. 養子十法

背暖:經曰:背脊三椎下節之兩傍,是肺之俞也。若風寒傷之,致發熱咳嗽,痰喘、嘔等證。

肚暖:肚者,胃也。若冷則不能腐化穀食,致腸鳴、腹痛、泄瀉等證。

足暖:經曰:足為陽明胃經所司,況寒從地起。致傷寒發熱、冷積等證。

頭涼:經曰:頭者,六陽之會;首面者,五臟之精華。頭為髓之海,太熱則髓溢汗泄,致顱囟腫起,頭瘡眼疾。

心胸涼:心屬丙火,若外受客熱,內外俱熱。輕則口乾面紅;重則夜啼、驚跳。

精神未全:忽見非常之物、未識之人、雞犬牛馬等畜,及嬉戲叫喊,皆易成驚疾。宜服鎮心安神、補養之藥,病愈藥止。其牛黃硃砂、金銀、冰、麝,毋得過用,致成冷疾。

吐瀉慢驚;脾胃全固,氣血流暢,一身康健。小兒變蒸,誤作外邪,服發汗藥;或因食積,過用通泄;或冷熱不調,致傷脾胃,吐瀉淹延。脾土既虛,肝木乘之,故筋攣作搐。

嘔乳糞清:兒在胎時,母過取涼,冷氣入於胞胎。後因悲啼未定,便與乳食,使氣與食結,久而不散,致傷脾胃。輕則嘔泄,重則腹鳴氣逆,涎潮流溢,以致難治。

勿輕服鎮墜諸藥:水銀、輕粉、硃砂、珠珀,雖云下痰鎮心,毋得泛常輕用。凡小兒皆畏服藥。倘病源究未真確,藥不切中,勿服。

因浴致生丹毒:一周之內,肌膚脆嫩,腠理不密,洗之恐濕熱鬱蒸,變生赤遊丹毒。身發壯熱,毒入腹者死。有因浴,傷風咳嗽上氣,漸成篤疾,由此而始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