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一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3)

1. 奉養高年

養親不可不知醫,高年尤為切要。然醫特其輔耳!其本在得親歡心,親心多拂多違,疾所由生。常使親心喜悅,非止盡孝,亦以善治親之未病也。其次當調適其飲食,雖或貧乏,亦必約己豐親,勞力致養,常盡心於目前,勿姑俟於日後。務令精潔,不在肥腴。生冷、膩滯、煎炒、硬韌及烹飪失宜等皆忌。

又次當撿其起居,行、住、坐、臥皆令安樂。棲息處宜高燥,靜密無風,冬暖夏涼。衣服常須浣焙,器皿常須拭潔。玩物適情之類,無弗迎合。寒、暑、風、雨、霾、霧、黑早、黃昏、險途、遠道,皆勿令行。一切瑣屑可惱事,皆勿令聞。如有意外災咎,必先自己鎮靜,安慰親心,勿令驚怖。

有疾則擇延明醫,勿泥卜筮,受誤庸手。湯藥必躬為閱治如法,勿托他人。老年嗜欲或有過當處,須婉節之,勿縱其情,長其過,恆以玄門衛生法告之。若夫禪宗出世之旨,則尤宜朝夕勸勉,慫恿成就。急乘易盡殘年,了徹無上大事。又豈區區奉養醫藥之比乎?雖然為人父母,亦當自愛,曲體子心。

至老年尤宜知止、知足,懺悔前過,勤行善事為齋歸計。噫!人生結果事,時刻當警省。勉之哉!

白話文:

[照顧長輩]

照顧家中的長輩,學習醫學知識是必要的,特別是對年紀大的長輩更是重要。然而,醫學只是輔助手段,真正的根本是要讓長輩開心。如果長輩心情常常不順,疾病就會由此而生。我們應該常讓長輩保持愉悅的心情,這不僅僅是孝順的表現,也是預防疾病的好方法。其次,飲食的調整也很重要,即便經濟條件有限,也要盡量讓長輩吃得更好,勞動來供養他們,時刻把他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,不要等到將來。食物要注重清潔,並不是一定要大魚大肉。生冷、油膩、煎炸、硬的食物以及烹飪不當的食品都要避免。

再者,我們要關注他們的生活起居,無論是走路、站立、坐著還是躺著,都要讓他們感到舒適。他們休息的地方應當乾燥,安靜,避風,冬天暖和夏天涼爽。他們的衣服要經常清洗烘曬,使用的餐具要經常擦拭保持清潔。對於能讓他們開心的玩具、娛樂活動,都應當滿足他們。寒冷、酷熱、風雨、霧霾、早晨、黃昏、危險的道路、遠方的路途,都不應讓他們去。所有瑣碎煩人的事情,都不要讓他們知道。如果有意外發生,首先自己要保持鎮定,安慰長輩,不要讓他們感到害怕。

如果長輩生病,要選擇有經驗的醫生,不要迷信卜筮,以免被庸醫誤診。熬煮藥材必須按照正確的方法,不能假手他人。對於長輩可能過度的慾望,要婉轉地加以控制,不能放任他們的情緒,增加他們的錯誤,並且要告訴他們養生保健的方法。對於禪宗的出世思想,更應當早晚勸導,鼓勵他們修行,把握剩下的時間,完成生命的最高追求。這又豈是單純的照顧和醫藥所能相比的呢?但作為父母,他們也應當自愛,理解子女的心意。

到了老年的時候,更應該懂得適可而止,知足常樂,反省過去的過錯,努力做善事,為將來的安寧做打算。唉!人生的結局,時刻都應當警惕反省。努力吧!

當然,作為父母,他們也應該自愛,理解子女的心意。到了老年,更應該懂得適可而止,知足常樂,反省過去的過錯,努力做善事,為將來的安寧做打算。唉!人生的結局,時刻都應當警惕反省。努力吧!

2. 撫育幼齡

(附:戒溺女歌)

經曰:滋苗者,必固其根;伐下者,必枯其上。嬰兒一生之強弱安危,其根全繫於父母,可不慎歟!懷妊十月,能尊胎教,則子多賢、多壽,痘輕疾少。若父母縱欲不謹,加以厚味膻腥,煎炒姜椒,諸熱毒物,或服種子助陽熱藥,致生子有驚風及惡痘、胎毒諸證。初生時,如拭口、斷臍、洗浴等事,悉宜如法。

乳母飲食起居,極宜嚴慎。如嗜厚味熱毒,兒患積熱;食生冷及感風寒,兒飲冷乳,吐瀉腹痛;母恚怒,致兒驚恐。久停乳,先略擠去前乳,次與兒吮。母多欲,乳之氣味皆變。有孕乳子,令兒黃瘦。小兒變蒸發熱,乃是長筋骨、堅腑臟、生智慧,常以數日而安,但宜調護,不必服藥。

小兒驚疾,或因揉兒胸、搖兒身,誘兒笑語,久戲不止,使兒力疲頭眩,氣喘腸痛;或繼以哭,多睡中驚。甚至擲兒上下,兒雖強笑,實惶怖不堪,駭其神志,傷其腑臟。有以無知幼兒打撲,尤可痛恨,當為大戒。小兒乳食宜少不宜多,衣服忌太暖。初冬未甚寒,只薄牽舊絮,若早重裹新綿,致火鑠肺金,生風成痰,致肺風痰喘、驚搐等證。

啼哭未止及初止,皆未可與乳食,未及期不可茹葷;雖期後不宜縱食大腥及生冷、煎炒、油膩、甘甜、閉氣硬物。經曰:多食肥,令人內熱;多食甘,令人腹滿肚大是也。脾氣弱者,停積為吐瀉、瘧、痢、疳蟲等證。又忌嚼食喂兒,易生疳積及蟲。又小兒夜臥被下,須著小單衣,勿過熱,臥宜露首近枕,勿以被覆頭面。

又小兒常令見日色,受和風,間坐履地上,皆能使堅筋骨、實肌理。若時刻不離裹抱,悶閉密室反有損。又兒額上常須以手撫拭,脫衣則以手拭胸背,斂毛孔防風。又乳母、抱母、僮婢等,皆須慎擇其人樸實、謹厚者。又小兒不特護其形體,尤宜保其心性。勿恣其欲、縱其怒,常教以仁厚端方,勿導以機詐巧言等;常教以好生施濟,勿導以慘殺驕吝等。勿以蟲鳥等籠縛為娛,勿使聞淫歌鄙語。

三、四歲便須謹防其習風,勿姑息其幼。以俟後七、八歲小學時,常以先輩名公善言善事及三教明顯要言,時時語之,使記憶。稍長謹防其友伴損益,能移換性情,雕鑿真樸,是為首戒。然後讀書習禮法,處處印證前聞,俱於身心實有受用。古云:教婦初來,教子嬰孩。一生人品善惡、高下,全系幼時,又豈特保護醫藥已乎!

白話文:

【撫育幼兒】

有句話說得好,要讓幼苗茁壯成長,就得穩固它的根基;如果樹根受損,枝葉必然枯萎。嬰兒從出生到成長的健康與安全,其根本在於父母的照顧,怎能不小心謹慎呢?在母親懷孕期間,如果能夠注重胎教,孩子將來多半會聰明、長壽,生病的機率也會降低。然而,如果父母縱慾無度,飲食過於油膩、辛辣,或是服用一些燥熱的藥物,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生後容易患有驚風、嚴重的出疹病,以及先天性的疾病。

孩子出生後,像清潔口腔、剪斷臍帶、洗澡等事項,都應依照正確的方式進行。哺乳的母親在飲食和生活習慣上更需嚴格謹慎。如果她吃太多油膩、燥熱的食物,孩子可能因此患上積熱症;如果母親食用生冷食物或受了風寒,再餵哺孩子,孩子可能會腹瀉腹痛;如果母親情緒激動,孩子也會感到驚嚇。如果長時間沒有哺乳,在餵奶前應先擠掉前面的乳汁,然後再讓孩子吸吮。如果母親性生活頻繁,乳汁的味道會發生變化,對孩子的健康不利。母親在懷孕期間繼續哺乳,會使孩子變得黃瘦。當小孩出現發熱現象,這其實是他們在長骨骼、強化臟器、發展智力的正常反應,通常幾天後就會恢復正常,只需要適當照顧,無需過度用藥。

小孩的驚厥病症,可能是因爲大人過度搖晃、逗弄孩子,導致他們體力透支、頭暈目眩、氣喘腸痛;有時,孩子會因爲害怕而哭泣,影響睡眠,甚至產生驚嚇。有些大人甚至會把孩子拋向空中,雖然孩子表面上在笑,實際上卻非常害怕,這樣會傷害他們的內臟,影響心理發展。對於無知的大人打罵小孩,更是讓人痛心疾首,應當嚴厲禁止。孩子的飲食應該適量,不要過量,衣物也不要穿得過於厚重。初冬時節,只要穿件薄棉衣即可,如果過早穿上厚重的新棉衣,會導致肺部受熱,產生風痰,引發肺風、驚厥等症狀。

在孩子哭鬧未停止或剛停止時,都不應該立即餵食;在規定的時間內,不應給孩子吃肉;即使過了規定時間,也不應該放任孩子食用過多的腥味食物、生冷食物、油炸食物、油膩食物、甜食、難以消化的食物。古人說過,多吃油膩食物,會讓人內熱;多吃甜食,會讓人腹部脹滿。脾胃虛弱的孩子,容易因此而嘔吐、腹瀉、瘧疾、痢疾、疳蟲等症狀。此外,還應避免將食物嚼碎餵給孩子,這樣容易導致孩子患上疳積和寄生蟲病。晚上睡覺時,孩子應該穿着單衣,被褥不要過熱,最好露出頭部,靠近枕頭,不要用被子蓋住頭部。

此外,應讓孩子經常曬太陽、接觸溫和的風,偶爾坐在地上,這樣可以增強骨骼和肌肉。如果一直將孩子包裹得太緊,反而會對他們有害。另外,要經常用手撫摸孩子的額頭,換衣服時也要用手擦乾胸部和背部,防止毛孔閉塞,以防感冒。哺乳的母親、保姆、傭人等都應該選擇誠實、穩重的人。在撫養孩子時,不僅要保護他們的身體,更要保護他們的心靈。不要縱容他們的慾望和憤怒,要教育他們仁慈、正直、善良,不要讓他們學會欺詐、狡猾的語言。要教育他們愛護生命、樂於助人,不要讓他們殘忍、傲慢、吝嗇。不要讓孩子玩弄動物,不要讓他們聽到低俗的歌曲和言語。

當孩子三、四歲時,就應該開始管教他們,不能因爲年幼就姑息他們的不良習慣。等到他們七、八歲上學時,應該經常講述前輩名人的好話好事,以及儒、道、佛三教的顯要言論,讓他們記住。隨着年齡的增長,要謹慎選擇他們的朋友,以免受到不良影響,改變他們的性格,破壞他們的純真。然後,再讓他們讀書學習禮儀法規,通過實踐驗證所學知識,讓這些知識在身心上產生實際的作用。古人說:“教婦初來,教子嬰孩。”一個人的品質、善惡、高低,全取決於幼年時期,豈只是保護和醫療所能涵蓋的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