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一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5)

1. 氣不歸元

經曰:出入廢,則神機化滅;升降息,則氣立孤危。又曰:一息不運則機緘窮,一毫不續則霄壤判。故人身一動一止,至理寓焉;一升一降,存亡系焉。經曰:心出血,肝納血;肺出氣,腎納氣。蓋足少陰腎經,為元氣之主司。其經設有虧損,不能藏其氣,則氣無所依,由別道而出,如泄氣(即今出屁,)古書轉屎氣是也。因過食,或氣滯,得氣出即寬,及小兒、老人皆勿論。

然有少年因所斫喪過度所致,泄不自知,不能自禁其徵也。其人必面容青慘,形色憔悴,誠虛損之漸,患此者,當自警之。有男、婦久病之後,腎經虛乏,真水涸竭,氣不歸元,而變成喘滿氣急,痰實壅嗽,呼吸短促,不能安臥,甚至抬肩擷肚等狀。若多服降氣利膈、定喘寬胸之藥,強下其氣,致氣無所歸,反增大便下墜,後重裡急,頻至圊而不解。

白話文:

經書說:呼吸停止,精神就會消失;升降失調,氣機就會孤立無援。又說:呼吸不順暢,機體就會阻塞;氣血不通,就會天壤之別。因此,人體的一舉一動,都蘊含著至理;一升一降,生死存亡都繫於此。經書又說:心臟輸出血液,肝臟儲藏血液;肺臟輸出氣息,腎臟儲藏氣息。因為足少陰腎經是元氣的主宰。如果腎經受損,無法儲藏氣息,氣息就會失去依託,從別的路徑排出,就像放屁一樣,古書稱之為屎氣。由於飲食過度或氣機阻滯,放屁就能舒緩,無論是小孩還是老人都是如此。

然而,有些年輕人因為過度縱欲導致放屁不止,無法控制。這樣的人面色蒼白,形體消瘦,是身體虛損的徵兆,患有此症的人應該警惕。有些男女久病之後,腎經虛弱,精氣枯竭,氣息無法歸元,就會出現喘息氣急、痰多咳嗽、呼吸短促、無法安睡,甚至抬肩挺肚等症狀。如果服用過多降氣利膈、定喘寬胸的藥物,強行下降氣機,反而會導致氣息無處歸宿,加重便溏下墜、肛門墜脹、頻頻排便卻無法排解的症狀。

有用補腎藥而愈者,其始必因多欲傷精,失意傷志,則腎不得養,不能藏攝其氣,猶器敗不能藏物也。其有男遺精、女下帶而不可止,及大小便頻多、易出而不自禁者,皆可例推入。能寡欲節食,起居有常,則脾腎強固,精能通運,無氣之可漏,力能完攝,不使氣之妄行,何病之有?

白話文:

服用補腎藥物而治癒的人,最初一定是因為過度縱欲傷了腎精,或是意志消沉傷了心志,導致腎臟得不到滋養,無法儲藏精氣,就像破損的器皿無法盛放物品一樣。男性遺精、女性白帶不止,以及大小便頻多、控制不住,這些情況都可以推測出是腎氣不足造成的。如果能夠減少慾望,節制飲食,生活作息規律,脾腎就會強健,精氣就能通暢運作,不會有氣外漏的現象,力量就能完好地收攝,不讓氣隨意流失,哪還會生病呢?

2. 毋恣茶酒

按《本草》有茶、茗二名。茶味甘苦,微寒無毒,早採細者,氣清上升。主瘻瘡,清頭目,去痰、熱、渴,令人少睡。茗味同,晚採粗者,重濁下降。主下氣、消宿食、利小便、通大腸,宜熱飲。如多飲少睡,令人瘦,去人脂。《茶茗賦》云:釋滯消壅,一日之利暫佳;瘠氣侵精,終身之累斯大。

蓋十二經補瀉、溫涼之藥,茶為腎經瀉品。《難經》曰:瀉南方,補北方。東垣云:腎無實,不可瀉。生民以來,七火常有餘,一水常不足。七藏神云:腎藏精與志,尤為元氣所藏,瀉腎則精氣日損。古無茶,茶始於唐,盛於宋,然亦惟飽後乃飲,空心但飲百沸白湯耳。酒大熱有毒,主殺百邪惡毒氣,通血脈,厚腸胃,御風寒霧瘴,養脾,行藥力。

白話文:

根據《本草》記載,茶有茶、茗兩種名稱。茶的味道甘苦,性微寒無毒,早採的細茶,氣味清香,容易上升。它可以治療瘻瘡,明目,祛痰、熱、渴,使人減少睡眠。茗的味道與茶相同,但它是晚採的粗茶,性重濁,容易下降。它可以降氣、消宿食、利尿、通便,適合熱飲。如果經常飲用茶,會導致睡眠減少,使人消瘦,減少人體脂肪。《茶茗賦》中說:茶能解滯消壅,一天的功效暫時很好,但會損傷元氣,造成終身損害。

因為茶是十二經絡中補瀉、溫涼藥物的腎經瀉品。《難經》中說:瀉南方,補北方。東垣說:腎臟沒有實火,不可瀉。人類從出生開始,體內七種火氣總是過剩,而水氣總是不足。七藏神說:腎臟藏精與志,是元氣的根本所在,瀉腎則精氣會逐漸損耗。古代沒有茶,茶始於唐代,盛行於宋代,但人們只在飽食後飲用,空腹時只喝白開水。酒性大熱,有毒,可以殺滅百邪惡毒氣,通暢血脈,滋養腸胃,御寒防瘴,養脾,增強藥效。

味辛者能散,通導周身,至極高之分;味苦者能下,甘者和中,淡者利小便。然大寒凝海,惟酒不冰,能熾心火、傷肺金、腐腸胃、成癖積,甚至成勞。傷寒飲酒者,死。其在火酒,及過於辛勁者,為害尤甚。況又為肝經補品,豪飲則肝橫膽浮。肝者,將軍之官,勇敢出焉,故怒發無懼。

膽者,中正之官,故直許無隱,取禍招尤,職酒之故。噫!能養人亦能害人,善葆者慎之哉。

白話文:

味辛的藥物能夠發散,流通全身,達到極高的療效;味苦的藥物能夠降下,甘甜的藥物調和中氣,淡味的藥物有利於小便。然而大寒的藥物會使身體凝結,只有酒不會凍結,它能煥發心火、傷害肺金、腐蝕腸胃、形成癖好積聚,甚至導致勞損。若因傷寒而飲酒,則會致死。對於烈酒以及過於辛烈的藥物,其危害更加嚴重。此外,酒還是肝經的補品,豪飲會導致肝氣橫溢膽汁上泛。肝是主帥之官,勇猛決斷,因此易於發怒而無所畏懼。

膽是中正之官,因此誠實坦率而無隱諱,這也是因為長期飲酒所致。嘆息啊!酒既能滋養人也能損害人,懂得保養的人應該謹慎啊。

3. 炅氣愈痛

帝曰:願聞人之五臟卒痛,何氣使然?岐伯對曰:經脈流行不止,環周不休,寒氣入經而稽遲,泣而不行。客於脈外則血少,客於脈中則氣不通,故卒然而痛。帝問種種不同之義。岐伯曰: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,脈寒則蹜蜷,蹜蜷則脈絀,急則外引小絡,故卒然而痛。得炅(炅,音拱,暖氣也)則痛立止,所以諸痛得暖氣則止。

甚者火烘,炒鹽熨,炒薑、蔥或炒麩糠、灰砂皆可。如臍中痛,用面或布條作圈放臍上,炒鹽填於中,大艾炷灸之。陰經中寒,灸氣海、關元。感風、寒、濕氣,四肢筋骨痛甚,絮包火烘。勞傷痛者同法。癰毒初起,蒜灸即散。如腿足寒濕腫痛,六月水邊熱砂,堆擁腿足可愈。

白話文:

皇帝問道:「我想知道人體五臟突然疼痛,是什麼原因導致的?」岐伯回答:「經脈循環流動永不停息,寒氣進入經脈就會停滯不前,無法通行。寒氣停留在脈外,就會導致血氣不足;停留在脈中,就會導致氣血不通,所以才會突然疼痛。」

皇帝接著問了各種疼痛的區別。岐伯解釋:「寒氣停留在脈外,就會導致脈寒,脈寒就會蜷縮,蜷縮就會脈絡收縮,收縮就會牽引小血管,所以才會突然疼痛。遇到溫暖的氣體,疼痛就會立刻停止,所以各種疼痛遇到溫暖氣體就會停止。」

嚴重的情況可以用火烤、炒鹽熨敷、炒薑蔥或炒麩糠、灰砂等方法治療。例如臍中疼痛,可以用麵粉或布條做成圈放在肚臍上,然後填入炒鹽,用艾灸灸之。陰經寒氣,可以用艾灸氣海、關元穴位。受風寒濕氣影響導致四肢筋骨疼痛,可以用棉絮包裹火烤。勞傷導致的疼痛,也可以用相同方法治療。癰毒初起,可以用蒜頭灸之,就能散去。如果腿足寒濕腫痛,可以在六月水邊用熱砂堆在腿足上,就能治癒。

若腹痛得炅不止者,是寒氣與腹中炅氣相薄而滿,熱氣留於小腸,腸中痛,癉熱焦渴,則堅不得出,故痛而便閉不通,須涼藥治之。面色黃赤為熱,白為寒,青黑為痛、為蠱積。

白話文:

如果腹部疼痛不止,這是因為寒氣與腹部的熱氣相互交纏,導致熱氣滯留在小腸中,使得腸道疼痛、灼熱且口渴。由於腸道因熱氣凝結無法排出,因此會引起腹部疼痛和排便困難。這類情況需要使用清涼的藥物來治療。

面部呈黃色或紅色表示有熱症;面色呈白色則代表有寒症;面色呈青色或黑色則可能表示有疼痛或積聚的病症。

4. 總論制度諸藥法

今人制藥,勢不能悉依雷公矣!然如地黃犯鐵,男損榮,女損衛,久服令人腎消。沉木香、乳香、沒藥、豆蔻、砂仁等,取氣味,不取形質。世俗常配入藥中,殊不知見火則辛香盡失,惟存其熱性助火損血。凡取香氣者,皆宜另研末,調入服。如人參不去蘆,反不效。山茱萸固精,核反滑精。

麥門冬清心,其心反煩心。酸棗仁安神而得睡,生用則反不寐之類。不勝枚舉,必宜遵之。又製藥專在取效,不必膠泥古法。如鹿茸、虎骨、龜板酥炙(久無真酥)焦極成末,氣味何在?(宏)變煮法。世以阿膠炒珠同煎,滾起黏於藥罐之口。(宏)阿、鹿、龜膠必切片頓化,作丸,酒蒸和入。

白話文:

現代人製藥,不可能完全照著雷公的古法來做!但是,像地黃不能碰鐵,否則男人會損傷精氣,女人會損傷衛氣,長期服用會導致腎臟萎縮。沉香、乳香、沒藥、豆蔻、砂仁等等藥材,我們取其香味,而非外形。世俗常把這些藥材放在藥方中,卻不知道這些藥材一經加熱,辛香之氣就會消失殆盡,只留下其熱性助火傷血的副作用。凡是取其香味的藥材,都應該單獨研磨成粉末,再調入其他藥材服用。

像是人參不去鬚根,反而會失去功效。山茱萸固精,但其核卻會滑精。麥門冬清心,但其心卻會讓人煩心。酸棗仁安神助眠,但生用反而會讓人失眠。這些例子不勝枚舉,一定要注意遵循古法。

此外,製藥的重點在於取得藥效,不一定要墨守成規地使用古法。像鹿茸、虎骨、龜板這些藥材,用酥炙的方法處理(長期酥炙就沒有真正的酥香味)燒成焦炭再磨成粉末,它們的氣味又在哪裡呢?應該改變煮製方法。世俗習慣用炒珠的阿膠一起煎藥,藥液滾沸後就會粘在藥罐口。(應該)將阿膠、鹿膠、龜膠切成薄片,用頓火化開,做成丸藥,再用酒蒸後加入其他藥材。

如地黃、胞衣等,酒蒸煮,搗膏和入,雖不犯鐵,春夏黴蛀。至於炒枯研末者,滋潤之性全無,血少陰虛何賴,無利而有害矣。用藥必要求真,如阿膠、膃肭臍、丁皮、馬蘭花、紫草之類,難得其真,莫如不用。

人參(亮潤),沙參,玄參,丹參,苦參,防風,白芷,桔梗,秦艽,藁本,升麻(綠),膽草,靈仙,撫芎,漏蘆,茜根,前胡,柴胡,(軟苗性柔)銀柴胡(細潤),續斷(川),地榆,羌活,獨活(羌活內揀黃白色者是,香者名土當歸。

白話文:

像地黃、胞衣這種藥材,用酒蒸煮後搗成膏狀,雖然不碰鐵器,但春夏容易發霉生蟲。至於炒乾研磨成粉的,滋潤的功效就完全消失了,血虛陰虛的人怎麼能依靠它呢?這樣做沒有益處反而有害。用藥一定要追求真品,像阿膠、膃肭臍、丁皮、馬蘭花、紫草之類的藥材,很難找到真品,不如不用。

人參(質地光亮潤澤),沙參,玄參,丹參,苦參,防風,白芷,桔梗,秦艽,藁本,升麻(顏色偏綠),膽草,靈仙,撫芎,漏蘆,茜根,前胡,柴胡,(苗性柔軟)銀柴胡(細膩潤澤),續斷(產於四川),地榆,羌活,獨活(羌活中要挑選黃白色、有香味的,這種稱為土當歸)。

無,用羌),胡黃連(折有煙起),大小薊(並去蘆),烏藥,木通,防己,天粉,豬苓,澤瀉(俱白),良薑,乾葛,萆薢(川、赤),薑黃(並洗淨),蔓荊,決明,牛蒡,白芥,槐角,韭子,蒿子,紅豆,草蔻,黑醜,白醜(並細研),薄荷,澤蘭,益母(紫花),青蒿,蘄艾,側柏,⿱艹豨薟,柴蘇(葉,散邪;子,降氣;梗,下氣;以上並取葉),金銀花,凌霄,旋覆,密蒙,款冬花,甘菊,山茶,葛花,槐花,紅花(並取花),枳殼,枳實,綠枳實(麩炒),橘皮(廣東,去白,消痰下氣;留白,暖胃和中)陳香櫞,青皮(並去穰),桃仁,杏仁(泡,去皮尖),栝蔞仁,柏子仁(去殼,研並去油),益智,草果,郁李核(並取仁)肉桂,海桐,樗皮(臭椿根,去粗皮),牡丹皮,地骨皮,五加,白蘚皮,桂枝(並去骨)薏苡仁,神麯(並炒),蘿蔔子,麥芽,酸棗仁(並炒研),蒼朮(炒),白朮(土炒,並米泔浸),荊芥,香薷,瞿麥,劉寄奴,夏枯草(並取穗),三稜,蓬朮,川芎,天麻(併火煨,切),山茱萸,金櫻,金鈴(去核)訶子(煨,剝去核),石斛(川),射干,貫眾,石菖蒲(並去根鬚),茯苓(白補,赤利)茯神(去皮木,並取雲南堅白者),天門冬,麥冬,百部,貝母,蓮肉(並去心),胡麻,青蘘,葶藶,地膚子,蛇床子(並揀淨),桑寄生,山豆根,三七(並廣西佳)蒺藜,蒼耳(並炒,擂去刺),海藻,昆布,全蠍(並洗去咸),血竭,蘆薈,孩兒茶(並取脆嫩),黃耆,桑皮(並拌蜜炒),藜蘆,瓜蒂(微炒,研末),骨碎補,知母(去毛),赤芍,延胡(並酒洗)遠志,巴戟(甘草、黑豆煮汁,泡透剝肉),半夏,南星(湯泡七次)萹蓄,淡竹葉,地丁(並去根),百合,蓮蕊,覆盆(去蒂),五靈脂,荊芥,蒲黃(生用行血,炒用止血),皂刺,辛夷(並去枝),茵陳(鈴兒),藿香(枝、梗者真),厚朴(紫厚,姜炒),黃柏(黃厚補腎,鹽炒),杜仲(去皮,切,薑汁炒斷絲,有絲再炒),檳榔(雞心),山藥(懷慶者佳),五味子(遼,肥潤紫),黃連(川者,蒼黃多須,心空、性堅,先煎數沸;土者,外光內實),鬱金(蟬肚),枸杞子(甘州),麻黃(去根節,根止汗),黃芩(枯片瀉肺火;條實瀉大腸火;調經、頭痛、遍身痛,酒炒),海石(研細),連翹(黑色閉口),甘遂(用一分,研,勿多),當歸(頭,止血上行;身,養血中守;梢,破血下流;全,活血不走),兜鈴(用仁),肉果(麵裹煨熟),斑蝥(用一個制,勿多),甘草(生則分身、梢而瀉火;炙,健脾胃而和中;解毒藥用節),紫菀(取茸),白附子(略泡),木鱉(一二個,多發寒),白芍藥(生用瀉脾,止腹痛後重;酒炒補脾,止瀉痢,益血),蘇木(打細),梔子(研碎,炒),使君子(肉色如慄),車前子(有殼粗大者真,取鮮草搗絞汁入藥服,更效),白芨(明亮),牛膝(去蘆,酒浸),紫草(取茸,久無真者),山楂(肉能消痰下氣;核能消食健脾。

白話文:

羌活、胡黃連(折有煙起)、大小薊(並去蘆)、烏藥、木通、防己、天粉、豬苓、澤瀉(俱白)、良薑、乾葛、萆薢(川、赤)、薑黃(並洗淨)、蔓荊、決明、牛蒡、白芥、槐角、韭子、蒿子、紅豆、草蔻、黑醜、白醜(並細研)、薄荷、澤蘭、益母(紫花)、青蒿、蘄艾、側柏、豨薟、柴蘇(葉,散邪;子,降氣;梗,下氣;以上並取葉)、金銀花、凌霄、旋覆、密蒙、款冬花、甘菊、山茶、葛花、槐花、紅花(並取花)、枳殼、枳實、綠枳實(麩炒)、橘皮(廣東,去白,消痰下氣;留白,暖胃和中)陳香櫞、青皮(並去穰)、桃仁、杏仁(泡,去皮尖)、栝蔞仁、柏子仁(去殼,研並去油)、益智、草果、郁李核(並取仁)、肉桂、海桐、樗皮(臭椿根,去粗皮)、牡丹皮、地骨皮、五加、白蘚皮、桂枝(並去骨)、薏苡仁、神麴(並炒)、蘿蔔子、麥芽、酸棗仁(並炒研)、蒼朮(炒)、白朮(土炒,並米泔浸)、荊芥、香薷、瞿麥、劉寄奴、夏枯草(並取穗)、三稜、蓬朮、川芎、天麻(併火煨,切)、山茱萸、金櫻、金鈴(去核)、訶子(煨,剝去核)、石斛(川)、射干、貫眾、石菖蒲(並去根鬚)、茯苓(白補,赤利)、茯神(去皮木,並取雲南堅白者)、天門冬、麥冬、百部、貝母、蓮肉(並去心)、胡麻、青蘘、葶藶、地膚子、蛇床子(並揀淨)、桑寄生、山豆根、三七(並廣西佳)蒺藜、蒼耳(並炒,擂去刺)、海藻、昆布、全蠍(並洗去咸)、血竭、蘆薈、孩兒茶(並取脆嫩)、黃耆、桑皮(並拌蜜炒)、藜蘆、瓜蒂(微炒,研末)、骨碎補、知母(去毛)、赤芍、延胡(並酒洗)、遠志、巴戟(甘草、黑豆煮汁,泡透剝肉)、半夏、南星(湯泡七次)、萹蓄、淡竹葉、地丁(並去根)、百合、蓮蕊、覆盆(去蒂)、五靈脂、荊芥、蒲黃(生用行血,炒用止血)、皂刺、辛夷(並去枝)、茵陳(鈴兒)、藿香(枝、梗者真)、厚朴(紫厚,姜炒)、黃柏(黃厚補腎,鹽炒)、杜仲(去皮,切,薑汁炒斷絲,有絲再炒)、檳榔(雞心)、山藥(懷慶者佳)、五味子(遼,肥潤紫)、黃連(川者,蒼黃多須,心空、性堅,先煎數沸;土者,外光內實)、鬱金(蟬肚)、枸杞子(甘州)、麻黃(去根節,根止汗)、黃芩(枯片瀉肺火;條實瀉大腸火;調經、頭痛、遍身痛,酒炒)、海石(研細)、連翹(黑色閉口)、甘遂(用一分,研,勿多)、當歸(頭,止血上行;身,養血中守;梢,破血下流;全,活血不走)、兜鈴(用仁)、肉果(麵裹煨熟)、斑蝥(用一個制,勿多)、甘草(生則分身、梢而瀉火;炙,健脾胃而和中;解毒藥用節)、紫菀(取茸)、白附子(略泡)、木鱉(一二個,多發寒)、白芍藥(生用瀉脾,止腹痛後重;酒炒補脾,止瀉痢,益血)、蘇木(打細)、梔子(研碎,炒)、使君子(肉色如慄)、車前子(有殼粗大者真,取鮮草搗絞汁入藥服,更效)、白芨(明亮)、牛膝(去蘆,酒浸)、紫草(取茸,久無真者)、山楂(肉能消痰下氣;核能消食健脾。

傷葷、腥肉食者加用),常山(酒煮),細辛(北,細而香),竹茹(去外青,刮內青),大黃(錦紋滋潤者,去大熱,生用;欲緩,酒潤,紙包煨;煮又緩),蟬蛻(去土),蕪荑(微炒,取仁),青黛(水淘去標、去腳),犀角(劈,直開如竹絲者真,斜開者偽。

入藥磨或銼細末),蜂房(火炙),吳茱萸(湯泡),京墨(火煅,煙盡研),羚羊角(明亮光澤,照近稍有血色者佳,枯憔燥裂不堪),丁香(去枝),赤小豆(廣東),黑大豆(細馬料豆),沉香(紫黑色,上火成油珠者真;黑綠色,上火成炭灰者偽),故紙(炒鹽),淡豆豉(江西),白扁豆(研,薑汁炒),乳香,沒藥(新瓦上略炙,出汗,研細末,調入藥服,效),粟殼(取皮)川椒(去閉口目),鱉甲(童便或醋炙研),枇杷葉(刷去毛,塗蜜,炙),皂莢(炙,去皮弦。

白話文:

常山用酒煮,細辛選用細而香的,竹茹去掉外層青皮,刮去內層青皮,大黃選用有錦紋且滋潤的,去其大熱,生用;若要緩和,用酒潤濕後,用紙包起來煨;煮則更緩和。蟬蛻去掉泥土,蕪荑微炒取仁,青黛用水淘去雜質,去掉根部。犀角劈開,直開如竹絲者為真,斜開者為假。入藥時要磨成粉或切成細末。蜂房用火炙,吳茱萸用湯泡,京墨用火煅至煙盡,研磨成粉。羚羊角選用明亮光澤,靠近光線處略帶血色者,枯燥裂開的不可用。丁香去掉枝,赤小豆選用廣東產的,黑大豆選用細馬料豆,沉香選用紫黑色,上火後會滲出油珠者為真;黑綠色,上火後會變成炭灰者為假。故紙用鹽炒,淡豆豉選用江西產的,白扁豆研磨後用薑汁炒。乳香、沒藥在新瓦上略微炙烤,出汗後,研成細末,調入藥物服用,效果佳。粟殼取其皮,川椒去掉閉口部分,鱉甲用童尿或醋炙後研磨,枇杷葉刷去毛,塗蜜後炙烤,皂莢炙烤後去掉皮和弦。

傷寒者佳),芒硝(化服),殭蠶(洗淨,炒,研),大腹皮(黑豆湯洗),熊膽(置水上一絲掛下,真),商陸(治腫效必,復可外敷),石葦(去毛),乾漆(炒,煙盡),蛤粉(松江,大厚殼,煆),牡蠣(火煆醋淬三次,研細),木香(形如枯骨,咬之黏牙),決明(火煆),龍骨(五花者佳),穿山甲(炙黃,研末),大小茴香(鹽水拌炒)冰、麝(諸香氣藥,皆忌見火),製附子,平正重一兩者,灰火炮去皮臍。

白話文:

傷寒病患者適合使用以下藥材:

  • 芒硝:化服(用水化開服用)。
  • 殭蠶:洗淨,炒製後研磨成粉末。
  • 大腹皮:用黑豆湯洗淨。
  • 熊膽:將熊膽置於水面,用一根細線將其掛住,觀察其真偽。
  • 商陸:治療腫瘤效果顯著,也可外敷。
  • 石葦:去除毛根。
  • 乾漆:炒製至煙氣散盡。
  • 蛤粉:選用松江產的大而厚殼的蛤粉,煅燒後研磨成粉末。
  • 牡蠣:用火煅燒後用醋淬三次,研磨成細粉。
  • 木香:外形如枯骨,咬之有黏牙感。
  • 決明:用火煅燒。
  • 龍骨:五花紋路者品質最佳。
  • 穿山甲:炙烤至黃色,研磨成粉末。
  • 大小茴香:用鹽水拌炒。
  • 冰片、麝香:所有香氣類藥物,皆忌見火。
  • 附子:將重量為一兩的平正附子,用灰火炮製去皮和臍。

或切開,薑汁浸透,用甘草、黃連(各二錢)童便煮乾,天雄(大),川烏(小),烏喙(雙尖),側子(五名一種)

制香附,搗光。散寒理氣生用,散郁醋炒。如四制:一米醋,一童便,一人乳,一鹽酒。浸透,曬、焙乾。或同艾醋煮,搗作餅,曬。

制膽星,南星白膩圓小者真,粗黑臍凹扁大皆非。以薑湯泡透研末,拌入臘月牛膽,掛至次冬又拌,如此七年。牛黃同功。

白話文:

可以將藥材切開,用薑汁浸透,再用甘草、黃連和童便煮乾。天雄要取大的,川烏要取小的,烏喙要取雙尖的,側子要取五名一種的。

香附要先制,將它搗成粉末。散寒理氣時生用,散郁時用醋炒。香附的四種制法分別是用米醋、童便、人乳和鹽酒浸透,曬乾或焙乾。也可以用艾醋煮,搗成餅狀,曬乾。

膽星要選南星中白膩圓小者,粗黑臍凹扁大的都不是真品。將它用薑湯泡透後研成粉末,拌入臘月的牛膽,掛至次年冬天再拌,如此反覆七年。牛黃與之功效相同。

半夏曲,湯泡七次,為末。九兩,面一兩,薑汁拌踏餅,竹紙包,掛久佳。南星、半夏、薑、礬、甘草、皂莢水浸透,煮乾、切、曬,用效。

制神麯,面二十斤,辣蓼草汁八合,青蒿汁六合,蒼耳汁四合,赤小豆、杏仁各二合,研細和勻踏餅,黴過,曬,藏。

制麥芽,大麥(水浸一周時)濾,竹籮內作窩,上蓋濕草,日曬,水三遍,芽出。

地黃末,懷酒浸透,入甑蒸,或入瓶包固;或蒸、或重湯煮一日,搗膏。諸藥為末。將地擦勻,重曬磨末,入蜜和丸。如生地(浸、搗、擦、曬、磨。)

白話文:

半夏要先用湯泡七次,然後磨成粉末。取半夏粉九兩,麵粉一兩,加入薑汁拌勻,做成餅狀,用竹紙包好,掛起來存放,時間越久越好。

南星、半夏、生薑、白礬、甘草、皂莢要先用水浸泡至透,再煮至乾,切成片狀,曬乾備用。

製作神曲需要將麵粉二十斤,加入辣蓼草汁八合,青蒿汁六合,蒼耳汁四合,赤小豆、杏仁各二合,研磨成細粉,拌勻後做成餅狀,放置發酵,曬乾後收藏。

製作麥芽需要將大麥浸泡水中一週,濾去水分,放在竹製的籮筐中,做成窩狀,上面蓋上濕草,曬太陽,反覆用水沖洗三次,待麥芽長出來即可。

地黃粉要先用懷酒浸透,然後放到蒸籠中蒸,或者放在瓶子裡密封起來;也可以蒸熟後,用大量的湯水煮一天,然後搗成膏狀。其他藥材也要磨成粉末。將地黃膏擦勻,反覆曬乾後,磨成粉末,加入蜂蜜和成丸劑。如果是生地黃,則需要浸泡、搗碎、擦拭、曬乾、磨粉等步驟。

蓯蓉末,取大者酒洗去鱗甲,晾乾搗膏拌末曬,重磨丸。天門冬、五味、枸杞皆可用此法。如炒,涸滋潤之性。地黃犯鐵俱無功。

制河車,先用米泔水洗淨,以銀簪腳挑去血筋,好酒砂鍋煮至極爛,重十五兩,乾重一兩二錢,首男胎。預成藥末,候煮乾,搗,擦勻,曬,重磨。未有末,新瓦焙乾切磨。

竹瀝法,淡竹現砍者,截斷打碎,插新大口烏壇(高尺許者)內,一新缽掘地坑埋,缽口平地,竹壇合上,缽口壇肩縫布條塞緊,布外堆泥,壇背上堆礱糠三斗,點火,煨三時後掃去灰,泥並布,瀝在新缽內。每瀝一杯,夏入薑汁一分,冬二分。(糠成灰即取出,經宿味酸不堪。)

白話文:

蓯蓉要選取大的,用酒洗去外皮,晾乾後搗成膏狀,再拌成粉末曬乾,然後反复研磨成丸。天門冬、五味子、枸杞都可以用同樣的方法處理。如果用炒的方法,會損失滋潤的性質。地黃不能用鐵器,否則會失去藥效。

處理河車時,先用米泔水洗淨,用銀簪挑去血筋,再用砂鍋加好酒煮到極爛,重量要從十五兩減到一兩二錢,這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。河車最好選用首胎的。把藥末預先準備好,等河車煮乾後,搗碎,塗抹均勻,曬乾,再研磨。如果沒有藥末,就用新瓦焙乾後切碎研磨。

竹瀝的製作方法是,用現砍的淡竹,截斷打碎,插進新的、口大的烏壇裡,再用一個新的缽挖坑埋在地下,缽口要與地面平齊,然後把竹壇蓋在缽口上,用布條把缽口和壇肩的縫隙塞緊,布外再堆上泥土,壇背上堆上糠麩三斗,點火煨三個小時,然後掃去灰燼,泥土和布條也一起取下,竹瀝就留在缽裡了。每杯竹瀝中,夏天加入薑汁一分,冬天加入薑汁二分。糠麩燒成灰燼後就要取出,因為放置過夜就會變得酸味難聞。

制虎骨,脛骨一對鋸八片,好酒一斤,砂鍋慢煮酒汁小半杯。將骨上筋膜剝下搗膏,骨切極薄片,研末,同膏汁入末,加蜜丸。

制鹿茸,茸截下劈八條,如前煮。將茸條搗膏,同汁入藥,加蜜。

用膠法,鹿膠、阿膠、龜膠,入煎藥切片,藥煎成汁蒸化服。入丸藥用酒少許蒸化,同蜜和勻。如蒸不化者,偽膠也。

取麻仁,新鮮麻子揀淨,入小苧袋,下百沸湯滾透,懸過夜,次早芽出,傾碗內飯上蒸過,曬燥。操板二塊,合磨碎,播去殼。

巴豆霜,取肉(一兩)研細,草紙包打油盡,霜重一錢用(琉璃店鐵板打,甚便。)

白話文:

製作虎骨:取一對虎腿骨,每根鋸成八片,加入一斤好酒,用砂鍋慢燉至酒汁剩下小半杯。將骨頭上的筋膜剝下搗成膏狀,將骨頭切得極薄,研磨成粉末,然後將膏汁和粉末混合,加入蜂蜜製成藥丸。

製作鹿茸:將鹿茸切下,每條切爲八段,如前法煮。將鹿茸條搗成膏狀,與汁液一起加入藥中,加入蜂蜜。

使用膠法:鹿膠、阿膠、龜膠,加入煎好的藥中切片,藥汁熬成後蒸化服用。將製成的藥丸放入少量酒中蒸化,再與蜂蜜混合均勻。如果無法蒸化,可能是假膠。

取麻仁:選用新鮮的麻子,洗淨後放入小薴袋中,放入滾開的水中煮至充分吸收水分,過夜後,第二天早晨長出芽,取出倒入飯碗中蒸熟,晾乾。使用兩塊磨板,將乾燥的麻仁磨碎,篩去殼。

巴豆霜:取巴豆肉(一兩),研磨成細粉,用草紙包裹並擠壓出所有油脂,霜重一錢使用(在琉璃店用鐵板打,非常方便)。

菟絲餅,菟絲子絹袋淘淨,好酒浸二日,砂鍋添酒煮,皮搭絲出酒干,石臼搗膏捏餅,曬燥入藥,形細性堅,否此不成末。

煉血餘,壯盛入亂髮,米泔洗,次豆腐漿洗黑亮,入壇中封固。外以鹽滷泥搪灰滲干,先微火,次炭火燒青煙盡取起,待冷開。

玄明粉,真來路硝(切,勿誤用皮店硝,皮中出,可入洗藥。)每斤用蘿蔔一斤切片,鋪鍋底上放硝,水煮化,麻布絞去卜汁,傾淨缽,去腳,次早結成芒硝。再煮,或鋪豆腐上蒸一遍,取硝。濾干,紙包掛當風(火煉費力。)

白話文:

【菟絲餅】:將菟絲子清洗乾淨,浸泡在好酒中兩天,然後在砂鍋中加入酒一起慢煮。待菟絲子皮與纖維浮出,酒快蒸乾時,將其放入石臼中研磨成膏狀,最後曬乾後即可入藥使用。這種菟絲餅的形狀細緻、質地堅硬,否則無法製成粉末。

【煉血餘】:在壯盛之年,需將亂髮混入材料中,用米泔水清洗,接著再用豆腐漿清洗,使材料變得黑亮。將這些材料放入陶罐中密封保存。外部可用鹵水和灰泥覆蓋,使其完全乾燥。首先在微火上慢慢烘烤,然後轉換至炭火上,直到產生青煙並完全熄滅才取出,等待冷卻後才能開啟。

【玄明粉】:真正的硝石(一種礦物藥材)應當被切成片狀使用,避免誤用市面所售的皮店硝,因為皮中的硝石可能會污染其他藥材。每斤硝石配以一斤蘿蔔,切成片狀鋪在鍋底,上面放上硝石,加水煮至溶解,使用麻布過濾掉蘿蔔片,倒入另一個盆中,去除底部的雜質。第二天早晨,硝石會結晶成芒硝。可以再次煮沸,或者鋪在豆腐上蒸熟,取出硝石。然後將硝石濾乾,用紙包好掛在通風處(此步驟如果通過火煉則較為耗力)。

飛硃砂,鮮紅光明牆壁砂,研極細,水攪,輕者隨水飛過,定下之粗者,又研飛盡,澄出清水,曬燥,重研二萬下,揚之不墜乃佳。珍珠、雄黃、滑石、礞石、石膏等同法。青黛亦水中揚過,澄出者用。

煆藥法,蛇含石,先微火煨數日,次用銷銀罐或瓦上燒紅,投米醋中淬之,再燒再淬,如此七次,色紅可研為度,未酥打碎燒淬。

煆代赭石法同前。

白話文:

將硃砂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水攪拌,輕微的粉末會隨著水飄過,將剩下的粗粉再研磨,直到全部飄過,澄清出清水後,晒乾,再研磨兩萬下,最後輕輕揚起不落下才算合格。珍珠、雄黃、滑石、礞石、石膏等也用相同的方法處理。青黛則用水揚過,取澄清的部分使用。

蛇含石的煆製方法是先用小火煨製數日,接著用熔銀罐或瓦片燒紅,投入米醋中淬火,重複燒製和淬火七次,直到顏色變紅可以研磨為止,如果還沒有酥脆就打碎再燒製和淬火。

代赭石的煆製方法與蛇含石相同。

煆蘆甘石(廣東舊坑)點眼藥,先煎黃連濃汁,次以甘石入銷銀罐,瓦蓋,燒紅透,投入黃連汁內,如此三遍;再燒,投童便內一遍,將酥化者洗下研、水飛,燒不化,硬青石去之。

蒸藥法,何首烏(滿斤者佳,雄赤、雌白,對用。)竹刀刮去皮,切片(拌細黑豆、牛膝,九蒸九曬。)

大胡麻(揀淨,)好酒浸透,九蒸九曬。⿱艹豨薟草,酒拌和蜜少許,九蒸九曬。

煎膠法,鹿角(截斷、)龜板(去肋、)鱉甲(俱換水浸三日,刷洗極淨,打碎。)新砂鍋,桑柴煎汁多次,煨過夜,汁濃黏為度,汁濾入砂鍋,慢火熬稠,和藥,欲成餅,瓷碟曬乾。

白話文:

將蘆甘石(廣東舊坑)製成點眼藥,先用黃連煎出濃汁,接著將甘石放入銷銀罐,蓋上瓦片,燒至通紅,再放入黃連汁中,如此反覆三次;最後再燒一次,放入童尿中浸泡,將酥化的部分洗淨研磨成粉,用清水漂洗,若燒後仍硬如青石,則去除不用。

何首烏(以滿斤者為佳,雄性為赤色,雌性為白色,需同時使用。)用竹刀刮去外皮,切成薄片,並拌入細黑豆、牛膝,進行九蒸九曬。

大胡麻(需揀去雜質,)浸泡於好酒中,進行九蒸九曬。豨薟草用酒拌入少許蜂蜜,進行九蒸九曬。

鹿角(截斷)、龜板(去除肋骨)、鱉甲(皆需換水浸泡三日,徹底刷洗乾淨,打碎)放入新砂鍋中,用桑柴煎汁多次,煨過夜,直到汁液濃稠黏稠為止,將汁液過濾到砂鍋中,以小火熬至濃稠,加入藥材,製成藥餅,放在瓷盤中曬乾。

煉膏法,止嗽、益金諸膏,新砂鍋煎首汁,濾渣煎二汁,再煎三汁;麻布絞去渣,濾第三汁,入鍋煎減半,入二汁,又減半,下首汁熬。入糖蜜,慢火收稠,傾碗中,坐水內一周,每半杯,重湯頓溫服。

人中黃,竹截斷,兩頭留節。外余寸許,鑽一眼繫繩,節上鑽一眼入甘草末,裝滿,竹釘楔緊。竹筒外劈去青,浸糞缸內,繩懸縛。四十九日,劈開取甘草曬燥用。若空筒浸久,納汁即糞清(糞制功同。)

人中白,僧房數十年夜壺,入米醋滿,瓦蓋口,鐵絲扎定,用鹽泥搪固,礱糠火煨至醋乾,炭火煆紅,待冷打開刮取。或長流水多浸刮用亦可。圊桶底垢,鑿取火煆,或置屋上日曬、雨露數月亦可用。

白話文:

製作膏藥的方法,用來止咳、滋補的各種膏藥,都用新砂鍋先煎取第一遍湯汁,濾去渣滓後再煎第二遍,最後再煎第三遍。用麻布將渣滓濾掉,留下第三遍的湯汁,倒入鍋中煎煮至減半,再加入第二遍的湯汁,繼續煎煮至再次減半,最後加入第一遍的湯汁熬煮。加入糖蜜,用小火慢慢熬煮至濃稠,倒入碗中,放入水中浸泡一周,每次服用半碗,用熱水沖服。

人中黃的製作方法,取一段竹子截斷,兩端留著竹節。在竹節外側留下一寸左右的空間,鑽一個洞,繫上繩子。在竹節上再鑽一個洞,放入甘草粉末,裝滿後用竹釘釘緊。將竹筒外表的青皮削去,浸泡在糞缸中,用繩子懸掛起來。經過四十九天后,將竹子劈開,取出甘草曬乾即可使用。如果空竹筒浸泡時間過長,放入湯藥後會使湯藥變清澈(糞制的作用相同)。

人中白的製作方法,取僧房中使用多年的夜壺,裝滿米醋,用瓦片蓋住壺口,用鐵絲扎緊,再用鹽泥封固壺口。用糠殼火煨燒至醋乾,再用炭火燒紅,待涼後打開刮取人中白。或者將夜壺放在長流水中浸泡,然後刮取人中白也可以。廁所桶底的垢物,可以鑿取出來用火燒烤,或者放在屋頂上經日曬雨淋幾個月也可以使用。

黃,治一切熱毒。

白主養陰退陽,皆能除傷寒大熱,過經不解壞證,退骨蒸勞熱神藥。糞清解一切毒(壇成埋久更佳,童便說見火證。)

白話文:

黃色的藥物,可以治療所有熱毒病症。

白色的藥物主導養生、調節陰陽,都能去除傷寒導致的高燒不退、經期過後仍不解的嚴重病症,以及骨蒸勞熱等情況,是神效的退熱藥物。使用經過發酵後的藥渣來解各種毒素(發酵時間越長效果越好,關於童尿的用法,請參見火證相關說明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