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五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12)

1. 齒證

經曰:腎衰則齒豁,精固則齒堅。又曰:齒乃腎之標,骨之餘也。夫齒者,骨之所終,髓之所養。內床生者名齒,外單立者名牙。手足陽明所過,上齦隸於坤土,乃足陽明胃脈貫絡。重濁不動,惡熱喜寒。下齦嚼物屬金,乃手陽明大腸脈絡,輕清能動,惡寒喜熱。故痛時,飲食有寒熱相宜。

又有疳蝕、蛀缺,血出而痛;有脾胃風熱,齦腫而痛。有風、寒、濕、熱、蟲五種之別;有牙疳臭爛穢氣者,火熱極也,脈見右寸關浮洪數大,二陽明之火盛矣。

主方,當歸身,生地,牡丹皮,黃連(各二錢),升麻,石膏(上齒倍),大黃(酒煮),黃芩條(各一錢,下齒倍),細辛(三分)水煎,食後服。上齒痛甚,涼膈散,大黃(酒煮),加石膏、升麻、知母,一劑即安(方見火門)。

白話文:

古籍記載,腎臟虛弱就會導致牙齒鬆動,精氣充足則牙齒堅固。牙齒是腎臟的表現,也是骨骼的剩余部分。牙齒是骨骼的末端,由骨髓滋養。長在牙床上的稱為齒,獨立生長的稱為牙。手足陽明經脈經過牙齦,上牙齦屬坤土,是足陽明胃經的循行路線,重濁不動,怕熱喜寒。下牙齦用於咀嚼食物,屬金,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循行路線,輕清能動,怕寒喜熱。因此,牙齒疼痛時,飲食要根據寒熱特性來選擇。

牙齒還會出現疳蝕、蛀缺,出血疼痛;也有脾胃風熱導致牙齦腫痛的情況。牙痛原因有風、寒、濕、熱、蟲五種。牙齒有疳蝕臭爛穢氣,屬於火熱極盛,脈象見右寸關浮洪數大,是二陽明經火盛的表現。

治療方法是:當歸、生地、牡丹皮、黃連(各二錢),升麻、石膏(上齒加倍),大黃(酒煮)、黃芩條(各一錢,下齒加倍),細辛(三分),水煎,飯後服用。上牙齒疼痛劇烈,可用涼膈散,大黃(酒煮),加入石膏、升麻、知母,一劑即可緩解(方劑見火門)。

清胃湯,治一切風熱濕痰牙痛,接服七神。

梔子,蒼朮,條芩,當歸,生地,石膏,黃連(各一錢),白芍,青皮(各八分),荊芥,藿香,升麻,細辛,丹皮(各五分),甘草(四分)

水煎服。含浸痛處。

七神散,痛甚,繼以薑黃、白芷、川芎、細辛末,椒鹽湯漱,敷患處。

白話文:

清胃湯用來治療各種風熱濕痰引起的牙痛,服用後再接服七神散。清胃湯的藥方為:梔子、蒼朮、條芩、當歸、生地、石膏、黃連各一錢,白芍、青皮各八分,荊芥、藿香、升麻、細辛、丹皮各五分,甘草四分。水煎服,藥液含在疼痛處。如果疼痛劇烈,就接著用薑黃、白芷、川芎、細辛研成粉末,用椒鹽湯漱口,再將藥粉敷在患處。

龍膽草(錢半),黃連,防風(各一錢),升麻(七分),草豆蔻(建寧者,十粒,研),北細辛(連葉,二分),炙草(四分)

水一鍾,煎半鍾,哈一口含浸患處,少時咽。

宣風牢牙散,駐顏補腎,滋血固齒。

當歸,川芎(各一兩),青鹽(七錢),細辛(四錢)

上為末,清晨漱口淨用,擦牙,連藥嚥下。不咽,加石膏一兩。

簡便方,綠豆(十粒),胡椒(七粒)

白話文:

用龍膽草、黃連、防風、升麻、草豆蔻、北細辛、炙草煎水,喝一口含在患處,過一會兒再咽下。這個方子叫宣風牢牙散,能滋養顏面、補腎、滋養血液和固齒。另可用當歸、川芎、青鹽、細辛研成粉末,早起漱口後用粉末擦牙,連藥一起咽下。如果不想咽藥,可以加石膏。另外,綠豆和胡椒也能治療牙齒問題。

搗細,綿裹豆大,咬於痛處。

又,黑豆、蔥白、艾葉、川椒,水煎含漱。或乾薑(一錢)、雄黃(五分),研擦。或獨蒜煨熱熨,冷則易。或霜後絲瓜燒,擦。或雄黃研,蜜丸塞。

走馬牙疳:婦人溺桶垢(火煅,一錢)、銅青(三分)、麝(一分)研勻,釐許敷患處。

欲取下牙:蓽菝,草烏(各五錢),川椒,細辛(各三錢),為末,敷患牙內外,自落。

堅牙去風:香附(炒焦,三兩)研末,入青鹽(一兩),日擦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搗碎,用棉布包裹成豆子大小,咬在疼痛的地方。

另外,可以將黑豆、蔥白、艾葉、川椒用水煎煮後含漱。或者將乾薑(一錢)和雄黃(五分)研磨後擦拭患處。也可以將獨蒜煨熱後熨敷,冷了就換熱的。或者將霜後的絲瓜燒成灰,擦拭患處。或者將雄黃研磨成粉,用蜂蜜做成丸藥塞入患處。

治療走馬牙疳:將婦女尿桶中的垢(火煅,一錢)、銅青(三分)、麝香(一分)研磨均勻,塗抹在患處。

想要拔掉牙齒:將蓽菝、草烏(各五錢)、川椒、細辛(各三錢)研磨成粉末,敷在患牙的內外側,牙齒就會自然脫落。

鞏固牙齒去除風寒:將香附(炒焦,三兩)研磨成粉末,加入青鹽(一兩),每天擦拭牙齒。

牙動出血:白蒺藜為末,擦。

風蟲牙痛:鮮菖蒲咬痛處。或良薑煨熱,咬患處痛止。或李根皮煎湯漱。或槐白皮醋煮,入鹽含。或胡荽子煎汁含。或莧莖、或茄蒂燒,搽。

白話文:

如果牙齒鬆動出血,可以將白蒺藜磨成粉末,塗抹在牙齒上。

如果因為風蟲引起的牙痛,可以咬新鮮的菖蒲在疼痛的地方。也可以將良薑烤熱,咬在患處,可以止痛。也可以用李根皮煎水漱口。也可以將槐白皮用醋煮,加入鹽後含在嘴裡。也可以用胡荽子煎水含漱。也可以將莧菜莖或茄子的蒂燒成灰,塗抹在疼痛的地方。

2. 咽喉

經曰:一陰一陽結,謂之喉痹(厥陰風木,少陽相火)。又曰:咽喉者,水穀之道路也;喉嚨者,氣之所以上下也;會厭者,音聲之門戶也。足少陰腎,上繫於舌,絡於橫骨,終於會厭。夫喉痹者,由痰生熱,熱生風,火主腫脹,故熱客上焦,而咽嗌腫痛也。咽喉之於會厭,《內經》謂之吸門。

咽以候氣,通肺屬金;輕清不容;喉以納食,通胃屬土,無物不受。會厭管乎其中以司開合,能閉其咽以進食。倉卒誤投滴粒,嗽出乃止。咽中惟呼吸行焉,故為人身之槖籥緊關。卒然漿水不入,語言不出,命懸須臾。喉痹即今之乳蛾,咽喉一十八證,謂單蛾、雙蛾、纏喉風之類。

白話文:

古籍記載,陰陽相交結才會導致喉痹,指的是厥陰風木和少陽相火相衝。咽喉是食物進出的通道,喉嚨是氣體上下流動的地方,會厭則是發聲的門戶。腎經從足部上行至舌頭,再連接到橫骨,最終到達會厭。喉痹的病因是痰濕生熱,熱生風,火氣導致腫脹,所以熱氣上攻到上焦,引起咽喉腫痛。咽喉和會厭之間,古籍稱之為吸門。

咽喉負責呼吸,屬於金屬,清輕之物才能通過;喉嚨負責飲食,屬於土,所有食物都能通過。會厭位於其中,負責開合,能閉合咽喉進食。不小心吞下異物,咳嗽就能咳出來。咽喉只負責呼吸,是人體的重要關卡。突然間不能喝水,不能說話,性命危在旦夕。喉痹就是現在的乳蛾,咽喉的十八種病症包括單蛾、雙蛾、纏喉風等等。

名狀不同,其源則一,相火是也。多感於酒腥辛辣厚味,七情痰火。發則通連頸項,頭面腫脹。古書治法,刺破出血。今屢見因刺有傷人者,莫如探吐痰涎,萬無一失。脈宜浮洪,忌微伏。尤有傷寒少陰咽痛及陰證下虛痛,不能分別,先依主方。

主方,桔梗(四錢),甘草(三錢),荊芥(錢半),玄參(一錢),水煎服。臥床慢嚥。

詳脈證屬熱,漸加牛蒡、連翹、天粉、殭蠶、射干、山根、薄荷、芩、連、梔、柏、防風、升麻、生地、當歸擇用。

白話文:

雖然名稱不同,但致病的根源都是一樣的,那就是相火。它很容易受到酒、腥、辛辣、厚味等飲食以及七情所導致的痰火影響。發病時,會連累到頸項,頭面腫脹。古書上記載的治療方法是用針刺破出血,但現代常因針刺傷人,不如用探吐的方法排出痰涎,萬無一失。脈象應該浮洪,忌微伏。特別是傷寒、少陰咽痛以及陰證下虛痛,如果不能分辨清楚,就應該先按照主方治療。

主方:桔梗四錢,甘草三錢,荊芥錢半,玄參一錢,水煎服。臥床慢嚥。

如果脈證屬熱,可以根據情況漸漸加入牛蒡、連翹、天粉、殭蠶、射干、山根、薄荷、芩、連、梔、柏、防風、升麻、生地、當歸等藥物。

大便秘,大黃;小便澀,木通。

清心利嗌湯,咽喉腫痛,痰涎壅盛。

桔梗,黃連,黃芩,薄荷,荊芥,防風,梔子(各錢半),甘草,玄參,連翹(各一錢),大黃,芒硝,牛蒡子(各七分),

上作一劑,水煎,食後服。兼用碧雪(方見舌證)

透天水,一切風熱喉痹,口舌生瘡,頭目不清,痰涎壅盛。

白話文:

便秘可以用大黃,小便不順可以用木通。

清心利嗌湯可以用於咽喉腫痛,痰多。

藥方包含桔梗、黃連、黃芩、薄荷、荊芥、防風、梔子(各錢半)、甘草、玄參、連翹(各一錢)、大黃、芒硝、牛蒡子(各七分),煎水服用,飯後飲用。同時配合碧雪方(方見舌證)。

透天水可以治療各種風熱喉嚨痛、口舌生瘡、頭昏眼花、痰多等症狀。

黃連,薄荷葉,檳榔,蒲黃,荊芥穗,甘草,黃柏(各末,五分),冰片(三分),柿霜(五錢。無,用白糖)

蜜和丸,不時噙化。

玉雪散,咽喉腫痛,單、雙乳蛾一十八證皆效。

殭蠶(堅亮者洗,一錢),山豆根(廣西者,取皮研,五分),雄黃(飛),玄明粉(如無,用焰硝淡者),硼砂(明亮者。各三分)

白話文:

黃連、薄荷葉、檳榔、蒲黃、荊芥穗、甘草、黃柏各取五分,冰片三分,柿霜五錢(若無,可用白糖代替)。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劑,隨時含服,可緩解咽喉腫痛,單雙乳蛾等十八種症狀。

殭蠶(堅硬光亮者洗淨,取一錢),山豆根(廣西產者,取皮研磨,取五分),雄黃(研磨成粉),玄明粉(若無,可用淡焰硝代替),硼砂(明亮者,各取三分)。

研極細,入冰片二分勻,先以箸捺下舌,蘆管吹入患處,閉口一時。口噤吹入鼻,加薄荷、甘、桔,末,蜜丸噙亦佳。

稀涎散,乳蛾喉腫,面浮目閉,口噤食絕。

皂莢(末,豬牙者尤佳),明礬(研。各一錢)

白湯調灌。牙緊,灌入鼻;未吐,以鵝毛蘸生桐油(或燈窩油),口內攪即吐。一人托額,一人用指,口內引出痰涎盆許,即刻痛止腫消,聲出食進。未痊愈,再吐。

或只白礬,或油亦可發吐。

白話文:

將藥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加入冰片二分,先用筷子輕輕壓住舌頭,用蘆管吹入患處,閉口一會兒。如果嘴巴緊閉,就用蘆管吹入鼻孔,再加入薄荷、甘草、橘皮粉末,製成蜜丸含服也很好。

稀涎散,用於治療乳蛾喉腫、面部浮腫、眼睛閉合、嘴巴緊閉、無法進食的症狀。

將皂莢(磨成粉,豬牙皂莢更佳)和明礬(研磨成粉,各一錢)用白湯調和灌入患者口中。如果牙齒緊閉,就灌入鼻孔;如果沒有吐出來,就用鵝毛蘸生桐油(或燈芯油)在患者口內攪拌,就會吐出來。一個人托住患者的額頭,另一個人用手指在患者口內引出痰涎,就會立即止痛消腫,聲音恢復,能夠進食。如果沒有完全康復,就再吐一次。

也可以單獨使用白礬或桐油來引發嘔吐。

或土牛膝根(一名鼓槌草,俗名夫娘子。紅梗大葉,壯節生子刺衣)。搗汁入白礬灌。

或馬藍頭(春苗可食,秋小紫花如菊),搗絞汁,入香油少許灌。

或膽礬五分,湯調得吐,愈。或飲鹽湯二碗,吐亦可。

簡便方,治喉痹。

真山豆根,水浸透,含咽汁。

急喉痹:巴豆(去殼),紙打油作燃,點火吹滅,以煙燻入鼻,涎出牙開。

又,皂角(炙,去皮子)。為末,箸頭蘸點患處,以米醋調敷項下,自破,血出即安。

白話文:

可以用土牛膝的根,也就是俗稱夫娘子的紅梗大葉植物,它長著粗壯的節,並帶有刺狀的表皮。將土牛膝根搗碎取汁,加入白礬一起灌服。

也可以用馬藍頭,它的春苗可以食用,秋天會開出像菊花一樣的紫色小花。將馬藍頭搗碎絞汁,加入少許香油一起灌服。

或者用五分膽礬,用湯調和後服用,直到吐出來,即可痊癒。也可以喝兩碗鹽湯,吐出來也能治癒。

以下是一些簡易的治療喉痹的方法:

用真山豆根浸泡在水中,直到浸透,然後含在口中,慢慢咽下汁液。

如果喉痹很嚴重,可以用去殼的巴豆,用紙包著滴上油,點燃後吹滅,用煙熏鼻子,直到流出唾液,嘴巴張開。

另外,可以用炙過的皂角,去除外皮,研磨成粉末,用筷子沾取塗抹在患處,並用米醋調和後敷在脖子下方,直到患處自行破裂,流出血液後就能痊癒。

又,雪梨搗絞汁飲,效。

走馬喉痹:桔梗(二兩),水煎,分二服。

喉痹並毒氣:生薑汁和蜜共一碗,熬六分,日服三、五次。

纏喉風:生白礬末(二錢),水調下。或韭菜搗細敷項上;或蘿蔔汁和皂角末服,吐痰;或硼砂噙化。

白話文:

此外,雪梨搗碎榨汁喝,也很有效。

走馬喉痹:用桔梗两两,水煎,分两次喝。

喉痹伴有毒气:用生姜汁和蜂蜜混合成一碗,熬到六分,每天喝三到五次。

缠喉风:用生白矾粉两钱,用水调服。或者用韭菜捣碎敷在脖子上;或者用萝卜汁和皂角末混合服用,吐痰;或者含着硼砂慢慢融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