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五 (10)
卷之五 (10)
1. 口證
經曰:中央黃色,入通於脾,開竅於口。藏精於脾,故病在口。蓋口為脾之竅,脾氣通於口,口和則知五味矣。若臟腑熱盛,熱乘心脾,氣衝於口,故胃熱則口臭;脾熱則口甜;心熱則口燥;膽熱則口苦;肝熱則口酸;肺虛則口辛;腎熱則口咸;胃虛則口淡;肺熱則喉腥。又口瘡者,乃脾虛凝滯,風熱加之則發口瘡。
小兒將養太過,衣衾暖厚,心臟客熱,其口亦臭。此口瘡應臟腑之邪熱也。復有酒色過度之人,服涼藥久而不愈者,乃中氣不足,虛火泛上無制,宜溫熱之藥。惟在細參脈證,以別其虛實可也。脈浮大洪數,見於何部皆屬實熱;脈虛,屬中氣不足。治理尤當審別。
主方(口瘡糜爛),黃連,黃芩,梔子,連翹,當歸,生地,白芍,枳殼,桔梗,薄荷,甘草(等分)水煎。食後臥床徐徐噙咽,慎勿頓服,恐上熱未除,下成寒疾。
甘露飲,治男、婦、小兒胃中客熱,牙宣穢氣,牙齦腫爛,時出膿血,口舌生瘡,咽喉腫痛。又療脾胃受濕,瘀熱在裡;或醉飽多勞,濕熱相搏,致成膽病,身面皆黃。或時身熱而腫,大小便不調。
枇杷葉(拭去毛),生地黃,熟地黃,天門冬,麥門冬,茵陳,石斛,枳殼(炒),黃芩(各一錢),甘草(炙,五分)
上作一服。水二鍾,煎至七分,食後服。去麥冬,加山豆根、犀角,大效。
玄參散,治滿口並舌生瘡,連齒齦爛痛。
玄參,升麻,獨活,麥門冬(去心),黃芩,黃柏,大黃(炒),梔子仁,前胡,犀角屑,甘草(炙。各三分)
上水煎服。
升麻黃連丸,治多食肉,口臭不欲聞其穢惡。
升麻(半兩),生薑,黃連,黃芩(酒炒),檀香,甘草(各三錢),青皮(半兩)
上為末,泡,蒸餅丸彈大,每一丸不拘時細嚼,白湯下。
清胃飲,治口臭。
黃連,黃芩,梔子,石膏,生地,滑石,連翹(各一錢),知母,升麻,葛根,大黃(酒炒),石斛(各八分),甘草(五分)
加蘆根,水煎服。口甜加枳殼、骨皮,去知母、葛根,石斛。
涼肺飲,治口辛辣。
桔梗,桑白皮,地骨皮,金沸草(各二錢),甘草(一錢),上水煎服。
加減柴胡湯,治口苦及口酸。
柴胡,黃芩,半夏,麥冬,黃連,青皮,膽草,當歸,骨皮,白芍藥(等分)上水煎服。
坎離丸,治口咸。
黃柏,知母(各二兩。好酒拌濕,陰乾,曬),肉桂(二錢)
為末,水法丸,鹽湯下。
敷方,治口舌破爛,唇吻燥裂,咽喉腫痛。
黃連,黃柏,黃芩,梔子,細辛,乾薑(等分)上為末,先以米泔水漱口,搽敷,或吐或咽。
又方,黃柏末一兩,或蒲黃末、青黛三錢,同研搽(加少冰片)。
又方(治口瘡),黃連(三錢),好酒煎二沸,候冷,噙漱慢嚥。或枯礬、黃丹敷;或蓮瓣貼。
赴筵散(治口瘡),黃連末(一兩),乾薑(炮,研,三錢)和勻,淡鹽湯漱口,敷。
口糜生瘡:胡連(五錢),川連(三錢),細辛,藿香(各一錢)研勻敷。
又,硼砂、青黛、薄荷、石膏,研勻搽。
又,白芷、銅青(等分),敷。
又,黃柏、青黛敷。或大黃、明礬敷。或枯礬、雄黃敷。
噙方,益智、甘草為末,舐咽,或湯調下。
又,白芷、川芎為末;或丁香、川芎、甘草、白芷為末,蜜丸噙服。
口乾燥:石膏(水飛),寒水石(研。各八兩)。水四碗,煎碗半,入白蜜八兩,煎稠噙服。
口上齶忽生紫泡如蛋,急刺破出血,用蒲黃、青黛敷,服涼膈散(方見火門)。
簡便方(治口瘡)五倍子為末,敷。
又,先以亂髮拭口淨,用桑樹汁敷之。
又方,薔薇根避風者,去土,煮濃汁,舍冷則易。
又方,芒硝陸續含化。
又,香薷煎汁哈咽。
白話文:
經典中提到:中央的顏色是黃色,與脾臟相聯繫,而脾臟的開竅部位在口。脾臟儲存精華,所以疾病常表現為口腔問題。因為口是脾的開竅部位,脾氣會通過口表達出來,如果口氣和諧,就能分辨五種味道。然而,如果臟腑熱度過高,熱度影響到心和脾,氣衝到口中,就會導致不同的症狀:胃熱會導致口臭;脾熱會使口氣變甜;心熱會讓口腔乾燥;膽熱會使口氣苦澀;肝熱會造成口氣酸;肺虛會產生口氣辛辣;腎熱會使口氣鹹;胃虛會使口氣清淡;肺熱會使喉嚨有腥味。
對於兒童,如果過度護養,穿著過暖,心臟會積累熱度,同樣會導致口臭。這些口腔問題都反映出臟腑中的邪熱。另外,對於那些過度飲酒和縱慾的人,如果長期服用寒涼藥物但情況仍未改善,可能是因為中氣不足,虛火上升,失去控制,應該使用溫熱的藥物。重要的是要詳細診斷脈象,區分病情的虛實。如果脈象浮大洪數,無論在哪個部位出現,都表示實熱;如果脈象虛弱,表示中氣不足。治療時應特別注意區別。
主方:(用於口瘡糜爛)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連翹、當歸、生地、白芍、枳殼、桔梗、薄荷、甘草(等量)用水煎煮。飯後臥牀慢慢噙咽,不要一次喝完,以免上火未消,下焦又出現寒冷的病症。
甘露飲:用於治療男性、女性、兒童的胃中客熱,牙齦的臭氣,牙齦腫爛,時而出現膿血,口腔和舌頭長瘡,咽喉腫痛。也能治療脾胃受到濕氣影響,瘀熱在內;或者醉酒和過飽後勞累,濕熱相互作用,導致膽病,身體和臉部都呈黃色。有時候身體發熱且腫脹,大小便不調節。
枇杷葉(去除絨毛)、生地黃、熟地黃、天門冬、麥門冬、茵陳、石斛、炒過的枳殼、黃芩(各一錢)、炙甘草(五分)
將這些成分混合成一份。加入兩杯水,煎煮至剩七分,飯後服用。去掉麥冬,加入山豆根、犀角,效果更佳。
玄參散:用於治療口腔和舌頭長瘡,連同牙齦腐爛疼痛。
玄參、升麻、獨活、去掉心的麥門冬、黃芩、黃柏、炒過的大黃、梔子仁、前胡、犀角屑、炙甘草(各三分)
用水煎煮服用。
升麻黃連丸:用於治療吃太多肉,口臭嚴重。
升麻(半兩)、生薑、黃連、酒炒過的黃芩、檀香、甘草(各三錢)、青皮(半兩)
將這些成分磨成粉末,用水泡製,蒸餅搓成彈珠大小的丸子,每次一丸,不限時間慢慢咀嚼,用白水送服。
清胃飲:用於治療口臭。
黃連、黃芩、梔子、石膏、生地、滑石、連翹(各一錢)、知母、升麻、葛根、酒炒過的大黃、石斛(各八分)、炙甘草(五分)
加入蘆根,用水煎煮服用。如果口氣甜,加入枳殼和地骨皮,去掉知母、葛根和石斛。
涼肺飲:用於治療口氣辛辣。
桔梗、桑白皮、地骨皮、金沸草(各二錢)、甘草(一錢)
用水煎煮服用。
加減柴胡湯:用於治療口氣苦和口氣酸。
柴胡、黃芩、半夏、麥冬、黃連、青皮、膽草、當歸、地骨皮、白芍藥(等量)
用水煎煮服用。
坎離丸:用於治療口氣鹹。
黃柏、知母(各二兩,用好酒拌濕,晾乾,曬乾)、肉桂(二錢)
將這些成分磨成粉末,用水法丸,用鹽水送服。
敷方:用於治療口腔和舌頭破損,嘴脣乾裂,咽喉腫痛。
黃連、黃柏、黃芩、梔子、細辛、乾薑(等量)將這些成分磨成粉末,先用米泔水漱口,然後敷在患處,可以吐掉或吞下。
另一個配方:黃柏末一兩,或蒲黃末、青黛三錢,混合研磨後敷在患處(可以加入少量冰片)。
另一個配方(用於治療口瘡):黃連(三錢),用好酒煎煮兩次,待冷卻後,噙在口中漱口後緩慢吞下。或者使用枯礬和黃丹敷;或者用蓮瓣貼。
赴筵散(用於治療口瘡):黃連末(一兩)、乾薑(炮製後研磨,三錢)混合均勻,用淡鹽水漱口後敷在患處。
口糜生瘡:胡連(五錢)、川連(三錢)、細辛、藿香(各一錢)研磨均勻後敷在患處。
另一個配方:硼砂、青黛、薄荷、石膏,研磨均勻後敷在患處。
另一個配方:白芷、銅青(等量),敷在患處。
另一個配方:黃柏、青黛敷在患處。或者大黃、明礬敷在患處。或者枯礬、雄黃敷在患處。
噙方:益智、甘草磨成粉末,用舌頭舔舐後吞嚥,或者用湯調和後服用。
另一個配方:白芷、川芎磨成粉末;或者丁香、川芎、甘草、白芷磨成粉末,用蜂蜜搓成丸子噙在口中服用。
口乾燥:石膏(用水飛)、寒水石(研磨,各八兩)。加入四碗水,煎煮至剩一碗半,加入八兩白蜜,煎煮至稠狀,噙在口中服用。
如果口腔上方突然長出像雞蛋一樣大的紫色水泡,應立即刺破並出血,使用蒲黃和青黛敷在患處,服用涼膈散(方見火門)。
簡便方(用於治療口瘡):五倍子磨成粉末,敷在患處。
另一個配方:先用亂髮擦拭口腔乾淨,然後使用桑樹汁敷在患處。
另一個配方:芒硝持續含在口中融化。
另一個配方:香薷煎煮成汁,哈氣嚥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