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三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8)

1. 腹脹

經曰:諸腹脹大,鼓之如鼓,皆屬於熱。又曰:腹滿䐜脹,肢膈胠脅,下厥上冒,過在太陰、陽明。乃寒濕鬱遏也。是證雖因七情勞役,飲食失節,房室斫喪及風寒暑濕,皆能致此,然怒氣抑遏而成者多。蓋鬱怒日積,則肝木氣盛而脾土受克。脾能生養萬物,為一身之主,雖具坤靜之德,而有干健之造。

脾土既虛,胃雖納受水榖而轉輸之官失職,不能司消化之令,運行精微,分布灌溉,致使心肺之陽不降,腎肝之陰不升,而成天地不交之否。清濁混淆而成壅塞,濕氣不流鬱而為熱,濕熱留積,因成脹滿。若四肢齊腫,是為水腫,治之尚易。如單腹脹,膠固難除。脈盛而堅,遲而滑者為脹。

浮大順,虛小逆。治宜和中順氣,健脾利水。

主方,陳皮,茯苓,蒼朮,厚朴,枳實,香附(各一錢),豬苓,澤瀉,大腹皮,木通(各八分),木香(五分,另磨),砂仁(七分,另研),加生薑、燈心水煎,調木香、砂仁服。

如腫甚,兼用神佑丸二服(方見痰門)。以指按之有凹不起者屬虛,加扁豆、白朮、當歸(各八分);以手按之隨手凸起者屬實,加三稜、蓬朮、檳榔、青皮、益智;便秘加大黃(酒煮),邪去正虛加人參;氣下陷加升麻、柴胡(各三分);不食而嘔加藿香;先脹而後喘者治在脾,加扁豆、麥芽、葶藶(少許);先喘而後脹者治在肺,加黃連、黃芩、麥門冬;痰加南星、半夏曲;朝寬暮急屬血虛,加當歸、紅花(酒洗,少許);去脹,草果;熱加梔子、黃連;暮寬朝急屬氣虛,加人參、白朮;寒加乾薑、肉桂、藿香、丁香、茴香、吳茱萸。腰以上腫,宜發微汗,參蘇飲(方見傷風)之類;郁加撫芎、神麯、益智、草豆蔻、烏藥。

腰以下腫,宜利小便,加石蓮子、滑石。下氣加沉香、蘇梗;痛加薑黃、玄胡。

五子五皮飲,治壯實人初感可用,病略減,止服。

梔子皮,大腹皮,生薑皮,茯苓皮,陳皮,蘿蔔子,香附子,車前子,葶藶子,蘇子,上水煎服。

蘇子湯,憂思過度,致傷心脾,腹脹喘促,嘔逆腸鳴,二便不利。

紫蘇子(一兩),大腹皮,草果,半夏,厚朴,木香,陳皮,木通,白朮,枳實,人參,甘草(各五錢)

上每服五錢,水盞半,姜三片、棗一枚,煎七分服。

木香順氣湯,治濁氣在上,則生䐜脹。

木香,草蔻(麵包煨),蒼朮(制。各三分),厚朴(制,四分),當歸(五分),升麻,柴胡(各二分)

上咀作一服。水二盞煎服,忌生冷、硬物、惱怒、房勞。

雞屎醴散,治心腹脹滿,旦食不能暮食,致成嘔逆、鼓脹。雞屎醴(雞屎炒極熱,入好酒沃之,陰乾),大黃,桃仁(各等分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。水盞半,姜三片,煎七分,食前服。

白話文:

[腹脹]

古文說:各種腹部脹大的症狀,拍打腹部會像鼓一樣,這都屬於熱氣導致。另外也有提到:腹部脹滿,脹到影響到肢體、膈肌、胸脅,下部感覺冷,上部覺得頭昏,問題出在太陰和陽明兩條經絡。這是因為寒氣和濕氣鬱結所致。這種病雖可能由情緒波動、過度勞累、飲食不規律、房事過度或風寒暑濕引起,但大多是因為生悶氣鬱積而成。鬱怒日積月累,肝氣旺盛,脾氣受剋。脾氣能生長萬物,是身體的主宰,雖然有坤靜之德,但也需乾健之性。

脾氣虛弱,胃雖能接受食物,但轉輸的機能失常,無法執行消化的功能,運行精華,分配灌溉全身,導致心肺的陽氣不下降,腎肝的陰氣不上升,形成天地不交的情況。清濁混淆造成堵塞,濕氣鬱結成為熱氣,濕熱留積,形成脹滿。如果四肢一起腫脹,稱為水腫,治療較容易。若只是腹部脹滿,則較難根除。脈象強勁堅韌,慢且滑,代表脹滿。

浮大順利,虛弱小逆。治療應以和中順氣,健脾利水為主。

主方包括:陳皮、茯苓、蒼朮、厚朴、枳實、香附(各一錢),豬苓、澤瀉、大腹皮、木通(各八分),木香(五分,另磨),砂仁(七分,另研),加入生薑、燈心水煎,調合木香、砂仁服用。

如果腫脹嚴重,可同時使用神佑丸兩次(詳見痰門)。用手指按壓,凹下去無法彈回的是虛證,可以添加扁豆、白朮、當歸(各八分);用手按壓,能隨手凸起的是實證,可以添加三稜、蓬朮、檳榔、青皮、益智;便祕可加大量大黃(酒煮),邪氣去除後正氣虛弱可以添加人參;氣下陷可以添加升麻、柴胡(各三分);不想吃東西卻嘔吐可以加藿香;先脹後喘,治療重點在脾,可以加扁豆、麥芽、葶藶(少許);先喘後脹,治療重點在肺,可以加黃連、黃芩、麥門冬;有痰可以加南星、半夏曲;早上寬鬆晚上緊張屬於血虛,可以加當歸、紅花(酒洗,少許);去脹,草果;熱氣可以加梔子、黃連;晚上寬鬆早上緊張屬於氣虛,可以加人參、白朮;寒氣可以加乾薑、肉桂、藿香、丁香、茴香、吳茱萸。腰以上的腫脹,適合發微汗,可以用參蘇飲(詳見傷風);鬱結可以加撫芎、神麯、益智、草豆蔻、烏藥。

腰以下的腫脹,適合利尿,可以添加石蓮子、滑石。下氣可以加沉香、蘇梗;疼痛可以加薑黃、玄胡。

五子五皮飲,適合壯實的人初次感染時使用,病情稍微減輕,即可停止服用。

梔子皮、大腹皮、生薑皮、茯苓皮、陳皮、蘿蔔子、香附子、車前子、葶藶子、蘇子,上述藥材用水煎服。

蘇子湯,憂慮過度,導致心脾受傷,腹部脹滿、呼吸急促、嘔吐、腸鳴、大小便不暢。

紫蘇子(一兩),大腹皮、草果、半夏、厚朴、木香、陳皮、木通、白朮、枳實、人參、甘草(各五錢)

每次服用五錢,水一杯半,薑三片、棗一枚,煎至剩下七分,飯前服用。

木香順氣湯,治療濁氣在上,產生脹滿。

木香、草蔻(麵包包裹後煨製)、蒼朮(處理過,各三分),厚朴(處理過,四分),當歸(五分),升麻、柴胡(各二分)

上述藥材咀嚼後一次服用。兩杯水煎服,避免生冷、硬物、惱怒、房事。

雞屎醴散,治療心腹脹滿,早晨吃的食物到晚上還未消化,導致嘔吐、鼓脹。雞屎醴(雞屎炒至極熱,加入好酒浸泡,晾乾),大黃、桃仁(各等分)

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。一杯半水,薑三片,煎至剩下七分,飯前服用。

簡便方,治療腹脹。

草豆蔻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分,用木瓜煎湯送服。

另外,檳榔磨成粉末,每次二錢,用水煎服。

另外,將大蒜烤熟去皮,用布包裹,放入下部,冷了就換新的。也可以治療關格、腹脹,大小便不通。

另外,將葶藶炒至紫色,用酒浸泡七天,研碎,每次服用三匙,用好酒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