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五 (6)
卷之五 (6)
1. 絞腸砂
由外感內傷,痛極欲死。先用鹽一兩,百沸湯、冷水各一碗調化,令飲盡,得吐瀉痛止。陰沙手足冷,身有紅點,油燈火燒;陽沙肢溫,針刺十指爪甲邊出血,蘸溫水重搭,膝腕有紫點,針刺出血安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位病人因外感或內傷導致劇烈疼痛,幾乎痛到想要死去。
治療方法如下:
- 先用鹽一兩,百沸湯、冷水各一碗調化,令飲盡,得吐瀉痛止。
- 用一兩鹽巴,加入一碗滾燙的開水和一碗冷水,調和後讓病人喝下,藉此引發嘔吐和腹瀉,達到止痛的效果。
- 陰沙手足冷,身有紅點,油燈火燒;陽沙肢溫,針刺十指爪甲邊出血,蘸溫水重搭,膝腕有紫點,針刺出血安。
- 病人如果手腳冰冷,身上出現紅色斑點,可以用油燈火焰燒灼患處。
- 如果病人的四肢溫熱,可以用針刺十個手指的指甲邊緣,直到出血,然後用溫水輕輕拍打患處。如果膝蓋和手腕出現紫色斑點,也可用針刺出血,就能緩解疼痛。
解釋:
- 外感內傷: 指病因是外來的病邪入侵或內在的臟腑功能失調。
- 百沸湯: 指滾燙的開水。
- 陰沙: 指寒性病邪。
- 陽沙: 指熱性病邪。
- 油燈火燒: 這是一種古代的治療方法,用火灼熱患處,以驅除寒邪。
- 針刺出血: 古代醫學常用針灸療法來治療疾病,針刺出血是其中一種方法,以排出病邪。
注意: 這段文字描述的治療方法是古代醫學的經驗總結,不一定適合現代醫學的標準。如果出現身體不適,請及時就醫,不要自行用藥。
2. 脅痛
經曰:肝病兩脅痛引少腹,善怒,何謂也?曰:厥陰肝經之脈,自足而上,環陰器、抵少腹,又上貫肝膈、布脅肋,故兩脅下痛引少腹。蓋脅痛之證,當分左右治之。左屬肝主血,有瘀血為病;右屬肺主氣,有滯氣為病。而脾亦繫於右,其經濕勝,故痰飲流注右脅作痛。所以通論,則左屬肝火瘀血,右屬氣鬱濕痰。
雖然,若左右脈弦者,乃鬱怒動肝火,肝木熾盛,則制己所勝之經脾也,侮所不勝之經肺也。肝木乘之,右亦痛矣。如七情氣結,飲食失節,冷熱不調,常有鬱怒者,兩脅俱痛,皆宜疏肝木為主。或有濕痰流注,顛仆傷形,所挾之證,不可執一。脈沉澀氣滯,弦澀順,洪大逆。
白話文:
經書上說:肝病會導致兩側肋骨疼痛並牽連到小腹,而且容易發怒,這是為什麼呢?
回答:
厥陰肝經的經脈,從足部向上,環繞生殖器,到達小腹,然後向上貫穿肝臟和膈肌,分布到兩側肋骨,因此兩側肋骨下方疼痛會牽連到小腹。
一般來說,肋骨疼痛的症狀,應該根據左右兩側分別治療。左側屬於肝臟,主宰血液,如果出現瘀血就會生病;右側屬於肺臟,主宰氣,如果出現氣滯就會生病。而脾臟也連接著右側,其經絡容易受濕邪影響,所以痰飲會流注到右側肋骨造成疼痛。
因此,總體來說,左側的疼痛屬於肝火瘀血,右側的疼痛屬於氣鬱濕痰。
然而,
如果左右兩側脈象都弦緊,則表示鬱怒導致肝火旺盛,肝木過於強盛,就會抑制它所克的脾經,侵犯它所不克的肺經。肝木乘克,導致右側也疼痛。
如果七情氣鬱、飲食不節、冷熱不調,經常發怒,就會導致兩側肋骨都疼痛,都應該以疏肝解郁為主。
但也可能出現濕痰流注、跌倒傷筋骨等情況,所伴隨的症狀也不盡相同,不能一概而論。脈象沉澀氣滯,弦緊澀,順勢而行,洪大逆流。
主方(左右脅痛),柴胡,青皮,白芍,川芎,枳殼(炒。各錢半),香附,當歸(各一錢),龍膽草,木香,砂仁(各五分),加姜,水煎服。
氣急加桑皮、紫蘇;脹加腹皮、草果、陳皮、蘿蔔子。左痛加黃連(吳萸炒)、桃仁(各一錢)紅花(五分)、香附、砂仁、甘草;右痛加陳皮、半夏(各一錢)、檳榔、肉桂(各五分),去芍、芎、當歸、龍膽。
白話文:
針對左右脅痛,可以使用柴胡、青皮、白芍、川芎、枳殼(炒,各半錢)、香附、當歸(各一錢)、龍膽草、木香、砂仁(各五分),加上薑,用水煎服。若有氣急,可以加桑皮、紫蘇;若有脹痛,可以加腹皮、草果、陳皮、蘿蔔子。若是左邊疼痛,可以加黃連(吳萸炒)、桃仁(各一錢)、紅花(五分)、香附、砂仁、甘草;若是右邊疼痛,可以加陳皮、半夏(各一錢)、檳榔、肉桂(各五分),同時去除白芍、川芎、當歸、龍膽草。
當歸龍薈丸,通治脅痛,因氣成火者神效。
當歸,龍膽草,梔子仁(大者),黃連,大黃(酒蒸),蘆薈,青黛(各五錢),青皮,木香(二錢五分),麝香(五分),柴胡(五分)
上為末,研入蘆薈、黛、麝,用神麯糊丸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熱濃薑湯下。
豁痰丸,治素有痰飲而致右脅痛。
陳皮,貝母,茯苓,栝蔞仁,枳實,白芥子,半夏,青皮,梔子(各一錢),木香,甘草(各四分),加姜水煎。
白話文:
當歸龍薈丸可以治療因氣郁化火引起的肋骨疼痛,療效顯著。配方包括當歸、龍膽草、梔子仁、黃連、酒蒸大黃、蘆薈、青黛各五錢,青皮、木香各二錢五分,麝香五分,柴胡五分。將藥材研成細末,再將蘆薈、青黛、麝香研磨至細膩,用神麴糊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熱濃薑湯送服。
豁痰丸用於治療長期痰飲導致的右肋骨疼痛。配方包括陳皮、貝母、茯苓、栝蔞仁、枳實、白芥子、半夏、青皮、梔子各一錢,木香、甘草各四分。加薑水煎服。
枳殼煮散,治悲哀煩惱,有傷肝氣,致兩脅皆痛,筋脈拘急,腰腳重滯,股脅彎痛,四肢不舉。
防風,川芎,細辛,枳殼(炒),桔梗(各一錢),甘草(炙五分),葛根(八分)
上咀,水二盞,姜三片,煎八分,食遠溫服。
左金丸,瀉肝火行濕,為熱甚之反佐。
黃連(六錢),吳茱萸(一錢)
上為末,湯浸蒸餅,丸綠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滾薑湯送下。
白話文:
枳殼煮散 方劑:
主治: 治療因肝氣受損導致的悲傷煩惱、兩肋疼痛、筋脈緊繃、腰腳沉重、大腿和脅肋彎曲疼痛、四肢無力等症狀。
藥物組成:
- 防風、川芎、細辛、枳殼(炒)、桔梗(各一錢)
- 甘草(炙五分)
- 葛根(八分)
用法:
-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
- 加入兩碗水,薑三片,煎煮至八分。
- 飯後溫服。
左金丸 方劑:
主治: 用於治療肝火旺盛、濕氣重的症狀,是治療熱症時的輔助藥物。
藥物組成:
- 黃連(六錢)
- 吳茱萸(一錢)
用法:
- 將黃連和吳茱萸研磨成粉末。
- 用湯水將蒸餅浸泡,再將藥粉混合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
- 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熱薑湯送服。
木通散,治男、婦脅肋苦痛。
木通,青皮,川楝子(取肉一兩,用巴豆去殼半兩同炒黃,去巴不用),蘿蔔子(炒),莪朮,木香,滑石(各半兩)
上為細末,蔥白湯調下,每服三錢。或煎服即愈。甚者只二服。
異香散,治腹脅痞悶。
莪朮,三稜,益智,甘草(各一錢),青皮,陳皮(各五分),石蓮肉,厚朴(薑製,三分)
白話文:
木通散,用於治療男性和女性肋骨部位疼痛。
處方:木通、青皮、川楝子(取肉一兩,用巴豆去殼半兩一同炒至黃色,去除巴豆不用)、蘿蔔子(炒)、莪朮、木香、滑石(各半兩)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蔥白湯調服,每次服用三錢。或煎服即可痊癒。病情嚴重者,服用兩劑即可。
異香散,用於治療腹部和肋骨部位的痞悶不適。
處方:莪朮、三稜、益智、甘草(各一錢)、青皮、陳皮(各五分)、石蓮肉、厚朴(薑製,三分)
上咀,水盞半,姜三片,棗二枚,煎七分,溫服。
氣針丸,治久積風壅,心胸築痛,兩脅似有針刺,疼痛不可忍。六脈沉伏,按之不可近,此藥屢試神效,常服疏肝氣、止痛。
木香,檳榔,青皮,陳皮,大黃(各四兩),牽牛(半生半炒熟,取頭末,半斤)
上為細末,煉蜜丸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薑湯送下。
左痛不動移乃死血,宜活血湯(方見腹痛)。
因傷勞虛,痛久不止,宜補中益氣湯(方見虛損)。
熨法,薑、蔥炒熱包熨,或蔥、或艾、或韭、或蒜,皆可熨。
白話文:
取水半杯,加入薑三片、棗兩枚,煎煮至七分,溫熱服用。此方名為氣針丸,主要用於治療久積風寒壅塞導致的心胸積痛、兩肋針刺般疼痛難忍,脈象沉伏,按之不近的症狀。此方效果顯著,常服能疏肝理氣、止痛。
將木香、檳榔、青皮、陳皮、大黃各四兩,牽牛半斤(半生半炒熟,取頭末)研成細末,用煉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
若左側疼痛不動,且是血瘀導致的,則應服用活血湯(方見腹痛)。
若因勞損虛弱,疼痛久治不癒,則應服用補中益氣湯(方見虛損)。
治療方法中,可用薑、蔥炒熱後包敷患處,或用蔥、艾、韭、蒜等藥物進行熨貼治療。
灸法,治卒脅痛。以蠟繩橫度兩乳中間,屈繩從乳橫以趨痛脅下,灸繩盡處三十壯為度。
外貼法,芥菜子水研敷;或吳茱萸醋研敷。
白話文:
灸法,用於治療突然發生的肋骨疼痛。在兩乳房中間橫放蠟繩,彎曲繩子從乳房橫向至疼痛的肋骨下方,灸繩盡頭後,按照30壯(壯是中醫灸療的單位)為一療程。
外貼法,使用芥菜子加水研磨後敷貼;或者使用吳茱萸與醋研磨後敷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