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三 (1)
卷之三 (1)
1. 卷之三
2. 諸氣
經曰:怒則氣上,喜則氣緩,悲則氣消,恐則氣下,寒則氣收,炅則氣泄,驚則氣亂,勞則氣耗,思則氣結,此九氣之為病也。夫怒則氣逆,甚則嘔血及飧泄;喜則笑不休,為毛革焦,甚為狂;悲則陰縮筋攣,女人血崩;恐則肉脫,骨酸痿厥;寒則水液澄澈清冷;炅則嘔逆吐酸、暴注;驚則潮涎口噤癇癡;勞則喘息汗出氣竭;思則氣鬱不眠、中痞不食等證。《內經》治七情九氣之法,皆以五行五志之理,制而勝之,深中痛情之至治也。
夫怒動肝火;喜動心火;思動脾火;憂動肺火,恐動腎火;凡一經氣盛則病。如怒甚者,病屬肝木,宜肺金勝之,當以悲憂苦楚之言感之,故悲可以治怒。如喜甚病屬心火,宜腎水勝之,當以恐懼死亡之言怖之,故悲可以治喜。如悲甚屬肺金,宜心火勝之,當以謔浪褻狎之言娛之。
恐甚屬腎水,宜脾土勝之,當以慮彼忘此之言奮之。思甚屬脾土,宜肝木勝之,當以汙辱誣罔之言怒之。夫何今人不諳此理,徒以方藥治之,與情志之病,殊不相通。鬱結諸病,必令自遣,但以藥餌助之。氣無補法,誠為大敝。如邪氣壅盛,必宜驅散,病去五則中和,病去七則漸兼補益矣。
氣脈必沉,沉極則伏,澀弱難治。
主方,陳皮,半夏,茯苓,枳殼,神麯,青皮,厚朴(各八分),蘿蔔子(炒,研),撫芎,桔梗,蘇子(研),香附(各一錢)上加姜三片,水煎成,磨木香汁五匙服。鬱怒痞脹作痛加檳榔、三稜、木通、蓬朮;氣急加蔞仁;面目浮腫加豬苓、澤瀉、葶藶;兼外邪加紫蘇、前胡、羌活、蒼朮、甘草;血瘀腹痛加赤芍、玄胡、鬱金;脅痛加柴胡、膽草、黃連;胃脘痛加草豆蔻;不食加藿香、砂仁、麥芽、山楂;氣閉加烏藥、蘇梗;久變成熱者加薑製黃連、山梔;初起兼寒凝者宜溫散,加吳茱萸、小茴香。
木香檳榔丸,一切滯氣痞塊,心腹脹痛,脅滿,吐酸,痰涎,食積、酒毒及痢疾,便閉不通,積熱口乾,煩躁。能推陳致新,滋陰抑火,活血通經。
大黃(二兩),黑醜(頭末二兩),香附(醋炒,四兩),木香,檳榔,枳殼,青皮,當歸,陳皮,三稜,蓬朮,黃連,木通,蘿蔔子(各二兩),鬱金,甘草(各一兩)
上為末。水法丸如綠豆大,每服百丸,薑湯送下。
蘇子降氣湯,治心腹脹滿,喘促短急。
蘇子,半夏曲,前胡,當歸,陳皮,厚朴(制。各八分),官桂,甘草(各三分)
上咀,水二鍾,姜三片,煎七分,不拘時服。常服消痰飲,散滯進食。
升陽順氣湯,治七情所傷及勞役、飲食不節,滿悶短氣。
人參(一錢),黃耆(二錢),陳皮,半夏,升麻,柴胡,當歸,黃柏(各七分),草豆蔻(四分),神麯(炒,一錢),甘草(五分)加姜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諸氣
經典說:發怒時氣會往上衝,喜悅時氣會舒緩,悲傷時氣會消散,恐懼時氣會往下沉,寒冷時氣會收斂,炎熱時氣會發散,驚嚇時氣會紊亂,勞累時氣會耗損,思慮過度時氣會鬱結。這九種氣的變化都可能導致疾病。
發怒會使氣逆行,嚴重時會導致嘔血或腹瀉;過度喜悅會導致笑個不停,皮膚枯槁,嚴重時會發狂;過度悲傷會導致男性陰莖萎縮、筋脈攣縮,女性會出現崩漏(大量出血);過度恐懼會導致肌肉鬆弛,骨頭痠痛無力,甚至暈厥;受寒會使體內液體變得清澈冰冷;受熱會導致嘔吐酸水、腹瀉不止;受到驚嚇會流口水、牙關緊閉、癲癇發作、甚至癡呆;過度勞累會導致喘氣、流汗、氣力衰竭;思慮過度會導致氣滯、失眠、胸悶腹脹、沒有食慾等症狀。
《內經》治療由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和九氣(氣的九種變化)引起的疾病,都是根據五行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和五志(怒、喜、思、悲、恐)的相生相剋關係來制約和戰勝它們,這是治療情志疾病的最高境界。
發怒會引動肝火;喜悅會引動心火;思慮會引動脾火;憂愁會引動肺火,恐懼會引動腎火。任何一經的氣過於旺盛都會導致疾病。例如,發怒過度,屬於肝木的病變,應該用肺金來剋制它,可以通過悲傷痛苦的話語來感化他,所以悲傷可以治療憤怒。如果過於喜悅,屬於心火的病變,應該用腎水來剋制它,可以用恐懼死亡的話語來嚇唬他,所以恐懼可以治療喜悅。如果過於悲傷,屬於肺金的病變,應該用心火來剋制它,可以用戲謔調侃的話語來讓他高興。
如果過於恐懼,屬於腎水的病變,應該用脾土來剋制它,可以用考慮其他事情而忘卻眼前恐懼的話語來鼓勵他。如果過於思慮,屬於脾土的病變,應該用肝木來剋制它,可以用侮辱、誣陷的話語來激怒他。為什麼現在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,只用藥物來治療,卻不了解情志的疾病,這是不對應的。情志鬱結引起的疾病,必須要自己想開,只能用藥物來輔助。氣沒有補的方法,這確實是很大的弊病。如果邪氣過於強盛,必須要驅散它,等病情減輕五分的時候再開始調理,病情減輕七分的時候可以開始適當的進補。
氣脈沉伏,如果沉到極點就變得難以察覺,脈象細弱澀滯,就難以治療。
主方: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枳殼、神麴、青皮、厚朴(各八分)、炒過的蘿蔔子(研磨)、川芎、桔梗、蘇子(研磨)、香附(各一錢),再加上生薑三片,用水煎煮,再磨木香汁五匙一起服用。如果因為鬱悶憤怒導致腹部脹痛,就加入檳榔、三稜、木通、蓬朮;如果呼吸急促,就加入蔞仁;如果面部浮腫,就加入豬苓、澤瀉、葶藶;如果同時有外感,就加入紫蘇、前胡、羌活、蒼朮、甘草;如果血瘀導致腹痛,就加入赤芍、玄胡、鬱金;如果脅肋疼痛,就加入柴胡、膽草、黃連;如果胃脘疼痛,就加入草豆蔻;如果食慾不振,就加入藿香、砂仁、麥芽、山楂;如果氣機閉塞,就加入烏藥、蘇梗;如果久病化熱,就加入薑汁製過的黃連、山梔;如果剛開始發病,又兼有寒凝,就應該用溫散的方法,加入吳茱萸、小茴香。
木香檳榔丸:主治各種氣滯引起的痞塊,心腹脹痛,脅肋脹滿,吐酸水,痰涎,食積,酒毒,以及痢疾,大便不通,積熱口乾,煩躁不安等症狀。能幫助身體排除廢物,吸收新的營養,滋養陰氣,抑制火氣,活血通經。
配方:大黃(二兩)、黑醜(頭末二兩)、醋炒過的香附(四兩)、木香、檳榔、枳殼、青皮、當歸、陳皮、三稜、蓬朮、黃連、木通、蘿蔔子(各二兩)、鬱金、甘草(各一兩)。
製成細末,用水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一百丸,用薑湯送服。
蘇子降氣湯:主治心腹脹滿,呼吸急促短氣。
配方:蘇子、半夏曲、前胡、當歸、陳皮、厚朴(製過,各八分)、官桂、甘草(各三分)。
將藥材切碎,加兩碗水,生薑三片,煎煮至七分,不拘時間服用。經常服用可以消除痰飲,疏散滯氣,促進食慾。
升陽順氣湯:主治因七情所傷,以及勞累過度、飲食不節導致的胸悶,短氣。
配方:人參(一錢)、黃耆(二錢)、陳皮、半夏、升麻、柴胡、當歸、黃柏(各七分)、草豆蔻(四分)、炒過的神麴(一錢)、甘草(五分),加上生薑,用水煎煮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