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二 (50)
卷之二 (50)
1. 秘結
經曰:北方黑色,通入於腎,開竅於二陰,藏精於腎。又曰:腎主五液。故腎實則津液足而大便潤,腎虛則津液竭而大便燥。凡大便秘結,皆由房勞過度或恣飲酒,喜食辛熱。飲食火起於脾胃,淫欲火起於命門。致陰虛血耗,火盛水虧,津液少生,傳道失度。有高年血少或脫血腸枯;或新產血竭;或虛人運滯;皆成斯證。
惟當養血滋陰,滑澀潤燥,勿妄通利,耗傷真元,再發轉甚。辨風秘、氣秘、熱秘、寒秘、濕秘之異酌治。若日久幽門不通,上衝吸門不開,漸成噎膈者有矣。脈沉伏而結,自汗,小便澀,忌攻,宜豬膽法潤。
主方(熱秘)當歸,生地,熟地,麻仁,桃仁,杏仁,枳殼,厚朴,條芩(各七分),大黃(酒蒸,五分),水煎服(或丸。)
血虛加芍藥,倍歸、地、桃仁;風秘,郁李仁、羌活、皂莢;氣虛,人參、麥冬;氣實,檳榔、枳實;痰多,栝蔞、竹瀝;老人,天麥冬、蔞仁,倍歸地;產後加人參、紅花(倍歸、地、玄、苓、桃;)幽門不通加檳榔。
脾約丸,治腸胃燥熱,大便不通,宜兼燥證參酌。
大黃(酒蒸),厚朴,枳實,白芍(各二兩),杏仁,麻仁(各兩半)
上末,煉蜜和丸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空心白湯下,常服寸丸。
潤腸丸,治脾火,腸燥秘結,少食。
瓊脂膏,潤燥通便(二方並見燥證。)
補中益氣湯(方見虛損)治氣虛秘,加養血潤腸藥。血虛,四物吞脾約丸。
四物湯(方見婦科)治血燥秘,加桃仁、大黃(等分)為末,蜜丸,三十丸湯下。
搜風順氣丸,能潤腸宣水,久服諸病皆效(方見中風。)
掩臍法,大小便秘。蔥(一枝)、姜(一塊)、豉(二十粒)、鹽(一匙),共搗掩臍,帛縛自通。
蜜導,豬膽,香油灌等法(見傷寒門。)
簡便方,便秘。
硃砂(飛,研,一錢),真蘆薈(一錢四分)
細研,滴好酒和丸,作二次,好酒下。
又,黑醜(半生半熟)研末,每服二錢,熱茶下。或麻子研,和米煮粥。
又,羊蹄根一兩,水煎服。常食豬油及雪梨,妙。
又,蓯蓉(一個,重三、四兩者,酒洗,去鱗甲,)白酒三碗,煎一碗服。峻補精血,便通。
白話文:
標題:[便祕]
內容: 經典醫書指出:北方的黑色與腎相關聯,其功能主要體現在控制二陰(生殖器和肛門),精氣儲存在腎中。又說:腎主掌體內的液體。因此,腎功能強健時,體內水分充足,大便溼潤;腎虛時,體內水分乾涸,導致大便乾燥。一般而言,大便乾結便祕的原因主要是過度性生活或過量飲酒,偏好辛辣熱性的食物。飲食過熱會使脾胃產生火氣,過度的慾望會引發命門之火。這會導致陰虛血耗,火旺水虧,體內水分生成減少,消化系統失調。有老年人血液不足或出血過多導致腸幹;產後女性血液耗盡;虛弱的人消化停滯;這些情況都會導致便祕。
治療應以滋養血液,滋潤腸道,避免隨意使用瀉藥,以防損耗元氣,再次發作時症狀加重。需要根據風祕、氣祕、熱祕、寒祕、溼祕的不同類型進行鍼對性治療。如果長期便祕,幽門(胃與十二指腸的連接處)堵塞,上衝吸門(賁門)無法打開,可能逐漸形成噎膈(食管梗阻)。脈象沉伏且結,自汗,小便澀,忌用攻伐方法,適合用豬膽汁法潤滑。
主方(熱祕):當歸、生地、熟地、麻仁、桃仁、杏仁、枳殼、厚朴、條芩(各7分),大黃(酒蒸,5分),水煎服(或製成丸劑。)
血虛可加入白芍,加倍使用當歸、生地、桃仁;風祕,加入郁李仁、羌活、皁角;氣虛,加入人參、麥冬;氣實,加入檳榔、枳實;痰多,加入栝樓、竹瀝;老年人,加入天麥冬、蔞仁,加倍使用當歸、生地;產後女性加入人參、紅花(加倍使用當歸、生地、玄參、茯苓、桃仁);幽門不通加入檳榔。
脾約丸:治療腸胃燥熱,大便不通,宜結合乾燥症候參考使用。
大黃(酒蒸),厚朴,枳實,白芍(各2兩),杏仁,麻仁(各1.5兩)
將上述藥物磨成粉末,用煉蜜和成桐子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30丸,空腹時用白開水送服,經常服用。
潤腸丸:治療脾火,腸燥祕結,食慾不佳。
瓊脂膏:潤燥通便(以上兩個方劑見於乾燥症候。)
補中益氣湯(方見虛損)治療氣虛祕,加入養血潤腸藥。血虛,四物湯吞服脾約丸。
四物湯(方見婦科)治療血燥祕,加入桃仁、大黃(等分)磨成粉末,用蜂蜜製成丸劑,每次服用30丸,用熱水送服。
搜風順氣丸:能潤腸宣水,長期服用對多種疾病有效(方見中風。)
臍部敷貼法:大小便閉塞。蔥(1枝)、姜(1塊)、豆豉(20粒)、鹽(1匙),一起搗碎敷在肚臍上,用布綁住自然通便。
蜜導,豬膽,香油灌等方法(見傷寒門。)
簡便方:便祕。
硃砂(飛,研,1錢),真蘆薈(1錢4分)
細研後,用好酒調和成丸,分兩次服用,用好酒送服。
另外,黑醜(半生半熟)研成粉末,每次服用2錢,用熱茶送服。或者將麻子研碎,和米一起煮粥。
再者,羊蹄根1兩,用水煎服。經常食用豬油和雪梨,效果極佳。
再者,肉蓯蓉(一個,重三、四兩,用酒洗淨,去掉鱗片),用三碗白酒煎至一碗,服用。此方能強烈補充精血,使大便通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