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一 (1)
卷之一 (1)
1. 卷之一
2. 要言一十六則
3. 卻病延齡
卻病之法,惟治未病為上。人能清心寡慾,慎起居、節飲食,則病自不萌,而齡可延矣。凡人百病,無出三因。一曰外因: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,天之六淫是也。一曰內因: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,人之七情是也。一曰不內外因:起居失宜、飲食失節、房勞過度、跌損、金刃、五屍、鬼疰、邪祟、蠱毒、山嵐瘴氣、不伏水土等證是也。舉外因六氣言:風者,天地鬱勃之氣。
經曰:風為百病之長,善行數變。其變莫測。輕則傷風咳嗽,重則中風、風痱諸證。故云避風如避箭。寒者,天地嚴凝之氣。經曰:冬傷於寒,春必病溫。三時猶輕,冬感為重。即病者名傷寒,伏於肌骨,春月隨發生之氣為病,謂之春溫。次日晚發,及熱病也。暑者,天地酷烈之氣。
經曰:夏傷於暑,秋必瘧痢。夏月天之陽氣盡浮於地,人之陽氣盡浮於表,故多煩渴,嗜冰水瓜果。不知陽外陰內,生冷停積,濕熱相蒸而為痢。腠理汗泄,風寒襲之,邪正相搏,陰陽相併而為瘧。冒暑奔馳,病名中熱。水閣蔭軒,過於寒涼,病名傷暑。若臥於磚石、泥地、漆凳之類,感受風寒濕氣,秋深收斂,腠理閉密,邪伏難出,歷節走注作疼,而成痛風等證。濕者,天地陰潤之氣,為害匪細。
東南地卑薄,衣履、坐臥,濕從外入;西北地高燥,嗜乳酪、面,濕自內生。燥者,陽明燥金之氣。經曰:諸澀枯涸,幹勁皺搗,皆屬於燥。蓋因風熱耗其血液而成。在表則為皮膚裂屑、手足幹勁,甚而筋縮爪枯等證;在裡則為大便秘結,消渴引飲等證。火者,君相五志之火。
經曰:諸熱躁擾,狂罵氣逆,衝上嚏嘔,瘡瘍痛癢,耳目諸證等,皆屬於火。腎經孤水,奚能勝之,且火日增而水日損。東垣云:火為元氣之賊,此勝則彼負。若上下往來,熬真陰、涸津液,則為陰虛等證矣。舉內因七情言。經曰:喜傷心。蓋喜極則心火熾盛,輕為口舌破爛、瘡瘍斑疹,重為顛狂等證。
經曰:怒則氣上。又曰:大怒則火起於肝,甚則嘔血。蓋怒則陽氣逆上,而肝木乘脾,故為嘔血,飧泄,胸脅痞痛,不食等證。經曰:憂則心氣乘之。又曰:憂愁不解則傷意。夫憂氣鬱而生痰,痰與氣搏,升而不降,多成噎膈等證。經曰:思則氣結。蓋指其專篤沉滯者言。如難思、釋怨思報、苦吟竭志、男女懷思之類,遂成怔忡諸證矣。
氣結為病,為昏瞀,為中滿痞塞,為咽嗌不利、不嗜飲食等證。經曰:悲則氣消。蓋悲則心竅蘊結,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,榮衛不行,熱氣在中,故氣消。又曰:悲氣所至,為陰縮筋攣,肌痹脈痿。男為便數、溲血,女為血崩、孕婦胎漏、目昏等證。經曰:恐則氣下。陰氣無能上行,則志氣恐懼,日久則為矢志之證。
白話文:
[防病延壽]
防病的方法,最高明的是在疾病尚未發生時就進行預防。人如果能夠保持心境平和,減少慾望,規律作息,節制飲食,那麼疾病自然不會發生,壽命也能得以延長。所有人的各種疾病,無非出自三種原因。一是外因:風、寒、暑、溼、燥、火,這些都是自然界可能帶來的傷害。二是內因: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,這些情緒波動都是人體內部可能引發疾病的因素。三是不內外因:生活作息不當、飲食不規律、性生活過度、跌打損傷、刀傷、各種邪氣、鬼神作祟、蠱毒、山區的瘴氣、不服水土等等,這些都是可能引起疾病的特殊原因。
舉例來說,風,是天地間的一種強烈氣流,中醫說“風爲百病之長”,它變化莫測,輕則讓人感冒咳嗽,重則中風或出現各種風疾症狀,因此古人有“避風如避箭”的說法。寒,是天地間的一種嚴寒氣流,中醫說“冬傷於寒,春必病溫”,冬天感受的寒冷,在春天可能會變成溫熱病。暑,是天地間的一種酷熱氣流,夏天人容易煩渴,喜歡喝冷飲吃瓜果,卻不知道這樣會讓體內陰寒,從而產生溼熱,引發痢疾。溼,是天地間的一種溼潤氣流,對人的危害不小。燥,是陽明燥金之氣,會使人皮膚乾燥,口乾舌燥,甚至大便乾結,口渴多飲。火,是人體內的火氣,表現爲各種熱證,如煩躁不安,狂妄罵人,呼吸困難,瘡瘍痛癢,耳目諸症等。
再來說內因的七情,過喜會傷心,喜極則心火旺盛,可能導致口腔潰瘍,瘡疹,嚴重的甚至會發瘋。怒則氣上,大怒會使肝火上升,導致嘔血,胸脅疼痛,食慾不振等。憂則心氣受阻,憂鬱過度會生成痰溼,形成噎膈等症狀。思慮過度則氣滯,可能導致精神恍惚,胸腹脹滿,飲食不暢等。悲傷則氣消,悲則心竅閉塞,肺葉上舉,上焦不通,氣血運行不暢,熱氣積聚,導致氣消。恐懼則氣下,陰氣無法上行,長期下去會導致精神恐懼,意志消沉。驚則氣亂,神魂無依,可能形成痰涎,導致癲癇等症狀。
至於不內外因,生活作息不當,中醫有七損八益、五勞七傷、六極的警示。飲食過量,腸胃會受損,生冷油膩,燒烤辛辣的食物要適量。房事過度,會消耗人體寶貴的精、氣、神,應該適度,否則就像飛蛾撲火,自取滅亡。跌打損傷,刀傷,多是由不小心造成的,只要預先謹慎,保持精神內守,外邪怎麼侵入呢?所以,善於在疾病未發生前就進行預防的人,比良醫還要高明,比良藥還要有效。
這樣的健康長壽,有什麼難的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