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一 (1)
卷之一 (1)
1. 卻病延齡
卻病之法,惟治未病為上。人能清心寡慾,慎起居、節飲食,則病自不萌,而齡可延矣。凡人百病,無出三因。一曰外因: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,天之六淫是也。一曰內因: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,人之七情是也。一曰不內外因:起居失宜、飲食失節、房勞過度、跌損、金刃、五屍、鬼疰、邪祟、蠱毒、山嵐瘴氣、不伏水土等證是也。舉外因六氣言:風者,天地鬱勃之氣。
經曰:風為百病之長,善行數變。其變莫測。輕則傷風咳嗽,重則中風、風痱諸證。故云避風如避箭。寒者,天地嚴凝之氣。經曰:冬傷於寒,春必病溫。三時猶輕,冬感為重。即病者名傷寒,伏於肌骨,春月隨發生之氣為病,謂之春溫。次日晚發,及熱病也。暑者,天地酷烈之氣。
白話文:
預防疾病是最好的治療方法。一個人只要保持心境平和、生活規律、飲食節制,就能避免疾病的發生,並且延長壽命。一般來說,人體的百病都源自於三種原因:一是外在因素,包括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,也就是天地的六種邪氣;二是內在因素,包括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,也就是人體的七種情緒;三是不屬於內外因素的,例如生活習慣不良、飲食不節制、房事過度、跌倒外傷、刀傷、五屍、鬼疰、邪祟、蠱毒、山嵐瘴氣、水土不服等等。其中外在因素的六種邪氣,風是天地間鬱積的氣體,古籍中說「風為百病之長,善行數變」,它的變化無常,輕則引起傷風咳嗽,重則導致中風、風痱等病症,所以要像躲避箭矢一樣躲避風寒。寒是天地間嚴寒凝結的氣體,古籍中說「冬傷於寒,春必病溫」,一年四季中,冬季最容易受寒,一旦在冬天受寒,到春天就會容易生病,而且冬天受寒的危害最大。受寒後會導致傷寒,寒邪會潛伏在肌骨中,等到春天陽氣生發時就會發病,稱為春溫。受寒後隔天晚上就會發病,並且伴隨發熱的症狀。暑是天地間酷熱的氣體。
經曰:夏傷於暑,秋必瘧痢。夏月天之陽氣盡浮於地,人之陽氣盡浮於表,故多煩渴,嗜冰水瓜果。不知陽外陰內,生冷停積,濕熱相蒸而為痢。腠理汗泄,風寒襲之,邪正相搏,陰陽相併而為瘧。冒暑奔馳,病名中熱。水閣蔭軒,過於寒涼,病名傷暑。若臥於磚石、泥地、漆凳之類,感受風寒濕氣,秋深收斂,腠理閉密,邪伏難出,歷節走注作疼,而成痛風等證。濕者,天地陰潤之氣,為害匪細。
東南地卑薄,衣履、坐臥,濕從外入;西北地高燥,嗜乳酪、面,濕自內生。燥者,陽明燥金之氣。經曰:諸澀枯涸,幹勁皺搗,皆屬於燥。蓋因風熱耗其血液而成。在表則為皮膚裂屑、手足幹勁,甚而筋縮爪枯等證;在裡則為大便秘結,消渴引飲等證。火者,君相五志之火。
白話文:
古籍記載,夏季受暑氣侵襲,秋季就容易患上瘧疾和痢疾。夏季時,天地的陽氣都浮於地表,人體的陽氣也浮於體表,因此人們容易感到煩躁口渴,喜歡吃冰、喝冷水,吃瓜果。卻不知陽氣在外,陰氣在內,生冷食物積聚在體內,濕氣與熱氣相互蒸發就會導致痢疾。毛孔開泄,風寒入侵,邪氣與正氣互相搏鬥,陰陽失衡就會導致瘧疾。在烈日下奔走,就會患上「中熱」病。長時間待在涼爽的水閣或蔭涼的軒窗下,過於寒涼,就會患上「傷暑」病。如果睡在磚石、泥地、漆凳等地方,就會受到風寒濕氣的侵襲,秋季天氣轉涼,毛孔收縮,邪氣難以排出,就會沿著關節遊走,引起疼痛,形成痛風等症狀。濕氣是天地陰潤的氣息,危害很大。
東南地區地勢低洼,衣物、坐臥等都容易受到濕氣侵襲;西北地區地勢高燥,人們喜歡吃乳酪、麵食,濕氣就會從體內產生。燥氣是陽明燥金之氣。經書記載,凡是澀、枯、涸、幹、勁、皺、搗等現象,都屬於燥氣。這是因為風熱耗損血液造成的。燥氣在體表就會出現皮膚裂屑、手腳乾燥、甚至筋縮爪枯等症狀;燥氣在體內就會出現大便秘結、口渴引飲等症狀。火氣是君相五志的火氣。
經曰:諸熱躁擾,狂罵氣逆,衝上嚏嘔,瘡瘍痛癢,耳目諸證等,皆屬於火。腎經孤水,奚能勝之,且火日增而水日損。東垣云:火為元氣之賊,此勝則彼負。若上下往來,熬真陰、涸津液,則為陰虛等證矣。舉內因七情言。經曰:喜傷心。蓋喜極則心火熾盛,輕為口舌破爛、瘡瘍斑疹,重為顛狂等證。
經曰:怒則氣上。又曰:大怒則火起於肝,甚則嘔血。蓋怒則陽氣逆上,而肝木乘脾,故為嘔血,飧泄,胸脅痞痛,不食等證。經曰:憂則心氣乘之。又曰:憂愁不解則傷意。夫憂氣鬱而生痰,痰與氣搏,升而不降,多成噎膈等證。經曰:思則氣結。蓋指其專篤沉滯者言。如難思、釋怨思報、苦吟竭志、男女懷思之類,遂成怔忡諸證矣。
白話文:
身體出現熱躁不安、狂躁亂罵、氣逆上衝、打噴嚏嘔吐、瘡瘍痛癢、耳目不適等症狀,都屬於火邪作祟。腎經中的水氣單薄,無法克制火邪,而且火邪越盛,水氣就越虛弱。東垣醫家說過,火邪是元氣的賊,火盛則水衰。如果火邪上下亂竄,耗損真陰、蒸乾津液,就會導致陰虛等病症。
從內因來看,七情也能導致疾病。經書說,喜傷心。因為過度喜悅會導致心火熾盛,輕則口舌生瘡、皮膚起疹,重則神志顛狂。
經書說,怒則氣上。又說,大怒則火起於肝,嚴重時會嘔血。因為憤怒會導致陽氣逆上,肝木克脾土,所以會出現嘔血、腹瀉、胸脅疼痛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經書說,憂則心氣乘之。又說,憂愁不解則傷意。憂愁會導致氣機鬱結,生痰濕,痰濕與氣機交結,上而不下,容易導致噎膈等病症。經書說,思則氣結。是指專心致志、沉思過度的情況,例如難以忘懷、釋怨思報、苦吟竭志、男女相思等,都會導致心神不寧,心悸怔忡等病症。
氣結為病,為昏瞀,為中滿痞塞,為咽嗌不利、不嗜飲食等證。經曰:悲則氣消。蓋悲則心竅蘊結,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,榮衛不行,熱氣在中,故氣消。又曰:悲氣所至,為陰縮筋攣,肌痹脈痿。男為便數、溲血,女為血崩、孕婦胎漏、目昏等證。經曰:恐則氣下。陰氣無能上行,則志氣恐懼,日久則為矢志之證。
經曰:驚則氣亂。神無所歸,棲靈之舍虛,而為痰涎所聚,有成顛癇諸證矣。舉不內外因數事言。起居者,人身運動,全賴精血,《經》有七損八益、五勞七傷、六極之戒。飲食者,經曰: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。生冷滯膩、炙爆辛熱,慎勿太過。又曰:諸肉補陽,諸谷補陰。
白話文:
氣鬱結在體內就會生病,造成昏迷、腹脹、胸悶、吞咽困難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經書中說:「悲傷會導致氣消散。」這是因為悲傷會讓心臟的經絡阻塞,肺部無法正常運作,導致上焦不通,氣血運行受阻,熱氣積聚在體內,所以氣就消散了。另外,經書還說:「悲傷之氣會導致陰縮筋攣、肌肉麻痺、脈絡萎縮。男性會出現便次頻繁、血尿等症狀,女性則會出現月經量多、孕婦胎漏、視力模糊等症狀。」經書中又說:「恐懼會導致氣下降。」由於陰氣無法上升,就會產生恐懼之情,時間久了就會變成意志消沉。
經書中還說:「驚嚇會導致氣亂。」因為神魂無處安放,導致靈魂的居所空虛,容易招來痰涎堆積,進而產生癲癇等症狀。以上只是列舉了一些內外因素,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要格外注意起居和飲食。人體的運動全靠精血維持,《經書》中提到要避免過度勞損,飲食方面也要注意。《經書》中說:「飲食過度就會損傷腸胃。」生冷、油膩、炙烤、辛辣等食物都要適量,不能過度食用。另外,《經書》中還說:「肉類補陽,穀物補陰。」
陽盛則火熾痰壅,津液燔爍;陰盛則火熄水盈,精血生長。房欲者,人身所寶精、氣、神,至人秘固,以鍊金丹,大則成仙,小則卻病。多欲者,如飛蛾赴火,迷不自知。但能撙節,即期頤之基。跌撲金刃數種,多由不慎所值,不立於巖牆可也。苟知預為謹持,精神內守,外邪豈得侵哉?故善治未病者,巧出良醫之外,功居美藥之先。
其於康寧永壽乎何有。
白話文:
陽氣過盛會導致熱症和痰阻,津液被燒灼;陰氣過盛則會使火勢減弱,水分積聚,精血得到生長。性生活方面,是人類珍貴的精、氣、神,高明的人會祕密固守,通過煉制金丹來修煉,大成就可以成為仙人,小成就則能防止疾病。過度追求性慾,就像飛蛾趨向火焰,迷失自我而不自知。只要能有所節制,就能成為健康長壽的基礎。跌倒、被刀傷等多種事故,大多是由於不小心引起的,應避免站在巖壁附近。如果事先做好謹慎的準備,保持精神內在的平和,外來的邪氣又怎能得到侵害呢?所以,真正優秀的醫生,不僅僅在治療疾病上出彩,他們在預防疾病的工作上更是先於良藥一步。
對於健康和長壽來說,又有什麼難以克服的呢。
2. 福壽真樂
箕疇五福。一曰壽,以有壽乃能享諸福也,然其四曰攸好德;及六極之五曰惡,六曰弱。可見德為福壽之本。若其剛惡而不肯好德,柔弱而怠於修德,則禍極隨之,而絕福壽根源矣。至衛生一節,尤為修德中事也。觀子之所慎疾,及君子三戒等可見矣。
又黃帝問岐伯曰:余聞上古之人,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,今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,時勢異耶?人將失之耶?岐伯對曰:上古之人,知道者法於陰陽,和於術數,飲食有節,起居有常,不妄作勞,故能形與神俱而終其天年,度百歲乃去。今時之人不然,以酒為漿,以妄為常,醉以入房,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,不知持滿,不時御神,務快其心,逆於生樂,起居無節,故半百而衰也。觀此,則壽命修短,全系精氣神之盈虧。
白話文:
箕疇五福:德為福壽之本
箕疇五福,指五種福氣。第一是壽,因為只有活著才能享受其他福氣。而四福中的攸好德,以及六極中的惡和弱,都顯示出德行是福壽的根本。如果一個人剛愎自用,不願意修德,或者柔弱無力,怠於修養品德,那麼禍患就會接踵而來,福壽的根基也會斷絕。衛生之道,尤其是在修德之中,如同《黃帝內經》中所提到的「慎疾」和「君子三戒」等內容,都可見一斑。
上古之人長壽的秘密
黃帝問岐伯:我聽說上古時代的人,都能活到百歲,而且身體依然強健,為什麼現在的人,到了五十歲就衰老了呢?是時代變了,還是人們失去了什麼?
岐伯回答:上古之人,懂得順應陰陽之道,精通養生之術,飲食有節制,起居作息有规律,不做無謂的勞累,所以能夠保持身心俱佳,活到天年,壽命達到百歲才離世。而今人卻不同,把酒當水喝,不務正業,醉酒行房,縱欲過度,耗損精氣,不知節制,不懂得保養身心,只追求一時的快感,違背養生之道,起居無度,所以到了五十歲就衰老了。
由此可見,壽命的長短,完全取決於精氣神的盈虧。
精血一敗,神氣無所依附,欲長壽而享諸福難矣!其害以淫欲為最。少壯宜節,老年宜絕,男女皆同。蓋男二八精通,八八精絕;女二七天癸至,七七天癸止。交合施泄不可太早,男三八,女三七為佳。古人少年遲婚,中年後早絕欲,多得上壽。今人早婚縱欲,水枯火亢,精神垂盡,仙丹莫療,悔之晚矣,達者當知。
精髓有限,生之甚難,耗之甚易,如油滿燈明,油盡燈滅。若縱欲喪精,假力藥餌,棄真取偽,棄內取外,不亦愚乎!請以貪、儉二字醒之。貪不久之名利,而不貪長久之福壽,儉易得之財物,而不儉難得之精神,顛倒極矣!其次嗔怒憂愁,皆能傷氣血、爍元和,致不測之疾。噫!人誠能制情忍性,以惜福養壽,雖南面王樂不與易。
白話文:
精血一旦衰竭,神靈與氣息就失去了依附,想要長壽並享受各種福分變得困難!其中最大的危害是放縱情慾。年輕時應該節制,年老時應戒除,男女都一樣。因為男性在二十八歲達到性成熟,八十八歲精氣耗盡;女性在二十七歲進入生殖期,七十七歲生殖機能停止。性行為和放縱不可過早,男性在三十八歲,女性在三十七歲為最佳。古人提倡少年時期晚婚,中年後早戒除情慾,因此多能獲得長壽。現代人過早結婚放縱情慾,導致精氣耗盡,精神衰竭,即使服用仙丹也無法治療,等到後悔已經太晚,明智的人應該知道。
精髓是有限的,生命中極為珍貴,但消耗卻很容易,就像油滿燈明,油盡燈滅。如果放縱情慾耗盡精髓,再依靠藥物補充,捨棄真實去追求虛偽,捨棄內在去追求外在,豈不是很愚蠢嗎?請用「貪」、「儉」兩個字來警醒自己。貪圖短期的名利,而不是長期的福壽,對容易得到的財物吝嗇,而不是對難以得到的精神吝嗇,這完全是本末倒置!其次,憤怒、憂慮和煩惱都能傷害氣血,破壞生命和諧,引發無法預料的疾病。唉!如果人們能夠剋制自己的情緒,以珍惜福分和延年益壽為目標,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國王也無法與之相比。
《詩》所謂自求多福;《書》所謂自作元命也。將時時享勿藥之喜焉!即偶違和而精氣神原固,可一劑立瘳矣!
白話文:
《詩經》所說的「自求多福」;《尚書》所說的「自作元命」也。我們將時時享受無病的喜悅!即使偶爾身體不適但精氣神原本堅固,只需一劑藥物就能立即康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