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二 (46)
卷之二 (46)
1. 霍亂
經曰:歲土不及,風乃大行,民病飧泄、霍亂,體重腹痛,筋骨繇並。是證雖因飲食過度,七情內傷,風寒濕熱外感,誠因暑火所致,發必夏秋(口大渴,轉筋,反戾,火也,病感於火,治從溫散。)蓋夏時腠理開豁,暑氣易入,或坐臥陰濕,當風取涼,風寒之邪,客於三焦,傳於脾胃,更傷飲食勞役。復感風寒外束,則內邪雜揉,陽氣不能外舒,變為鬱熱,致陰陽反戾,清濁相干。
陽氣暴升,陰氣頓墜,上下痞膈,邪客胃多吐,邪客脾多瀉。受邪淺乃得上下分為易治;若深者,邪恣中焦,上不得吐,下不得瀉,攪腹顛倒,揮霍撩亂,大痛危甚,此乾霍亂也(俗名絞腸沙。)急治則生,失治則死。多飲淡鹽湯(水二鍾,燒百沸,入鹽一撮,和河水二鍾,加生薑及皂角末少許,尤佳。
)患人頻飲,必得吐或瀉,便是生機。次服煎藥。切戒米湯,一口入胃立死。轉筋者,手足攣縮,筋收入心腹者,死。男子急挽其陰囊,女子挽定兩乳,用鮮蓼一束煎;或鹽煎熱湯,淋漬腿足,筋攣處可舒;或以綿絮裹暖,飲溫薑湯,過一時與米湯。脈宜洪大,忌虛細。如大痛時,脈多伏,不宜漸遲(鹽湯吐瀉,不藥亦安。
)
主方,半夏,茯苓,蒼朮,陳皮,厚朴,豬苓,藿香,澤瀉,炙草,上薑、棗、枇杷葉煎服。
手足厥冷加乾薑、官桂、良薑;冷極脈欲脫加人參、附子;怕寒加紫蘇、白芷;吐甚去藿香;腹痛加炒芍藥;少腹痛加吳茱萸(泡);心腹脹加木香、砂仁、大腹皮;轉筋加牛膝、木瓜、火煅石膏;食積加山楂、神麯、麥芽;心下痞加枳實、青皮;暑加香藿、扁豆;大渴欲水,水調六一散,微渴湯調;煩渴加麥冬、葛根;胃寒發呃加丁香、香附、茴香、良薑,去甘草;遠至他鄉、不伏水土而作,加木香、砂仁;瀉加白朮、山藥、烏梅;喘加蘇子、桑皮,去甘草。
藿香正氣散(方見卷末)
針刺十指甲盡處出血。先從臂復下,繩扎十指乃刺。及兩委中(穴在膝後腕中橫紋處。)先以冷水,從腿肚搭上,見紫點起針,或用瓷鋒刺出紫血。腹痛不止,炒鹽麩或灰砂包熨。痛甚,將面或布條作圈,放臍上,圓圈中放炒鹽,上以大艾炷三個,灸多壯,痛止為度。痛在上下對痛灸。
六和半夏湯,治霍亂吐瀉。
白朮,甘草,砂仁,杏仁,人參,半夏(制。各五分),藿香,赤茯苓,白扁豆(薑汁炒),木瓜(各一錢),香薷(二錢),厚朴(薑製,二錢)
上咀,作一服。姜三片,棗一枚,水二盞煎至一盞,溫服。
木瓜湯,治霍亂吐瀉,舉身轉筋,入腹則悶絕。
紫蘇葉(十片),乾木瓜(一兩),吳茱萸(半兩),小茴香(炒),甘草(炙。各一錢)
白話文:
經典中說:當土氣不足時,風邪就會盛行,民眾會生病,出現消化不良的腹瀉、霍亂等症狀,身體感到沉重、腹部疼痛,甚至筋骨也會牽連不適。這種疾病雖然可能因為飲食過量、情緒內傷、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而引起,但主要還是因為暑熱火氣所導致,通常在夏秋季節發作(會感到極度口渴、抽筋、身體僵硬,這都是火氣引起的,所以治療方向應從溫散邪氣著手)。
因為夏天時皮膚毛孔張開,暑氣容易侵入體內,或者因為坐臥在陰暗潮濕的地方,吹風納涼,風寒邪氣會侵入三焦,再傳到脾胃,加上飲食不節制、過於勞累,又再次感受風寒束縛體表,導致內外邪氣混雜,陽氣無法向外舒展,轉變成鬱熱,進而造成陰陽失調、清濁不分。
當陽氣突然上升,陰氣急速下降,會導致胸腹脹滿、痞塞不通。邪氣侵犯胃部會導致嘔吐,侵犯脾部則會導致腹瀉。如果受邪較淺,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,相對容易治療;如果受邪較深,邪氣盤據在中焦,導致想吐吐不出來,想瀉瀉不出來,腹部劇烈翻攪、疼痛難忍,甚至出現意識模糊,這就是所謂的「乾霍亂」(俗稱絞腸痧),必須緊急治療,否則會有生命危險。多喝淡鹽水(用兩碗水燒開,加入少許鹽,再加入兩碗河水,再加少許生薑末和皂角末效果更好。)
讓病人頻繁飲用,如果能吐或瀉,就表示病情有好轉。之後再服用煎藥。切記絕對不能喝米湯,只要一入口就會立即死亡。抽筋的病人,手腳會攣縮,如果筋脈縮入心腹,就會死亡。男子要趕緊拉住他的陰囊,女子要抓住兩邊乳房,用新鮮蓼草煮水;或者用鹽水加熱後,淋在腿腳上,讓抽筋的地方可以舒緩;或者用棉絮包裹保暖,喝溫薑湯,過一段時間再給予米湯。脈象應該洪大有力,忌諱虛弱細微。如果劇烈疼痛時,脈象多為沉伏,不應該逐漸變慢。(喝鹽水吐瀉後,即使不吃藥也可能痊癒。)
主要藥方:半夏、茯苓、蒼朮、陳皮、厚朴、豬苓、藿香、澤瀉、炙甘草,加入生薑、紅棗、枇杷葉一起煎服。
如果手腳冰冷,可以加入乾薑、肉桂、良薑;如果冰冷到脈搏快消失,可以加入人參、附子;怕冷可以加入紫蘇、白芷;如果嘔吐嚴重,可以去除藿香;腹痛可以加入炒芍藥;小腹疼痛可以加入吳茱萸(泡製);心腹脹滿可以加入木香、砂仁、大腹皮;抽筋可以加入牛膝、木瓜、煅石膏;有食物堆積可以加入山楂、神麴、麥芽;心下痞悶可以加入枳實、青皮;暑熱可以加入香薷、扁豆;如果口渴想喝水,可以用六一散用水調服,輕微口渴用湯劑調服;如果煩躁口渴可以加入麥冬、葛根;胃寒打嗝可以加入丁香、香附、茴香、良薑,並去除甘草;如果到外地,因為水土不服而發病,可以加入木香、砂仁;腹瀉可以加入白朮、山藥、烏梅;喘氣可以加入蘇子、桑白皮,並去除甘草。
藿香正氣散(藥方在後面章節)。
可以用針刺十個手指的指甲根部放血。先從手臂下方開始,用繩子綁住十個手指再針刺。還有兩個委中穴(在膝蓋後面的橫紋處)。先用冷水從腿肚向上沖洗,看到有紫色點出現,就拔針,或用瓷片尖端刺出紫色的血。如果腹痛不止,可以用炒熱的鹽麩或灰砂包敷在疼痛部位。如果疼痛劇烈,可以用麵粉或布條做成圓圈,放在肚臍上,圓圈中放入炒鹽,上面放三個大艾炷來灸,灸到疼痛停止為止。如果上下對應的部位都疼痛,可以同時灸。
六和半夏湯,治療霍亂引起的吐瀉。
白朮、甘草、砂仁、杏仁、人參、製半夏(各五分)、藿香、赤茯苓、薑汁炒白扁豆、木瓜(各一錢)、香薷(二錢)、薑製厚朴(二錢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做成一副藥。加入生薑三片、紅棗一枚,用水兩碗煎至一碗,溫服。
木瓜湯,治療霍亂引起的吐瀉,以及全身抽筋,抽筋入腹時會導致昏厥。
紫蘇葉(十片)、乾木瓜(一兩)、吳茱萸(半兩)、炒小茴香、炙甘草(各一錢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