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志宏

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二 (4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45)

1. 瘧疾

加生薑三片、黑棗一枚,水煎服。

人參養胃湯,治寒多熱少及單寒不熱者。

蒼朮(二錢),陳皮,厚朴(各一錢半),半夏,茯苓,草果,藿香,人參,炙草(各一錢),烏梅(一個),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

七寶飲,治諸瘧。已服發表散藥,提上陽分,漸輕欲截。

常山,厚朴(薑製),青皮,陳皮,甘草(炙,減半),檳榔,草果(各一錢)

上酒、水各半,煎首汁,二汁露過夜。當發之日早重溫,先首汁,次二汁,面東服。

草果飲,治諸瘧通用。

草果,白芷,良薑,青皮,川芎,紫蘇,甘草(炙。各等分)

上咀,每服五錢。水盞半,加姜煎。亦寒瘧。

四獸飲,截虛瘧、久瘧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(減半),陳皮,半夏,草果

上加烏梅、薑、棗、鹽少許,拌醃少時,濕紙包煨,香熟煎服。

截瘧常山飲,治瘧,處暑前連日發四、五次後。

常山,檳榔,烏梅,草果,知母,甘草(炙),穿山甲(炮)

每服五錢,水盞半煎,露一宿,臨發日前二時溫服。

黃耆鱉甲飲,治瘧疾久不愈,脅下痞滿,腹中結塊,名曰瘧母。

鱉甲(醋炙),草果仁,黃耆,白朮,白芍藥,厚朴(制),檳榔,橘紅,川芎,甘草(炙。各等分)

上咀,每服四錢。水一盞,姜七片,棗一枚,烏梅一個,煎服。

瘴瘧,乃山嵐氣蒸,嶺南燥濕不常,人患血乘上焦迷悶,發有啞者,此實熱所致。宜涼膈散疏通大便;小柴胡湯加大黃,或平胃散、五苓散、二陳湯之類調之。

簡便方(截瘧),常山,草果,知母,貝母(各一錢,)好酒半鍾,浸過夜,天初明煎滾數沸,向東服。

七轉丹(連日發宜,三日發忌),巴豆(肉,研,五錢),麝香(五分,東方),白礬(五錢),白芷(二錢,西方),硫黃,雄黃(各五錢,中央),官桂(五錢),硃砂(一錢,南方)青黛(五錢),黑附(三錢,北方)

上另研細末,各包。按方列淨盤預供神前,端陽午時潔誠拜禱,取五家粽尖和丸桐子大。每一丸發日五更綿裹塞鼻,男左女右,用過醋洗、曬藏,可愈七人。忌婦、喪、雞、犬。

痎瘧(三日一發:)由風寒感深,故發遲,必主方。減葛加蘇、檳、陳、半、蔥;冬加麻黃,食加楂、芽。大發汗,從頭至足不暢再汗,次柴葛解肌湯加陳、半、苓、檳;次清脾飲加豬苓、澤瀉、陳皮自止。如減輕未止,用酒煮常山等藥截無害;如不發汗,散邪,即用常山截,有一、二年尤腫脹而斃。單用參補亦閉門遂盜。虛老,參、術。

白話文:

瘧疾

  • 用生薑三片、黑棗一顆,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
人參養胃湯,治療寒冷症狀多於發熱,或只有寒冷而沒有發熱的瘧疾。

蒼朮(8克),陳皮,厚朴(各6克),半夏,茯苓,草果,藿香,人參,炙甘草(各4克),烏梅(一個),生薑三片,加水煎煮後服用。

七寶飲,治療各種瘧疾。如果已經服用過發散的藥物,提升體內陽氣,症狀逐漸減輕,即將痊癒時。

常山,厚朴(用薑汁炮製過),青皮,陳皮,炙甘草(減半量),檳榔,草果(各4克)。

用酒和水各一半,煎煮第一次的藥汁,第二次的藥汁則放在露天下過夜。在瘧疾發作的當天早上,將藥汁重新加熱,先喝第一次的藥汁,再喝第二次的藥汁,面向東方服用。

草果飲,普遍適用於治療各種瘧疾。

草果,白芷,良薑,青皮,川芎,紫蘇,炙甘草(各等分)

將藥材切成粗末,每次取20克,加一碗半的水,放入生薑一起煎煮。也適用於寒性瘧疾。

四獸飲,能截斷虛弱體質引起的瘧疾,以及久治不癒的瘧疾。

人參,白朮,茯苓,甘草(減半量),陳皮,半夏,草果。

加入烏梅、生薑、紅棗、少許鹽,攪拌均勻後醃製片刻,用濕紙包好,煨烤至香熟後煎煮服用。

截瘧常山飲,治療瘧疾,特別是處暑前連續發作四、五次後的瘧疾。

常山,檳榔,烏梅,草果,知母,炙甘草,穿山甲(炮製過)。

每次取20克,加一碗半的水煎煮,放置於露天下過夜,在瘧疾發作的前兩個小時加熱服用。

黃耆鱉甲飲,治療瘧疾久治不癒,脅下有腫塊,腹部有結塊,這種情況稱為瘧母。

鱉甲(用醋炙過),草果仁,黃耆,白朮,白芍藥,厚朴(炮製過),檳榔,橘紅,川芎,炙甘草(各等分)。

將藥材切成粗末,每次取16克,加一碗水,放入生薑七片,紅棗一顆,烏梅一顆,煎煮後服用。

瘴氣瘧疾,是因為山中濕熱的氣蒸騰,嶺南地區的燥熱和濕氣不穩定,導致人體血氣上湧,造成神志不清、發病時說不出話,這種情況實際上是由於體內實熱引起的。宜使用涼膈散疏通大便;或用小柴胡湯加大黃,或者用平胃散、五苓散、二陳湯等藥物來調治。

簡便方(截斷瘧疾),常山,草果,知母,貝母(各4克),用半盅好酒浸泡過夜,天剛亮時煎煮數次,面向東方服用。

七轉丹(適合連續發作的瘧疾,間隔三天發作的瘧疾不宜使用),巴豆(去除外殼,研磨成粉,20克),麝香(2克,要用東方產的),白礬(20克),白芷(8克,要用西方產的),硫磺、雄黃(各20克,要用中央產的),官桂(20克),硃砂(4克,要用南方產的),青黛(20克),黑附子(12克,要用北方產的)。

將以上藥物分別研磨成細末,分開包裝。按照所列方位擺放在乾淨的盤子上,事先供奉在神明面前,在端午節中午誠心祭拜祈禱,取五家的粽子尖端,將藥末與粽子末混合搓成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在瘧疾發作當天五更時,用棉花包裹藥丸塞入鼻孔,男性塞左鼻孔,女性塞右鼻孔。使用後用醋清洗、曬乾收藏,可以用來治療七個人。使用期間忌諱婦人、喪事、雞、犬。

間日瘧疾(隔一天發作):由於風寒侵入身體較深,所以發病較晚,必須使用主要方劑。藥方減去葛根,加入紫蘇、檳榔、陳皮、半夏、蔥;冬天加入麻黃,食慾不振時加入山楂、麥芽。要讓患者大量出汗,如果從頭到腳沒有完全發汗,就再次發汗,接著用柴葛解肌湯加入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檳榔;然後用清脾飲加入豬苓、澤瀉、陳皮,瘧疾就能自行停止。如果症狀減輕但還沒痊癒,可以用酒煮常山等藥來截斷瘧疾,沒有害處;如果無法出汗,就發散體內的邪氣,然後使用常山截斷瘧疾,不然可能會有患者因瘧疾導致水腫一兩年後死亡。如果單純使用人參補氣,反而會使邪氣閉塞,導致病情加重。對於體虛年老者,要使用人參和白朮來補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