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簡明醫彀》~ 卷之四 (11)
卷之四 (11)
1. 癇證
經曰:神不得守,謂神亂也。按此病皆由驚動其神,使臟氣不平,鬱而生涎,閉塞諸經,痰涎壅積,變熱生風,癲屬於心,癇屬五臟。故有五種:馬癇,作馬嘶鳴,應心;羊癇,作羊咩聲,應脾;雞癇,猶雞撲翅,應胃;豬癇,若豬叫狀,應腎;牛癇,似牛吼喘,應肺。發則昏運倒僕,口眼相引,目睛上視,手足搐搦,腰背強直,隨吐涎沫。
皆由痰火時潮,平復則蘇。雖因痰鬱膈間,更屬肝經風火。先宜治痰,次疏肝火。脈浮陽癇,沉為陰癇。滑大易治,微細難痊。凡氣血虛者,早服補藥,晚服諸方。
主方,茯神,南星(制),橘紅,栝蔞,枳實,桔梗,梔子,半夏,黃芩(各一錢),甘草(三分),加生薑三片,水煎成。磨入木香(五分)、辰砂(一錢)竹瀝半杯,薑汁三匙調服。
白話文:
古籍記載,精神無法安定,就稱為神亂。這種疾病都是因為驚嚇導致精神失常,臟腑氣機不順,氣鬱化為涎液,阻塞經絡,痰涎堆積,化熱生風,癲癇屬於心臟,而抽搐則與五臟有關。因此,有五種癲癇:馬癇,像馬嘶鳴,屬於心臟;羊癇,像羊咩咩叫,屬於脾臟;雞癇,像雞撲翅膀,屬於胃臟;豬癇,像豬叫,屬於腎臟;牛癇,像牛吼喘,屬於肺臟。發病時會昏迷、跌倒、口眼歪斜、眼珠向上看、手腳抽搐、腰背僵硬,並伴隨吐口水。
這些症狀都是因為痰火交替出現,平息後就會恢復。雖然是痰積在膈膜之間,但更重要的是肝經風火。因此,先要治療痰,再疏通肝火。脈象浮的屬於陽癇,沉的屬於陰癇。脈象滑大容易治癒,微細則難以根治。凡是氣血虛弱的人,早上要服用補藥,晚上再服用其他藥方。
主要的藥方是,茯神、南星(制)、橘紅、栝蔞、枳實、桔梗、梔子、半夏、黃芩(各一錢)、甘草(三分),加入生薑三片,用水煎成藥汁。再研磨木香(五分)、辰砂(一錢)與竹瀝半杯、薑汁三匙調服。
清心抑膽湯,平肝解鬱,清火化痰,定眩運,養血氣。
當歸,白芍(酒炒),白朮,茯苓,陳皮,半夏,黃連,石菖蒲,枳實,香附(炒。各一錢),麥冬,川芎,人參,遠志(各七分),甘草(四分)
加生薑三片,竹茹一團,水煎服。
白話文:
清心抑膽湯具有平肝解鬱、清火化痰、定眩暈、養血氣的功效。方劑包括當歸、酒炒白芍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半夏、黃連、石菖蒲、枳實、炒香附(各一錢)、麥冬、川芎、人參、遠志(各七分)、甘草(四分),另加生薑三片、竹茹一團,水煎服用。
牛黃安神丸,鎮養心神,消痰,清火,養血,五癇宜常服。
當歸,人參,茯苓,酸棗仁,生地黃,黃連(酒炒),橘紅,膽南星,牛黃,珍珠,琥珀(各二錢),硃砂(水飛),天竺黃(各五錢)
上諸藥為末,次以牛、珍、珀、砂、竺各研極細,和勻,蜜丸綠豆大。每服百丸,臨睡燈心龍眼湯下。金銀煎湯尤妙。
白話文:
"牛黃安神丸"是一種調養心神、消除痰濕、清熱解毒、滋養血液的中醫古方。以下為其配方及用法:
- 當歸:補血活血
- 人參:補氣養心
- 茯苓:健脾利溼
- 酸棗仁:安神益智
- 生地黃:滋陰涼血
- 黃連(酒炒):清熱燥溼
- 橘紅:理氣化痰
- 膽南星:清熱化痰
- 牛黃(各二錢):清熱解毒
- 珍珠(各二錢):安神明目
- 琥珀(各二錢):安神定驚
- 硃砂(水飛):鎮靜安神
- 天竺黃(各五錢):清熱化痰
以上各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再將牛黃、珍珠、琥珀、硃砂、天竺黃分別研磨至極細,混合均勻後,用綠豆大小的蜜糖製成藥丸。每次服用時取百丸,臨睡前用燈心草泡製的龍眼湯送服。若使用金銀煎湯送服效果更佳。
追風祛痰丸,治諸癇,與前安神丸兼服,無不效。
天麻(煨),白附子(麵包煨),防風,殭蠶(各一兩),全蠍(洗淨,微炒),枯礬,木香(各五錢),半夏(六兩,湯泡七次,為末,一半用皂角搗、浸漿出,和作曲,一半薑汁作曲,預製)
共為末,薑汁打稀糊丸,綠豆大,硃砂衣。每百丸,臨睡薑湯下。火加黃連(姜炒,一兩),薄荷湯下。胃虛,白朮。
白話文:
追風祛痰丸可以治療各種癲癇,與安神丸一起服用,效果顯著。配方包含天麻(煨)、白附子(麵包煨)、防風、殭蠶、全蠍(洗淨,微炒)、枯礬、木香、半夏(湯泡七次,研磨成粉,一半用皂角搗碎浸泡出漿,混合製成藥丸,一半用薑汁混合製成藥丸,提前備好)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,用薑汁調成稀糊狀,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用硃砂衣包裹。每百丸,睡前用薑湯送服。如果出現火氣,加入黃連(薑炒,一兩),用薄荷湯送服。如果胃虛,則加入白朮。
簡便方,南星(粉團),九泡、蒸,九曬為末,薑汁糊丸桐子大,麥冬湯下。
又,荊芥穗(研末),白礬(研。各一兩),糊丸黍米大,硃砂為衣。每服一錢,臨睡薑湯下。
又,代赭石(一兩,火煅,醋淬),明礬(二兩),各研末勻,糊丸綠豆大,每三十丸,白湯送下。
白話文:
簡單的方子:南星磨成粉末,用九次水泡,九次蒸,九次曬乾,再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和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用麥冬湯送服。
另一個方子:荊芥穗研成粉末,白礬也研成粉末,兩種粉末各一兩,用糊做成黍米大小的丸子,用硃砂包裹。每次服用一錢,睡前用薑湯送服。
再一個方子:代赭石一兩,用火煅,再用醋淬,研磨成粉末;明礬二兩,也研磨成粉末,兩種粉末混合均勻,用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白湯送服。
2. 邪祟
經曰:邪氣盛則實外邪;精氣奪則虛。又曰:人憂愁思慮則傷心。又曰:驚而奪汗出於心。世俗謂沖斥邪惡為病,有諸奇怪之狀及妄聞見,妄言作。誠因其人元氣耗損,心血虧傷而致。蓋心者,神明之舍。經曰:心藏神,為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。心君失職,則十二官各失其守。
故視聽言動,皆不得其正矣。又有曠野靜僻,山谷幽陰,魑魅魍魎,迷惑乎人。及人家男、婦,似有鬼附者,當知必非精神完固,氣血充足之人也。《脈經》以乍疏乍數,乍大乍小,邪祟之脈。治宜驅邪辟惡,安神鎮心。
主方,菖蒲(一寸九節),鬼箭,桃奴(臘月樹上干小桃),當歸,川芎,人參,茯神,麥冬,遠志,蒼朮(各一錢),甘草(三分)上加生薑七片,金銀同煎,調辰砂、雄黃(各一錢),磨木香(五分),調服。
白話文:
古籍中提到,邪氣旺盛就會導致外邪入侵,精氣被奪就會導致虛弱。同樣地,憂愁思慮會傷心,驚嚇過度會導致心氣外泄,出汗。世俗認為,遇到邪惡之物就會生病,出現各種怪異的症狀,胡言亂語。其實,這些都是因為人體元氣耗損,心血虧損所致。因為心是神明居所,主管着身體的運作。一旦心神失職,其他器官就會失去平衡,導致視聽言行異常。此外,在荒野僻靜之地、山谷幽暗處,常有魑魅魍魎迷惑人心。還有家庭中,男女好像被鬼附身,這些都是因為他們精神不健全、氣血不足所致。《脈經》中也提到,脈象忽疏忽密、忽大忽小,是邪祟入侵的徵兆。治療方法應該驅邪辟惡,安神鎮心。
方劑以菖蒲、鬼箭、桃奴、當歸、川芎、人參、茯神、麥冬、遠志、蒼朮各一錢,甘草三分,加生薑七片,金銀同煎,再調入辰砂、雄黃各一錢,磨木香五分,混合服用。
蘇合香丸宜服(方見中寒)。玉樞丹宜服,可燒(方見蠱毒)。燒檀速諸香(蒼朮、白芷)。
秦承祖灸鬼法,一切驚狂譫妄,沖斥邪祟。以患人捉定,先縛兩臂,次細繩並縛兩大指,用大艾炷置於中兩指甲及兩指角肉,四處著火,灸七壯。一處不著火不效,及灸人中、臍中百壯。
簡便方,五屍邪惡卒中。掐人中,提頂發。半夏、皂角末,搐鼻取嚏。或灶心土為末,吹入鼻。或灶突煤,薑汁酒調灌。燒諸香,多人圍繞,甦醒方可移動。以雞蛋一枚,取白與吞,搖,頓令下。
白話文:
蘇合香丸適用於治療中寒病症。玉樞丹適用於治療因蟲毒引起的病症,可以使用焚燒的方法。檀香和各種香料(如蒼朮、白芷)都可加速療效。
秦承祖的鬼神灸法,可以治療各種驚恐、精神錯亂和邪靈附體的症狀。首先固定病人,先綁住雙臂,然後用細繩分別綁住兩隻大拇指。在中間兩個指甲和兩個指端的肉上放置大艾炷,四周點燃,灸治七壯。若某處未點燃則療效不佳,還需灸治人中和肚臍各一百壯。
簡便方法對付突然出現的五種邪靈的侵擾。可以按壓人中,提起頭頂的頭髮。使用半夏和皁角的粉末塞入鼻孔引發打噴嚏。或者使用竈心土磨成粉,吹入鼻孔。也可以使用竈突中的煤炭,加上薑汁和酒調和後灌服。焚燒各種香料,讓眾人圍繞,等病人恢復意識後再移動他。使用一個雞蛋,取出蛋白吞服,搖晃以助消化。
請注意,這些方法在現代醫學中可能不被推薦,並非所有人都適合使用,且操作時應由專業人員進行。在實際應用前,應諮詢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的意見。
又,桃奴(小干桃)、桃蠹為末,酒下。或搗菖蒲汁灌;或多取桃仁、桃枝煎汁灌。
女子邪交:雄黃(一兩,研細),松香(二兩)溶化,桃枝攪勻,丸如彈大,焚嗅,令女坐焙籠中,被圍,留頭面身,下燒丸熏之,邪斷。
白話文:
對於一些特定的情況,可以使用以下的中藥療法:
-
使用小幹桃和桃蟲的粉末,加入酒中飲用。或者可以將菖蒲的汁液搗碎後灌服;也可以多取用桃仁和桃枝,煎煮成汁後灌服。
-
女性在不當的性行為後,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治療:將一兩的雄黃研磨細,與二兩的松香熔化混合,加入桃枝,調和均勻,做成大約彈子大小的丸子。將其焚燒並讓女性坐在燻爐中,用被子包覆身體,只留下頭部和臉部,下方則利用燒製的丸子進行燻蒸,以斷絕邪氣。